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此行真是不虛

字數:6584   加入書籤

A+A-


    “誠然,職業軍人乃軍隊取勝之關鍵。
    然此類精銳,多用於前線正麵作戰,人數無需過多。
    兒臣簡述義務兵、預備役與職業軍人之別:義務兵,乃適齡青年,十八歲入伍,服役二至三年,期滿即可退役,回歸常態生活。
    退役軍人,戰時亦可迅速集結,成為預備役,國家危難之際,可迅速成軍。
    預備役,乃國家之堅實後盾。
    職業軍人,則為精銳中的精銳,服役期長。
    除高級將領外,更有衝鋒陷陣、攻城拔寨之勇士。”
    朱鬆娓娓道來,朱元璋與朱標眼中光芒漸盛。
    初時二人尚覺高深莫測,漸而領悟義務兵、預備役與職業軍人之利。
    義務兵與預備役,與衛所製有相似之處,然衛所製如黃冊,束縛軍戶,世代沿襲,子孫亦然。
    朱鬆提出的義務兵與預備役製度,既保留了衛所製的優點,又能確保大明戰時兵力充足,迅速動員士兵。
    和平時期,士兵服役兩三年後即可回歸正常生活,自由選擇職業,不再局限於衛所務農。
    “國運係統,你覺得漢王朱鬆的改革方案是否可行?”朱元璋問道。
    係統回應:【漢王朱鬆的方案,乃後世先進軍隊製度的體現,遠非當前的衛所製可比。
    但要實現此方案,需國家財政支持。
    未來軍隊發展,需正規化、精細化,裝備優勢才是戰爭勝利的關鍵,非人數多寡。
    漢中軍雖人少,裝備卻極為先進。
    可讓漢王朱鬆先在西北及西域試驗改革,設立西部戰區。
    大明可逐步推進,不必急於全麵改革。
    】
    朱元璋聽後心中大安,決定待朱鬆攻下西域後,讓他在西北地區實施軍事改革。
    漢中軍與朝廷軍將一同整編,按朱鬆的方案進行。
    一旦成功,其他地區亦可逐步改革。
    “你的建議甚好。”朱元璋道,“但裁軍與改革非同小可,衛所製亦非短期可改。”
    “然而,我可應允你,一旦你征服西域,西部戰區便由你直接統轄,屆時,此地的朝廷軍隊亦將遵從你的指揮,率先推行革新!”
    “我意先令朝中百官目睹革新之利,而後大明各地再循序漸進,你以為如何?”
    朱元璋主意已定,便向朱鬆坦誠相告。
    “父皇此言當真?”
    朱鬆聞言,心中一驚。
    朱元璋方才此言,他本是隨口應答,未曾料想老爺子竟會即刻采納其議,著手裁軍或軍改!
    老爺子如今決策如此果斷?
    他竟如此信任自己?
    “我豈會以如此軍國重事為戲言?”
    “總之,話已至此,如何處理,你自己權衡!”
    朱元璋輕笑,不以為意。
    實則,他之所以迅速決定由朱鬆主導革新,關鍵在於先前國運係統的提示——裝備的絕對優勢!
    這也讓他恍悟,朱鬆何以敢言以三萬之眾即可攻克東察合台!
    精兵強將,加之裝備上的絕對壓製,以寡敵眾,自然不足為奇!
    他深知並期盼著老九能盡快施展那些足以碾壓外邦的手段!
    “兒臣感激父皇厚信!”
    朱鬆鄭重點頭應允。
    整個西部戰區相托,已非信任與否的問題!
    他確信自己猜對了,自老爺子抵達漢中以來,種種跡象皆指向一個事實——老爺子有意將大明江山傳於自己!
    現在,隻差明言罷了!
    他也明白,之所以仍如此隱晦,皆因大哥朱標尚在人世!
    畢竟,太子之位,仍屬朱標!
    而朱鬆並不急躁,知曉朱元璋與朱標的態度,便已足夠!
    他雖曾設想未來爭奪皇位,卻未曾想在朱元璋健在之時,便急於求成!
    如今朱元璋有意推他上位,他更是無憂無慮。
    “四哥,抱歉了,我已先行一步。
    你這永樂皇帝的夢,怕是要破滅了。”朱鬆心中默默對遠在北平的燕王朱棣說道。
    恰在此時,原本寂靜的飯堂忽地喧鬧起來。
    朱鬆等人回神,方覺已到午餐時分。
    教官與學員們紛紛湧入食堂。
    “父皇,如今已至中午,若不嫌棄,咱們就在食堂用過飯再談吧?”朱鬆向朱元璋笑道。
    “好,今日咱也來嚐嚐這王衛學院的飯菜!”朱元璋聞言,大笑回應。
    一行人隨即步入食堂。
    就在這時,朱元璋瞥見了一張稚嫩的臉龐。
    咦?
    那不是王伍嗎?
    隻見一小童正領著幾個孩童聚眾吃喝,頗有孩子王之態。
    朱元璋一眼便認出了王伍。
    “父皇,您為何一直盯著那孩子?”朱鬆見老爺子盯著王伍,好奇問道。
    “那孩子眼神靈動,想必是個機靈鬼。”朱元璋緩緩解釋道。
    朱鬆聞言而笑。
    王伍的性子他自然清楚,這小子是這裏的刺頭,多次受罰。
