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7章 議事交鋒

字數:7249   加入書籤

A+A-


    1107 章議事交鋒
    至元五十年春,中都的晨光透過樞密院議事廳的雕花窗欞,在青磚地上投下長條光影。廳內檀香嫋嫋,案上堆疊著《宗室領兵實務冊》《元史?軍製》抄本與各地宗室的防務奏報,蕭虎身著紫色公服,端坐在主位,指尖輕按奏報上 “宗室請增領兵權限” 的字樣,目光掃過列坐的官員 —— 耶律楚材、李禦史、中書省左丞、兵部郎中,最後落在忽必烈身上。
    忽必烈今日著青色錦袍,腰間係素麵玉帶,坐姿端正,卻在袖中撚著一張小字條 —— 上麵是劉秉忠昨夜擬的 “宗室領兵實務論據”,包括漠北牧地麵積、乃蠻部殘眾動向、過往宗室防禦案例。他知道,今日議事會的核心,是蕭虎想借 “規範權限” 收宗室兵權,而他需為宗室爭得靈活空間,既不能違逆中樞,又要守住此前聯勢的成果。
    辰時三刻,蕭虎敲了敲案麵,廳內瞬間安靜。“今日召諸位,是議‘宗室領兵權限’之事。” 他拿起案上的《宗室領兵提案》,聲音沉穩有力,“近年草原異動,宗室領兵防禦漸多,卻也顯露出‘擅調兵力’‘不按章報備’之弊。按我朝軍製,兵權歸中樞,宗室雖有防禦之責,卻不可自行領兵。我擬了份提案,宗室領兵需先報樞密院預批,派中樞監軍隨行,兵力上限五百,諸位看看。”
    提案傳至忽必烈手中,他快速瀏覽,目光在 “預批”“監軍”“五百上限” 上頓了頓。此時耶律楚材捧著《元史?軍製》,輕聲道“蕭將軍的提案符合‘兵權歸一’之製,隻是草原實務複雜 —— 漠北宗室牧地遼闊,乃蠻部殘眾仍在襲擾,五百兵力恐難覆蓋防務,預批流程若太繁,恐延誤時機。” 李禦史也附和“耶律大人所言有理,需兼顧規製與實務,不可一刀切。”
    忽必烈放下提案,適時開口“蕭將軍,諸位大人,本大汗以為,提案的初衷是好的,但需因地製宜。比如術赤係兀魯思的牧地,東西綿延三百裏,上月乃蠻部五十人突襲,他手下僅三百人,需從鄰部調兵,等預批下來,盜匪早已遁走。再者,中樞監軍若不懂草原地形,反而會誤事 —— 去年脫脫的監軍因不辨牧道,讓巡防隊繞了二十裏遠路,延誤了防禦。” 他語氣平和,卻句句切中實務,廳內官員皆點頭稱是。
    蕭虎聞言,眉頭微蹙,指尖在案上敲了敲“大汗說的實務難處,本將軍並非不知。但‘預批’是防宗室擅權,昔年窩闊台係某宗室曾私調兩千兵,差點引發部落衝突;‘監軍’是為把控兵權,若監軍不懂地形,可派熟悉草原的中樞將領,而非一概而論。至於兵力上限,五百人對多數宗室足夠,若真需更多,可報三府(樞密院、中書省、禦史台)核批,雖需時日,卻能保兵權不旁落。”
    他話音剛落,兵部郎中立刻附和“蕭將軍所言極是!兵權乃國之根本,不可因實務便廢規製。三府核批雖繁,卻能層層把關,避免紕漏。” 中書省左丞卻道“三府核批需五日,草原異動多是突發,五日時間,恐讓宗室陷入被動。不如折中,緊急情況宗室可先領兵,三日內補批,補批時需附防務記錄,這樣既防擅權,又保靈活。”
    忽必烈立刻接話“左丞的折中方案甚好!補批附防務記錄,可讓中樞知曉領兵緣由;緊急情況先行動,能解實務之困。至於監軍,可派‘懂實務、通蒙古語’的將領,比如曾隨脫脫防禦的帖木兒將軍,他熟悉草原,與宗室也能配合,比派不懂地形的監軍強得多。” 他特意提帖木兒,既因這人是中樞將領,又與宗室有協同經曆,能讓蕭虎難以反駁。
