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三族議稅

字數:3790   加入書籤

A+A-


    647 章三族議稅(至元二十七年秋?忽裏台議事帳)
    斡耳朵的忽裏台議事帳用百張駝毛氈搭建,帳頂的狼首金飾在陽光下泛光,這是成吉思汗時期傳下的 “議事帳製”帳內分 “左蒙右漢” 兩區,中間設色目代表席位,案幾按爵位高低排列,最高處為蕭虎與劄剌兒台的主位,案上置青銅鼎,象征 “國之重器”。吏員在帳內懸掛《漠北輿圖》,用朱砂標出稅區與炮陣位置,“每族代表需帶稅冊副本,” 耶律鑄檢查入場令牌,令牌刻三語 “議事”,與帳門的驗牌器共振顯真。
    帳外的虎衛營按 “十步一崗” 布防,甲士的虎紋甲胄與帳內的青銅燈柱形成呼應。漢人路府官攜帶的桑皮紙稅冊用紅綢包裹,蒙古千戶的狼皮帳冊係著銅鎖,色目商人的波斯文賬薄夾著香料樣本 —— 這些都是議稅時的實證。“辰時三刻鳴鍾議事,” 蕭虎的傳令兵騎馬掠過營地,帳內的銅壺滴漏已校準,確保議事準時開始。
    漢人路府官李筠(曾任河南路稅官)率先起身,桑皮紙稅冊在案幾上展開“至元二十五年乃馬真後亂政時稅率驟升,” 但如今百姓剛恢複生計,“十稅一仍比南宋舊製高半成,” 他指向賬冊中的畝產記錄,“河南畝產僅一石二鬥,” 稅一鬥二升後,農戶餘糧不足。周圍漢人官員紛紛附議,有人拿出災民畫像“去年旱災剛過,” 再征稅恐引發民怨。
    王惲立即回應,展開《至元新格》抄本“此‘十稅一’含徭役折銀,” 比南宋 “稅糧加徭役” 的實際負擔輕三成。他請來老農代表張二叔,老人捧著自家糧袋“今年收成好,” 十稅一後仍有餘糧釀酒,“比乃馬真後時能多留兩鬥。” 李筠卻質疑“若遇災年怎麽辦?” 帳內的爭論聲讓銅燈的火苗微微晃動。
    蒙古千戶巴圖拍響狼皮帳冊,冊中記錄著曆年畜群數量“至元二十四年每百馬抽三,” 如今雖改為 “十抽一”,但按戶抽馬會讓小戶難堪,“我帳下有五戶牧民僅十馬,” 抽一馬後隻剩九匹,難以繁衍。帖木兒(非叛黨)補充“母馬產駒率三年一峰,” 抽走幼馬等於斷未來生計,帳內的蒙古貴族紛紛點頭,甲胄的銅釘碰撞聲此起彼伏。
    蕭虎請出牧監官,展示《畜群增長表》“去年未抽馬,” 草原馬群過剩導致草場退化,“適度抽馬可保草場可持續,” 且官府會發放鹽引補償。他指著帳外的官馬場“抽走的幼馬將集中牧養,” 三年後返還半數,“比散戶飼養存活率高五成。” 巴圖的手指摩挲著帳冊邊緣,這些數據讓他的質疑鬆動。
    色目商人代表伊斯瑪儀展開波斯文賬薄,香料樣本在案幾上排成三排“上等乳香十抽一,” 看似合理,但運輸損耗未計入,“若遇劫匪或風沙,” 實際利潤不足三成。他引用伊爾汗國稅則“波斯商路抽分僅半成,” 擔心過高稅率讓西域商人轉道其他汗國。帳內的色目代表低聲議論,琉璃盞中的葡萄汁泛起漣漪。
    耶律鑄展示《商路安全賬》“去年未抽分,” 商路劫匪增多,損失貨物值萬兩;“今年抽分後增派虎衛護商,” 損失降為三成。他承諾“抽分收入的三成用於商路驛站修繕,” 並設 “滯銷珍貨緩抽期”,伊斯瑪儀的手指在賬薄上輕敲,最終點頭“需寫入條款,” 確保承諾兌現。
    蕭虎命吏員展開丈長的《稅冊對比圖》,桑皮紙用三色標注紅色為乃馬真後時期稅率,黑色為現行草案,綠色為減免幅度。“漢地稅紅色線在‘八稅一’,” 黑色線降至 “十稅一”,降幅兩成;草原抽馬紅色線是 “十抽三”,黑色線為 “十抽一”,僅為舊製三成。圖旁附《炮陣軍需賬》“每月需石彈百枚、火藥千斤,” 均來自稅銀,“無稅則炮陣空設。”
