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章 牧裝探營
字數:10540 加入書籤
1052 章:牧裝探營至元四十六年秋巴圖額爾敦率虎衛偵叛軍汗帳)
至元四十六年秋的杭愛山,淩晨的霧靄還未散盡,黃草穀外的牧場上,百名虎衛正圍著一堆篝火,更換偽裝行頭 —— 他們脫下玄鐵甲,換上洗得發白的破舊皮甲,甲片邊緣磨出毛邊,有的還故意撕裂小口,再用泥土塗抹,顯得飽經風霜;腰間解下玄鐵刀,換上牧民常用的鏽跡彎刀,刀柄纏著磨損的麻繩;頭上裹起灰褐色的羊毛頭巾,隻露出雙眼,與草原牧民的裝扮別無二致。
巴圖額爾敦站在篝火旁,親手給一名年輕虎衛調整頭巾:“頭巾要裹緊,別露出玄鐵甲的痕跡;走路時要彎腰,像常年趕牧群的牧民那樣,別挺直腰杆,容易被看出是士兵。” 他自己則披著一件打滿補丁的羊毛披風,披風上還沾著幾根羊毛,手裏牽著一頭瘦骨嶙峋的母羊,羊背上馱著一個破舊的皮袋,裏麵裝著發黴的青稞與幾塊幹硬的奶酪 —— 這些都是從之前俘虜的牧民那裏繳獲的,用來增加偽裝的真實性。
虎衛百戶合撒兒熟悉草原習俗)正檢查牧群:“咱們帶的五十隻羊,都是挑的老弱瘦羊,看起來像是趕了很久的路;十匹馬也換成了草原常見的矮腳馬,馬蹄用麻布裹住,顯得磨損嚴重,符合牧民長途放牧的樣子。” 他還從皮袋裏掏出幾個羊糞蛋,撒在虎衛們的腳邊:“牧民的帳篷周圍總會有羊糞,咱們待會兒搭臨時帳篷,也得撒些,別露破綻。”
巴圖額爾敦從懷中掏出一張簡易的 “叛軍外圍牧地圖”,是之前探子繪製的,上麵標注著 “叛軍外圍牧地分布”“巡邏路線”“水源地”:“咱們從西側的紅柳坡進入牧地,那裏是叛軍管控較鬆的區域,多是小部落的牧民;白天假裝放牧,和當地牧民套話,打聽汗帳的大致方向;晚上趁天黑,靠近主峰,摸清汗帳的準確位置。記住,隻探不打,若被發現,就假裝是迷路的牧民,別暴露身份。”
百名虎衛齊聲領命,各自牽著羊、趕著馬,分成十個小隊,每隊十人,跟著巴圖額爾敦,朝著紅柳坡的方向走去。晨霧中,他們的身影漸漸融入草原,馬蹄踩在草地上,隻發出輕微的 “沙沙” 聲,若不細看,真以為是一群趕早放牧的牧民。
偽裝籌備的關鍵是 “細節仿真”—— 從衣物磨損程度到牧民日常器物,從行為習慣到話術演練,每一項都按草原牧民的真實生活準備,巴圖額爾敦與合撒兒反複檢查,確保百名虎衛的偽裝無懈可擊,避免因細節疏漏被叛軍察覺。
衣物準備由工部工匠負責 —— 工匠們將新皮甲用石頭打磨,再用羊油浸泡,使其變得破舊柔軟,與牧民穿了多年的皮甲無異;還在皮甲的肘部、膝蓋處故意縫補補丁,補丁的布料用的是草原部落常見的粗麻布,顏色與皮甲相近,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是後補的。工匠總管帖木兒熟悉部落服飾)道:“牧民的皮甲不會有完好的,常年騎馬趕羊,磨損都在肘部和膝蓋,咱們補的補丁也得在這些地方,位置不能錯。” 巴圖額爾敦檢查一件皮甲,用手指摸過補丁:“針線要粗糙,像牧民自己縫的,別太整齊,整齊了反而不像。”