    蕭虎沉默片刻,拿起案上的《軍製》抄本,翻至 “宗室防務” 頁“折中方案可議,但‘補批’不可流於形式。昔年有宗室借緊急之名領兵,補批時卻虛報防務,若不嚴查,恐成漏洞。監軍共派也需明確權責,中樞監軍需掌領兵調度權,宗室不可架空。” 他的目光掃過忽必烈,帶著一絲警示,“大汗與宗室往來密切,還需多提醒他們,按章辦事。”
    忽必烈坦然迎上他的目光“蕭將軍放心,本大汗素來遵製。宗室若有違規,本大汗第一個不答應。隻是實務中,還需中樞與宗室互信,方能共抗草原異動。若規製過嚴,宗室恐難盡心防禦,反而誤了大局。” 廳內官員皆點頭,檀香煙氣在兩人之間緩緩流動,雖無劍拔弩張,卻暗藏交鋒的張力。
    議事會過半,爭議焦點轉向 “宗室領兵的兵力上限”。蕭虎堅持 “無論何地,宗室領兵不可超五百”,理由是 “五百人足以應對局部防禦,超則易成尾大不掉之勢”。他舉例“去年察合台係也速蒙哥領兵六百,卻因調度不當,讓西遼殘眾襲擾了牧地,可見兵力多未必管用,關鍵在中樞把控。”
    忽必烈卻搖頭,從袖中取出兀魯思的防務奏報,攤在案上“蕭將軍請看,兀魯思的牧地在漠北東部,與蔑兒乞部殘眾接壤,牧地綿延五百裏,需分五處設防,每處至少兩百人,五百人根本不夠。上月他請調三百人,卻因等核批延誤,讓蔑兒乞部搶了五十隻羊。若按五百上限,漠北宗室恐難守住牧地,最終還需中樞派兵支援,反而更費糧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李禦史推了推官帽,輕聲道“兩人所言皆有道理。不如按地域分檔漠北、河西等邊境宗室,領兵上限一千;中都周邊宗室,上限五百。超上限需三府核批,但核批流程簡化,由五日縮為三日,這樣既照顧邊境實務,又防權限過大。” 他的提議讓廳內陷入短暫沉默,官員們互相交換眼神,耶律楚材翻著《軍製》,點頭道“此提議符合‘因險設防’的古製,可行。”
    蕭虎卻仍有顧慮“分檔雖好,但若邊境宗室借‘防禦’之名,實則擴兵,如何把控?比如一千人上限,若宗室私自增兵至一千二,中樞未必能及時察覺。” 忽必烈立刻回應“可設‘季度核查’,由樞密院派官與宗室監軍共同核查兵力,不符者罰俸;若因防禦需臨時增兵,需當日報中樞,次日補批文書,這樣便能及時把控。”
    廳內官員大多附和忽必烈的補充,蕭虎見眾意如此,便不再堅持,隻道“核查需嚴格,不可走過場。若核查發現違規,不僅罰宗室,監軍也需追責。” 忽必烈點頭“理應如此。監軍既掌調度,便需對兵力負責,若失職,自然要擔責。” 兩人雖達成共識,卻仍在細節上暗藏較勁 —— 蕭虎盯著 “核查嚴格”,忽必烈則在意 “流程簡化”。
    議事會近午時,官員們開始草擬《宗室領兵權限章程》,將預批補批、地域分檔、監軍權責、季度核查等條款一一列明。蕭虎親自執筆,在 “兵力上限” 旁注上 “邊境一千、內地五百”,又在 “核批流程” 旁寫 “三日”;忽必烈則在 “監軍資質” 後添上 “需懂草原實務、通蒙古語”,確保派去的監軍能與宗室配合,而非單純的 “製衡工具”。
    章程擬好後,耶律楚材朗聲宣讀,每念一條,官員們便點頭確認。念至 “緊急領兵補批需附防務記錄” 時,蕭虎特意停頓“防務記錄需詳細,包括領兵時間、地點、事由、兵力、處置結果,不可簡略。” 忽必烈應聲“可附‘領兵日誌’,由宗室將領與監軍共同簽字,每月匯總至樞密院,這樣既詳細,又能備查。”
    宣讀完畢,蕭虎拿起章程,遞給忽必烈“大汗與宗室往來多,需將章程傳至各宗室,讓他們知曉規製,不可再像往日那般隨意領兵。” 忽必烈接過章程,指尖在 “邊境一千” 的字樣上輕輕劃過,笑道“本大汗會親自去漠北宗室營地,宣講章程,確保他們按章辦事。蕭將軍放心,宗室與中樞,本就該同心協力,而非互相提防。”
