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章 炮轟汗帳

字數:13297   加入書籤

A+A-


    1056 章:炮轟汗帳至元四十六年秋虎蹲炮攻也速蒙哥汗帳)
    至元四十六年秋的白石頭坡,四更四十分的晨光剛漫過汗帳頂的虎皮,卻被帳前的硝煙染得渾濁。五門虎蹲炮整齊列在汗帳南側三十丈處,炮身銅製,長三尺有餘,炮口粗如碗口,夜間加裝的夜視瞄準標仍架在炮身中部 —— 木杆頂的熒光石泛著淡綠光,旁側的油脂燈座已點燃,暖黃的燈光與晨光交織,照亮炮口前方的汗帳。也先帖木兒蹲在最左側的炮前,手指撫過炮身的銅紋:“這五門炮是之前夜襲演練最準的,昨晚又調試過三次,炮口偏差已不足一尺,定能命中汗帳。”
    巴圖額爾敦身著玄鐵輕甲,腰間懸著蕭虎賜的虎頭彎刀,走到炮旁,目光掃過汗帳 —— 帳門雖被首輪箭雨射得千瘡百孔,卻仍緊閉,帳內隱約傳來也速蒙哥的怒吼,夾雜著親衛的慌亂應答。“也速蒙哥還在負隅頑抗,” 他對也先帖木兒道,“汗帳的鐵木門將有三寸厚,虎蹲炮的石彈需砸中同一處,才能轟開。” 也先帖木兒點頭,讓工匠搬來一塊與汗帳木門同厚的鐵木,放在炮前百丈處:“已讓炮手試過,三發石彈命中同一處,便能砸裂鐵木,五門炮齊射,兩輪定能轟開帳門。”
    炮手統領帖木格老炮手,參與過十餘次火炮攻堅)正帶著十名炮手檢查炮身:“炮膛已清理幹淨,不會卡彈;引火孔的油脂已加滿,火折子也幹燥,點燃後能快速傳火。” 他拿起一枚石彈 —— 石彈磨得光滑,直徑與炮口適配,重量約三十斤:“這石彈是從杭愛山采石場運來的,質地堅硬,砸在鐵木上不會碎裂,隻會留下凹痕,多砸幾次便能破。”
    孛魯台帶著五百虎衛,在炮位西側設好防線 —— 虎衛們手持短刀與角弓,身後是帖木格派來的步兵盾陣,防止叛軍從帳內衝出突襲炮隊。“將軍放心,隻要叛軍敢出來,我們定能攔住,” 孛魯台道,“已派十名探子趴在汗帳周圍的草叢裏,他們一動,我們便會知道。” 巴圖額爾敦點頭,看向漏刻 —— 銅壺內的水滴落在刻度 “四更四十五分”,炮轟的時刻,越來越近。
    虎蹲炮的戰前調度,需從 “運輸、定位、調試” 三環節層層推進 —— 也先帖木兒帶領工部工匠與炮手,將五門虎蹲炮從黃草穀軍械庫運抵汗帳外圍,按 “扇形分布” 定位,再逐一調試炮口角度與夜視瞄準標,確保每一門炮都能精準指向汗帳,為後續炮轟打下基礎。
    運輸環節選在四更初的微光中進行 —— 虎蹲炮重約三百斤,需四名工匠用木架抬運,木架下墊滾木,減少地麵摩擦。也先帖木兒走在最前,手持 “汗帳外圍地形圖”,避開叛軍丟棄的兵器與坑窪:“前麵五十丈有處碎石堆,繞著走,別讓滾木卡在石縫裏,耽誤時間。” 工匠們齊聲應諾,小心翼翼地調整木架方向,一名工匠腳下打滑,木架傾斜,也先帖木兒立刻上前扶住:“小心些!虎蹲炮是銅製的,摔了會變形,炮口就不準了。” 經過半個時辰的小心運輸,五門虎蹲炮終於抵達汗帳南側的預定區域。
