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塞疆拓壤
字數:3231 加入書籤
第 495 章塞疆拓壤(回曆 657 年春?甘肅行省)
裹挾著砂礫的狂風如利刃般掠過嘉峪關斑駁的城牆,蕭虎扶著箭樓的夯土垛口,貂裘下擺被風掀起又重重落下。腳下的戈壁灘泛著鐵灰色,枯黃的芨芨草在沙暴中伏成波浪狀,三兩隻餓狼拖著瘦長的影子在烽燧殘垣間逡巡,暗紅的涎水在沙地上洇出深色痕跡。遠處祁連山巔的積雪在雲層間隙若隱若現,卻無法給這片死寂的土地帶來絲毫生機。
馬蹄聲由遠及近,耶律鑄的棗紅馬踏碎滿地霜棱,官袍下擺凝結的紅膠泥簌簌掉落。“大人!” 他翻身下馬時踉蹌了一下,懷中羊皮輿圖邊緣的朱砂標記被冷汗暈染,“察合台汗國騎兵已在亦集乃路劫掠三次,哈密、沙洲的軍糧僅夠支撐二十日。大都運來的糧草,過了黃河就損耗三成,駝隊還常遭流沙吞沒。” 他壓低聲音,“河南、山東的流民都說,邊疆是‘風吹石頭跑,地上不長草’的絕地,招募令貼出去半月,應者寥寥。”
蕭虎摩挲著腰間刻有鷹隼紋的青銅令牌,金屬冷意透過掌心。“傳我的令,” 他突然指向西方天際線,那裏隱約可見雪山融水衝刷出的幹涸河道,“從樞密院抽調五萬漢軍、三萬探馬赤軍,即刻開赴河西。再命戶部發十萬道度牒,凡願往邊疆者,賜耕牛兩頭、粟種三石,免徭役三年。” 他轉身看向嘉峪關的屯田舊址,坍塌的水渠裏塞滿枯枝敗葉,“讓回回司天監的技師隨隊,這次要修坎兒井,挖地下運河!”
大都樞密院議事廳內,牛油燭火在狼皮帳幔間明明滅滅。諸王的金頂冠冕與貴族們的銀鼠披風交相輝映,卻掩不住空氣中彌漫的火藥味。蒙古千戶忽勒答的馬鞭重重抽在銅火盆上,濺起的火星落在羊皮地圖上“讓怯薛軍去種地?這比讓蒼狼學吃草還荒唐!我們的男兒該飲馬阿姆河,不是彎腰刨土!”
“千戶可知,” 蕭虎展開五彩繪製的邊疆輿圖,黃河以西用赭石色標出大片待墾區域,“去年運糧耗費白銀一百二十萬兩,足夠裝備一支西征大軍。” 他指尖劃過祁連山麓的藍色水紋,“這裏的雪水若能引入戈壁,可開墾良田百萬畝。” 說著舉起戶部賬冊,羊皮紙上密密麻麻的數字被油燈映得發紅,“十年內省下的轉運費,能在漠北再築十座黑城。”
當雲南王忽哥赤質疑 “侵占牧地” 時,蕭虎取出司天監的勘測圖“屯田區均選在戈壁與鹽堿地,” 圖上紅線精準避開草原牧場,“每戶授田百畝,三年後熟地歸己。更會從畏兀兒人處聘來坎兒井匠師,教百姓如何‘地下引水’。” 他突然提高聲調“太祖西征時,就曾在尋思幹城周邊屯田。難道我們要讓祖宗的方略蒙塵?”
