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違抗聖旨,那可是滅門之災!

字數:7442   加入書籤

A+A-


    若太祖真有意立賢不立嫡,未來儲君必從諸子中擇優而選。
    子嗣越多,選擇亦越多。
    周貴妃決意勸導徐妙錦,望她能以大明江山為重,勿過於自私,如已故馬皇後般,真正母儀天下。
    此乃徐妙錦必經之路。
    “兒臣正盼母妃此言,錦兒之事,就勞煩母妃多操心了。”朱鬆聞言,眼中閃過喜色,笑容頓現。
    周貴妃作為過來人,認為由她來開導徐妙錦最為合適。
    “錦兒其實很懂事,你無需太過敏感。”周貴妃淡然提醒。
    “兒臣心中無底。”朱鬆道出憂慮,“我曾問過錦兒最喜歡我什麽,她說喜歡我的專一。
    現在父皇又為我安排婚事,真是讓我無地自容。”
    朱鬆苦笑不已。
    “為娘先去與錦兒談談,別太悲觀,事情沒你想得那麽糟。”周貴妃安慰朱鬆。
    此時,徐妙錦正在賬房查看紡織廠的賬目。
    周貴妃找到徐妙錦,直言老爺子有意為朱鬆再娶側妃。
    出乎意料的是,徐妙錦非但沒有不悅,反而笑著點頭應允。
    “錦兒,你不生氣嗎?不覺得委屈嗎?”周貴妃詫異問道。
    “母妃,錦兒不是那種心胸狹窄、愛吃醋的女人。”徐妙錦認真回答,“我與王爺成婚不久,已深知他的為人。
    我也明白,以王爺的身份,現在或將來,都不可能隻有我一人。”
    徐妙錦早已了解朱鬆的性格,知他不會主動提及納妾之事,這便足夠。
    她聰明過人,亦能預見朱鬆的未來充滿可能,更不會強求他一生隻有她這一位正妻。
    最重要的是朱鬆的態度,隻要他能堅守本心,對她始終如一,她便心滿意足。
    “娘知曉,錦兒這般溫文爾雅、善解人意,絕不會因這等小事心生嫌隙。”
    “你不知,老九方才一臉苦相來向我訴苦,說陛下欲再為他賜婚,他十分為難,生怕你會不悅。
    他心裏其實很在意你的想法。”
    周貴妃邊說邊為朱鬆開脫。
    “錦兒明白。
    王爺那邊無需多慮,錦兒絕非不明事理之人。”
    徐妙錦輕輕點頭回應。
    “如此甚好,你能如此懂事,老九定會愈發傾心於你。
    娘別的不敢說,正妻之位定是你的,無人能撼動。”
    周貴妃許下承諾。
    徐妙錦淡然一笑,輕聲道謝。
    在她心中,隻要自己足夠出色,即便朱鬆再娶,也無法撼動她的地位。
    反之,若真有人能搶走朱鬆,那也隻能怪自己不夠好。
    徐妙錦性格高傲,從未改變,對自己充滿信心。
    周貴妃與徐妙錦談妥後,隨即告知朱鬆。
    朱鬆聽後,也鬆了一口氣。
    他原本還擔心徐妙錦會有所不滿,影響夫妻感情,現在看來是多慮了。
    這丫頭,比他想象中更加寬容聰慧。
    次日,朱元璋頒布聖旨,並讓藍玉等人回京時帶回。
    西征結束後,朱元璋不打算讓藍玉等人在漢中府久留,讓他們回應天府,趁年前規劃皇衛學院開春招生事宜。
    此行漢中府,藍玉等淮西勳貴體驗了王衛學院生活,積累了一定經驗。
    加之老九已拿出文科教材,皇衛學院開春即可正式招生。
    此外,藍玉他們返京後,能震懾朝中蠢蠢欲動之輩,亦能助老九在朝中贏得更多支持。
    於是,藍玉等人在十一月底離開了漢中府。
    十日後,他們回到應天府,並將朱元璋的聖旨直接呈給了朱標。
    “老爺子又要為老九挑選側妃了?”
    “陳迪的女兒嗎?倒也相配!”
    “那我這個大哥,就先代勞去陳家下聘禮吧!”
    朱標看完旨意,不禁笑了。
    他毫不猶豫,備好聘禮後,便召來禮部給事中,一同前往陳家宣旨。
    在大明,皇帝口諭可由太監傳達,但聖旨這種莊嚴之物,太監無權觸碰。
    以“奉天承運皇帝”開頭的聖旨,須由翰林院承旨處或六部六科給事中來起草或宣讀,即所謂的欽差大臣。
    老爺子欲做媒,自然要找禮部的給事中來宣讀聖旨。
    而朱標則以大哥的身份,親自去陳家下聘。
    不僅朱標和欽差前往,藍玉等淮西勳貴也樂於摻和,紛紛跟了過去。
    陳迪在禮部衙門一聽太子朱標和淮西勳貴全往他家去了,還有欽差要宣旨,一時愣住了。
    他顧不得多想,連忙回府,隻見不少太監正挑著禮品往府裏送。
    “臣陳迪,參見太子殿下!”
    陳迪來不及驚訝,連忙上前向朱標行禮。
    “陳卿免禮,本宮今日特來陳家下聘。”
    “陛下有旨,接旨吧!”
    朱標笑著對陳迪解釋。
    “下聘?”
    盡管已有猜測,但聽朱標親口說出,陳迪還是感到驚訝。
    陳迪之女,芳齡十六,猶待閨中,未許婚配,不料竟驚動龍顏。