    定位環節按 “扇形分布” 展開 —— 也先帖木兒讓工匠用麻繩丈量,以汗帳為圓心,在南側三十丈處畫出一道弧形線,五門炮按 “每門間隔十丈” 的距離,沿弧線擺放。“扇形分布能從不同角度轟擊汗帳,即使一門炮偏差,其他炮也能命中,” 也先帖木兒解釋道,“且這個距離,石彈飛行時間短,叛軍反應不過來,也能減少炮身反衝力對精度的影響。” 工匠們用白石灰在地上畫出炮位標記,將虎蹲炮穩穩放在標記處,炮口均對準汗帳的木門 —— 那裏是汗帳最堅固的部位,也是叛軍防守的核心。
    調試環節聚焦 “炮口角度與瞄準標”—— 炮手們趴在地上,通過夜視瞄準標的熒光石與油脂燈光,對準汗帳木門的中心位置,調整炮身的俯仰角度:“角度太高,石彈會飛過汗帳;太低,會砸在地上,需保持三十度仰角,” 帖木格示範著,轉動炮身底部的銅軸,“你們看,瞄準標上的熒光石與汗帳木門中心成一條直線,這樣石彈就會精準命中。” 每調試完一門炮,也先帖木兒都會用 “測角儀”元代木質測角工具)複核:“這門炮角度偏了兩度,再往下調一點;那門炮正好,固定炮身。” 工匠們用石塊頂住炮身兩側,防止調試好的角度偏移。
    調試過程中,巴圖額爾敦帶著兩名親兵前來檢查 —— 他俯身查看一門炮的瞄準標,手指順著熒光石指向的方向望去,正好對準汗帳木門:“瞄準標很準,也先帖木兒,炮身的反衝力怎麽處理?上次演練,有門炮因反衝後退,影響了第二輪射擊。” 也先帖木兒指著炮身兩側的土堆:“已讓工匠在每門炮兩側堆三尺高的土堆,反衝時能擋住炮身,不會後退。” 巴圖額爾敦點頭:“考慮得周全,這樣就能保證兩輪炮轟的精度。”
    炮位的精準勘定,需結合 “地形、距離、視野” 三大要素 —— 工匠們用麻繩丈量距離、用測角儀校準角度、清除炮口前方的障礙物,確保虎蹲炮能無障礙轟擊汗帳,同時避免石彈反彈誤傷友軍,也先帖木兒與巴圖額爾敦反複核查,確保炮位無任何偏差。
    距離丈量由兩名老工匠負責 —— 他們手持五十丈長的麻繩,一端固定在汗帳木門的銅環上,另一端拉至炮位區域,反複測量三次,確認距離均為三十丈:“三十丈是虎蹲炮的最佳射程,石彈飛行穩定,精度最高,超過四十丈,石彈會下墜;不足二十丈,反衝力太大,炮身易受損。” 也先帖木兒接過麻繩,親自複核:“沒錯,三十丈正好,你們在炮位與汗帳之間,用石灰畫一條直線,作為瞄準的參照。”
    角度校準則需應對晨光不足的問題 —— 四更末的晨光仍弱,夜視瞄準標的熒光石與油脂燈仍是主要瞄準依據。帖木格讓炮手點燃油脂燈,燈光與熒光石的綠光交織,在炮口前方形成一道清晰的瞄準線:“你們從瞄準標看過去,要讓熒光石、炮口、汗帳木門中心在一條直線上,若看不清楚,就調整油脂燈的亮度,別慌,慢慢來。” 一名年輕炮手因緊張,總覺得瞄準線偏了,帖木格上前,手把手教他調整:“眼睛要盯著熒光石,別盯著燈,燈隻是輔助,熒光石才是瞄準的核心。”
    障礙物清除是確保轟擊無障礙的關鍵 —— 炮口前方有幾叢半人高的灌木與幾塊巨石,若不清除,石彈可能會被擋住或反彈。工匠們用斧頭砍斷灌木,用撬棍移走巨石,清理出一條寬五丈、長三十丈的 “轟擊通道”:“通道要直,不能有任何遮擋,不然石彈會偏離方向,” 也先帖木兒道,“清理出的灌木別扔,堆在炮位後方,能擋住部分炮聲,減少對友軍聽力的影響。”