河西走廊的屯田工地,夯土聲與號子聲日夜不絕。漢軍士卒揮著鐵鋤鑿開板結的土層,火星四濺;流民們推著獨輪車運送麥種,車輪陷進流沙便用牛皮襖墊底。但風沙如影隨形 —— 剛播下的種子,轉眼就被黃沙掩埋;新修的土渠,一場暴曬幹涸見底。
“大人!坎兒井挖了三丈,全是砂礫!” 工匠頭目阿合馬跪在滾燙的沙地上,頭巾被汗水浸透。蕭虎抓起一把沙土撚碎,細沙從指縫間漏下時,他突然發現底層泛著青灰色“轉向西北二十丈!” 他指著遠處梭梭林,“那裏根係發黑,地下必有暗河!” 當晚,他下令每掘出一口出水井,賞銀錠五兩,還讓夥夫煮了羊肉湯犒勞工匠。
夜幕降臨時,篝火照亮屯墾營地。蕭虎召集黨項、畏兀兒、漢人首領圍坐“黨項兄弟善牧羊,可在屯田外圍放牧,羊群既能肥田,又能預警敵情;畏兀兒匠師負責維護坎兒井,修好一條渠,賞羊皮襖十件;漢人兄弟精於農耕,秋收後餘糧可半價賣給軍倉。” 他舉起陶碗,“來,敬這即將開墾的塞上江南!”
當第一茬青稞抽出嫩芽時,察合台汗國的使者帶著三十鐵騎闖入屯墾區。使者將鑲金戰書甩在蕭虎案頭“大元越界屯田,三日內不撤,鐵騎踏平此處!”
蕭虎慢條斯理展開卷軸,羊皮上成吉思汗的禦印鮮紅如血“自太祖十九年分封,這片土地便屬窩闊台汗國。” 他指向遠處新築的烽燧,“況且我們開墾的皆是寸草不生的戈壁。” 話鋒一轉,他翻開糧冊,“貴國若缺糧,可用戰馬交換 —— 十匹良駒換一石粟米。” 使者離開時,瞥見倉庫裏堆積如山的新麥,臉色陰沉如鐵。
與此同時,屯墾營地爆發騷亂。河南流民老周咳著血痰嘶吼“這鬼地方,吃沙子都比咽青稞麵舒坦!” 蕭虎連夜趕來,看到麵黃肌瘦的百姓,當即下令“從太醫院調二十名醫官,采來防風、鎖陽熬藥。每戶再發兩頭秦川牛、五隻湖羊。” 他握住老周的手,“明年今日,這裏會有麥浪,有學堂,有能娶媳婦的新莊子。”
回曆 659 年金秋,河西走廊宛如金色畫卷。新修的坎兒井蜿蜒如地下長龍,清冽的雪水灌溉著萬畝良田;屯墾村落的土牆上掛滿紅辣椒,打穀場堆滿金燦燦的麥垛。蕭虎站在新建的屯田萬戶府城樓,看著運糧車隊絡繹不絕地駛向軍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如今軍需自給,轉運費省下八成。” 他對忽必烈展開新繪製的輿圖,上麵密密麻麻標注著屯田聚落,“更要緊的是,十萬軍民紮根邊疆,勝過十萬雄兵。” 遠處,察合台汗國的商隊正馱著戰馬,排隊換取大元的糧食。
為鞏固成果,蕭虎頒布《邊疆屯墾條畫》設立 “營田司” 專管水利,興修蒙古字學與漢學書院,開通河西至嶺北的商道。他還命人將屯田經驗刻成石碑,碑文最後一句 “墾荒即守疆”,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數年後,哈密、沙洲已變成繁華城鎮。集市上,畏兀兒商人的葡萄幹與江南絲綢比鄰而售,黨項牧民的駿馬嘶鳴與中原商販的吆喝聲此起彼伏。一位屯墾老兵在寫給子孫的家書中感慨“原以為要埋骨黃沙,不想竟見證了荒漠變糧倉。跟著蕭大人,這輩子值了!”
忽必烈撫摸著新進貢的屯田稅糧,對蕭虎歎道“先生此策,固了邊疆,富了國庫,更聚了民心。” 蕭虎望著西方天際,那裏的烽燧與屯田村落連成一片“邊疆穩固,大元的版圖才能如祁連山般,千年不倒。”
這場曠日持久的邊疆屯墾,蕭虎以製度為犁,以智慧為種,將死寂的戈壁化作帝國的糧倉與堡壘。他推行的政策,不僅解決了軍需難題,更重塑了邊疆的治理格局,讓 “塞疆拓壤” 的功績,永遠鐫刻在大元帝國的豐碑之上。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