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 監督失效

字數:7332   加入書籤

A+A-


    1113 章監督失效
    樞密院西側的白虎堂,是中都禁軍暗衛的值守之地。堂內光線昏暗,牆上掛滿了中都衛所的輿圖,十幾名暗衛正伏在案上,用炭筆記錄著從各衛所傳回的監控信息 ——“北城衛辰時訓練,士兵出勤率九成五”“東城衛午時巡邏,路線與昨日一致”“忽必烈大汗巳時去糧庫核查糧草,停留兩刻鍾”。
    趙安作為白虎堂統領,每日辰時都會匯總這些信息,整理成《暗衛監控日報》,呈給蕭虎。此刻,他正拿著剛擬好的日報,指尖劃過 “忽必烈與李謙在糧庫討論糧草調度” 的字樣,眉頭微蹙 —— 近一個月,忽必烈的行蹤始終圍繞禁軍實務,無任何違規跡象,卻也讓他愈發覺得捉摸不透。“再派人盯緊些,尤其是他與宗室的私下往來,哪怕是送封信、見個人,都要記錄清楚。” 趙安對身旁的暗衛小統領道。
    暗衛小統領躬身應下,轉身安排人手。白虎堂的暗衛共五十人,分成五組,每組負責一個衛所的監控,采用 “輪崗盯梢” 的方式,確保全天候覆蓋。為了隱蔽,暗衛多扮作商販、農夫或普通士兵,混入衛所周邊,甚至有三人被安插進禁軍,擔任夥夫、馬夫等不起眼的職位,實時傳遞內部信息。
    蕭虎收到《暗衛監控日報》時,總會逐字逐句核對,尤其關注忽必烈的動向。他深知,失去對禁軍的實時監控,便如同失去了眼睛,一旦忽必烈有異動,中樞將難以及時應對。“昨日忽必烈去東城衛,除了查看訓練,還單獨見了張達半個時辰,他們談了什麽?” 蕭虎對趙安問道,語氣帶著一絲警惕。
    趙安連忙回道“派去的暗衛離得遠,隻聽到‘巡邏路線’‘糧草補給’等字眼,具體內容沒聽清。屬下已讓暗衛更貼近些,務必聽清談話內容。” 蕭虎點頭“不可大意。忽必烈心思深沉,單獨見麵必有所圖,若抓不到把柄,咱們遲早要被動。”
    王府書房內,忽必烈正與劉秉忠、張煥商議事務。案上攤著一份《白虎堂暗衛布防圖》—— 這是張煥從樞密院檔案室悄悄抄錄的,上麵標注著暗衛的值守點、輪崗時間與偽裝身份。“白虎堂的暗衛如同附骨之疽,若不除,咱們做任何事都在蕭虎眼皮底下,難以施展。” 忽必烈指著圖上 “北城衛夥房暗衛” 的標記,語氣凝重。
    劉秉忠道“暗衛的弱點在於補給 —— 他們的衣物、幹糧、馬匹均由樞密院軍司統籌,但實際發放需經禁軍糧庫。李謙是糧庫總管,若在補給上做些文章,比如延遲發放、以次充好,便能擾亂暗衛的值守節奏。” 張煥卻搖頭“此法雖能擾亂,卻易被察覺,反而會讓蕭虎加強戒備。不如從‘實務需求’入手,借調暗衛,削弱其監控力量。”
    “借調?” 忽必烈眼中閃過一絲興趣,“如何借調?” 張煥道“近日漠南邊境巡防吃緊,地方官多次請求中樞派暗衛協助偵查 —— 暗衛熟悉監控與追蹤,派去邊境合情合理。若能抽調白虎堂的精銳暗衛,留下的多是新手,監控能力自然下降。”
    忽必烈沉吟片刻,補充道“還要聯合耶律楚材與李禦史。耶律楚材注重邊境防務,李禦史關注實務效率,若由他們提議‘暗衛支援邊境巡防’,蕭虎便難以拒絕。張煥,你在樞密院暗中推動,先與耶律楚材提及此事,探他口風。” 張煥應聲“屬下明日便去辦,定讓耶律大人認同此提議。”
    次日樞密院議事,耶律楚材果然率先提及邊境巡防“漠南邊境雖暫無大規模襲擾,但小股盜匪仍在活動,地方官缺熟悉追蹤的人手,導致盜匪屢剿不盡。白虎堂暗衛擅長偵查,若能抽調二十名精銳支援,不出半月,定能肅清邊境盜匪。”
    李禦史立刻附和“耶律大人所言極是!暗衛閑置中樞,不如派往邊境發揮作用,既解地方之急,又能鍛煉暗衛實務能力,一舉兩得。” 蕭虎聞言,心中警鈴大作 —— 白虎堂共五十名暗衛,抽調二十名精銳,監控力量將直接削弱四成。“邊境巡防自有地方衛所,何必動用中樞暗衛?” 蕭虎反駁,“暗衛的職責是監控禁軍,若抽調,中都防務恐生漏洞。”
    忽必烈適時開口“蕭將軍顧慮有理,但邊境不穩,最終仍需中都禁軍支援,反而更費兵力。不如先派暗衛去偵查清剿,若能解決,便無需禁軍出動,更省實務成本。再者,可隻抽調二十名,留下三十名繼續監控禁軍,兼顧兩頭,何樂而不為?”
