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朱鬆聞言,雙目驟張

字數:8006   加入書籤

A+A-


    朱元璋忽問。
    “父皇為何對此類火器如此關注?”
    朱鬆訝異反問。
    “咱欲使你二年內平定漠北,若有此火器,豈不更易?”
    朱元璋直言其意。
    朱鬆默然。
    西域方定,老爺子又念及漠北?
    他或不知,此刻韃靼部與瓦剌部已膽戰心驚,唯恐成為漢中軍下一目標。
    “此火器,兒臣已在研製中,但需反複試驗,確定穩定工藝後方能量產。”
    朱鬆苦笑解釋。
    燧發槍與迫擊炮,對朱鬆而言,製作不難,關鍵在於實彈檢測等反複試驗,以求最佳工藝量產。
    缺陷或隱患嚴重,將危及將士安危,朱鬆不容此等情況發生。
    “哦?如此說來,無需久候矣!”
    朱元璋聞此,眼中閃過一絲光芒。
    “父皇如此急於平定漠北?即便無火器,兒亦能成!”朱鬆正色問道。
    “待火器製成,更為穩妥。
    漢中軍將士,皆為珍寶,傷亡非所願!”
    “些許時光,吾等得起!”朱元璋擺手言道,此語發自肺腑。
    漢中軍之士,強於朝中最精兵數倍!且朱鬆對傷亡撫恤甚厚,無論生死傷殘,皆需巨資。
    此非懼死,實乃朱元璋不忍此精銳有損。
    此言令朱鬆意外,亦感寬慰。
    若父皇執意速戰漠北,他亦無異議。
    然其原計劃,乃待火器裝備漢中軍後再行出擊。
    姑且任瓦剌、韃靼囂張一時!
    “吾意已決,待你平定漠北,解決東瀛、南越之事,吾便退位讓賢,大明江山,盡付於你!”
    “功成之日,你登大寶,順理成章!”朱元璋續道。
    朱鬆聞言,雙目驟張。
    他未曾料到,父皇竟提及禪位之事!且須待其征服漠北、東瀛、南越之後!
    父皇此意何為?
    莫非是在許以空諾?
    “父皇身強體健,乃大明之柱石。
    兒願父皇久居此位,無論未來皇位是否歸於兒身,兒皆有信心!”
    朱鬆並未因此飄飄然,隻要朱元璋支持他的改革與對外征戰之計,他對那皇位並不急於一時,反倒期望朱元璋能多坐些時日,好讓他有空間繼續穩步發展。
    “無需多言,你我父子心知肚明即可,此事暫且擱置。”
    朱元璋擺手打斷了話題。
    畢竟,他已提出提前讓位的條件,就看朱鬆自己能否把握了。
    若這小子三年內達成條件,提前傳位又有何妨?
    想必標兒也不會有異議。
    “父皇,漢中府新開了一家玻璃廠,兒臣陪您去看看如何?”
    朱鬆忽地想起一事,向朱元璋提議。
    “玻璃廠?玻璃是何物?”
    朱元璋聞言一愣。
    朱鬆的解釋與心中所想相符,那是一種透明如夢境中所見的琉璃之物。
    朱元璋眼前一亮,他曾在夢中見過那種既能當鏡子又透明的玻璃,沒想到朱鬆這麽快就造出來了。
    記憶中,這似乎是在朱鬆登基後才有的事物。
    “好,咱去看看這新奇之物!”
    朱元璋欣然答應。
    父子倆在漢中府新玻璃廠轉了一圈,離開時,朱元璋帶走了幾麵鏡子,說是自用,還要給後宮妃子們也帶些。
    朱鬆對此頗為無奈。
    次日,漢王府再次開始裝修。
    朱鬆特地從玻璃廠定製了一批玻璃,用於王府門窗。
    玻璃門窗既不影響采光,冬日裏又能防風保暖。
    畢竟已是寒冬,天氣愈發寒冷。
    整日門窗緊閉以求溫暖,卻難免影響室內光線。
    朱鬆為王府添置了一台空調,確保王府內處處溫暖如春。
    朱元璋見狀頗為羨慕,即便在皇宮,取暖仍需依賴壁爐與燃煤。
    “他日朕也要為奉天殿置辦一台空調!”