日常器物的準備則更細致 —— 每個虎衛都攜帶 “牧民四件物”:鏽彎刀用於防身和宰羊)、皮袋裝青稞和奶酪)、羊鞭用羊毛編織,鞭梢係著紅布條)、火石用於生火)。皮袋裏的青稞故意摻了些沙子,奶酪也選的是幹硬的,像是放了很久;羊鞭的紅布條洗得發白,鞭柄磨得光滑,顯得用了多年。合撒兒演示如何用羊鞭趕羊:“牧民趕羊不用力,隻輕輕甩鞭,發出‘劈啪’聲,別像咱們平時揮刀那樣用力,會露餡。”
行為習慣的演練在出發前進行了兩個時辰 —— 虎衛們練習牧民的走路姿勢,彎腰、腳步拖遝,偶爾還要彎腰撿起地上的幹草,假裝喂羊;練習搭臨時帳篷,用的是牧民常用的簡易毛氈帳,兩人一組,半個時辰搭好,帳篷搭得歪斜,不像軍營帳篷那樣整齊;練習宰羊用的是假羊),動作生疏,像偶爾宰羊的牧民,而非熟練的士兵。巴圖額爾敦糾正一名虎衛的搭帳動作:“帳篷別搭太正,牧民搭帳隻看風向,不看整齊,歪一點才真實。”
話術演練則針對可能遇到的盤問 —— 巴圖額爾敦編了一套 “迷路牧民說辭”:“咱們是東邊合丹部的,部落遭了風沙,牧群散了,一路找過來,想在這附近放牧,等找到其他部落再走。” 他讓虎衛們反複背誦,還模擬叛軍盤問的場景,一名虎衛扮演巡邏兵,問 “合丹部在東邊,怎麽跑到西邊來了”,另一名虎衛回答 “風沙把路吹迷了,跟著羊群走,就到這兒了”,回答得自然,沒有破綻。
所有籌備完畢後,巴圖額爾敦讓一名曾在蒙古故地當牧民的老虎衛帖木格)檢查:“帖木格叔,您看咱們像不像真牧民?有哪裏不像的,您盡管說。” 帖木格繞著百名虎衛走了一圈,點頭道:“衣物、器物、動作都像,就是說話別太利索,牧民說話慢,帶點口音,你們再放慢語速,加幾個部落常用的語氣詞,就更像了。” 巴圖額爾敦立刻讓虎衛們練習,語速放慢,偶爾加 “哎”“嘛” 等語氣詞,偽裝愈發逼真。
百名虎衛的選拔有嚴格標準 —— 需熟悉草原習俗、會說部落語言、身形與牧民相近,還需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與應變能力,巴圖額爾敦親自挑選,確保每一名虎衛都能勝任偵察任務,不拖後腿。
選拔第一步是 “語言篩選”—— 巴圖額爾敦讓懂部落語言的合撒兒負責,逐一測試虎衛的語言能力:“說一句部落裏常用的‘水草好不好’,再翻譯一句‘我的羊丟了幾隻’。” 有的虎衛隻會說幾句簡單的,被淘汰;有的虎衛能流利對話,還能說幾種不同部落的方言,被選中。合撒兒道:“咱們要和不同部落的牧民套話,會多種方言更好,能減少懷疑。” 最終選出的虎衛,有三十人能流利說兩種以上部落方言,七十人能說基礎部落語。
第二步是 “身形與氣質篩選”—— 虎衛多是高大健壯,而牧民因常年勞作,身形偏瘦,氣質更質樸。巴圖額爾敦讓身形偏瘦的虎衛優先入選,還讓他們在臉上塗抹泥土,顯得黝黑粗糙,減少士兵的銳氣。他對一名身形高大的虎衛道:“你雖高大,但氣質太剛,像士兵,這次就別去了,下次有衝鋒的任務再讓你上。” 被淘汰的虎衛雖有些失落,卻也明白偵察需隱蔽,不能因身形暴露。
