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應對

字數:4785   加入書籤

A+A-


    “君侯,接下來您準備怎麽辦?”暫時送走孟杜二族之後,昭明問昌平君。
    “要報告給秦王嗎?”司無檢問道。
    “容我先思量一二。”昌平君說。
    他眉頭微皺,思考了片刻,似乎正在腦海中梳理著各種可能的情況和應對方法。
    “司先生,勞煩你能帶領一些可靠的人手,先去深入了解一下關於孟杜兩家這祖墳的具體情況。”隨後,他對司無檢說。
    “是,君侯放心,我一定盡快查明真相。”司無檢回答。
    “一定記得要詳細一點,孟杜二祖墳的位置規模,還有他兩家的關係之類的,這些細節都不要放過。”昌平君說。
    “是。”司無檢領命去了。
    “君侯不想讓秦王知道眼前的情況?”昭明感覺自己有點看出了昌平君的意思。
    “秦王的性格我還是略有了解的。”昌平君搖了搖頭,“少年心性,血氣最勝之時,受不得一點欺負。要是讓他知道了這一樁故事,你我今天見到的這幾十號人全要殺頭的。”
    是這樣嗎?昭明雖然一直跟隨著昌平君,但說實話對於秦王的了解並不多。
    “即使他們剛才都這樣氣勢洶洶的逼迫我,真讓我去要了他們的命,我也還是下不了狠心。”昌平君說,“我是這樣一個軟弱的人,真是抱歉。”
    “不,您是對的,把人都殺了,有時候也解決不了問題。”昭明回答。
    “君侯。”幾天後,司無檢的調查結果出來了。
    “小孩,你去把鄭工也叫來。”在司無檢開始匯報情況之前,昌平君讓昭明去叫來了鄭國。
    “怎麽樣?”昌平君問道。
    “我先說孟氏一族,他們所尊奉的祖先,乃是秦之大將,孟明視。”
    “是百裏奚之後嗎?”昌平君問道。
    “是。”司無檢說,“其家祖堂中還有時刻,其中記載,先穆公在時,其家之祖孟明視曾數戰於晉國,終於勝利。先穆公於是率軍入崤山,設祭三日,以安先軍之英靈。”
    “這麽說,這孟氏還算得上是武將之後了。”鄭國說,“怪不得如此彪悍。”
    “至於這杜氏,則認為自己是當年出奔的杜隰叔的後人。”司無檢繼續和幾人介紹。
    “杜隰叔?那是誰?”昭明沒聽過這人。
    “周宣之時,杜國國君杜伯仕於周,宣王寵姬女鳩意欲與其私通,遭到拒絕後反誣杜伯。宣王聽信寵姬讒言,殺了杜伯,杜伯之子隰叔從此出奔晉國,在晉國受到了重用。
    “哦,原來是這樣。”昭明點了點頭。
    “也挺有來頭的。”鄭國評價道。
    “以上是他們自己的記述。”司無檢說,“但據我的調查,可能都是假的。”
    “啊?”昭明愣住了。
    “司先生何出此言?”昌平君問道。
    “先說這杜氏,確實先武公時,秦滅了杜國,設置了杜縣。但此時的杜國應當是當年隰叔出奔之後,為了躲避禍患,以地為姓的杜國百姓,而非隰叔一脈。”司無檢回答。
    “至於孟氏,則更是附會之說,我大秦在先武王設左右丞相前並無二人同時執政之常例,何況百裏氏二人還是父子。這不符合常理,所以百裏視究竟是否存在,都還是一個問題。”
    “司先生的意思莫非是,這孟杜二氏幾百年來,哭的其實都是假墳?”鄭國算是聽明白了。
    “恐怕是的。”司無檢回答。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昭明不解。
    “其實還挺常見的。”司無檢回答,“所謂的祖墳比起祖先的墳塋,更像是一種凝聚家族的信仰象征。大秦實行軍功爵製,平民積累軍功成為小的貴族之後,往往為了彰顯自己宗族的顯赫,爭相附會些曆史人物。時間越長,真相越模糊。後代子孫便自己也信了。”
    “既然是假墳,那這事不就好辦了嗎?”鄭國說,“直接挖唄,反正啥也沒有。”
    “不,此事不可如此處理。”昌平君說,
