第487章 事情並不簡單
字數:7545 加入書籤
朱允炆與朱允熥,都與那個位置無緣了。
此消息亦迅速傳遍天下。
東宮的屬官近乎絕望,黃子澄甚至淚流滿麵,仿佛即將失業。
朱允炆一走,黃子澄確將失業。
他身為侍讀,專為太子之子授課,且僅教朱允炆。
朱允炆離去,等於斷了他的生計與前途。
但無論朝臣如何反應,朱允炆與朱允熥就藩之事已成定局,無人能改。
路上,朱元璋與朱標邊走邊談。
兩人均未再提及朱允炆母子,話題全圍繞著老九與漢中府的祭祖節展開。
“今朝乃四月初四,老九於漢中府所辦祭祖節,每年此時皆熱鬧非凡!”
朱元璋憶起今日之期,不由提及漢中祭祖節。
“已有數載矣?聞九弟對此節極為看重,甚至令工匠休假!”
朱標亦知情,點頭附和。
“老九竟欲將此節定為傳統!”
“他何來諸多奇思妙想?”
朱元璋苦笑搖頭。
皇室對先祖禮製極為尊崇,尤其是祭祀祭天等大事,關乎皇室形象與威嚴,亦是皇帝強化正統性的關鍵。
然老九之舉,實為罕見。
實則,朱元璋對傳統節日亦極重視,春節、中秋、端午、元宵、臘八、清明皆祭祖。
春節、清明、臘八之時,他還會令藩王世子歸封地。
清明古已有之,亦稱祭祖節,後世定於四月五日,采用新曆。
清明為二十四節氣之一,農曆多在三月,又稱三月節。
它源自古人祖先信仰與春祭,極為隆重。
而漢中四月初四之祭祖節,猶如另立清明,老九之舉,著實出人意料!
“此事,恐需至漢中後,當麵問九弟了!”
朱標無奈搖頭。
“王琛,你去安排,今晚讓所有皇子皇孫來此陪膳!”
“也叫上允炆和允熥!”
朱元璋對旁側王琛吩咐道。
“遵命!”
王琛迅速回應了一聲。
“父皇怎會突然想讓弟弟和侄兒們共進晚餐?”朱標好奇地問。
“侄兒們臘八前便回了封地,清明後才回京讀書。
自過年後,咱們還沒聚在一起好好吃個飯,今晚補上。”朱元璋隨口說道,“你也來吧,圖個熱鬧!”
朱標察覺到,朱元璋似有心事,事情並不簡單。
或許與朱允炆和朱允熥即將就藩有關。
老十七剛走不久,他們也要離開,皇宮中的皇子皇孫愈發稀少。
老爺子年歲已高,誰不希望在晚年有更多子孫陪伴?
隻可惜,他是皇帝,諸多事情不能隨心。
當晚,奉天殿內熱鬧非凡。
即將就藩的朱允熥顯得格外開朗,與除朱允炆外的其他皇子皇孫談笑風生。
而朱允炆卻如同被孤立,獨自坐著,不知所思,無人問津,他也沉默不言。
坐在主位的朱元璋和朱標看在眼裏,眼中閃過一絲無奈。
家宴結束後,眾人散去。
朱元璋今晚沒有加班,待朱標等人離開後,徑直回了寢宮。
國運值已存夠,他原想多存些,但國運係統偶然提及大明唯一女帝朱慧英之事,讓他心癢難耐,決定先推演朱匣燁的人生。
係統稱朱慧英在朱匣燁扶持下才登上皇位。
他要看看,當時究竟有何內情。
“係統,今晚推演朱匣燁的一生。”
朱元璋躺於龍榻,向國運係統下令。
“推演對象朱匣燁,需耗國運值2890點!”
“已扣除2890點國運值,加載朱匣燁人生數據中……”
旋即,國運係統扣除近三千國運值,朱元璋亦迅速陷入沉睡。
“此次模擬時長:八小時!”
果然,時長驚人!
幸而我早有準備,今日提早休憩!
朱元璋聞此時長,並未詫異。
畢竟,此次耗費近三千國運值,乃曆次模擬之最!
不久,夢境畫麵漸明,推演啟動。
“你生於洪武三十年四月,父為漢王朱鬆,母乃徐氏,外祖為開國元勳徐達,祖乃當今聖上朱元璋,自幼為尊貴皇孫!”
“幼時記憶模糊,隻記得皇祖崩逝後,父起兵奪位,擊敗諸敵,登基為帝,你也隨之成為大明尊貴三皇子!”
“你自幼體弱,常被父帶至道觀。
父立祖訓,皇室子嗣有靈根者,皆由皇衛道觀長老撫養,至成年方歸京!”
怎會如此?
這老三朱匣燁,竟與老大朱匣秋相仿,甚至更劣!
為何朱匣焌體魄強健,至朱匣燁卻變此番模樣?
皆為一母同胞兄弟!
差距何以如此之大?
且皇室子嗣有靈根者,竟皆需修道觀!
這老九真要將老朱家與道教緊密相連嗎?
“你自視有慧根,故父常伴左右。
另有一能,可視他人不可見之物,父言此為陰陽之眼!”
陰陽之眼?