    帳內眾人傳閱圖冊,漢人官員看到災年減免的綠色標注,蒙古千戶發現抽馬補償條款,色目代表注意到商路護軍費的明細。“數據不會說謊,” 王惲的聲音清晰有力,“這是兼顧各方的折中方案。” 李筠的眉頭舒展,巴圖的手離開刀柄,爭議聲漸歇。
    蕭虎指向帳外的炮陣方向,三十門虎蹲炮的輪廓在陽光下隱約可見“察合台的鐵浮屠仍在阿爾泰山遊弋,” 他舉起繳獲的鐵甲碎片,“若無炮陣,” 去年額爾齊斯河的慘劇會重演。術赤係諸王的牙旗在帳外晃動,劄剌兒台起身道“我部願按十抽一馬,” 條件是優先獲得十門虎蹲炮,“護克魯倫河牧場。”
    這個提議讓蒙古千戶們騷動,巴圖立即附議“若能得炮護畜群,” 抽馬值得。蕭虎順水推舟“凡按稅令執行者,” 優先分配軍需裝備,“炮陣與稅賦一體,” 安全與負擔共生。這巧妙的綁定讓軍事需求成為稅令通過的催化劑,耶律鑄在案頭寫下“以炮脅之,以利誘之,” 權謀暗藏其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投票用 “木牌製”讚成者持朱漆木牌,反對者持黑漆木牌,棄權用白牌。吏員按 “蒙古千戶、漢人路府官、色目代表” 三族依次發牌,木牌刻持有者爵位,防止代投。帳中央設三足銅鼎,投票者依次將木牌投入,鼎身刻三語 “公議”,與忽裏台的傳統吻合。
    唱票由三族長老共同負責,蒙古長老唱蒙古文編號,漢人長老記漢文票數,色目長老核總數。“讚成牌蒙古二十一塊,漢人十五塊,色目八塊,” 總計四十四塊;反對牌三十一塊,棄權五塊 —— 讚成率六成,符合 “過半數即通過” 的忽裏台舊製。銅鼎中的木牌碰撞聲,像在為新稅製敲下定音錘。
    劄剌兒台率術赤係十一位千戶單獨附議,狼皮賬冊上按滿指印“願額外抽馬五匹,” 換取虎蹲炮操作手冊。蕭虎立即命軍器監送來抄本,手冊用蒙漢雙語書寫,附炮陣變陣圖。“需派子弟學炮術,” 帖木兒(術赤係)補充,帳內的術赤係貴族紛紛響應,他們的甲胄在燈下發亮,映出對勝利的渴望。
    這個附加協議讓稅令通過更具分量,蕭虎深知術赤係的支持能壓服其他蒙古千戶。他在附議書上蓋 “虎臣” 印“炮術傳授需虎衛營監督,” 防止技術外流,這是對盟友的製衡,也是對權力的掌控。
    投票結果宣布後,李筠代表漢人路府官表態“願按稅令征管,” 但需中書省嚴格監督災年減免;巴圖承諾“草原抽馬絕不擾民,” 配合烙印核查;伊斯瑪儀保證“色目商人如實報稅,” 協助緝查走私。三方代表在《稅令共識冊》上簽字,蒙古文、漢文、波斯文並列,冊頁用三族印泥鈐印。
    帳外響起炮聲九響,宣告稅令通過,與忽裏台的鍾聲共鳴。牧民、農戶、商人代表在帳外歡呼,他們雖不懂條文細節,卻知這意味著安穩日子。蕭虎望著帳內三族官員的笑臉,明白稅令不僅是財政文書,更是民族團結的紐帶。
    《元史?食貨誌》記載“至元二十七年秋,忽裏台議稅成,三域稅製始定。” 稅令的銅版刻本被送往前路府、千戶營、商路驛站,版麵上的 “十稅一”“十抽一馬”“十取一珍” 條款清晰可辨。蕭虎命人將投票木牌存入金匱,與炮陣圖同藏,“讓後世知此製來之不易。”
    稅令實施半年後,漢地糧倉充盈,草原馬群有序增長,商路駝鈴聲不絕。忽裏台議事帳的銅燈仍在燃燒,照亮帳壁上的稅令條文,這些用墨與銅鑄成的製度,正與三十門虎蹲炮一起,守護著漠北的安寧與繁榮。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