第三步是 “觀察力與應變能力測試”—— 巴圖額爾敦設置模擬場景:“若遇到叛軍盤問,說‘你們的羊看著不像合丹部的’,該怎麽回答?” 一名虎衛回答:“風沙大,羊都瘦了,看著不像也正常,不信您看羊耳朵上的合丹部標記之前準備的假標記)。” 回答得有條理,還能拿出證據,被選中;另一名虎衛回答 “就是合丹部的”,過於生硬,被淘汰。巴圖額爾敦道:“偵察時會遇到各種突發情況,應變能力很重要,不能隻會死記硬背說辭。”
選拔出百名虎衛後,巴圖額爾敦進行分工 —— 十名 “牧主”會多種方言、應變能力強),負責與牧民和叛軍交流;四十名 “牧工”熟悉放牧、會搭帳篷),負責趕羊、搭帳、生火,營造真實放牧場景;三十名 “偵察兵”觀察力敏銳、身手好),負責觀察地形、記錄布防、尋找汗帳;二十名 “警戒兵”警惕性高、會騎馬),負責外圍警戒,發現異常及時通報。
分工明確後,巴圖額爾敦帶著百名虎衛進行了一次模擬偵察,從出發到搭帳,再到與 “模擬牧民” 交流,全程無破綻。合撒兒道:“這些虎衛都很優秀,分工也明確,定能完成偵察任務。” 巴圖額爾敦點頭:“選拔嚴格,分工明確,咱們才能順利摸清汗帳位置。”
大軍出發的時間選在淩晨寅時,此時叛軍的巡邏兵換防,警惕性最低,且晨霧能掩護行蹤,巴圖額爾敦帶著百名虎衛,沿著牧民常走的小路前進,避開叛軍的主要巡邏路線,確保安全接近外圍牧地。
寅時初,黃草穀口的晨霧最濃,能見度不足五丈。巴圖額爾敦讓十名警戒兵先走,探查前方路況,確認無叛軍巡邏兵後,再讓大部隊跟進。警戒兵騎著矮腳馬,速度緩慢,像牧民趕早牧,每走百丈便停下觀察,確認安全後揮動羊鞭,發出 “安全信號”。巴圖額爾敦帶著大部隊,跟著羊鞭的信號,一步步走出黃草穀。
小路兩旁是枯黃的牧草,晨露打濕了皮甲,虎衛們卻不敢擦拭,怕弄出動靜。合撒兒牽著羊走在隊伍中間,不時彎腰撿起地上的幹草,假裝喂羊,還低聲提醒身邊的虎衛:“腳步輕點,別驚到羊,羊叫會引來巡邏兵。” 一名虎衛的羊突然停下不走,他沒有硬拉,而是像牧民那樣,蹲下身子,摸了摸羊的頭,輕聲哄著,羊才繼續前進,動作自然,看不出是偽裝。
寅時中,隊伍走到一處小溪邊,按計劃在此短暫歇息,給羊和馬飲水。巴圖額爾敦讓警戒兵在小溪周圍三裏內巡邏,其餘虎衛則散開,有的給羊飲水,有的整理皮袋,有的假裝找幹柴,營造出牧民歇息的場景。一名年輕虎衛想生火取暖,被合撒兒攔住:“晨霧大,生火會冒煙,容易被巡邏兵看到,忍忍,到了紅柳坡再生火。” 年輕虎衛點點頭,收起了火石。