朱元璋憶起國運係統之言,朱匣燁乃陰月陰日陰時降生,體質殊異,名曰陰陽體。
父親常述定軍山寂軍墓之事,教誨以忠孝立身。
提及此,父親總顯落寞。
父親乃顯赫藩王,卻常被文人斥為萬古賊名。
身為皇族,你自知與眾不同。
上位之路,縱有萬般功績,亦難逃非議。
此次,誓要改寫宿命,助老九正統繼位。
幼時,你體漸弱,陽氣流失,皆因父親言。
自幼靠父親丹藥維係生命,父親亦因此閉關苦修。
修道初成,你悟因果之理。
父親逆天改命,招致因果轉嫁於你。
陰時出生,本應夭折,幸得父親丹藥續命。
憶起父親所提寂軍墓,或許藏有續命之法。
天道七年,你已骨瘦如柴,氣息奄奄,雙目無神。
求父親允你前往寂軍墓,以佑大明。
朱元璋見朱匣燁此景,駭然。
此子自誕生便曆劫無數,老九執著續命,道教因果何以降於稚子?
朱匣燁尚未誕生於世,卻是朱元璋的親孫子無疑。
目睹幼孫小小年紀便遭此不幸,朱元璋心痛難當,望著畫麵中的朱匣燁,眼眶泛紅。
多麽可憐的孩子!
自己已至此境,他仍心係大明,欲往寂軍墓以求庇佑。
這孩子可知寂軍墓意味著什麽?
老九又怎忍心?
朱匣燁的意識未散,於虛無中奔跑,直至尋得光亮,衝出後卻再入黑暗。
伸手一推,棺蓋頓開,他再次醒來,周遭已變,身處墓中。
推開墓門,萬千棺材排列有序。
他所立之處,墓室眾多,憑感覺尋至父墓前,卻未入內,因身後出現兩位道士,乃寂軍墓守陵人。
果然,朱匣燁終現寂軍墓。
朱元璋雖未見朱匣燁死後老九如何運作,卻見他恢複意識後所見景象。
這便是漢中寂軍墓嗎?
朱元璋雙眼圓睜,心中震撼無以言表。
推演持續……
從老道士口中得知,當下已是昭武二十八年,自己竟沉睡了兩百多年!更令人驚訝的是,身體在沉睡中持續生長,如今已是成人模樣。
朱元璋目睹此景,內心震撼難以言表。
朱匣燁離世時,年僅七八歲。
當他再次醒來時,已過百餘年,且身形已長為成人。
這便是屍王之力嗎?
倘若……標兒也能有此奇遇,那該多好?
然而,朱標既非陰時出生,也無朱匣燁那般奇體。
念及此,朱元璋滿心無奈。
你從寂軍墓中走出,恍若隔世,遊曆民間,於皇衛道觀中結識一小道士,其稱你為老祖宗。
後經道觀長老告知,方知這小道士竟是昭武大帝之女朱慧英!
朱元璋驚愕不已!
朱匣燁竟能離墓,如常人般行走於世?
這與他仍活在世上又有何異?
更令人驚訝的是,那畫麵中的小道士,竟是朱慧英!
此後,你攜朱慧英遊曆四方,橫跨全球。
得知她八歲便被定下婚約,因拒婚,十二歲便被道觀長老帶入道觀,因其身具靈根。
朱家祖訓,凡皇嗣有靈根者,皆可入道觀修行。
朱元璋沉默不語。
望著畫麵中朱匣燁帶著朱慧英四處遊曆的情景,他心中湧起一股荒誕之感。
很難想象,那個跟在朱匣燁身後,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的小道士,竟是日後大明朝唯一的女帝,鳳武大帝朱慧英!
但這一切發生在老九一脈身上,似乎又理所當然。
若無這些離經叛道之事,反倒顯得奇怪。
這種感覺,讓朱元璋既恍惚又哭笑不得。
接下來,朱匣燁與朱慧英遊曆全球的諸多細節即將展現,宿主有權選擇觀賞,或直接跳過。
國運係統適時提醒。
“看,當然要看!”
朱元璋毫不猶豫地做出了選擇。
他渴望親眼見證這些細節,特別是朱匣燁他們周遊世界的經曆。
對於大明疆域之外的世界,朱元璋所知甚少。
深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若有意開拓疆土,了解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自是勢在必行。
“全部細節觀賞,推演時長將增至兩倍。”國運係統再次提醒。
“那……就挑些關鍵的展示給朕看吧!”
朱元璋略顯無奈。
八個小時已過,若時長翻倍,便是十六個小時。
萬一自己沉睡不醒,定會引發大亂。
故而,他隻能退求其次,隻觀賞那些至關重要的細節,其餘則可略過。
“好,推演繼續。”
“自大明出發,你們抵達了耶路撒冷。
曆經多次更迭,如今的耶路撒冷仍屬大明疆土。”
不知不覺中,朱元璋已沉浸於這場遊曆之中。
耶路撒冷,他早已知曉其名,亦曾在大明鼎盛時期的版圖上見過。
然而,對於這個地方,他既不了解,又充滿好奇。
耶路撒冷,被譽為三教之城,上帝在人間的居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