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朱鬆直言不諱地透露了初步計劃

字數:7412   加入書籤

A+A-


    若此類商品交易僅限漢人貨幣,則漢人貨幣必能通行天下,吸引全球金銀流入大明。
    漢人貨幣之聲譽與知名度,將隨時間逐漸提升。
    假以時日,或許僅需數年乃至十數年,其霸主地位將堅不可摧。
    “此計甚妙!”
    “但吾有一慮,初期如何吸引異國商人自願兌換使用漢人貨幣?”
    朱元璋提出疑問。
    “簡單,試以例說明。”
    “若以百萬銀兩可換之物,漢人貨幣僅需九十萬,如何選擇?”
    朱鬆笑問。
    “自當兌換貨幣……”
    朱元璋脫口而出,隨即領悟朱鬆之意。
    “正是,商人求利,必選最經濟之道。”
    “無需百姓或商人以金銀兌換,隻需微調貨幣購買力及與金銀兌換率,便能促其主動兌換。”
    “待新貨幣使用者眾,再廢金銀交易,一統貨幣。”
    “屆時,新式貨幣將全麵推廣,成功取代大明寶鈔與金銀,成為唯一硬通貨。”
    朱鬆含笑點頭。
    “如此說來,我們豈非要虧損?”朱元璋皺眉問。
    “怎會虧損?此乃初期投入罷了!”“我們隻是割舍部分利潤。”朱鬆說,“譬如,兒臣食鹽利潤有五成,若以三成吸引客商兌換貨幣,便足以誘人,不過是少賺些許。”
    “而這少賺的利潤,兒臣自會從別處賺回,且定會比投入更多!”朱鬆自信滿滿。
    “九弟高明!”朱標讚道,“依你所言,若咱的貨幣能掌控世界經濟,何愁日後不賺?”說著,他給朱鬆豎了大拇指。
    “那你這新貨幣打算命名為何?”朱標問。
    “此乃漢人貨幣,要不就叫大明龍幣或漢華幣,父皇與大哥以為如何?”朱鬆笑問。
    “為何不叫明幣?”朱元璋順口問。
    此言一出,朱鬆與朱標皆麵露尷尬。
    “父皇,明幣與冥幣同音,漢人燒紙錢,若叫明幣,豈不怪異?”朱標提醒。
    朱元璋默然,似覺有理,氣氛略顯尷尬。
    “罷了,名字無妨,龍幣、漢華幣皆可,你定。”朱元璋擺手,“咱隻想知道,發行這貨幣,具體如何操作?能否即刻發行?”
    “父皇,發行新貨幣不易,兒臣需籌備一番,少則數月,多則一兩年,甚至兩三年都有可能。”朱鬆苦笑,“關鍵是紙幣製造技術,兒臣尚需研究。
    再者,新貨幣須有發行商。”
    “發行商?”
    朱元璋眉頭緊鎖。
    “對,必須有個讓眾人信服的發行商!”
    “若朝廷直接發行,難免令人聯想到大明寶鈔,初期便遭排斥!”
    “西北或許還行,大明其他地方就難辦了!”
    朱鬆神色肅穆地說明。
    “你是說咱朝廷沒信譽了?”
    朱元璋嘴角微顫,顯然被觸動了。
    再次被打臉啊!
    “倒也不是,主要是需有個專業部門專管紙幣發行,且與朝廷保持一定距離!”
    “此部門受朝廷掌控,但表麵要!”
    “簡而言之,需專人專職,最好直接對皇帝負責,不與其他部門糾葛!”
    “如此,方能增其公信力!”
    朱鬆點頭解釋。
    “那你這部門叫什麽?如何運作?”
    朱元璋好奇追問。
    “兒臣稱之為銀行!父皇可視為民間錢莊升級版!”
    “銀行業務涵蓋錢莊現有業務,還負責紙幣發行與回收!”
    “兒臣想在西北先設大明皇家銀行,專管此事!”
    “大明皇家銀行需迅速建立,在紙幣發行前樹立公信力,最好整合所有錢莊於其旗下!”
    “讓民間錢莊皆依托大明皇家銀行發展生存!”
    “如此,大明皇家銀行必成大明金融權威,屆時紙幣才有公信力!”
    朱鬆直言不諱地透露了初步計劃。
    “大明皇家銀行?這名兒好,聽著就威風!”
    “也直接表明是咱大明皇室所開,即便與朝廷無直接關聯,也代表皇家!”
    朱元璋滿意點頭,說道:“正是,如此可區分皇家與朝廷。”
    “朝廷與皇家應各歸其位,皇家信譽或可超越朝廷。”
    朱鬆察言觀色,笑答:“甚好,便依此行事。”
    “稍後朕便下旨,命張紞助你,共築大明皇家銀行。”
    朱元璋當即決斷。
    朱標顧慮道:“若朝廷大臣反對,如何應對?”
    朱元璋冷笑:“老九於封地開銀行,猶如錢莊,與他們何幹?再者,不用大明錢幣便是。”
    “這也是銀行須與朝廷分離之因,官員不得幹涉。
    權再大,亦不可!”
    “專業之事,當由專業之人擔當。”
    朱鬆點頭讚同,心中暗想:漢王開銀行,豈容朝臣置喙。
    且六部中僅戶部有權參與,張紞乃吾方之人,餘者不足慮。