寅時末,隊伍接近紅柳坡,前方突然傳來馬蹄聲 —— 兩名叛軍巡邏兵正沿著小路走來,身上的皮甲在晨霧中隱約可見,手中的長矛斜挎在肩上,神色有些疲憊剛換防)。巴圖額爾敦立刻示意隊伍停下,讓牧工們假裝趕羊,自己則帶著兩名 “牧主”,迎向巡邏兵,臉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兩位大人,早啊!” 巴圖額爾敦彎腰行禮,語氣恭敬,“我們是合丹部的牧民,找丟了的牧群,迷路到這兒了,想問問紅柳坡能放牧不?” 巡邏兵勒住馬,打量著他們和身後的牧群,看到破舊的皮甲和瘦羊,眼中的警惕少了幾分:“紅柳坡能放,別靠近主峰方向,那裏是大人的地盤,不讓牧民去。” 巴圖額爾敦連忙點頭:“知道了,謝謝大人!我們就在紅柳坡放,不往主峰去。” 巡邏兵沒再多問,策馬離去,巴圖額爾敦看著他們走遠,才鬆了口氣,帶著隊伍繼續向紅柳坡前進。
抵達紅柳坡後,巴圖額爾敦選了一處靠近水源、視野開闊的地方,讓牧工們搭臨時帳篷 —— 十頂簡易毛氈帳,搭得歪歪扭扭,帳篷間距離不等,有的靠近羊圈用繩子圍的簡易圈),有的靠近水源,完全按牧民的習慣布局。牧工們動作熟練,半個時辰便搭好帳篷,還在帳篷周圍撒了羊糞,掛起幾件晾曬的破舊衣物,顯得像是已經住了幾日。
巴圖額爾敦讓兩名牧工去附近的水源打水,另外兩名牧工去撿幹柴,準備生火做飯,自己則帶著合撒兒,走向不遠處的幾頂真牧民帳篷 —— 那裏住著三戶從別失八裏來的牧民,之前探子說他們對阿魯台不滿,適合套話。走近帳篷,巴圖額爾敦看到一名老牧民正坐在帳前磨彎刀,便彎腰行禮:“老人家,我們是合丹部的,迷路到這兒,想在這搭帳放牧,不打擾您吧?”
老牧民抬起頭,打量著他們:“合丹部?去年風沙大,你們部落還好嗎?” 巴圖額爾敦歎了口氣:“不好啊,牧群丟了一半,隻能到處找地方放牧,能活下去就不錯了。” 老牧民點點頭,露出同情的神色:“阿魯台大人征兵又征糧,我們的日子也不好過,去年的青稞被征走大半,現在隻能吃野菜摻青稞。” 合撒兒趁機問:“老人家,阿魯台大人的汗帳在哪啊?我們想送點奶酪,求他別征我們的糧了。”
老牧民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壓低聲音:“汗帳在主峰下的白石頭坡,那裏有重兵守著,三層哨卡,不是親信進不去。你們別去,去了也是白去,阿魯台大人隻認糧食和兵,不認牧民的奶酪。” 巴圖額爾敦心中一喜,表麵卻裝作失望:“這樣啊,那我們還是不去了,就在這兒好好放牧吧。” 他從皮袋裏拿出一塊奶酪,遞給老牧民:“老人家,這是我們自己做的奶酪,您嚐嚐。” 老牧民接過奶酪,道謝後,又多說了一句:“汗帳晚上燈亮得晚,子時會換防,換防時人少,你們別靠近,會被當成探子。”
回到自己的帳篷,巴圖額爾敦立刻讓偵察兵記錄下 “白石頭坡”“三層哨卡”“子時換防” 等信息,還在羊皮紙上畫了紅柳坡到白石頭坡的大致路線。合撒兒道:“老牧民說的應該是真的,咱們晚上就去白石頭坡,摸清汗帳的準確位置和布防。” 巴圖額爾敦點頭:“白天先穩住,和周圍牧民搞好關係,多套點情報,晚上再行動。”
