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心中震驚連連
字數:6868 加入書籤
“此後你無需時刻相隨,漢中府事務繁多,你自去忙碌,隻記得早日籌備,征服西域之事便好,我們盼你佳音!”
“至於我與你大哥,有錦衣衛在側,你無需多慮。”
朱元璋擺手示意。
他豈會讓朱鬆日後隻圍著自己打轉,西域還待征服呢!
“袁管家,自明日起,父皇行程由你妥善安排,務必周到。”
朱鬆喚來袁管家,正言吩咐。
他雖不常伴父皇左右,但總有人需侍奉周全。
“父皇,王府產業多由袁管家打理,紡織廠則由母妃與錦兒姑娘負責,若有興趣,可讓他們安排參觀。”
朱鬆向朱元璋介紹袁管家。
“如此甚好,有事便找你王府管家,你去忙吧。”
朱元璋對這般安排頗為滿意。
朱鬆離去後,朱元璋與朱標在院中閑聊。
“父皇今日怎不提教材之事?”
朱標好奇問道。
“我不提,兒子難道不懂獻禮?老九不是已問起皇衛學院開學之時?”
“到時候自有答案,不必急躁。”
朱元璋笑而擺手,心中明鏡般清楚。
“原來如此!”
朱標聞言,恍然領悟。
數日裏,朱元璋常攜朱標遊逛漢中府。
朝廷大事,多由錦衣衛遞送奏折至他處批閱,較之於應天府時每日早朝、事無巨細,此際輕鬆許多。
六部能自理之事,皆擬章程執行,最終匯總報告呈於朱元璋。
此舉之下,朝廷運作效率竟有所提升。
在朱元璋與朱標皆離應天府之時,百官之日常權限得以增強,尋常事務皆可自主決斷。
然而,此亦伴有風險。
若決策失當,工作報告無法令朱元璋滿意,待其歸來,必將一一問責。
故雖權力增大,無人敢輕視或濫用。
一旦有誤,輕則前程受損,重則性命難保。
三日間,朱元璋攜朱標於漢中府體驗近乎退休之生活,父子皆感愜意。
漢中府樂趣頗多,遠勝於應天府。
朱元璋甚至思忖,日後是否可於此養老。
至於朱標之狀況,亦令他憂慮。
若實在不行,讓朱標長住漢中府,似乎亦為上策,至少餘生可過得舒適些。
三日後,朱元璋開始巡視漢王府名下產業,諸如投保行、大戲院、紡織廠等,生活既愜意又充實。
另一方麵,朱鬆為履行對父之諾,準備攻打西域,亦著手西征籌備。
一日,朱元璋與朱標於王府院中閑談,朱鬆攜兩名下人徑直入內。
“老九,今日不忙乎?”朱元璋見朱鬆清晨來訪,頗感詫異。
“不急,兒臣特為父皇準備一物。”朱鬆言罷,令下人抬上所備之物,乃是一套嶄新瓷器。
“竟是此瓷器?”朱元璋見箱內之物,麵露驚色。
昔日朱鬆所贈之瓷器,留於宮中,此行未攜。
未幾,朱元璋便覺遺憾,因用慣那套瓷器品茗,再飲時,即便茶葉再佳,亦覺有所缺失。
早知如此,應命人攜之同行。
朱鬆笑道:“兒臣見父皇未帶那套瓷器,便命瓷器廠重做了一套。”
朱元璋聞言,心頭甚悅,暗想朱鬆如此細心,顯然對他這個父親頗為上心。
“好!你有此心意便好!咱知你孝順。”朱元璋笑著點頭,心想以後再飲茶也不必覺得無趣了。
“若父皇與大哥無事,兒臣便先告退。”朱鬆欲走。
“且慢!”朱元璋喚住他。
“父皇還有何事?”朱鬆忙問。
朱元璋盯著朱鬆,期盼地問道:“你大哥的身體你知曉,咱此番來漢中府,便是想問問,是否還有其他法子能治好他?”
其實,初見朱鬆時,朱元璋便想問,隻是一直猶豫至今。
此事實在矛盾,治好朱標,皇位便穩歸太子,可朱元璋又不確定朱鬆是否樂意。
但總不能一直不說,於是他終是問了出來。
朱鬆苦笑搖頭:“父皇,大哥的病情兒臣一直掛心,但目前尚無良策。
抱歉,大哥。”
望著朱標,朱鬆目光中帶著無奈。
若有法可治,他怎會任由大哥離去?況且,即使有延壽丹,也隻能延壽二十年,且所需藥材稀缺,至今他仍缺幾味主藥。
當然,還有一法可救朱標,那便是他領悟雙全手,但何時能成,連他自己也無法預料。
他此刻無法輕易許下承諾,因期望愈大,失落亦隨之加深。
“沒事,大哥已經釋懷了。”
“能多活這兩年,大哥已經很感激你了。”朱標豁達一笑。
“那父皇,兒臣先告退了。”朱鬆望向朱元璋那略顯糾結的麵容,最終還是退了出去。
“標兒,要不咱們先在漢中府住下吧?我相信老九,他定能想出法子延續你的性命。”朱元璋神情複雜地對朱標說。
“可朝廷那邊……”朱標聞言,不禁猶豫。
國不可一日無君,大明雖暫時安穩,但皇帝與儲君長久不在京師,定會生亂。
“無妨,我這把老骨頭還經得起折騰,漢中到應天往返也無妨,如今有了水泥路,便捷多了。”
“主要是你,最好還是留在漢中,或許老九何時就能想出辦法了。”朱元璋嚴肅地說。
朱標沉默地點點頭,沒有再多言。
他明白,老爺子決定的事,他反對也無濟於事。
心情沉重,朱元璋今日無意外出。
他想到朱鬆書房找些平日閱讀的書看看,便帶著朱標直奔書房。
這書房他來過數次,書籍眾多,不知老九平日都讀些什麽,是否有修道之書?
