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忽裏台議

字數:4091   加入書籤

A+A-


    619 章忽裏台議(至元二十六年?和林忽裏台大帳)
    和林的忽裏台大帳用三百張白羊毛氈縫製,帳頂的鎏金狼首圖騰高八尺,與成吉思汗時期的規製嚴合。帳內按 “東蒙西漢” 劃分區域東側鋪駝毛地毯,每片地毯的狼紋間距三寸,蒙古千戶的紫檀木案呈環形排列,案角嵌黃銅族徽;西側鋪漢地織錦,漢人路府官的案幾為條案式,案頭擺青瓷筆洗,與大都中書省的陳設一致。
    耶律鑄作為大會主持,身著紫羅公服,手持鎏金議事槌,槌麵刻蒙漢雙語 “議事”。他核對參會名冊蒙古千戶應到四十五人,實到四十三人,缺額者按《大紮撒》“無故不到者奪牧民半”;漢人路府官應到二十七人,全員列席,每人腰間懸 “議事牌”,牌麵虎紋與蕭虎的虎符同模。“辰時三刻擊鼓議事,” 他的聲音透過帳外的銅鍾傳向四方,“投票器具需當眾驗視,” 狼首木牌與朱筆均需加蓋宗正府印。
    蒙古千戶的投票鬆木托盤由塔塔爾部工匠打造,每隻托盤的狼首木牌重七兩,樟木材質,狼耳內側刻千戶私印 —— 這是防止代投的 “驗記法”。黑石采自克魯倫河上遊,石麵打磨光滑,與成吉思汗時期 “以石表意” 的舊製呼應,每塊石底刻蒙古文 “否”,需與千戶腰牌的編號對應。
    漢人路府官的紫檀筆架分上下層,上層朱筆用鬆煙與朱砂合製,筆鋒含狼毫三分、羊毫七分,符合 “朱批用兼毫” 的規製;下層墨筆蘸徽墨,筆杆刻漢文 “議” 字,筆帽嵌黃銅珠,與大都國子監的製式一致。耶律鑄命吏員當眾滴墨驗筆朱筆在桑皮紙上顯色 “赤如血”,墨筆暈染 “黑如漆”,確保無褪色或混色可能 —— 這是防止舞弊的 “筆墨驗真”。
    蕭虎捧著《雙紋大紮撒》站在帳中,法典的鐵環裝訂處泛著青鏽,他翻至 “主少國疑篇”,蒙文條款用金粉重描“當擇虎臣三員,監國理政,需忽裏台大會過半同意。” 他的手指點向漢文譯注“此條承成吉思汗‘輔政製’,” 旁附至元元年忽裏台的議事記錄,“憲宗朝曾行此製,” 有十七位千戶的狼首木牌拓片為證。
    乃馬真後的親信、蒙古千戶帖木兒突然起身,他的狼尾帽簷掃過案幾“漢人怎能當虎臣?” 他的手指戳向蕭虎,“《大紮撒》說‘國政當由黃金家族掌’!” 耶律鑄敲響議事槌“議事需依典,” 他展開《大紮撒》的 “異族輔政篇”,“太祖曾用耶律楚材,” 正是漢人輔政的先例,“帖木兒千戶若有異議,” 可待投票後陳訴,“不得打斷議事。”
    東側案前,蒙古千戶們的手指在狼首木牌與黑石間猶豫。察合台係千戶阿古拉摩挲著木牌的綠鬆石狼目 —— 他的部落在去年雪災中獲漢地糧援,“蕭虎的調糧令救了我部牧民,” 他對鄰座低語,狼首木牌在掌心沁出溫熱。而術赤係千戶別克帖兒緊攥黑石,石麵的冰碴未化“漢人掌監國,” 草原的牛羊遲早要被征稅,“這是變祖宗法!”
    帳外的風雪拍打氈帳,如同千戶們的心跳聲。宗王阿裏不哥的親信、千戶脫脫木兒偷偷觀察眾人支持派已悄悄將木牌挪至托盤左側,反對派則把黑石攥得更緊。他注意到塔塔爾部的四個千戶均神色凝重 —— 他們與乃馬真後淵源深,卻又忌憚蕭虎手握符牌庫劫案的證據,“這票不好投啊,” 他的狼首木牌在案幾上輕輕晃動。
    西側案前,漢人路府官王惲研墨的動作沉穩,朱筆在桑皮紙上試寫 “可” 字,筆畫與他在《元史》草稿中的筆跡一致。“虎臣監國非漢製,” 他對同僚低語,卻指向《大紮撒》的漢文注,“但‘主少國疑需輔政’合周禮,” 蕭虎的虎符驗真製度能防外戚專權,“投同意是為國,非為私。”