    廳內官員大多認同忽必烈的說法 —— 既符合實務需求,又顯得成本可控。蕭虎看著眾人的態度,知道再反對便會落下 “不顧邊境” 的口實,隻能勉強道“抽調可以,但需派趙安親自帶隊,確保暗衛隻專注巡防,不插手其他事務,且每月需返回中樞匯報一次。” 忽必烈心中暗喜,立刻應下“蕭將軍考慮周全,理應如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三日後,趙安帶著二十名精銳暗衛離開中都,前往漠南邊境。臨行前,蕭虎特意召見他“你不在期間,白虎堂由副統領王信負責,務必讓他加強監控,尤其是忽必烈與兩衛將領的往來,不可有半點疏漏。” 趙安躬身道“將軍放心,屬下已交代王信,每日親自核對監控信息,若有異常,立刻上報。”
    然而,蕭虎不知道的是,王信雖是他提拔的,卻與張煥有舊 —— 早年張煥在漠北管糧務時,曾幫王信解決過家人的糧荒問題,兩人私交甚篤。趙安離開後,張煥便找到王信,以 “中樞協調實務” 為由,暗示他 “監控無需過於嚴苛,尤其是忽必烈的實務往來,隻要合規,便無需細究”。
    王信本就對蕭虎的嚴苛不滿,又礙於張煥的人情,便對下屬放寬了要求暗衛盯梢不必過於貼近,談話內容隻需記錄關鍵詞,無需逐字核對;禁軍的訓練、調度隻要有書麵記錄,便無需實地核實。如此一來,暗衛的監控精度大幅下降,許多細節信息被遺漏。
    一周後,蕭虎收到的《暗衛監控日報》變得簡略 ——“忽必烈與張達討論巡邏路線”“李謙核查糧庫,無異常”,不再有具體的時間、地點與細節描述。蕭虎立刻派人去白虎堂質問王信,王信卻以 “精銳被調走,新手不熟悉流程” 為由搪塞,蕭虎雖有疑慮,卻因缺乏證據,隻能讓他 “盡快培訓新手,恢複監控精度”。
    王信的鬆懈,給了忽必烈可乘之機。他讓李謙、張達在與下屬討論實務時,故意用模糊的語言,比如 “後續有安排”“按計劃執行”,讓暗衛無法捕捉具體信息;同時,在禁軍的書麵記錄中,詳細寫明流程與理由,確保合規,讓暗衛挑不出錯。
    更關鍵的是,忽必烈借 “禁軍與地方衛所協同防禦” 為由,頻繁調動兩衛士兵 —— 今日派五十人去東驛路協助巡邏,明日調三十人去北驛路排查盜匪,調動頻率比以往增加一倍。暗衛需跟隨記錄,疲於奔命,監控的連貫性被徹底打亂。
    一次,忽必烈派張達帶四十人去漠南邊境 “協助暗衛巡防”,實則讓張達與趙安接觸,傳遞 “中都禁軍一切正常” 的虛假信息。趙安在邊境忙於清剿盜匪,無暇核實,便將張達的話寫入匯報,蕭虎看到後,對中都禁軍的戒備又放鬆了幾分。
    張煥則在中樞配合,每當蕭虎質疑監控信息簡略時,他便以 “士兵調動頻繁,暗衛難以全麵覆蓋”“邊境事務分散精力” 為由解釋,同時提議 “簡化監控流程,隻重點監控‘違規調動’‘私下結黨’等關鍵事項,無需事無巨細”。蕭虎被說服,批準了簡化方案,白虎堂的監控體係進一步縮水。
    蕭虎漸漸察覺到監控體係的失效 —— 他曾故意讓西城衛統領吳堅 “違規” 調動十人,測試暗衛是否能察覺,結果《暗衛監控日報》中隻字未提。直到他派人去西城衛核實,才發現此次調動。蕭虎震怒,立刻召回趙安,重新整頓白虎堂。