午後,巴圖額爾敦讓牧工們趕著羊,在紅柳坡附近放牧,自己則和幾名牧主,去其他牧民帳篷串門 —— 有的牧民抱怨 “阿魯台的兵搶了他們的羊”,有的牧民說 “汗帳裏常有人進出,像是在商量事情”,還有的牧民透露 “汗帳周圍有投石機,對著牧地方向,怕牧民鬧事”。巴圖額爾敦把這些情報一一記下,對合撒兒道:“汗帳的防禦比咱們想的嚴,晚上得更小心。”
傍晚時分,巴圖額爾敦讓牧工們生火做飯 —— 地灶挖得淺,火生得小,炊煙順著風飄向遠方,與草原的霧氣混在一起,不易被察覺。他們煮的是青稞粥,裏麵摻了些野菜,和牧民平時吃的一樣,還邀請附近的牧民一起吃,牧民們欣然同意,飯桌上又聊了些汗帳的細節,比如 “汗帳是白色的,比其他帳篷大很多,周圍有親兵站崗,不讓靠近”。
夜間偵察是此次任務的核心 —— 巴圖額爾敦挑選二十名精銳偵察兵含五名會夜視的),帶著羊皮紙、炭筆、短刀,趁夜色悄悄離開臨時帳篷,朝著白石頭坡的方向前進,其餘虎衛則留在帳篷,繼續偽裝,防止叛軍突襲。
亥時初,夜色漸濃,月亮躲在雲層後,草原上一片漆黑。巴圖額爾敦讓偵察兵們換上更輕便的皮甲,卸下多餘的器物,隻帶必需品,馬蹄裹上麻布,兵器纏上布條,確保行軍無聲。五名會夜視的偵察兵,將 “夜視草”草原特有的草藥,搗碎後塗在眼睛上,可增強夜間視力)分給大家,塗好後,周圍的景物漸漸清晰,能看到百丈外的岩石與牧草。
巴圖額爾敦帶著偵察兵,沿著紅柳坡西側的小溪前進 —— 小溪旁的牧草茂密,能遮擋身影,且是牧民常走的路,即使遇到巡邏兵,也能假裝是趕夜牧的牧民。走了半個時辰,前方出現第一道哨卡 —— 兩名叛軍士兵正坐在岩石上,靠著長矛打盹,哨卡旁掛著一盞油燈,燈光微弱,隻能照亮周圍丈許的範圍。
巴圖額爾敦示意大家停下,讓兩名偵察兵從兩側繞到哨卡後方,自己則和另外兩名偵察兵,假裝是找水的牧民,慢慢靠近。“兩位大人,能借點水喝嗎?” 巴圖額爾敦壓低聲音,語氣帶著疲憊。哨卡士兵被驚醒,不耐煩地揮手:“別靠近!這裏是大人的地盤,快走開!” 巴圖額爾敦假裝害怕,轉身離開,同時給兩側的偵察兵使了個眼色 —— 兩名偵察兵趁機繞到哨卡後方,用短刀捂住士兵的嘴,快速將其製服,拖到草叢裏,用繩子綁住,堵住嘴,確保不會發出聲響。
解決第一道哨卡後,巴圖額爾敦帶著偵察兵繼續前進,沿途又遇到兩道哨卡,都用同樣的方法解決 —— 先假裝牧民吸引注意力,再派偵察兵從兩側偷襲,製服士兵,不殺人,避免驚動其他巡邏兵。寅時中,終於抵達白石頭坡下,能看到前方不遠處的白色大帳篷 —— 正是阿魯台的汗帳,帳篷直徑約三丈,周圍插著十幾麵黑色旗幟,旗幟上繡著阿魯台的部落標識。
汗帳周圍有五十名親兵站崗,分成五組,每組十人,沿著汗帳巡邏,每刻鍾換一次位置;汗帳東側有兩座投石機,西側有一座箭樓,箭樓上有士兵值守;汗帳前方有一條小路,通向主峰的中軍大營,小路上不時有巡邏兵經過。巴圖額爾敦讓偵察兵們趴在草叢裏,用炭筆在羊皮紙上快速繪製汗帳的位置、親兵的巡邏路線、投石機與箭樓的位置,還標注了 “親兵換防間隔刻鍾”“箭樓士兵視線範圍” 等細節。