    “還有你那玻璃大門,也得裝上!”
    朱元璋對朱鬆吩咐道。
    “宮中裝空調與玻璃並無大礙,父皇若需,隨時可辦!”
    “隻是這空調乃兒臣自係統內所得,大明現有科技尚無法製造。
    想讓百姓皆享此便利,恐需十數年之功!”
    朱鬆無奈歎息。
    他這漢王府應有盡有,所需之物,係統商城幾乎皆可購得。
    但要普及至大明全境,仍任重道遠。
    “你能心係百姓,未來必為明君!”
    “你說得對,此等好物,不應獨享,當惠及天下百姓!”
    “朕信你定能做到!”
    朱元璋聞言,深表讚同。
    數日之後,
    眼看十二月將至,朱元璋盼著朱標能在年前抵達漢度新春。
    如今水泥路暢通,朱標自應天府至漢中,不過十日行程。
    近日,朱元璋聞得一趣事:
    朝廷封賞已下,秦武與耿青等人均得升遷,並獲縣伯爵位。
    令他驚訝的是,耿青與秦武升官封爵後,竟著手納妾。
    尤其是耿青,更添兩房妾室。
    反觀周通,對婚娶之事似乎尚未開竅,任憑媒婆踏破門檻,婚事依舊未定。
    “你去告訴周通,切莫答應他人的婚事,我們這邊打算年後挑個吉日,招他為駙馬。”
    朱元璋反應過來,生怕周通搶先娶了妻,連忙對朱鬆吩咐道。
    朱鬆聽後,有些哭笑不得。
    之前父親就已問過周通的婚事,還提及想招他為駙馬,他幾乎都忘了這事!
    沒想到父親如今又提起,而且似乎並非戲言!
    “好,我稍後就去提醒他!”
    朱鬆隻能點頭應允。
    “老九,你漢王府中隻有一位王妃,是否顯得單調了些?”
    “我知道你無心女色,但繁衍子嗣,為朱家增添人丁,這可是你的責任!”
    “你手下的將領都開始納妾了,你這個王爺卻隻有一個正妻,是否不太合適?”
    朱元璋突然話鋒一轉問道。
    朱鬆一時語塞!
    怎麽聊著聊著就扯到自己身上了?
    對於三妻四妾,朱鬆並不反感,隻是他心思全在國事和修道上,並無過多想法!
    但父親已明確表示要讓他成為大明未來的皇帝,為朱家繁衍後代這樣的事,他還真難以推脫!
    “父皇,您不是說,我和錦兒將來會有兩子兩女嗎?”
    朱鬆無奈問道。
    “若你隻是普通藩王,我也就不多說了!”
    “但你是要成為皇帝的人,兩子兩女哪夠?女兒先不說,兒子自然是越多越好!”
    “你看看我這輩子生了多少兒子?你大哥都有五個兒子了!”
    朱元璋立刻瞪大了眼睛,顯然在這個問題上不容置疑。
    朱鬆聽後,也隻能搖頭苦笑。
    看來這一關是逃不過去了。
    “那不知父皇打算為兒臣安排哪位姑娘為側妃?”
    朱鬆無奈,隻能苦笑詢問。
    “我覺得禮部侍郎陳迪家的女兒就挺好,今年已滿十六,據說眼光甚高,尚未婚配。”
    朱元璋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鬆心想,朱元璋怎會突然提起娶妻納妾之事,原來早有打算。
    “禮部侍郎?”