    最後,也先帖木兒讓炮手進行 “空炮演練”—— 不裝石彈,隻點燃引火物,模擬炮轟時的操作,檢查炮身是否穩定、引火是否順暢。“轟!” 一門炮的引火物點燃,炮膛噴出火星,炮身輕微後移,被兩側的土堆擋住,沒有偏移。帖木格道:“空炮演練沒問題,引火順暢,炮身穩定,隨時可裝彈轟擊。” 巴圖額爾敦看著演練成果,對身邊的親兵道:“傳令各隊,炮位已勘定完畢,做好掩護準備,隻待彈藥到位,便可炮轟。”
    彈藥的分裝與檢查,需按 “規格統一、適配炮口、引火可靠” 的標準執行 —— 工部工匠從軍械庫運來石彈與引火物,逐一檢查石彈的大小、重量與光滑度,分裝引火用的油脂與火折子,確保每一枚彈藥都能順利填入炮膛,引火後能精準發射,避免因彈藥問題影響炮轟效果。
    石彈的篩選與打磨在軍械庫便已完成 —— 工匠們挑選直徑與炮口適配均為碗口粗)、重量三十斤左右的青石,用細砂紙反複打磨表麵,去除棱角與雜質,防止填入炮膛時卡殼。“石彈表麵要光滑,不然會摩擦炮膛,影響射程與精度,” 工匠總管帖木兒非炮手統領)道,“每枚石彈都要過秤,誤差不能超過一斤,太重或太輕,都會導致彈道偏移。” 運抵炮位後,炮手們再次檢查石彈:“這枚石彈表麵有個小凸起,會卡殼,不能用;那枚石彈重量正好,表麵光滑,可用。” 不合格的石彈被挑出,替換成備用彈,確保五門炮的彈藥均合格。
    引火物的分裝由專人負責 —— 引火物分為 “油脂” 與 “火折子”:油脂用羊皮袋分裝,每袋半兩,足夠點燃一枚石彈的引信;火折子用蘆葦杆包裹硫磺與硝石,提前點燃,吹滅後保留火星,用時隻需一吹便可複燃。張謙派來的糧草隊提供了優質的牛油:“這牛油純度高,燃燒時間長,能確保引信完全點燃,” 糧草隊吏員道,“共帶來五十袋,足夠炮轟使用,後續還能補充。” 工匠們將油脂袋與火折子按 “一門炮配十套” 的數量,分發給各炮手,炮手們將其整齊擺放在炮身旁的木盒裏,方便取用。
    彈藥與炮口的適配性檢查是關鍵 —— 炮手們將一枚石彈輕輕填入炮膛,再取出,反複三次,感受石彈與炮膛的貼合度:“太鬆,石彈會在炮膛內晃動,影響精度;太緊,填彈太慢,會耽誤炮轟節奏,” 帖木格道,“你們看,這枚石彈填入後,用手能輕輕推動,又不會晃動,這就是最合適的。” 若遇到略緊的石彈,工匠們會用砂紙再次打磨炮膛內側,直到石彈能順暢填入;若太鬆,則在石彈外側纏一層薄麻布,增加貼合度。
    分裝與檢查完成後,也先帖木兒進行最後複核 —— 他隨機抽取一門炮的彈藥,檢查石彈的光滑度與重量,查看油脂袋是否有破損、火折子是否能複燃:“油脂袋沒破,火折子一吹就著,石彈也合格,” 他對炮手們道,“彈藥是炮轟的命門,待會兒填彈時要輕,引火時要快,別出任何差錯,不然會影響整個戰局。” 炮手們齊聲應諾,眼中雖有緊張,卻更多是期待 —— 他們知道,這一輪炮轟,將決定汗帳之戰的勝負。
    巴圖額爾敦的戰前動員,既為鼓舞士氣,也為明確 “炮轟  衝鋒” 的戰術銜接 —— 他召集炮手、虎衛與步兵將領,強調炮轟汗帳的意義,解釋 “蒼狼之法,當隨虎爪而新” 的內涵,約定炮轟後的衝鋒信號,讓各隊明確目標,協同作戰,同時傳遞 “平叛安牧民” 的理念,讓士兵們明白戰鬥的根本目的。
