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真是豈有此理!

字數:7454   加入書籤

A+A-


    朱元璋聞此,心中猛然一震!
    儒家獨攬大權,竟會引發如此災禍?
    如此說來,他為助朱允炆登基,除去藍玉等淮西勳貴,豈不也是助長了這禍端?
    儒生誤國,實在可怕!
    正因少了武將的製衡,方孝孺等儒生才得以肆意妄為,慫恿朱允炆削藩,最終導致在諸子麵前,無一能抵禦外敵!
    這難道不是誤國?
    可笑的是,自己竟也是這其中的推手!
    念及此,朱元璋不禁心生後怕。
    還好他已洞悉這一切,決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昨晚老九所言果然不假,儒生誤國!
    “後來呢?”
    朱元璋急切追問。
    國運係統繼續道:“大明後來為女真所替,你已知曉。
    清廷雖為女真後裔,入關後卻也信奉儒家,導致閉關鎖國,不思進取,仍以大國自居,實則固步自封。
    而西方列強崛起,開始侵略中原。
    東瀛更是一海之隔,卻在漢人土地上犯下滔天罪行,比元人統治更為黑暗。
    那段黑暗時期,漢人在東瀛屠刀下死傷無數,東瀛軍甚至攻入應天府,製造應天府大,三十萬平民!這也是朱棣一脈後人痛恨東瀛的原因。”
    朱元璋聞言,雙目瞬間赤紅!
    應天府大?
    東瀛竟敢殺害三十萬百姓!
    這彈丸之地,怎敢如此?!
    “豈有此理!”
    “真是豈有此理!”
    朱元璋怒不可遏,咬牙切齒地罵道。
    宿主安心,侵犯的倭寇,終將被驅逐!
    即便在大明,後世亦湧現諸多抗倭英雄,他們屢次將倭寇逐出國門!
    國運係統見朱元璋情緒激動,連忙勸慰。
    “僅是驅逐便足夠了嗎?”
    “我們所求非止於此,而是要反擊!”
    “他們屢次侵犯我漢人領地,若不給予重創,遲早會卷土重來!必須讓他們明白,大明隨時有能力覆滅其國!”
    朱元璋聞言,咬牙切齒地冷言回應。
    此刻,東瀛已與大漠、西域並列,成為朱元璋誓要鏟除的目標!
    夜幕降臨,父子三人返回王府,共進晚餐,氣氛溫馨。
    然而,朱鬆與朱標皆察覺,父親似有心事,神遊物外。
    餐後,朱元璋將二人喚至院中。
    朱鬆親手泡茶,奉上給朱元璋與朱標。
    “老九,你可曾留意過東瀛這個小國?”
    朱元璋接過茶,話題直指東瀛。
    整日裏,應天府的慘劇,三十萬無辜百姓的屠戮,如鯁在喉,令他難以釋懷!
    若非國運係統未提及漢人遭受的全麵,否則朱元璋恐怕早已怒不可遏,甚至可能擱置西域戰事,先滅東瀛!
    朱鬆聞言一愣。
    怎地突然又提起東瀛?
    莫非父親除了西域、漠北,還有意征討東瀛?
    回想起與嬴政的對話,朱鬆深知父親並非一時衝動。
    “東瀛雖小,野心卻不小!”
    “兒臣以為,一旦有機會,必須設法鏟除,或將其納入大明版圖!”
    朱鬆沉思片刻,坦誠說出心中所想。
    即便朱元璋不提及,東瀛終將被滅!
    世間何人比他更洞悉東瀛人的險惡用心?
    朱元璋聞此,神色稍緩,心想老九的想法竟與他不謀而合。
    “如此說來,你也對東瀛這小國有所研究?”朱元璋急問。
    “略有了解。”朱鬆微微點頭。
    “若要滅東瀛,需多少水軍?”朱元璋緩緩問道。
    此言一出,朱標口中的茶水險些噴出。
    好家夥,一開口便是滅國之論!
    朱元璋忽問朱鬆:“老九,那所謂的八奇技,究竟為何物?”
    朱鬆驚訝於朱元璋的直接,心想東瀛定是惹惱了他。
    老爺子能預知未來,東瀛在大明對漢人的所作所為,足以激怒這位開國皇帝。
    想到此,朱鬆恍然,老爺子要滅東瀛,也在情理之中。
    朱標不解:“父皇,不是讓九弟攻打西域嗎?怎又提及東瀛?”
    “東瀛野心勃勃,必除之而後快!”朱元璋正色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東瀛更是留不得!西域要收複,東瀛也必滅,方能安心!”
    朱標愕然,望向朱鬆。
    “其實,滅東瀛不難,現有兩策。”朱鬆沉吟片刻後說道。
    朱標再次驚愕,難道老九也存滅東瀛之心?東瀛果真留不得?
    以往,朱元璋與朱鬆若言滅何處,他必勸阻,但如今不同,大明已今非昔比,戰爭開銷亦能承擔。
    其次,他深知老爺子和老九均有神仙護佑。
    誰又知曉這是否是那兩位神仙的旨意?
    “兒臣還是先回房歇息,父皇與九弟繼續敘話。”
    朱標念及此,不禁苦笑,因他對戰事全無良策,留在此處也無濟於事。
