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其實另有一計!
字數:8010 加入書籤
老爺子竟有意遷都西安府。
朱標即將返回應天府監國。
朱元璋與朱鬆再次送朱標至城外,三人簡短道別。
朱標此番與陳迪同行返京,婚事已畢,陳迪亦將回應天府履職。
正如陳迪所料,他隨朱標歸京,並攜有老爺子旨意,任命他為禮部尚書。
他預見到,回京後旨意一下,必將引起朝堂轟動。
他與朱家結親不久,即得朱元璋提拔,定會招致不少人嫉妒。
但陳迪並不在意,觀老爺子與太子對漢王朱鬆的態度,天下遲早屬漢王。
他女兒成為皇妃亦是時間問題。
他如今所願,與朱元璋相同,盼陳優姿能為朱鬆誕下子嗣。
後宮之中,母憑子貴,有皇嗣方能立足。
“標兒,回京後首要之事便是辦好發電廠。”
朱元璋正色叮囑朱標。
他早前讓朱鬆在應天府建發電廠,供皇宮與六部用電,朱鬆已應允。
此次朱標回京,不僅從漢王府帶走兩名廚子,還領了朱鬆一批人手,專為建設發電廠。
“父皇放心,兒臣定當全力以赴。”
朱標連忙應承。
如今漢中府街道夜有路燈照明,每晚“七五七”時分,滿街燈火輝煌,宛如。
漢中府景象已如此,大明京師應天府又怎會落後?
尤其是皇宮,每晚仍需燈燭照明,實在不便。
“大哥,這是我為你備的丹藥,記得按時服用。”
“若有急事,即刻命錦衣衛告知於我。”
朱鬆遞上一小箱丹藥,乃為朱標準備。
“多謝九弟,我便不客氣了。”朱標笑著接過。
“父皇、九弟,我們這就啟程,你們請回吧。”
望著朱標登上豪華馬車,隊伍逐漸遠去,朱元璋與朱鬆方才轉身回府。
“父皇,可有想過何時回應天府?”朱鬆好奇問道。
“怎的?你如此盼咱早日回京,是嫌咱在漢中礙事?”朱元璋挑眉反問。
“父皇誤會了,兒臣隻是看出您心係大哥。
千裏之遙,諸多不便。”朱鬆苦笑搖頭。
“吾確有此意,遷都西安如何?”朱元璋突然提議。
“遷都西安?”朱鬆一愣。
他未料到父親會提出此議。
洪武二十四年,父親曾命朱標巡視陝西,那時已有遷都西安之念,倒也不意外。
隻是此事因朱標病重而擱置。
曆史上,若非朱標突然病故,父親早已決定北遷國都。
但朱標之死,讓父親以為此乃天意懲罰,失去太子之痛讓他不敢再輕言遷都。
以免再生變故。
直至後來,燕王朱棣遷都北平。
“對,遷都西安!如今水泥路便捷,皇城與六部衙門搬遷,不過一兩個月之事。”
“皇宮之事不必急於一時,日後那位置自是你的,隨你心意建造便是。
至於六部衙門,隻需為他們建造辦公之地即可。”
“國都若遷往西安府,便無需奔波勞碌,我父子三人何愁未來?”
朱元璋直言不諱地道出自己的想法。
“父皇,兒臣以為西安府並非最佳國都之選。”
朱鬆沉思片刻,緩緩言道。
“莫非你欲定都漢中?漢中雖發展勝於西安府,然地域狹小。
你之前不是說西安府未來發展空間更大嗎?”
朱元璋詫異反問。
他以為,西北之地乃老九多年經營所得,遷都至此,老九理應最喜,怎會反對?
“非也,兒臣以為,北平府乃最適國都。”
“父皇莫忘,大明未來之發展,海洋至關重要。”
“國都近海,方能更好掌控海上局勢。”
朱鬆直言所想。
北平府為國都,乃先輩智慧結晶。
西安府雖為十三朝古都,卻僅盛於一時。
航海時代若至,西安府劣勢盡顯。
朱元璋聞言,默然不語。
他亦從推演中得知,老四為帝時,遷都北平府,並改名順天府。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之念,確實高妙。
然西安府為都,亦不失此意。
他未曾深思海上之事。
“但北平府乃老四封地……”
朱元璋想到這裏,眉頭緊鎖。
“若大明定都北平府,四哥封地未嚐不可遷移。
您不是欲征服漠北嗎?”
朱鬆笑言提醒。
朱元璋一時無語。
這小子,真是心狠手辣。
這是要征服漠北後,將老四發配至漠北為藩王鎮守邊疆啊?
北平府已被你攻占了嗎?
“即便如你所說,短時期內遷都恐怕難以實現!”
朱元璋聽後,無奈地歎了口氣。
朱鬆提及未來海上之重要,令朱元璋意識到遷都西安府已不可行,但這樣一來,朱標豈不是隻能繼續留在應天府?
“其實另有一計!”
“暫時遷都,以秦王府為皇宮,隻需為六部建造些辦公衙署即可!”
“這樣既不用勞民傷財,也不用大興土木!”
“至於北平府,待時機成熟,再逐步遷往便是!”
“也不急於一時!”