    一聽是禮部官員家的女子,朱鬆不禁皺眉。
    禮部與他漢王朱鬆最為不合,簡直就是八字不合。
    禮部官員皆出身儒學,講究禮法製度,用的都是儒家規矩,這正是朱鬆最為反感之處。
    老爺子竟要為他選的側妃,出自禮部官員之家?
    這究竟是何用意?
    “我知道你與禮部官員素來不和,但陳迪是個特例。
    朝廷六部中,戶部、吏部、工部都好說,即便是兵部和刑部對你來說也不是難題,最關鍵的是禮部,你得設法掌控。”
    “我給你安排這門婚事,自然不會害你。”
    朱元璋似乎看穿了朱鬆的心思,不等他問,便主動解釋。
    朱鬆又是一怔。
    老爺子竟如此深謀遠慮?
    選個側妃都要搞政治聯姻這一套?
    但他也明白了,陳迪或許是他拿下禮部的突破口。
    禮部尚書之位空缺三年,一直由左右侍郎打理,或許陳迪將女兒嫁給他後,就能直接升任尚書。
    若禮部尚書成了他的嶽父,即便禮部還有其他官員反對,也難以掀起風浪。
    另外,老九一脈又添了朱匣煬和朱匣灺兩位子嗣。
    老九一脈新增了朱匣煬與朱匣灺兩位子嗣。
    為朱鬆再娶側妃,實為朱元璋早有之意。
    朱鬆一直僅娶一妻,且預知夢境中未來朱鬆僅三子,這讓朱元璋覺得子嗣稀少。
    即便是普通藩王,朱元璋也鼓勵他們多生育,為朱家延續血脈,更別提他視朱鬆為未來,子嗣怎能單薄?
    夢中老九是在種種經曆後才登基,他朱元璋無力改變。
    但既然決定傳位給朱鬆,便不能容他隻娶一妻,生三子。
    他能改變其他兒子的命運,同樣也能在這方麵影響朱鬆。
    這或許是他唯一能掌控之處。
    至於其他,朱元璋已無法插手,隻能任朱鬆自行其是。
    他既想讓朱鬆多生兒子,又想在朱鬆生活中尋找更多存在感。
    說到底,是自尊心作怪。
    其他事務他已無法過多幹涉朱鬆,甚至無法多提建議,改革發展還得聽朱鬆的。
    但娶妻生子這事,總得聽他的吧?
    此乃朱元璋的真實想法。
    朱鬆亦能領會父親之意,雖感無奈,卻也難以推辭。
    然而,這又給朱鬆帶來一個難題。
    該如何向徐妙錦開口?
    離開朱元璋後,朱鬆即刻找到周貴妃,告知了她父親欲為其納妃之事。
    “此乃喜事!你身為漢王,至今僅秋兒一子,陛下希望你多娶一房,為朱家延續血脈!”
    周貴妃顯得理所當然。
    她深知,兒子未來將為帝,屆時後宮怎能人丁稀薄?
    在漢中府的日子裏,朱元璋每晚與她相伴而眠,兩人常談及朱鬆。
    盡管朱元璋未曾直言,但她心中已明,皇位未來或將傳於朱鬆。
    因此,周貴妃更加讚同朱鬆再納一妾,甚至認為這或許隻是個開端,後宮將來或會再添新人。
    “母妃,兒臣對此並無異議,但您應了解錦兒的心思。”朱鬆無奈提醒。
    “錦兒之事,你不必掛心,我自會與她詳談。
    你倒應先考慮何時迎娶陳家進門。”周貴妃爽快接過話題。
    朱鬆的顧慮,周貴妃皆知。
    與徐妙錦相處一年,她自認已深入了解這位聰慧且有主見的兒媳。
    徐妙錦所求,乃一心一意之伴侶,這在尋常女子中實屬難得。
    但朱鬆若為藩王尚可,若為,則難免需納妃嬪以繁衍子嗣。
    此事已非朱鬆一人能定,關乎大明國本。
    朱鬆之子,皆有可能成為大明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