    動員在炮位旁的空地上進行 —— 五百餘名炮手、虎衛與步兵圍站成圈,巴圖額爾敦站在中央,玄鐵刀斜挎在腰,目光掃過眾人:“兄弟們,之前咱們虎嘯惑敵、破營奪隘,現在已兵臨汗帳,就差最後一步 —— 炮轟木門,擒住也速蒙哥!這不僅是為了平定叛亂,更是為了西北草原的部民,讓他們不再受戰亂之苦。” 他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到每個人耳中,士兵們紛紛挺直腰杆,眼中閃過戰意。
    提到 “蒼狼之法,當隨虎爪而新” 的口號,巴圖額爾敦解釋道:“蒼狼是草原的舊影,代表過去的戰亂與紛爭;虎爪是咱們元軍的銳勢,代表新的安穩與秩序。不是要拋棄草原的根本,而是要讓舊法順應時勢,平定叛亂後,咱們會按陛下的旨意,給部民分牧地、發青稞,讓大家安居樂業,這才是‘新’的意義。” 士兵們聽完,紛紛點頭 —— 他們中不少人來自草原部落,深知戰亂之苦,對 “安穩” 二字格外期盼,士氣愈發高漲。
    戰術銜接的約定則具體到 “信號與動作”—— 巴圖額爾敦規定,首輪炮轟後,若汗帳木門出現裂痕,小旗手吹 “一長兩短” 的哨笛,步兵盾陣前移,掩護炮手準備第二輪炮轟;若木門被轟開,吹 “三長” 的哨笛,虎衛立刻衝鋒,步兵跟進清理殘敵。“炮轟時,炮手要專注,別管帳內的動靜;虎衛要盯著木門,哨笛一響就衝;步兵要守住防線,別讓叛軍趁機突圍,” 他對將領們道,“咱們各司其職,協同作戰,定能一舉破帳。”
    孛魯台與帖木格紛紛表態 —— 孛魯台道:“虎衛已備好,哨笛一響,定能第一個衝進汗帳!” 帖木格道:“步兵盾陣已就位,會全力掩護炮隊,不讓叛軍靠近一步!” 炮手統領帖木格也道:“炮手們已準備好,定能精準命中,不辜負將軍的信任!” 巴圖額爾敦看著眾人堅定的眼神,拔出玄鐵刀,指向汗帳:“好!那就讓咱們用虎蹲炮的轟鳴,宣告叛亂的終結,用虎衛的銳勢,開啟草原的安穩!” 士兵們齊聲呐喊,聲音震得周圍的牧草微微晃動,炮轟前的氛圍,被推向高潮。
    各隊的協同部署,是炮轟順利實施的保障 —— 帖木格帶步兵設盾陣護炮位、孛魯台帶虎衛候衝鋒、博羅帶騎兵堵暗門、也先帖木兒督炮隊,各隊按 “炮轟  掩護  衝鋒  堵截” 的流程,形成閉環,確保炮轟時無叛軍幹擾,炮轟後能快速控製汗帳,不給也速蒙哥任何喘息之機。
    帖木格的步兵盾陣設在炮位外圍 —— 一千名步兵手持三尺寬的牛皮盾,組成三層同心圓盾陣,內層盾陣緊貼炮隊,防止叛軍箭矢射中炮手;外層盾陣麵向汗帳,隨時準備抵禦叛軍的突襲。步兵們將盾身紮進土裏,盾與盾之間不留縫隙,隻在盾陣後側留供炮手進出的小口:“盾陣要穩,叛軍若衝出來,先用盾擋住,再用短刀反擊,別讓他們靠近炮位,” 帖木格對步兵們道,“你們的任務是‘守’,守住炮位,就是守住勝利的關鍵。”