見朱元璋失望,朱鬆又提出一個折衷之策。
“嗯?你這想法倒也可行!”
“老二原先的宅邸既大且奢華,臨時作為皇宮也無妨!”
朱元璋聽後,眼前一亮。
其實遷都之難,主要在於皇宮及朝廷各部衙署的建設,耗時費力!
但若僅建辦公場地,則無需太多時間和代價!
“那父皇看著安排吧。
西安府離漢中也不遠,父皇可親往視察,具體籌劃!”
朱鬆笑道。
“嗯,甚好!”
“還是你這腦子靈光!暫時將六部遷至西安府,標兒也不必一直留在應天府了!”
“不過平定漠北之事,你也要抓緊了!”
“若想日後遷都北平府,必須提前準備!”
朱元璋滿意地點頭,又對朱鬆提醒道。
“父皇放心,兒臣正加緊製造燧發槍和迫擊炮,待數量足夠,將士們熟練運用後,大軍即可出征!”
朱鬆笑著應承。
“燧發槍與迫擊炮的研究可有成果?”
朱元璋眼中閃過光芒,問道。
“燧發槍已開始製造,此版本最大射程約兩百米,最佳則在百米左右。”
“燧發槍僅是過渡之選,研究人員需積累經驗,將士亦需適應其性能,學習射擊之道。
未來研發之重,仍在新型武器。”
“好!真是太好了!”
……
朱鬆歸府,徐妙錦即告之陳優姿欲乘熱氣球之事。
朱鬆皺眉,這丫頭真乃閑不住之人!
怎覺自己似迎了位祖宗進門?
“本王知你欲維係姐妹情誼,但不可過分寵溺!”
朱鬆提醒徐妙錦。
“妹妹年幼,孩童心性正常。
初至漢中,貪玩亦屬常理!”
“錦兒初來漢中時,王爺不也諸多寬容?”
徐妙錦反問,笑容中帶著狡黠。
朱鬆一時無語。
第一印象,確實關鍵。
徐妙錦與陳優姿初至漢中,境遇相似,但給朱鬆之感截然不同。
或許,性格使然。
徐妙錦聰慧,知書達理,涵養心性遠非陳優姿可比。
“勿以己度人,她若有你一半懂事,本王便心滿意足了!”
朱鬆苦笑。
……
“未料殿下對錦兒評價如此之高,錦兒真是驚喜交加!”
徐妙錦掩嘴輕笑,嬌媚動人。
朱鬆心頭湧起一股衝動,但天色尚早,他強行壓下。
他雖修道,卻未斷情。
昔日在楊詩雨身上所感,此刻似乎重現。
這或許,便是真情流露吧?
徐妙錦如此聰慧迷人,怎能不令人傾心?
“好,我明白了。
熱氣球之事,明日早餐時再議。”
朱鬆略帶無奈地點頭,隨即去找朱元璋。
徐妙錦所言極是,不論自己是否更偏愛於她,對陳優姿也不應有所偏頗。
她想乘熱氣球,並無不妥,想去便去。
他亦想詢問老爺子是否有此意。
自西域歸來,老爺子似乎還未體驗過熱氣球。
“熱氣球?我正想帶你母妃同去體驗呢!”
“那便安排吧,我們再去一次!”
朱元璋爽快答應。
“就定在明天,早知道就讓大哥晚兩日返程了,之前未曾想到此事。”
朱鬆笑而應之。
“你對這位側妃似乎不太熱絡?別忘了她將為你誕下兩子,女子嬌貴也正常,你需多擔待些!”
朱元璋話鋒突轉。
“兒臣知曉,隻是兒臣近來無暇顧及兒女情長!父皇該知兒臣近日之忙碌!”
“兒臣也不奢望她能如錦兒般懂事,隻要不添亂便好!”
朱鬆苦笑回應。
“後宮那些妃子,哪個不比這陳家丫頭難纏?你真以為人人都能如徐妙錦般乖巧懂事?”
“若天下女子皆如徐妙錦,那世間便太平了!”
“看看你大哥娶的呂氏,更不是善茬!”
“若非允炆求情,我真想將她列入殉葬名單!”
“依我看,這陳家丫頭還算不錯,至少知曉分寸,在你這位漢王麵前尚知收斂!”
朱元璋不以為意地勸慰朱鬆,對這種兩麵三刀之事,他早已司空見慣。
譬如周貴妃,你說她好嗎?
誰人無私心?
即便她也賢惠,所做一切還不是為了老九?
其他皇子若犯錯,豈能指望周貴妃為他們求情?
她心中唯有老九這個親子,巴不得他與那些惹事的皇子劃清界限。
“父皇言之有理!”
“兒臣亦非固執之人!”
“想當年錦兒初至漢中府,亦是鬧騰,兒臣不也隱忍至今?”
“此等家事,兒臣自能處置,無須父皇掛心!”
朱鬆苦笑點頭。
“臭小子,你以為我們會管你這些瑣碎?”
“不過是盼你多添幾個孫兒罷了!”
“休要打馬虎眼,再忙也得勤快些,陳家丫頭新婚不言,徐妙錦嫁至漢中已逾一年,怎尚無消息?”
朱元璋麵露不悅,嚴厲責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