    朱標又問:“紙幣麵額如何區分?”
    朱鬆道:“麵額之前,先說一種簡易數字。”
    言罷,命人取紙筆,寫下0至9十個數字。
    “此圈為零,餘者為一二三四五六七。”
    “此為十,二後加零為二十,二零零為二百,零零零為二千,餘皆類推。”
    “此計數法,較漢字更為簡便,二位以為如何?”
    朱元璋見數字,心頭微震。
    這數字他已熟知,皆因國運係統的緣故,在係統內,數字正以此字符展現。
    朱元璋曾特意向國運係統學習過這些。
    念及老九身上也有係統,知曉此類數字便不足為奇。
    這也從側麵印證了老九確有係統。
    “如此計數,確比漢字更為便捷!”朱標對此數字表現出濃厚興趣,眼神閃爍。
    “確實,此乃最便捷的計數法,一旦理解數字概念,其餘便迎刃而解。”
    “常用數字為1、2、5、10、100、1000、。”
    “依此邏輯,麵值可設為1元、2元、5元、10元四種小額,以及100元、1000元、元三種大額。”
    “兒臣欲於最大麵值元上印製大明曆代君主頭像。”
    “1000元麵值則為藩王。”
    “100元麵值可賜予朝勳卓著的重臣與勳貴。”
    “小額麵值則展現大明風景,如長城、皇宮、泰山等,讓人一眼認出此乃大明之景。”朱鬆笑道。
    “曆代君主頭像?”
    “可現今大明僅父皇一位皇帝。”朱元璋皺眉。
    “那便暫且隻印父皇一人。”
    “兒臣前已言明,貨幣需定期印刷、發行與回收,並以三十年為期,更換麵值圖案。”
    “最大麵值將印八位皇帝頭像,每三十年更替一次。”
    “但父皇作為開國皇帝,頭像居首且永不更換,其餘七位依功績更替。”
    “此規可定為祖訓。”朱鬆直言其意。
    朱元璋聽後,笑容滿麵!
    “貨幣單位為何稱元?”
    朱標好奇問道。
    “元代表銅板,銅板為圓形,故以一元相稱!”
    “元字書寫簡便,優於圓字!”
    朱鬆認真回答。
    “如此說來,一元即一銅板,也即一文錢?”
    “那千元便等於一兩銀子?”
    朱標恍然大悟。
    “正是,千元一兩,萬元十兩!”
    “萬兩銀子,僅需千張萬元紙幣,遠比攜帶萬兩銀子便捷,紙幣輕便,易於存儲運輸!”
    朱鬆笑道。
    “確是如此!”
    “國庫亦能借此節省空間,千萬乃至億張紙幣,一間小屋即可容納!”
    朱標深表讚同。
    “但紙幣對紙張、印刷、防偽要求甚高!”
    “兒臣需時間籌備,技術雖有,合格紙幣尚需研發驗證!”
    朱鬆轉向朱元璋。
    “無妨,先建大明皇家銀行,紙幣之事可緩!”
    朱元璋點頭應允。
    “但紙幣設計需即刻考慮!”
    “兒臣意用頭像與風景作圖案,紙幣雙麵,頭像一麵,另一麵以景物填充!”
    “父皇、大哥可有高見,如何設計更顯大額紙幣獨特?”
    朱鬆提出新問題。
    “雙麵?大明寶鈔乃單麵,雙麵圖案,豈不繁複?”
    朱元璋聽罷,眉頭緊鎖。
    “問題在於紙張與印刷!”
    “兒臣設計的紙幣小巧,約手掌大小,對厚度與硬度有特定要求。”
    “紙幣用紙需獨特,他人無法仿製,造紙之術應由大明皇家銀行造幣局獨掌。”
    朱鬆細述其理念。
    “原來如此!”
    “紙幣設計真非易事!”
    “如此看來,大明寶鈔實屬粗製。”
    朱元璋點頭,略感失落。
    “父皇不必自謙!”
    “兒臣造新幣,父皇亦可參與。”
    “父皇頭像、紙幣花紋圖案,皆可提出見解。”
    “新幣發行,亦有父皇之功。”
    朱鬆之言,深得朱元璋之心,倍感貼切。
    “哈哈,好,朕也來設計!”
    “大額紙幣,除朕頭像外,還應……”
    朱元璋大笑,與朱鬆、朱標熱烈討論。
    三人院中長談,朱元璋笑聲不時傳出。
    夜深,朱元璋起身,對朱鬆囑托:
    “大明皇家銀行與新幣之事,全權交你,放手去做!”
    “但朕以為,大額紙幣正麵左為朕像,右繪陶瓷器,背麵則為皇宮圖最佳。”
    言罷,準備就寢。
    夜深人靜,三人談論良久。
    “兒臣定全力以赴,不負父皇所托!”
    朱鬆應允。
    “好吧,咱們先回去陪秋兒他們歇息,你可不知道,咱們的大孫子現在沒咱們陪著都不肯安睡了!”
    朱元璋朗聲大笑,心情愉悅。
    “兒臣恭送父皇!”
    朱鬆與朱標目送朱元璋離去,兄弟倆相視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