    蕭虎看著他從容的模樣,心中仍有警惕,卻也隻能點頭“但願如此。兵權之事,容不得半點馬虎,若宗室有違規,中樞必不姑息。” 兩人目光短暫交匯,又迅速移開,廳外傳來午時的鍾聲,檀香煙氣漸漸散去,議事會雖達成共識,卻也讓兩人的分歧更顯清晰 —— 蕭虎要 “把控”,忽必烈求 “靈活”,這場交鋒隻是開始,而非結束。
    散會後,官員們陸續離開,忽必烈與耶律楚材並肩走在廊下,耶律楚材輕聲道“大汗今日分寸拿捏得當,既爭了實務空間,又未與蕭將軍撕破臉。隻是蕭將軍對核查抓得緊,日後宗室領兵需更謹慎,不可留把柄。” 忽必烈點頭“我明白。回去後便讓劉秉忠整理‘宗室領兵實務指南’,把章程條款細化,比如‘緊急領兵的界定’‘防務記錄的寫法’,讓宗室知道如何按章辦事,避免誤觸規製。”
    午後的陽光灑在樞密院的庭院裏,蕭虎留在議事廳,翻看著過往宗室領兵的違規記錄 —— 有借防禦之名私調兵的,有虛報兵力領糧草的,每一頁都標注著 “已追責”。趙安走進來,躬身道“將軍,按您的吩咐,已派暗衛去漠北,盯著兀魯思的兵力動向,若他有違規,立刻報來。”
    蕭虎點頭,將記錄合上“不僅兀魯思,所有邊境宗室都要盯。忽必烈雖答應按章辦事,但若宗室真有違規,他未必會真的追責。暗衛需每月提交核查報告,與樞密院的官方核查相互印證,不可有差池。” 趙安應聲“屬下明白,定不會讓將軍失望。”
    此時,忽必烈已回到王府,劉秉忠正等著他。忽必烈將《宗室領兵權限章程》遞給劉秉忠,道“你按章程,擬一份‘實務指南’,重點寫‘緊急領兵如何報、防務記錄如何填、與監軍如何配合’,明日便派人送各宗室營地。另外,去告訴脫脫,讓他帶頭按章辦事,給其他宗室做個榜樣。”
    劉秉忠接過章程,翻看片刻道“大汗,蕭將軍定不會善罷甘休,暗衛定會加強監控。咱們需讓宗室嚴格按指南辦事,既不違規,又能借實務證明‘靈活權限’的必要,日後若想再調整章程,便有了依據。” 忽必烈坐在椅上,端起茶盞,目光望向窗外的庭院 —— 柳枝已抽芽,春意漸濃,他知道,宗室領兵權限的爭議雖暫告一段落,但他與蕭虎的博弈,仍在悄然繼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三日後,忽必烈帶著 “實務指南” 前往脫脫的營地。脫脫率宗室將領在營外迎接,一身戎裝,身後的士兵列隊整齊,玄鐵鎧甲在陽光下泛著光。“大汗,章程已收到,隻是一千人的上限,對付乃蠻部殘眾仍有些緊。” 脫脫低聲道,引忽必烈走進氈房。
    忽必烈將實務指南遞給脫脫,指著 “緊急領兵” 條款“若遇乃蠻部大規模襲擾,可先增兵至一千二,當日報中樞,次日補批。補批時附襲擾的證據 —— 比如馬蹄印、俘虜供詞,中樞便不會駁回。關鍵是按指南辦事,別給蕭將軍抓把柄。” 脫脫接過指南,仔細翻看,點頭道“大汗放心,屬下定會按章辦事,絕不給您添麻煩。”
    忽必烈在營地待了半日,查看士兵的訓練,又與脫脫商議了季度防務計劃,確保每一步都符合章程。離開時,脫脫送他至營外,輕聲道“大汗為宗室爭權限,咱們都記在心裏。日後若中樞再想縮權限,我等宗室定會聯名支持大汗。” 忽必烈拍了拍他的肩“咱們所求,隻是守住牧地,護中都安穩,並非與中樞作對。按章辦事,方能長久。”