    趙安返回中都後,發現王信的鬆懈與暗衛的敷衍,當即撤了王信的副統領之職,換上自己的親信李三。李三上任後,恢複了嚴苛的監控流程,重新培訓暗衛,試圖彌補漏洞。然而,此時的暗衛隊伍已人心渙散 —— 新手抱怨訓練嚴苛、待遇低下,老兵則因頻繁調動心生不滿,許多人不願再賣命。
    更糟的是,忽必烈早已通過李謙,暗中拉攏了兩名被安插進禁軍的暗衛 —— 夥夫阿福與馬夫巴特爾。兩人每月能收到李謙送來的 “補貼”,負責向忽必烈傳遞暗衛的監控重點與輪崗時間。每當李三安排暗衛盯梢,忽必烈總能提前知曉,要麽避開,要麽故意談論合規實務,讓暗衛無獲。
    李三折騰了半個月,監控仍毫無進展,反而因頻繁更換暗衛值守點,導致出現更多監控盲區。蕭虎看著依舊簡略的日報,心中湧起一股無力感 —— 他意識到,白虎堂的暗衛體係,已不再是他掌控禁軍的可靠工具。
    就在蕭虎試圖整頓暗衛時,漠南宗室突然聯名上奏,稱 “邊境盜匪雖減,但仍需暗衛協助建立預警體係”,請求中樞再抽調十名暗衛前往邊境。奏疏中,脫脫特意提到 “趙安統領經驗豐富,若能讓他繼續留在邊境,定能早日建成預警體係”。
    忽必烈在中樞立刻響應“宗室所請合理,預警體係建成後,可長期保障邊境安穩,減少禁軍支援頻次,符合實務需求。” 耶律楚材與李禦史也紛紛支持,蕭虎陷入孤立 —— 若駁回,恐失宗室之心;若同意,白虎堂僅剩二十名暗衛,且多是新手,監控能力將徹底喪失。
    權衡再三,蕭虎隻能同意再抽調十名暗衛,同時讓趙安繼續留任邊境。臨行前,趙安憂心忡忡地對蕭虎道“將軍,中都監控空虛,忽必烈若有異動,咱們毫無察覺,恐生大患!” 蕭虎拍了拍他的肩,語氣沉重“我何嚐不知?但宗室施壓,中樞支持,我也是無奈。你在邊境盡快建成預警體係,早日返回,或許還能挽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此次調崗後,白虎堂僅剩二十名暗衛,且多是入伍不足半年的新手,由李三勉強帶領。他們連禁軍的基本編製都弄不清,更別說監控忽必烈的權謀動向 —— 暗衛遞上的日報,常出現 “北城衛調動人數不符”“將領姓名寫錯” 等低級錯誤,蕭虎看後,隻能無奈地將日報扔在案上。
    監控的徹底失效,讓忽必烈得以放開手腳推進實務布局。他先是將兩衛的訓練標準統一升級 —— 增加夜間巡邏、野外生存等科目,提升士兵戰力;再將糧庫合並管理,由李謙統一調度,減少浪費;隨後,又與脫脫達成 “宗室禁軍聯合預警” 協議,宗室牧地的哨兵與禁軍崗哨互通信息,形成覆蓋中都周邊的防禦網。
    這些舉措,均未提前告知蕭虎,直到實務成效顯現 —— 禁軍訓練達標率提升至九成八,糧草消耗減少一成,邊境預警體係建成後未再發生盜匪襲擾,地方官與宗室紛紛上奏稱讚,蕭虎才知曉。他派人去核實,卻因暗衛監控失效,無法得知這些舉措的具體推進過程,更抓不到任何違規把柄。
    一次,忽必烈以 “聯合預警需要” 為由,調派東城衛一百人駐守宗室牧地,按規製需樞密院預批,他卻先調動後補批,理由是 “緊急防務”。蕭虎得知後,雖不滿卻無法反駁 —— 補批文書合規,且有宗室的防務需求證明,若追責,反而會被指責 “阻礙實務”。
