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用間
字數:5259 加入書籤
“君侯,你怎麽能如此和秦王說呢?”昌平君的回答遭到了司無檢的反駁。
“我隻是想安慰他。”昌平君回答。
“秦王非是尋常兒童,作為王,他需要的從來不是安慰。”司無檢回答,“倘若秦王真的隻是想聽您講幾句體己的話,何苦要在當年秦昭襄王折辱先王之地相邀呢?”
“你說的是。”昌平君回答。
“你以巫術回答秦王的問題,如果秦王不信,那您這便是欺君;倘若秦王真的相信了,要您施展巫術,恢複其母親的親愛之情,您又該如何應對呢?難道真要手持牛尾,扮巫師而舞嗎?”
“我……”昌平君欲言又止。
“唉。”司無檢搖了搖頭,“臣知君侯心善,可如此行事,恐怕已失秦王之心也。”
大王,可真難伺候,昭明也在一旁聽了司無檢的話,他心想。
“小孩,對不起。”昌平君和昭明說,“我該按你說的那樣去回答的。”
“此君侯事也,臣隻是代您作計。”昭明說,“無論您的回答如何,最後承擔結果的也不是我,而是您自己,所以沒什麽可道歉的。”
“是。”昌平君說。
呂不韋家蓄養了大量的門客,這兩天要搬家,整個相府都熱鬧了起來。除了願意跟隨呂不韋的人,也有不願意入蜀而另投他人的,或者卷鋪蓋準備回家的。
“公子有令,要我們趁此機會搜羅人才。”東方樓現在的樓主還不是管皿,而是他的哥哥管齊。
“是,大哥。”管皿答應道,“大哥,但我等並無呂不韋那樣的名號,要如何聚攏人才呢?”
“這個好辦。”管齊說,“我最近已經在和秦國的官員打交道了,準備開一間書舍,招募些能書者,來製作書籍。”
“好主意啊。”管皿恍然大悟,“如此這般,便可將人暗中留住了。”
“是。”管齊說,“最近公子也要來秦國了,到時讓他也來挑人。”
“咱家公子挑的,是正經人嗎?”管皿知道那齊國公子的嗜好,忍不住問道。
“肯定是的。”管齊回答,“你別看公子是那副模樣,其實他也是迫不得已。”
呂不韋走後,朝堂上出現了宰相的空缺,此時昌文君的心思活絡了起來,開始四下活動。
“大王,昌文君為右相時,處理事務迅速,能力很強,可為相邦之選。”很快,就有人和秦王建議。
“相邦這個名字以後不要用了,改為相國吧。”秦王說。
“是。”諫言之人回答。
“你的建議我知道了。”秦王說,“你先下去吧。”
“君侯,你不嚐試走動走動嗎?”相對之下,昌平君這幾日完全沒有動靜,隻是在書齋中看書。
“不了,我方才得罪於秦王,隻要他別處罰我就好。”昌平君回答。
“都這麽久了,應該沒事的。”昭明說。
“即使不處罰我,倘若他忽然來了興致,讓我展示巫術,我也吃不消。”昌平君說,“此時還是不要出頭了。”
“說的也是。”昭明回答。
“小孩,你了解申韓之術嗎?”昌平君拿著書,問道。
“算了,我不該問你的。”隨後他想了想,這玉君都還沒有成年,應該還沒有時間讀那麽多書,於是改口道。
“是問韓非嗎?”昭明回答。
“是。”昌平君聽他如此說,不由得放下了手裏的書,“你知道此人?是什麽時候的人,可有後學在世?”