    整日拉幫結派,且家世不俗,王家在西北也算小有名氣。
    聽朱鬆這般說,朱元璋笑著點頭。
    王伍的情況他自是知曉,在夢境推演中,這小子的官職還是家錢買的。
    這定軍山八大將軍墓的主人,他已在這王衛學院見到數位。
    此行真是不虛。
    “那老者何人?為何一直盯著我看?”
    王伍低頭迅速扒拉著碗中的飯,隻因漢王就在眼前,他絲毫不敢造次。
    “你傻呀?衣服上繡著龍紋,還讓漢王殿下如此恭敬相待的人,定是皇帝陛下!”另一個小孩輕聲提醒。
    “他竟是皇帝?那旁邊那位大叔,莫非就是太子爺?”
    “想不到皇帝吃喝也跟咱們差不了多少嘛!”
    正當幾個孩子還想繼續嘀咕時,食堂門口的周通目光銳利地掃向他們,嚇得幾人立刻低下頭猛吃飯,再不敢多言。
    王伍原本是因看到王衛學院的招生體能測試,想在朋友麵前炫耀一番才報名參加的。
    未曾想,他竟被選中了!
    他本意並不想來王衛學院,是父親硬逼著他來的。
    到來之後才發現,這學院簡直如地獄般嚴苛。
    但聽說隻要順利畢業就能直接任職,王伍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夢想著拿到特等畢業證,直接成為千戶,好讓父親大吃一驚。
    朱鬆所著的大明史書,竟與係統推演的內容驚人相似。
    王伍的出現對朱元璋而言不過是個小插曲。
    盡管曆史軌跡已變,未來的王伍或許不會再重蹈覆轍,但朱元璋已將他深深記在心上,日後有機會,無論是親自提拔還是讓老九重用,都是可行的。
    隻要這小子能為國捐軀,其他的都不重要。
    午餐過後,朱元璋與朱標參觀了王衛學院的教室,這裏是文科生研習文化課之處。
    朱元璋最為關心的,仍是國運係統提及的教材問題。
    王衛學院所藏的教材,正是他所缺乏的。
    此次,朱元璋未提及教材之事,他靜候時機,欲看朱鬆何時能主動獻上教材,而非由他這位父親開口催促。
    在朱元璋心中,既已將大明江山視為朱鬆之責,朱鬆又豈應有所隱瞞?
    朱鬆對此洞若觀火。
    他本已備下說辭,應對父親可能的詢問,未料父親僅是巡視一番,對此隻字不提,此狀頗為反常。
    他悟出,父親或許正等他主動呈上。
    “父皇,皇衛學院的開學之日定於何時?”朱鬆淡然問道。
    “至少需待藍玉等人歸返。”朱元璋笑道,“即便朕不回,亦需他們回去,他們是皇衛學院的教官人選。”
    朱鬆聞言,未再言語,心想待藍玉或父親一行人歸時,再做定奪亦不遲,畢竟離去之期尚遠。
    一行人繼續在王衛學院遊覽,朱匣秋對院中萬物皆充滿好奇。
    然目睹學員們刻苦訓練,小家夥麵露苦色,引得朱元璋與朱標忍俊不禁。
    “秋兒,你可願將來至此,如他們般訓練學習?”朱元璋笑問。
    “秋兒還小,”朱匣秋一本正經地回答,“父王說,待秋兒十二歲後再入王衛學院。”
    “你不懼嗎?”朱標見小家夥認真模樣,反倒好奇。
    先前見他觀學員訓練時麵露懼色,如今回答卻出人意料。
    秋兒問道:“我還是像水一樣膽小嗎,小說裏的孩子們都不怕。”朱匣秋認真地解釋:“父王說,等我長大了,就不會害怕了。”
    朱元璋和朱標相互看了一眼,驚訝於小家夥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他們明白,雖然害怕是孩子的天性,但朱匣秋骨子裏卻透著堅韌。
    對於朱匣秋的表現,朱元璋更加滿意,這才是他心中大明朝未來太子應有的模樣。
    朱元璋看向朱鬆,讚歎道:“還是你教得好。
    應天府的孩子們,在大本堂讀書都哭鬧不已,真不知日後能有何出息。”朱鬆對此隻是微微一笑,沒有多言。
    朱匣秋雖然體弱多病,但適當的訓練仍能增強他的體質。
    朱鬆明白,當朱匣秋進入王衛學院時,那種高強度的訓練他肯定吃不消。
    因此,他會根據朱匣秋的情況,製定合理的訓練計劃。
    在武科上,他不期望朱匣秋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但至少要成為一個合格的軍人。
    至於學習重點,朱鬆準備放在文科上。
    實際上,朱鬆有意將朱匣秋培養為大明朝的太子,但這個念頭他隻在心中暗自思量,並未向朱元璋透露。
    日落時分,朱鬆帶著朱元璋等人返回了漢王府。
    一回到王府,朱鬆就問朱元璋:“父皇,明日想去哪裏?兒臣為您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