    此乃皇上親自做媒之兆!
    “臣陳迪恭候聖駕!”
    不及多想,陳迪率全家向宣旨欽差跪拜。
    欽差隨即宣讀聖旨,大意乃皇上欲納其女為漢王側妃。
    “陳迪領旨,叩謝皇恩!”
    陳迪心中震驚無比,未曾料想皇上會令其女嫁入漢王府。
    昔日,陳迪定不願此事。
    而今,此結果對陳迪而言,猶如天降橫財。
    就連平日與禮部不和的淮西勳貴們,此刻亦投來羨慕目光。
    陳迪頓悟,太子與藍玉等人親臨其府之因。
    誰人不知,藍玉等淮西勳貴,及戶部尚書張紞、禮部尚書詹徽,皆已投靠漢王朱鬆?
    聖旨既下,陳迪亦入此列。
    自此,他與張紞、詹徽、藍玉等人,同舟共濟。
    且論與漢王關係,他更為親近,畢竟名義上乃漢王之嶽父。
    “陳大人,恭喜!”
    聖旨宣畢,藍玉等人爭相上前祝賀,熱情寒暄。
    陳迪甚感意外,往昔淮西勳貴驕橫,何時如此客氣?
    僅憑一紙婚約,其地位已悄然攀升。
    “太子殿下,不知皇上何時讓小女前往漢中完婚?”
    與藍玉等人客套後,陳迪轉向朱標詢問。
    “吾正欲北上漢中府過年,可順路攜令千金同往。”
    “關於成婚的具體日期,待到漢中後,再由陛下選定一個吉日便是。”朱標笑問道。
    “原來如此!”
    “但小女此刻在宣城,若要數日內出嫁,需即刻派人前往宣城迎接至應天府。”陳迪急忙說明。
    “如此甚好,婚事就此定下。”
    “待令愛抵達應天,請派人入宮通報,以便我們盡早籌備。”朱標滿意點頭,吩咐道。
    “臣遵命!”陳迪恭敬應承。
    無論是否倉促,或心中是否樂意,朱元璋的聖旨已下,陳迪無法違抗,讓女兒嫁往漢中已成定局。
    違抗聖旨,那可是滅門之災!
    然而,陳迪對此婚事極為滿意。
    朝中上下,誰看不出皇帝與太子有意將儲君之位傳給漢王朱鬆?他陳迪目前僅為禮部侍郎,尚書之位空缺已久,或許借此婚事,他能更進一步。
    再者,他出身軍戶,與儒臣不同,與漢王朱鬆並無立場衝突,反而因軍人秉性與之相投。
    ……
    漢中府內,朱元璋正與國運係統商議為朱鬆再娶之事。
    “此舉算是改變了老九的命運吧?”
    “你能否推算,老九這一脈是否又為咱老朱家增添了子嗣?”朱元璋顯得有些急切。
    【宿主稍候,係統正在推算……】
    【漢王朱鬆一脈子嗣:朱匣秋、朱匣焌、朱匣燁、朱匣煬、朱匣灺,共五子!】
    係統迅速給出了確切結果。
    朱元璋聞言,雙目放光!
    果然多了朱匣煬和朱匣灺!正如他所料!
    他確有本事在某些領域轉變老九的命運。
    朱元璋誓要立下規矩:選賢不選嫡。
    為老九促成一樁婚姻,竟讓他直接多了兩個兒子!
    看來還得鼓勵老九多娶幾位夫人!
    不求他能如自己一般育有二十餘子,但至少也得有十來個吧?
    眼下已有五子,似乎還得再娶三四位才行。
    按古禮,講究三妻四妾。
    一正妻,二偏妻。
    即便是他朱元璋,也隻能有一位皇後,兩位皇貴妃。
    其餘嬪妃數量不限,但皇後與皇貴妃之位有定額。
    藩王亦是如此。
    一正妃,兩側妃,再娶便是妾,無法享受妻的待遇。
    朱元璋心想,若老九能按三妻四妾的標準迎娶,那便是最好了。
    陳迪之女嫁入漢王府,定為側妃,尚餘一側妃之位。
    在找到合適的之前,妾也可先入府。
    正如後宮,有皇後一人,嬪妃無數,皇貴妃之位可空,亦非隨意可封。
    而今朱元璋後宮,皇貴妃有二人,馬皇後逝世後,皇後之位空缺。
    一為郭貴妃,郭子興之女。
    另一為周貴妃,朱鬆之母。
    朱元璋認為,一樁婚事為老九添兩子,無疑是天大喜訊。
    確認後,他興衝衝地去找正在書房忙碌的朱鬆。
    “老九,告訴你個好消息!”
    朱元璋語氣中帶著得意。
    “何喜之有?”
    朱鬆見朱元璋滿麵春風,也不禁好奇。
    “自然是關於你的!”
    “我剛問過,這門親事能否為老朱家再添男丁?”
    “果然,多了兩個!那陳家閨女還能給你生兩個大胖小子呢!”
    朱元璋興奮地說。
    朱鬆:“……”
    半晌就這點事?
    這就是所謂的好消息?
    又不是孩子已經呱呱墜地!
    隻要自己生育無礙,多娶幾房妻妾,多生幾個孩子,豈不是天經地義?
    沒有那係統,他也自知會有更多子嗣!
    他真被父親這想法給弄無語了!
    “你這是何反應?多了兩個兒子,不該歡喜嗎?”
    朱元璋見朱鬆一臉困惑,不禁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