    山西路總管張晉的墨筆懸在紙上,他想起乃馬真後曾以 “太後令” 強征山西糧,“若無虎臣製衡,” 地方官隻能任人擺布。他的目光掃過帳頂的狼首圖騰,又落回案頭的《論語》抄本 ——“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此刻的 “虎臣” 正是確保 “有道” 的屏障。筆鋒終於落下,朱色的 “可” 字在雪光中格外醒目。
    耶律鑄敲響議事槌“按‘先蒙後漢’順序投票!” 蒙古千戶依次起身,將木牌或黑石放入銅製票箱,箱側刻 “忽裏台投票箱”,含硫量二分一厘,與符牌庫的鐵鎖同標準。監票的怯薛用銀匕撥動票箱,確保無暗格,每投一票便唱名記錄“阿古拉千戶 —— 狼首木牌!”“別克帖兒千戶 —— 黑石!”
    漢人路府官投票時改用絹布覆蓋的票箱,朱筆寫 “可” 或墨筆寫 “否” 後,需折疊成虎紋樣式投入。王惲投完票後展示空筆“朱墨已盡,無可改易。” 監票的蒙古怯薛雖不識漢字,卻需核對票數與人數,確保 “一票一人”—— 這是蕭虎提議的 “雙監製”,蒙漢各一人監票,防止單方舞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午時一刻開始唱票,蒙古票箱由宗正府官開啟,狼首木牌與黑石被分門別類木牌堆成小丘,狼目綠鬆石在帳內火光中閃爍;黑石則排成一行,石底的 “否” 字愈發清晰。唱票官每念十票便報總數“蒙古票二十狼首,八黑石!” 帳內的千戶們或握拳或歎息,阿古拉的指節因用力而發白。
    漢人票箱開啟時,絹布選票被展開,朱筆 “可” 字如紅梅綻放,墨筆 “否” 字似寒鴉點雪。“漢人票二十朱筆,七墨筆!” 唱票聲剛落,西側響起低低的掌聲。耶律鑄命人用算籌統計總票數七十票,同意票四十九票,反對二十一票,“讚成率七成,” 他舉起算籌展示,“遠超《大紮撒》‘過半即行’的底線。”
    別克帖兒千戶猛地站起,他的狼尾帽摔在地上“漢人票數不該算!” 他指著《大紮撒》的蒙文原版,“古法隻認蒙古千戶議決!” 帳內的蒙古千戶騷動起來,三個術赤係千戶紛紛附和“漢官無權參與國本議事!” 他們的手按在腰間的彎刀上,帳外的怯薛立即握緊長弓,箭簇對準帳門。
    蕭虎緩步上前,將《雙紋大紮撒》的 “附議篇” 展開,篇末有憲宗手諭“漢地官員滿二十者,議事可參半票。” 他的虎符與帳內的虎紋信標共振“至元元年忽裏台已增此條,” 有當時的石刻為證,“別克帖兒千戶若質疑,” 可去宗正府核驗檔案,“但議事結果已定,” 抗命者按律當斬。
    耶律鑄請出宗正府保存的《大紮撒》孤本,翻至 “重大事項篇”“立儲、監國、征伐,需忽裏台大會三分之二同意者,可特例行之。” 他用朱筆圈出 “特例” 二字“今讚成率七成,” 符合 “特例” 條款,“且蒙古千戶同意者超半數,” 漢人票僅作輔證,“完全合乎法典。”
    史官當場記錄“至元二十六年冬,忽裏台大會議虎臣監國,蒙古四十三票中二十七讚,漢二十七票中二十讚,總讚四十九,依《大紮撒》行之。” 記錄的羊皮紙同時蓋蒙古文 “國史院印” 與漢文 “起居院印”,存入金匱 —— 這將成為《元史?忽裏台誌》的原始依據。
    耶律鑄根據投票結果草擬《虎臣監國詔》,詔文用蒙漢雙語書寫“奉天承運,主少國疑,依忽裏台之議,立虎臣三員,掌監國政,輔弼皇孫忽必烈。” 蕭虎在詔尾加蓋虎符印,印泥用朱砂與漠北鐵礦粉混合,遇水不褪。
    宗王阿裏不哥作為黃金家族代表,用狼毫蘸金粉寫下 “準” 字,與成吉思汗的筆跡比對,相似度達七分。詔命謄抄三份,分別存入蒙古宗正府、漢人中書省、西域太史院,每份騎縫處嵌磁石,與符牌庫的磁石鎖形成核驗機製。帳外的風雪漸停,陽光透過氈帳的縫隙照在詔命上,蒙漢文字在光中交織,如同大元的命運,在族群的博弈中走向新的平衡。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