    “我能理解他們的想法,在這個英雄輩出的年代,我們普通人,活著的時候籍籍無名,日後恐怕也沒人會記得。如果能夠和曆史上的知名人物產生些關聯,那便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慰藉,是一種精神的寄托。如此強硬的措施,恐怕會傷害到普通人的感情。”
    “那我們究竟該如何處理此事?”鄭國問道,“勞煩君侯指點。”
    “玉君,司君,你們有什麽主意嗎?”昌平君問昭明和司無檢。
    “辦法的話,我還真有一個。”司無檢回答,“不過可能會比較曲折。”
    “司先生但說無妨。”昌平君說。
    "見過孟杜二位族長。"約定的日期到了,昌平君一行人等來了孟杜二氏的族長老頭,因為有了上一次的經驗,鄭國先召集了不少民工在周圍蹲著,所以現場的會談氣氛還算得上的融洽。
    “想必兩位族長已經知我為楚人了。”昌平君說,“楚人善巫,我以巫術祭祀你二族的祖先,得其回應,著你等內遷,重修祠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巫術?祠堂?”兩族人聽了昌平君的話,都開始了竊竊私語。
    “這位鄭工除了擅長設計水利,對於風水方麵也很有心得。”司無檢告訴他們,“鄭工已經替你們設計好了新的祠堂,聽他給你們講吧。”
    "兩位族長,請看。”鄭國拿出了設計圖,“此我新設,你們二族的祠堂可建在水渠兩側,渠水流經祠堂,象征福澤綿長,我請人替你們新製石碑於內,刻寫先祖的功德,永彰後世。"
    “祖墳這是說搬就能搬的嗎?”孟氏族長說,"因為修祠堂多出的工程怎麽辦?”
    “你二族共同出力,我等派人協助。”鄭工說。
    “那祭田呢?”杜氏問道。
    “在水渠穿過的兩側,你們一族一半如何?”昭明說。
    “這怎麽可以,水渠並沒完全從祭田的正中央穿過,兩岸的祭田大小並不相當。”杜氏說,“我杜氏可不願意拿小頭,倘若要分田,少一寸也不行。”
    你們事情真多啊,昭明內心閃過一絲無奈。
    “關於這點。”鄭國說,”我在土地較多的一側設計了分水祭祀台,為你二族公用祭祀之所,除去祭祀台的部分,大小是一樣的。"
    你怎麽還有設計,這也太強了,昭明由衷的佩服起了鄭國。
    “可是……”兩個老頭還想說什麽。
    “啪!”昭明終於是聽不下去了,他把自己的青銅劍摔在了桌子上,然後拿出了一個絹布製成的袋子。
    “此秦王手諭,修渠茲事體大,有阻礙者與叛國同罪,你等持械包圍工事,阻攔我等前進,早已觸犯禁忌。若是按秦律,你等皆要受罰,什伍連坐之下,全族都跑不了。”
    “君侯宅心仁厚,不忍心見你等淪落到如此境地,我等才有此策。你們若是敬酒不吃吃罰酒,那我等可就公事公辦了!”
    “這……?”聽了這話,孟杜二氏的族長麵麵相覷。
    事實證明,對於喜歡糾纏鬧事的人來說,武器遠遠比善意的體諒有用,在昭明的威逼之下,兩族長老終於勉強接受了眼前的方案,然後各自散去了。
    “呼,可算是解決了。”見他們離去,昌平君長舒了一口氣。
    “監工,鄭國有個問題,不知當不當問。”鄭國說。
    “鄭工請講。”昌平君回答。
    “你真會巫術啊?”鄭國問道,
    “我哪有那個本事。”昌平君無奈的笑笑,“不過是唬人而已。”
    “哦。”鄭國回應道,語氣中竟然還透露著一絲失落。
    “巫術,巫術……”聽了他二人的對話,昭明此時若有所思。
    “小孩,怎麽了?”昌平君問他。
    “君侯,有了有了!”昭明說,“之前您所煩惱的宮廷的事務,我有辦法了!”
    喜歡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請大家收藏:()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