    孛魯台的虎衛則在盾陣外側候命 —— 五百名虎衛分為兩組,每組二百五十人,分別位於炮位的東西兩側,手持玄鐵刀與短刀,馬蹄裹著麻布,隨時準備衝鋒。“咱們要盯著汗帳木門,一旦被轟開,就像猛虎撲食一樣衝進去,先控製帳內的叛軍,再找也速蒙哥,” 孛魯台道,“衝鋒時要快,別擠在一起,帳內空間小,分散開才能更快製敵。” 虎衛們按小組列隊,身體微微前傾,目光緊盯著汗帳,像蓄勢待發的獵豹。
    博羅的騎兵隊則加強了後山暗門的封鎖 —— 之前審訊得知汗帳有暗門通往後山,博羅已帶一千騎兵守在暗門出口,此刻又增派五百騎兵,在出口周圍設伏:“也速蒙哥若從暗門逃跑,咱們定要截住他,” 博羅對騎兵們道,“弓箭手在暗門兩側的山壁埋伏,騎兵守在出口,他一出來,先射馬,再抓人,別讓他跑了!” 騎兵們檢查著弓箭與短刀,目光警惕地盯著暗門出口,連風吹草動都不放過。
    也先帖木兒的炮隊與各隊的溝通,靠 “哨笛與手勢”—— 炮隊有三名信號兵,分別對應步兵、虎衛與騎兵,若遇叛軍突襲,信號兵吹 “急促短哨”,並指向突襲方向,對應部隊立刻支援;若炮隊需要彈藥補充,信號兵舉 “紅布旗”,糧草隊的工匠便會快速送彈。“溝通要快,別等叛軍衝到麵前才發信號,” 也先帖木兒對信號兵道,“你們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確保炮隊與各隊無縫銜接。”
    協同部署完成後,巴圖額爾敦騎著馬,繞著各隊巡視 —— 看到步兵盾陣嚴絲合縫,虎衛蓄勢待發,騎兵警惕守關,炮隊調試完畢,他心中滿是安穩:“各隊已就位,協同無漏洞,隻要炮轟精準,汗帳必破!” 此時,漏刻指向 “四更五十分”,彈藥已全部到位,炮轟的時刻,終於來臨。
    炮轟前的最後核查,是確保萬無一失的關鍵 —— 也先帖木兒檢查炮位、彈藥、引火物,巴圖額爾敦確認各隊狀態,驛卒傳遞那拉珠爾的最終指令,每一個環節都反複確認,避免因微小疏漏影響炮轟效果,緊張的氛圍在晨光中愈發濃烈。
    也先帖木兒的核查聚焦 “炮隊細節”—— 他逐一檢查每門炮的炮位是否偏移:“這門炮的土堆被風吹塌了一點,再堆高些,防止反衝;那門炮的瞄準標木杆鬆了,用銅銷重新固定。” 炮手們立刻按要求調整,動作熟練而迅速。他還檢查彈藥的擺放:“石彈要放在炮口左側,方便填彈;油脂袋與火折子放在右側,別弄混,填彈後立刻引火,別耽誤時間。”
    巴圖額爾敦的核查則針對 “各隊狀態”—— 他走到步兵盾陣前,拍了拍一名年輕步兵的盾:“盾要紮緊,別鬆動,叛軍的箭矢很猛,鬆了會被射穿。” 年輕步兵用力將盾往下按了按:“將軍放心,我紮得很牢!” 他又走到虎衛旁,看了看他們的馬蹄麻布:“麻布沒鬆動,衝鋒時別發出聲響,打叛軍一個措手不及。” 孛魯台道:“將軍放心,虎衛已準備好,就等哨笛了!”
    驛卒從黃草穀中軍帳趕來,帶來那拉珠爾的最終指令:“將軍令,五更前發起炮轟,務必一舉破帳,擒住也速蒙哥,若遇抵抗,可酌情增加炮轟次數,不必顧慮帳內財物,以平叛為重。” 巴圖額爾敦接過指令,對驛卒道:“替我回稟父親,各隊已就位,炮轟即刻開始,定不辱命!” 驛卒領命,快馬返回,馬蹄聲漸漸遠去。