一名偵察兵不小心碰倒了身邊的石頭,石頭滾到坡下,發出 “嘩啦” 聲 —— 汗帳旁的一名親兵立刻警惕起來,朝著聲音的方向走來,手中的長矛握得更緊。巴圖額爾敦立刻示意大家不動,屏住呼吸,趴在草叢裏,借著牧草的掩護,親兵走了幾步,沒發現異常,又轉身回去巡邏。巴圖額爾敦鬆了口氣,對偵察兵們低聲道:“別再碰倒東西,咱們再觀察半個時辰,記錄換防規律,就撤離。”
半個時辰後,巴圖額爾敦摸清了所有細節:汗帳親兵每刻鍾換防一次,換防時會有片刻空缺;箭樓士兵每半刻鍾探頭觀察一次,視線範圍是前方百丈;投石機旁無人值守,隻有白天有士兵;小路的巡邏兵每兩刻鍾經過一次。他對偵察兵們道:“情報夠了,咱們按原路撤離,別驚動他們。” 二十名偵察兵按來時的路線,悄悄離開白石頭坡,此時天已快亮,晨霧又開始彌漫,正好掩護他們的行蹤。
回到臨時帳篷,巴圖額爾敦立刻讓偵察兵們整理情報,將羊皮紙上的草圖補充完整,標注清楚每一處細節。合撒兒看著草圖,驚歎道:“你們摸清得真詳細,汗帳的位置、布防、換防規律都有,這下那拉珠爾將軍製定進攻計劃就有依據了。” 巴圖額爾敦道:“還沒完,咱們得盡快把情報送回黃草穀,不能耽誤進攻計劃。”
清晨時分,巴圖額爾敦挑選五名騎術最好的偵察兵,讓他們帶著情報,偽裝成 “去遠處找牧群的牧民”,從東側小路出發,避開叛軍巡邏路線,快速返回黃草穀。他對五名偵察兵道:“情報很重要,你們一定要盡快送到,路上別耽誤,遇到叛軍就用‘迷路牧民’的說辭,別暴露身份。” 五名偵察兵躬身領命,翻身上馬,朝著黃草穀的方向疾馳而去,馬蹄揚起的塵土很快被晨霧掩蓋。
留下的九十五名虎衛則繼續在紅柳坡偽裝放牧,巴圖額爾敦讓牧工們趕著羊,在附近來回移動,營造出正常放牧的場景;警戒兵加強外圍警戒,防止叛軍發現異常;牧主們則繼續和當地牧民交流,打探更多關於叛軍的動向,比如 “阿魯台是否會調動兵力”“有沒有其他部落來支援”。
上午,一名叛軍的 “牧地巡查官” 帶著五名士兵,來到紅柳坡檢查 —— 巡查官騎著高頭大馬,身著稍新的皮甲,腰間掛著短刀,神色傲慢,逐一檢查牧民的帳篷,詢問來曆。巴圖額爾敦帶著兩名牧主,迎上前去,遞上之前準備的 “合丹部部落憑證”從俘虜那裏繳獲的),笑著道:“大人,我們是合丹部的,迷路到這兒,想在這放幾天牧,等找到其他部落就走。”
巡查官接過憑證,翻來覆去地看,又打量著巴圖額爾敦他們的帳篷和牧群,問道:“你們的羊怎麽這麽瘦?憑證上的日期是去年的,怎麽現在才來?” 巴圖額爾敦回答:“去年風沙大,羊都瘦了,憑證是去年的,今年還沒來得及換,我們一路找牧群,走了大半年,才到這兒。” 巡查官又問了幾個問題,巴圖額爾敦都回答得自然,沒有破綻。巡查官沒發現異常,便帶著士兵離開,臨走前叮囑:“別靠近主峰,也別惹事,不然別怪我不客氣。” 巴圖額爾敦連忙點頭:“知道了,謝謝大人。”
巡查官離開後,合撒兒鬆了口氣:“剛才真擔心他看出破綻,還好咱們準備充分。” 巴圖額爾敦道:“叛軍的巡查越來越嚴,咱們不能再待太久,等送情報的偵察兵回來,確認情報安全送到,咱們就撤離紅柳坡,返回黃草穀。” 虎衛們紛紛點頭,繼續偽裝放牧,心中卻盼著能盡快離開這危險的地方,回到大軍營地。