    加之他目前全心投入大明皇家銀行,次日還需上職,需盡早歇息。
    “也好,那你早歇,此事我與老九已商議得差不多了。”
    朱元璋並未挽留朱標,畢竟與朱鬆私下言談,可直言不諱,無需顧及朱標。
    “兒臣告退。”
    朱標隨即退下。
    “父皇為何不讓大哥參與商討?”
    朱鬆略顯詫異。
    “你還不了解你大哥?他出自儒家,儒家的思想你清楚。
    雖說他懂得變通,但骨子裏太過仁慈。”
    “滅東瀛之事,還是不讓他知曉太多為好。”
    朱元璋苦笑中帶著無奈。
    “父皇之意,滅東瀛不僅僅是亡其國?”
    朱鬆聞言,心中一動。
    “自然。”
    “我們要滅的不僅是東瀛這個國家,更要讓這些倭人再也不敢覬覦大明!”
    朱元璋冷笑道。
    朱鬆聞言,頓時明了。
    若換作他,要麽不動,要麽就讓東瀛徹底衰敗。
    滅國何足掛齒?
    滅族才是目標!
    隻有將東瀛變為少數民族,方能符合朱鬆的預期。
    而今聽老爺子這番話,顯然與他不謀而合。
    如此,一切便好辦了。
    “你剛剛提及滅東瀛有兩策,能否詳細道來?”
    朱元璋再次詢問。
    “首要之策頗為直接,大明現狀足以實施——利用高麗為橋梁,橫渡對馬海峽進攻東瀛,無需大型戰艦。”
    “然而難點在於,盡管高麗為大明屬國,但它與女真、北元等暗中勾結,企圖覬覦我大明的鐵嶺衛。
    在此情境下,高麗未必會允許我大軍借道。”
    朱鬆返回書房取出地圖,指向對馬海峽,闡述了首個方案。
    朱元璋聽後,眉頭緊鎖。
    對於朱鬆手中的地圖,朱元璋並不驚訝。
    他此刻同樣憂慮高麗之事。
    難道在征服東瀛前,要先征服高麗?
    “最佳之策,或許是在攻打東瀛之前,先將高麗納入大明版圖。”
    朱鬆的見解與朱元璋不謀而合。
    “確實,若以高麗為跳板攻東瀛,必須先解決高麗問題。
    即便高麗同意借道,若背後使詐,大明將麵臨高麗與倭寇的雙重威脅。”
    朱元璋點頭讚同。
    朱鬆聞言愕然,他隻是提出此想法,未料朱元璋真有吞並高麗之意。
    “那你第二個方案呢?”
    朱元璋繼續問道。
    “第二方案需穩紮穩打,首要任務是建立強大海軍。
    大明現有水師多為內陸船隻,噸位小,不適合遠洋。
    因此,需興建造船廠,打造大型艦艇。
    在資源充足的情況下,至少需要一至兩年籌備建造。”
    朱鬆認真地回答。
    在大明,發展艦隊無需如後世般追求驅逐艦或航母的高標準,二戰時期的水平便足矣。
    對於大噸位艦艇,如航母,朱鬆有信心在數月內迅速打造並量產,但鑒於目前尚無艦載機,故二戰時的巡洋艦、驅逐艦或護衛艦更為適宜。
    為搶時間,朱鬆計劃投入巨資,從某係統中購買艦船推進係統,並派人開采石油。
    大明國內及西域的油田,足以支撐海軍初期發展。
    如此,大明造船廠僅需負責建造船體。
    再者,模仿比自主研發更為簡便。
    若朱鬆能從係統中購得樣品供研究,大明很快就能自製發動機,正如研究院正在研究朱鬆提供的發電機組一樣。
    有實物參照,舉國之力仿製,並非難事。
    古人智慧不容小覷,若非封建社會和儒家思想束縛,若由墨家主導,古人發展定不遜色。
    “此乃裝備大炮的巨型蒸汽鐵船?”朱元璋聽後,眼前一亮,欣慰於朱鬆終於拿出真東西。
    “父皇亦知蒸汽機船?”朱鬆亦感驚訝。
    “哈哈……我在推演未來之時便已預見!我非但知曉你將會發展這種蒸汽機船,我還了解飛機、汽車、火車等,這些都是你日後將要創造之物吧?”
    “更有那燧發槍、迫擊炮、火箭彈等種種武器!”
    “這些我其實早想問你,隻是始終沒有合適的機會!”
    朱元璋大笑說道。
    朱鬆聽後,表情複雜,哭笑不得。
    原來在老爺子這裏,他幾乎已無任何秘密可言。
    “既然父皇都已洞悉,那我也不再隱瞞!”
    “這兩條路徑,我都已闡述,就看父皇決定選哪一條了。”
    朱鬆苦笑點頭。
    “若由你來選呢?”
    朱元璋直接反問。
    “兒臣會選擇第二條路。”
    “無論是東瀛還是高麗,終將成為大明疆土,且現在攻打,損失頗大。
    不如先發展,待時機成熟,輕鬆便可收複兩地,豈不更好?”
    “更重要的是,大明的航海實力必須壯大!”
    “大明欲立於世界之巔,海軍發展是重中之重!”
    朱鬆直言不諱。
    “嗯,與我所想一致。”
    “我也認為應選第二條路。”
    朱元璋點頭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