“他還活著。”昭明說,“現在大概在韓國。”
“啊?原來是當世之人嗎?”昌平君說,“我還以為和申不害是同時的呢。”
“為什麽你會這麽想?”這反而輪到昭明不理解了。
“小孩,秦王上次問我關於這韓非的消息。”昌平君說。
“韓非是孫卿的徒弟,荀門另有一人,現在就在秦國。”昭明回答。
“是誰?”昌平君問道。
“……”昭明猶豫了,雖然不明白原因,但此時李斯被丟進了監獄裏,對他來說其實是件好事,少了一個很大的麻煩。
“總不能是你吧?”昌平君看了看昭明。
“是李斯。”昭明最終還是說了實話。
“那麻煩了,李斯已經被秦王下獄了。”昌平君回答。
“嗯。”昭明說,“反正情況就是這麽個情況,下次秦王要問起,你就這麽告訴他吧。”
“你叫玉子?”昭明沒有想到的是,秦王直接召見了他。
“是,草民見過秦王。”昭明和秦王行禮。
這是為什麽?昭明內心裏猜測道。
“朕聽小叔說,你認識韓非?”秦王問道。
“並非認識其本人。”昭明回答,“但草民所言韓非及李斯事俱為實事,請大王明鑒。”
“這個李斯,同你家主人,可有聯係?”秦王問道,
“並無。”昭明回答。
“那你是如何得知此事?”秦王追問道。
大王,您不會是懷疑,昌平君關於嫪毐的事,是李斯那裏聽來的消息吧。昭明心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草民有一幼年好友,現伴李斯學書。”昭明回答,“因此得知。”
“哦。”秦王回答,“那他學的怎麽樣?”
“在民間製碑刻石,大受歡迎。”昭明回答。
“關於韓非的事情,你還知道多少?”秦王問道。
“俱是聽朋友言說,恐怕不夠準確,不敢欺瞞大王。”昭明回答。
“看來朕隻能和這個李斯談談了。”秦王說,“詔李斯吧。”
“罪臣叩見秦王。”李斯在大牢裏關了幾天,看上去應當吃了不少苦頭,此時顯得形銷骨立。
“李斯,你可知罪?”秦王問道。
“大王,臣確實不知。”李斯回答,“我過去雖在呂相手下,但不曾做過有害大王的事情,倘若是有人舉報,那必定是誣告。”
“哼,嘴倒是挺硬。”秦王說,“今日見王為何不跪?”
“罪臣刑餘之人,無法行禮,還請秦王開恩。”李斯回答。
“罷了,今天叫你來不是說這個。”秦王倒也沒追究,“李斯,朕聽聞你素來和韓非相善,可有此事?”
“是。”李斯回答,“韓非為韓國之公子,臣與其相與遊學於蘭陵,同為荀子門生。”
“你之才比韓非如何?”秦王問道。
“回秦王,不如。”李斯回答。
“……”先前討論書法的問題時,李斯那當仁不讓的自信給秦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沒想到李斯會這樣回答。
“朕想韓非仕於秦國,你可有辦法?”秦王問道。
“韓非心思故國,恐難遊仕於外邦。”李斯回答。
“是麽,那真是可惜了。”秦王說。
“大王。”此時,昭明想出了一個主意。
“你有何事?”秦王問道。
“先前我家主曾為大王勘破韓王之間。”昭明說,“草民以為我們不若以其人之道還於其身,也遣間人於韓國。”
“我大秦用不著這樣的小伎倆。”秦王說。
“大王,戰爭之前,用間乃是積累優勢。”李斯說,“倘若能夠用這種方法撬動六國的貴族,減少正麵戰場的損失,又何樂而不為呢?”
“也是。”秦王說,“那依你之見,該遣何人為間?”他問昭明。
“大王,草民認為李斯可使。”昭明回答,“李斯與韓非素相善,遣其入韓為間,借機策反韓非,此上計也。”
“李斯,你怎麽說?”秦王問道。
“臣願意嚐試。”李斯心知此事可能性極低,但此刻也隻得先應承了下來。
“那好。”秦王說,“先往曾遣張唐為燕相,頓弱為趙相,此番朕便效法其故事,任你為韓相吧。”
“是,多謝大王。”李斯回答。
“倘若此事辦成,你的過錯朕既往不咎。”秦王說,“倘若不成,太後宮中尚缺一內侍,以後你便陪侍太後去吧。”
“是,臣領旨。”李斯答應了。
喜歡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請大家收藏:()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