午後,送情報的偵察兵回來了 —— 他們順利抵達黃草穀,將情報交給那拉珠爾,那拉珠爾讓他們帶回指令:“情報收到,巴圖額爾敦率虎衛,待入夜後撤離紅柳坡,返回黃草穀,準備參與三日後的進攻。” 偵察兵還帶來了那拉珠爾的表揚:“將軍說你們偵察得很詳細,為進攻計劃提供了重要依據,讓你們注意安全,順利返回。”
巴圖額爾敦收到指令後,立刻開始準備撤離 —— 讓牧工們收拾帳篷,將羊和馬趕到一起,偽裝成 “找到牧群,要去其他地方放牧”;警戒兵提前探查撤離路線,確認無叛軍巡邏兵;偵察兵則整理剩餘的情報,確保沒有遺漏。合撒兒道:“入夜後撤離,夜色能掩護咱們,不會被發現。” 巴圖額爾敦點頭:“撤離時按來時的路線,還是十小隊,每隊十人,間隔百丈,避免目標太大。”
入夜後,亥時初,巴圖額爾敦帶著九十五名虎衛,悄悄撤離紅柳坡 —— 牧工們趕著羊和馬,走在前麵;警戒兵在兩側巡邏,確保安全;偵察兵和牧主們走在中間,保護情報;巴圖額爾敦走在最後,檢查是否有遺漏的物品,確保不會留下任何偽裝的痕跡。撤離時沒有生火,也沒有發出太大的聲響,隻有馬蹄和羊蹄踩在草地上的輕微聲音。
途中遇到幾股叛軍巡邏兵,巴圖額爾敦都讓隊伍假裝是 “趕夜牧的牧民,要去東邊找部落”,巡邏兵沒有懷疑,都放他們過去。寅時中,隊伍順利返回黃草穀,此時那拉珠爾正帶著將領們在中軍帳等候,看到巴圖額爾敦和百名虎衛平安歸來,立刻迎上前:“辛苦你們了!情報很詳細,咱們的進攻計劃可以更有針對性了。”
巴圖額爾敦躬身行禮,遞上完整的偵察情報與汗帳草圖:“將軍,阿魯台的汗帳在白石頭坡下,周圍有三層哨卡、五十名親兵、兩座投石機、一座箭樓,子時換防,換防時防禦最鬆,可趁機偷襲。” 那拉珠爾接過草圖,仔細查看,對將領們道:“有了這張圖,咱們就能製定精準的進攻方案,先端了阿魯台的汗帳,斷他的指揮,再攻中軍大營,定能一舉平定叛亂!”
將領們圍在草圖旁,討論進攻細節,有的說 “子時換防時派突擊隊偷襲汗帳”,有的說 “先摧毀投石機和箭樓,再攻親兵”,有的說 “派一支輕騎繞到汗帳後方,斷他的退路”。巴圖額爾敦補充道:“汗帳的親兵雖精銳,但人數少,換防時有空缺,突擊隊可從西側偷襲,那裏有一處岩石,能遮擋身影。” 那拉珠爾點頭:“就按這個思路,三日後的晦夜,咱們先攻汗帳,再平叛軍!”
百名虎衛站在中軍帳外,聽著帳內的討論聲,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 他們的偵察沒有白費,為平叛之戰提供了關鍵情報。巴圖額爾敦看著帳內的燈光,心中滿是期待:“三日後,定要親手攻破阿魯台的汗帳,為西北的安穩出一份力!” 黃草穀內,士兵們還在進行戰前訓練,虎蹲炮的演練聲、短刀的碰撞聲交織在一起,一場決定西北命運的戰鬥,已箭在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