    最後,也先帖木兒讓炮手進行 “填彈演練”—— 不點燃引火物,隻將石彈填入炮膛,再取出,熟悉填彈節奏:“填彈時要兩人配合,一人扶炮身,一人填彈,動作要快,別讓石彈磕碰炮口,” 帖木格示範著,“填彈後,立刻將油脂袋放在引火孔旁,火折子吹燃,隨時準備點燃。” 炮手們反複演練,填彈速度越來越快,配合也越來越默契。
    漏刻的水滴落在 “四更五十五分”,巴圖額爾敦抬手示意:“停止演練,準備炮轟!” 炮手們立刻停止動作,將石彈填入炮膛,油脂袋放在引火孔旁,火折子吹燃,火星在晨光中閃爍。也先帖木兒蹲在最左側的炮前,對炮手們道:“聽我口令,一起引火,別慌,精準命中!”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汗帳的木門上,一場決定西北平叛成敗的炮轟,即將拉開序幕。
    首輪炮轟的實施,如驚雷破夜 —— 炮手們按也先帖木兒的口令點燃引火物,五門虎蹲炮同時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石彈裹挾著風聲飛向汗帳,巴圖額爾敦高聲喊出 “蒼狼之法,當隨虎爪而新” 的口號,士氣大振,叛軍在炮聲中驚慌失措,汗帳木門出現裂痕,首輪炮轟收效顯著。
    “點燃!” 也先帖木兒一聲令下,五名炮手同時將燃著的火折子湊向引火孔 —— 油脂遇火瞬間燃燒,火焰順著引火孔竄入炮膛,“轟!轟!轟!” 連續五聲巨響,震得地麵微微顫抖,炮口噴出濃密的煙霧,遮住了晨光,石彈在煙霧中劃出五道弧線,直奔汗帳木門。
    巴圖額爾敦勒住戰馬,拔出玄鐵刀,指向汗帳,高聲呐喊:“蒼狼之法,當隨虎爪而新!兄弟們,破帳擒賊!” 士兵們齊聲呼應,呐喊聲蓋過了炮聲的餘響,步兵盾陣中的士兵們握緊盾牌,虎衛們的呼吸愈發急促,騎兵們也盯著暗門出口,隨時準備攔截逃跑的叛軍。
    石彈相繼命中汗帳木門 —— 第一枚石彈砸在木門左側,留下一個碗口大的凹痕;第二枚命中中心,木門劇烈晃動,木屑飛濺;第三枚砸在右側,與第一枚的凹痕形成呼應;第四、五枚則砸在同一處,“哢嚓” 一聲,木門出現一道三寸長的裂痕,裂痕處還在不斷擴大。帳內傳來叛軍的驚叫與混亂的腳步聲,顯然也速蒙哥與親信們被炮聲嚇得慌了神。
    煙霧漸漸散去,也先帖木兒立刻讓人檢查彈著點:“很好!五枚石彈都命中了,木門已有裂痕,再轟一輪,定能將其轟開!” 帖木格帶著炮手們快速清理炮膛,準備填入新的石彈:“炮膛溫度很高,清理時要小心,別燙傷手!填彈要快,叛軍可能會趁機衝出來!” 工匠們則遞上新的油脂袋與火折子,確保第二輪炮轟能快速展開。
    帳內的也速蒙哥此刻已沒了之前的囂張 —— 他坐在虎皮椅上,臉色蒼白,手中的彎刀掉在地上,親信們圍在他身邊,有的主張 “從暗門逃跑”,有的則說 “拚了”,卻沒人敢主動出去抵抗。“外麵的炮太猛了…… 咱們根本擋不住……” 一名親信顫抖著道,“也速蒙哥大人,還是逃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也速蒙哥看著晃動的木門與不斷擴大的裂痕,眼中滿是絕望,卻仍嘴硬:“慌什麽!咱們還有親衛,他們衝進來,就跟他們拚了!”