    更讓蕭虎焦慮的是,他無法再掌握忽必烈與將領的私下往來。有傳言說忽必烈已拉攏西城衛統領吳堅,但暗衛無法核實;還有消息稱李謙在糧庫為忽必烈私存糧草,卻也無證據。蕭虎如同被蒙住了眼睛,隻能被動應對忽必烈的每一步布局。
    蕭虎不甘心失去監控權,試圖建立新的監控體係 —— 他從樞密院抽調五名親信,扮作文書,混入兩衛衙署,負責 “整理實務檔案”,實則暗中收集信息。然而,這些親信不懂暗衛的盯梢技巧,很快便被李謙察覺。
    李謙沒有直接揭穿,而是故意給他們虛假檔案 —— 比如將訓練時間寫錯、糧草消耗誇大,讓他們遞回錯誤信息。蕭虎根據這些信息做出的判斷,屢屢出錯 —— 比如他以為北城衛糧草不足,提議調撥,卻發現糧庫充盈,鬧了笑話。
    蕭虎又試圖聯係被調往邊境的暗衛,讓他們暗中傳回中都信息,但趙安在邊境事務繁忙,暗衛們自顧不暇,且忽必烈早已讓張煥打過招呼 “邊境暗衛不可幹預中都實務”,蕭虎的聯係石沉大海。
    最終,蕭虎的掙紮以失敗告終。他在樞密院的議事會上,不得不承認“白虎堂暗衛因支援邊境,中都監控暫時弱化,需待邊境事務結束,方可恢複。” 忽必烈適時提議“既然監控弱化,不如暫時加強‘實務報備’—— 禁軍的調動、訓練、糧草等事務,需每日向樞密院提交詳細記錄,確保合規,這樣既能替代部分監控功能,又能提升實務透明度。”
    這一提議得到多數官員支持,蕭虎隻能同意。而 “實務報備” 的執行權掌握在李謙手中,他提交的記錄永遠合規詳實,蕭虎依舊無法掌握真實情況 —— 監控失效的缺口,徹底無法彌補。
    監控體係的崩塌,讓中都的權力天平徹底向忽必烈傾斜。他不僅掌控著東城衛、北城衛的統領權,還通過實務合作拉攏了西城衛吳堅、宗室脫脫等力量,中樞官員中,耶律楚材、李禦史也多認可他的實務能力,蕭虎的影響力日漸式微。
    一日,樞密院討論 “中都禁軍擴編” 事宜,忽必烈提議擴編兩百人,用於加強邊境預警,理由是 “宗室牧地擴大,防禦需求增加”。蕭虎想反對,卻因缺乏監控,無法證明 “擴編無必要”,且宗室與多數官員支持,隻能批準。
    會後,蕭虎獨自坐在議事廳,看著案上的《暗衛監控日報》—— 上麵依舊是簡略的合規信息,卻再也無法給他帶來安全感。他意識到,自己失去的不僅是暗衛的監控權,更是對中都禁軍的實際掌控力。而忽必烈,已從當初那個需要借宗室勢力的宗室統領,成長為能左右中樞決策的實權人物。
    此時的王府,忽必烈正與劉秉忠、張煥規劃下一步布局“監控失效隻是開始,下一步要推動‘禁軍統一調度’,將南城衛、西城衛也納入整合,徹底掌控中都禁軍。” 劉秉忠道“蕭虎雖失監控,但仍有樞密院的調兵權,不可操之過急。可借‘邊境預警升級’為由,提議四衛協同訓練,逐步實現統一調度。”
    忽必烈點頭,目光望向窗外的中都城牆 —— 那裏曾是蕭虎權力的象征,如今,卻即將成為他掌控兵權的新。而白虎堂的暗衛們,依舊在記錄著合規的實務信息,卻再也無法阻止權力的轉移。這場圍繞監控權的博弈,最終以蕭虎的失敗告終,也為中都禁軍的徹底易主,埋下了最後的伏筆。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