    與此同時,蕭虎派去的核查官已抵達兀魯思的營地。兀魯思按章程出示領兵記錄、兵力名冊,核查官一一核對,未發現異常。核查官回報蕭虎時,順帶提了句“兀魯思按忽必烈大汗的實務指南辦事,記錄詳細,兵力與名冊一致,連每日的巡防路線都寫得清楚。” 蕭虎聽後,眉頭微皺,心中暗忖“忽必烈倒會籠絡人心,連實務指南都擬好了,看來是早有準備。”
    四月中旬,中樞收到第一批宗室領兵的月度報告 —— 脫脫、兀魯思等邊境宗室均按章程辦事,緊急領兵兩次,補批及時且附詳實防務記錄;中都周邊宗室領兵未超五百,核查無異常。蕭虎拿著報告,在樞密院議事會上道“本月宗室領兵雖合規,但仍需警惕。下月核查,需重點查‘緊急領兵的真實性’,不可讓宗室借‘緊急’之名行擴兵之實。”
    忽必烈回應“蕭將軍的警惕有理。下月核查,本大汗可派劉秉忠隨行,他熟悉宗室實務,能辨防務記錄的真偽。若真有違規,本大汗絕不包庇。” 耶律楚材附和“劉秉忠懂實務,與中樞、宗室都熟,隨行核查甚妥。” 蕭虎點頭同意,心中卻明白 —— 忽必烈派劉秉忠隨行,既是監督,也是為宗室說話,這場把控與反把控的博弈,仍未結束。
    議事會後,蕭虎留下趙安“劉秉忠隨行核查,你派暗衛悄悄跟著,若他有偏袒宗室、隱瞞違規的情況,立刻報來。” 趙安應聲“屬下明白。” 而忽必烈回到王府,也對劉秉忠道“核查時既要嚴格,也要為宗室說公道話 —— 若真因實務需領兵,不可因蕭將軍的警惕便苛責。” 劉秉忠點頭“大汗放心,屬下會拿捏分寸。”
    夜色漸深,中都的燈火次第亮起。蕭虎在書房翻看著月度報告,指尖在 “脫脫緊急領兵” 的記錄上頓了頓;忽必烈則在王府的廊下踱步,望著樞密院的方向,手中摩挲著實務指南的邊角。兩人雖都按章程辦事,卻在暗中互相提防,宗室領兵權限的爭議,隻是他們軍權博弈的一個縮影,未來的中都防務中,這樣的交鋒,還會一次次上演。
    五月初,劉秉忠隨中樞核查官前往漠北,核查宗室領兵情況。在脫脫的營地,他仔細查看防務記錄,見上麵不僅有領兵時間、兵力,還附了乃蠻部殘眾的蹄印繪圖、俘虜的供詞,甚至有士兵的巡防日誌,便對核查官道“此記錄詳實,緊急領兵屬實,無違規。” 核查官點頭,在報告上寫下 “合規”。
    在兀魯思的營地,劉秉忠發現他的兵力比上限多了一百人,卻在當日報了中樞,次日補了批文,理由是 “蔑兒乞部殘眾襲擾,需臨時增兵”,附了襲擾的證據。劉秉忠對核查官道“雖超上限,但按章程補批,且有實據,不算違規。” 核查官雖有些猶豫,卻也隻能認可。
    核查結束後,劉秉忠將結果回報忽必烈,忽必烈笑道“蕭將軍的暗衛定也查了,若他們沒發現問題,便會暫時放下警惕。咱們隻需繼續按章辦事,用實務證明宗室領兵的必要,日後再想調整章程,便更有底氣。” 劉秉忠道“大汗說得是。蕭將軍雖警惕,卻也不能無視實務,隻要咱們不出錯,他便無理由縮權限。”
    蕭虎收到核查報告與暗衛的匯報,見兩者一致,均無違規,便暫時放下心,卻仍對趙安道“繼續盯著,不可放鬆。忽必烈心思深沉,今日合規,不代表日後也合規。宗室領兵權限,必須牢牢把控在中樞手中。” 趙安應聲“屬下明白,定不會讓將軍失望。”
    中都的夏日悄然來臨,樞密院的議事廳又恢複了往日的平靜,《宗室領兵權限章程》被存檔在案,宗室按章領兵,中樞按章核查。但所有人都知道,這份平靜隻是表麵 —— 忽必烈與蕭虎的博弈仍在繼續,宗室領兵權限的爭議,隻是他們爭奪軍權的一步棋,未來的中都防務中,還會有更多的議事交鋒,等著他們一一應對。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