    第二輪炮轟的調整與實施,針對首輪彈著點優化 —— 炮手們微調炮口角度,將所有炮口對準木門的裂痕處,確保石彈能集中轟擊同一位置,也先帖木兒親自校準每一門炮的瞄準標,巴圖額爾敦則加強對叛軍的警戒,防止其在炮轟間隙突襲,最終第二輪炮轟成功轟開汗帳木門,為虎衛衝鋒掃清障礙。
    角度調整聚焦 “集中火力”—— 也先帖木兒讓炮手們將炮口均對準木門的裂痕處:“首輪已打開缺口,第二輪集中轟擊這裏,石彈的衝擊力會更大,能更快轟開木門,” 他用手指著裂痕,“你們看,裂痕從中心延伸到右側,集中轟擊中心,就能讓裂痕擴大,木門自然會塌。” 炮手們趴在地上,通過瞄準標反複確認角度,帖木格則用測角儀複核:“這門炮角度偏了一寸,再往左調一點;那門炮正好,固定炮身。”
    警戒加強則針對 “叛軍突襲”—— 巴圖額爾敦派五十名虎衛,悄悄靠近汗帳周圍的草叢,與之前的探子匯合,監視帳內動靜:“叛軍可能會在咱們調整炮位時,從帳門或暗門衝出,你們要盯緊,一有動靜就發信號,” 他對虎衛們道,“別靠太近,帳內可能有弓箭手,注意安全。” 虎衛們點頭,趴在草叢中,目光緊盯著汗帳的門與窗戶,手中的短刀已出鞘。
    彈藥填入時,工匠們特意挑選了重量稍重的石彈:“重石彈衝擊力更大,能砸開木門,” 一名老工匠道,“但填彈時要更小心,別卡殼,不然會耽誤時間。” 炮手們兩人一組,一人扶穩炮身,一人用力將石彈填入炮膛,動作比首輪更快,也更默契 —— 他們知道,這一輪炮轟,將決定戰鬥的勝負。
    “點燃!” 也先帖木兒再次下令,五門虎蹲炮又一次發出轟鳴,這一次的聲音比首輪更響,石彈如五道黑色的閃電,直奔汗帳木門的裂痕處。第一枚石彈命中裂痕中心,裂痕瞬間擴大至一尺;第二枚緊隨其後,木門 “吱呀” 作響,開始傾斜;第三枚砸在傾斜的木門上,“轟隆” 一聲,木門終於塌倒在地,揚起的木屑中,汗帳內的景象暴露在眾人眼前 —— 叛軍親衛們亂作一團,有的躲在帳柱後,有的則朝著暗門方向逃跑。
    巴圖額爾敦看到木門倒塌,立刻對小旗手道:“吹衝鋒哨!” 小旗手吹響 “三長” 的哨笛,哨笛聲在戰場上回蕩,孛魯台率先帶著虎衛衝鋒:“衝啊!擒住也速蒙哥!” 虎衛們如潮水般衝向汗帳,玄鐵刀在晨光中泛著冷光;帖木格的步兵也緊隨其後,盾陣散開,士兵們手持短刀,清理帳外的殘敵;博羅的騎兵隊則加強了暗門的封鎖,弓箭手上弦,隨時準備射擊。
    叛軍的慌亂應對與最終潰敗,在木門轟開後達到頂峰 —— 也速蒙哥試圖組織親衛抵抗,卻無人響應,親衛們紛紛棄械逃跑,有的衝向暗門,有的跪地投降,也速蒙哥本人也在逃跑途中被虎衛擒獲,叛軍的抵抗徹底瓦解,汗帳之戰以元軍勝利告終。
    木門塌倒的瞬間,也速蒙哥大喊:“都別跑!跟他們拚了!誰殺了巴圖額爾敦,我賞他十頃牧地!” 可親衛們早已沒了鬥誌,有的甚至直接扔掉兵器,跪地求饒:“別殺我!我是被強征來的!” 隻有幾名死忠親衛,拔出彎刀,衝向虎衛,卻被玄鐵刀砍中手臂,彎刀落地,慘叫著被製住。
    也速蒙哥見無人響應,便轉身朝著暗門方向逃跑 —— 暗門在帳內東側的帳柱後,他推開帳柱旁的木板,露出一道僅容一人通過的通道,剛要鑽進去,卻被衝進來的巴圖額爾敦攔住:“也速蒙哥,哪裏跑!” 巴圖額爾敦的玄鐵刀直指他的咽喉,也速蒙哥嚇得腿一軟,癱倒在地,口中還在求饒:“別殺我!我投降!我願意歸順朝廷!”