“咦?”
“父皇,這裏竟有本《明史》!”朱標在書架上發現一本書,封麵二字令他麵露驚訝。
明史,即大明曆史。
大明建國不過數年,怎會有明史?
“難道是老九所著?”朱元璋同樣驚訝,拿起明史翻閱起來。
很快,朱元璋確認這明史為老九朱鬆親筆所寫,字跡清晰可辨,正是朱鬆的風格。
此書乃朱鬆閑暇之餘手抄,共計兩萬八千八百六十八字,詳盡記錄了後世諸事。
朱元璋發現,記錄起始於老九就藩漢中府之年。
諸如洪武二十年,馮勝、傅有德、藍玉三位將領北伐;洪武二十一年藍玉捕魚兒海大勝;洪武二十四年燕王掃北,生擒乃兒不花等事跡,一一在列。
緊接著,一行觸目驚心的文字躍入眼簾:洪武二十五年,朱標薨逝。
朱元璋見狀,驚愕不已,繼續閱讀。
洪武二十六年,藍玉案爆發;洪武二十八年,秦王朱樉薨;洪武三十一年,晉王朱棡薨;建文帝登基,隨即削藩,靖難之役爆發……
此刻,朱元璋雙眼圓睜,心中震驚連連。
老九所記史書,雖簡略,卻精準無比,與他通過國運係統推演的曆史軌跡分毫不差。
分割線
“這……還是算卦嗎?”朱元璋心中滿是疑惑與震撼,“老九竟仿佛預見了大明的未來!”
朱標同樣目睹了明史內容,一臉難以置信地向朱元璋發問:“父皇,九弟所記,怎與您夢中所言如出一轍?”
朱元璋一時語塞,心中同樣充滿困惑。
“莫非,是那輔佐九弟的神仙透露給他的?”朱標忽地提出猜想。
既然朱元璋的老神仙知曉諸多事宜,那輔助九弟的神仙,想必也預知後世之變吧?
這念頭於他而言,或許是唯一合理的答案!
朱元璋沉默。
那些神仙不都是他編造的嗎?
國運係統與老九身上的係統,功能不該各異嗎?
他記得國運係統曾言,朱鬆的係統並非推演之用!
“係統,這究竟是何故?”
“你給朕細細道來!”
朱元璋急問國運係統。
係統答:“本係統亦不知,但漢王朱鬆確有預知曆史之能!”
“原本的曆史已被宿主與漢王朱鬆聯手改寫,即便是本係統的推演,也僅作參考!”
“且確認漢王朱鬆有係統後,本係統關於他的一切推演均現偏差!”
“因本係統無法推演其他係統,故之前推演皆基於朱鬆無係統之假設!”
朱元璋困惑:“此言何意?”
係統續道:“無係統的漢王朱鬆已非同小可,若再有係統相助,其結果宿主可自行遐想,一切皆有可能!”
朱元璋再次沉默。
誠然!
國運係統的推演均基於老九無係統。
無係統的老九已如此強大,若有係統,他又將強大到何種程度?
更關鍵的是,老九一脈的未來,必將超越夢境推演中的繁盛!
係統又言:“宿主應慶幸,漢王朱鬆乃你的親子,非敵人!否則,大明王朝恐難承其重!”
“雖不願承認,但本係統似乎也不及漢王朱鬆的係統!”
此刻,朱元璋滿心震驚!
這是何意?
你的意思,莫非朕的國運係統還不如老九身上的那個?
瞬間,朱元璋隻覺一片混亂,怔在了原地。
起初,他以為老九是修仙之人,才有如此能耐。
然而國運係統卻告知,老九身上同樣攜帶係統,他本以為不過是係統功能有所不同罷了。
至少在係統層麵,自己應能與老九一爭高下,不相上下。
但國運係統這話,無疑是單方麵認輸了!
若按朱標的邏輯,那他朱元璋身邊的這位老神仙,根本無法與老九身邊的那位相比!
“罷了,朕不想爭論此事,朕隻想知道,老九為何能知曉如此多原本的曆史走向?”
朱元璋沉吟許久,才意識到這最關鍵的問題,國運係統並未解答。
“此問題,宿主或許隻能詢問漢王朱鬆了。”
國運係統似乎已放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