    帳外的叛軍親衛,看到汗帳木門被轟開,虎衛衝了進去,也紛紛放棄抵抗 —— 有的跪在地上,雙手抱頭;有的朝著後山逃跑,卻被博羅的騎兵攔住,弓箭射中戰馬,摔在地上,被騎兵擒住;還有的試圖藏在空營帳中,卻被步兵搜出,捆縛起來。帖木格帶著步兵,逐一清理汗帳周圍的殘敵,收繳丟棄的兵器,防止有叛軍隱藏。
    巴圖額爾敦讓虎衛將也速蒙哥捆縛起來,押出汗帳 —— 也速蒙哥的皮甲歪斜,頭發散亂,早已沒了之前的威風,士兵們看到他被擒,紛紛歡呼起來。巴圖額爾敦走到他麵前,冷聲道:“也速蒙哥,你勾結阿魯台叛亂,劫掠部民,今日被擒,還有何話可說?” 也速蒙哥低著頭,聲音顫抖:“我…… 我認罪…… 求將軍饒我一命……”
    帳內的清理工作同步進行 —— 虎衛們搜出阿魯台留下的書信之前阿魯台已從另一通道逃跑,留下也速蒙哥斷後)、糧草賬本與軍械清單,這些都將作為叛亂的證據;工匠們則檢查帳內是否有其他暗門或陷阱,確保無遺漏。孛魯台拿著書信,走到巴圖額爾敦麵前:“將軍,阿魯台跑了,留下也速蒙哥斷後,書信裏提到他要去阿爾泰山,投靠忽都魯帖木兒。” 巴圖額爾敦點頭:“立刻派人將書信送給父親,請求追擊阿魯台,絕不能讓他逃脫!”
    炮轟後的初步控製與戰果清點,是平叛之戰的重要節點 —— 巴圖額爾敦組織士兵清理戰場、清點俘虜與戰利品、安撫被俘的叛軍士兵,同時向那拉珠爾傳遞 “汗帳已破、也速蒙哥被擒” 的捷報,為後續追擊阿魯台與安撫部民做好準備,體現 “平叛需狠、治民需仁” 的理念。
    戰場清理由帖木格的步兵負責 —— 士兵們將倒塌的汗帳木架搬到一旁,清理地上的木屑與石彈碎片;將叛軍的屍體抬至指定區域,等待後續掩埋;對受傷的叛軍士兵,派軍醫進行診治,確保他們不會因失血過多死亡。“清理時要仔細,別留下兵器或陷阱,防止後續有人受傷,” 帖木格道,“對受傷的叛軍,要一視同仁,別虐待他們,咱們是平叛,不是殺戮。”
    戰果清點在汗帳前的廣場上進行 —— 俘虜方麵,擒獲也速蒙哥及其親信將領八人,叛軍士兵三百餘人;戰利品方麵,繳獲彎刀五百餘把、長矛八百餘支、青稞兩千石、幹草五千斤,還有阿魯台留下的牧地文書與叛亂書信;武器損毀方麵,虎蹲炮無一損壞,步兵傷亡二十人,虎衛傷亡十五人,騎兵無傷亡。巴圖額爾敦看著清點冊,對身邊的吏員道:“記錄要詳細,尤其是叛亂書信與牧地文書,這是定罪的關鍵。”
    被俘叛軍士兵的安撫則體現 “治民需仁”—— 巴圖額爾敦讓張謙派來的糧草隊,給被俘士兵分發青稞餅與水:“你們中很多人是被強征來的,隻要真心歸順,朝廷不會追究你們的責任,還會給你們分牧地,讓你們回家與家人團聚,” 他對士兵們道,“若有人願意加入朝廷大軍,平定阿魯台,還能獲得賞賜;若想回家,等戰事結束,便會派人送你們回去。” 被俘士兵們聽後,紛紛點頭,眼中露出感激的神色,不少人表示願意歸順。
    捷報傳遞由三名親信驛卒負責 —— 他們帶著 “汗帳已破、也速蒙哥被擒” 的消息,快馬前往黃草穀中軍帳,同時帶去阿魯台逃往阿爾泰山的情報,請求那拉珠爾下令追擊。驛卒們策馬疾馳,馬蹄揚起的塵土在晨光中劃出三道直線,他們知道,這封捷報不僅是戰鬥的勝利,更是西北草原安穩的希望。
    最後,巴圖額爾敦下令在汗帳原址旁搭建臨時營帳,用於關押也速蒙哥及其親信,同時作為後續指揮的據點:“派五十名虎衛看守臨時營帳,別讓也速蒙哥逃跑;再派一百名步兵,在周圍設哨卡,防止阿魯台的殘部反撲,” 他對將領們道,“咱們不能鬆懈,阿魯台還沒被擒,平叛之戰還沒結束,要繼續做好準備,隨時待命追擊!” 將領們齊聲領命,廣場上的士兵們也開始有序忙碌,汗帳之戰雖已結束,但西北平叛的征程,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