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 虎嘯歸林

字數:6899   加入書籤

A+A-


    11101novel.com 章虎嘯歸林
    樞密院的晨露還凝在窗欞上,蕭虎便已坐在案前,指尖劃過那疊《中都禁軍月度實務報告》—— 報表上的訓練安排、巡邏路線、糧草調配,全是忽必烈的部署筆跡,他熟悉的舊部簽名,隻在角落的 “複核” 欄裏零星出現。這是他第三次發現,自己對禁軍的日常掌控,已如手中沙般悄然流失。
    “將軍,東城衛昨日調整了西驛路巡邏頻次,未提前報樞密院。” 親衛低聲稟報,語氣帶著猶豫。蕭虎閉了閉眼,揮手讓他退下。他想起上月去北城衛巡查,士兵們雖依舊行禮,卻不再像從前那般圍上來匯報實務,而是轉向陪同的李謙請示 —— 那眼神裏的敬畏,已從他身上轉移到了忽必烈那裏。
    午後,蕭虎召來趙安。白虎堂暗衛的監控報告攤在案上,全是 “忽必烈與吳堅商議西城衛協同”“李謙核查糧庫無異常” 這類無關痛癢的記錄。“咱們派去的人,還能接觸到禁軍核心實務嗎?” 蕭虎問。趙安低下頭“將軍,暗衛已無法介入訓練與調度,隻能在外圍記錄,李謙說‘按新章程,非實務人員不得幹預’。”
    蕭虎起身走到窗前,望著樞密院外的官道 —— 忽必烈正帶著張達、王誠騎馬而過,三人談笑風生,身後跟著的禁軍士兵隊列整齊,玄鐵鎧甲在陽光下泛著冷光。他忽然明白,不是自己抓得不緊,而是忽必烈已用無數個 “實務改進”,將權力的根基悄悄挖空。
    當晚,蕭虎在書房枯坐至深夜,案上擺著他早年隨大汗征戰的舊甲。甲胄上的刀痕依舊清晰,卻再也映不出當年掌控禁軍的意氣風發。他提筆寫下 “權力當斷則斷” 六個字,又緩緩劃去 —— 他知道,退一步,或許是保住體麵與中樞穩定的唯一選擇。
    王府的議事廳裏,忽必烈正與劉秉忠、李謙核對《禁軍防務成效冊》。冊中用朱筆標注著近半年的實績“盜匪襲擾降至月均一次以下”“商旅通行量較去年增五成”“宗室牧地無大規模襲擾”,每一項都附著地方官與商隊首領的簽字確認。
    “蕭將軍近日在樞密院愈發沉默,怕是已有退讓之意。” 劉秉忠道。忽必烈卻搖頭“未到火候。他若主動退讓,需有台階 —— 要麽是中樞施壓,要麽是實務需求迫使。咱們需再添一把火,讓他看到,由我全麵掌控禁軍,對中都防務更有利。”
    三日後,漠南傳來急報克烈部殘眾與西域小部落勾結,襲擾了邊境兩個驛站,搶走了中樞運往漠北的軍糧。忽必烈接到消息,未等樞密院指令,便讓張達帶兩百騎兵馳援,同時讓李謙協調漕運,補撥軍糧。這一係列操作,從調兵到補糧,僅用了五個時辰。
    當捷報傳回中都 ——“擊潰襲擾部落,追回全部軍糧,無一傷亡”,中樞官員皆驚歎效率之高。耶律楚材在議事會上道“若按舊流程,需樞密院議事、蕭將軍批文,至少延誤一日,軍糧恐難追回。忽必烈統領禁軍,確能提升實務效率。” 李禦史也附和“實績在前,當以防務為重,不必拘泥於舊製。”
    蕭虎坐在角落裏,聽著眾人的稱讚,手中的茶盞微微發燙。他知道,忽必烈已用無可辯駁的實績,為自己鋪好了全麵掌權的台階,而他的堅守,已顯得不合時宜。
    耶律楚材看出了蕭虎的糾結,也明白忽必烈的訴求。他私下裏找兩人分別談話,試圖尋得平衡點。“將軍是開國老臣,若硬撐,恐落個‘阻礙實務’的名聲;若全退,又難舍畢生心血。” 耶律楚材對蕭虎道,“不如保留樞密院核心決策權,將日常掌控交出去 —— 既保了體麵,又能專注草原防務,那才是將軍的強項。”
    對忽必烈,耶律楚材則道“蕭將軍在草原防務上經驗深厚,不可逼之過甚。你若願讓他負責漠南、漠北的草原防禦,中樞便可順水推舟,讓你全麵接管中都禁軍日常事務。”
    忽必烈當即表示同意“草原防務確實需要蕭將軍這樣的老將,我願全力配合他的調度,中都禁軍也可隨時支援草原防禦。” 蕭虎在猶豫三日後,終於點頭“可以,但需保留樞密院對‘大規模調兵(五千人以上)’的批權,且中都禁軍的糧草預算,需中樞統一核定。”
    耶律楚材將兩人的共識整理成《中樞防務分工提案》,提交議事會。提案明確“忽必烈全麵負責中都禁軍的訓練、巡邏、日常調度;蕭虎專注草原防務,統籌漠南、漠北的防禦部署,保留樞密院大規模調兵批權與糧草預算核定權。”
    提案幾乎全票通過,唯有兵部郎中低聲提了句 “需防權力失衡”,卻被耶律楚材以 “實務分工、互相配合” 擋回。蕭虎看著提案上的簽名,終於鬆了口氣 —— 他雖退了一步,卻保住了中樞核心權力,也避開了與忽必烈的正麵衝突。
    交接儀式選在樞密院的議事廳舉行,沒有盛大排場,隻有中樞主要官員與禁軍將領出席。蕭虎身著紫色公服,親手將《中都禁軍統領權印》交給忽必烈 —— 印鑒上的盤龍紋已有些磨損,卻依舊沉重。“此印跟隨我五年,今日交予你,望你守住中都防務,莫負中樞信任。” 蕭虎的聲音有些沙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忽必烈雙手接過印鑒,躬身道“蕭將軍放心,我定以實務為先,不辱使命。日後草原防務若有需求,中都禁軍隨叫隨到。” 兩人目光交匯,沒有劍拔弩張,隻有曆經權力博弈後的釋然。
    儀式後,蕭虎讓人搬來三個木箱,裏麵全是他任禁軍統領時的實務記錄 —— 訓練方案、剿匪複盤、糧草調度明細。“這些都是我多年的經驗,或許對你有用。” 他對忽必烈道,“中都禁軍的根基在‘務實’,不可學那些虛頭巴腦的權謀,否則遲早出亂子。”
    忽必烈打開木箱,裏麵的冊籍每頁都有蕭虎的朱筆批注,詳細到 “冬季訓練需加備禦寒薑湯”“糧庫防潮需用三層草席”。他心中一暖,對蕭虎道“將軍的經驗,我定當珍藏,日後有實務難題,還望將軍不吝賜教。”
    蕭虎擺了擺手,轉身走出議事廳。夕陽透過窗欞,在他身後投下長長的影子 —— 那影子裏,有權力的失落,卻也有卸下重擔的輕鬆。
    退居二線的第三日,蕭虎便帶著趙安與十名親衛,前往漠南邊境。他沒有去繁華的驛站,而是直接紮營在克烈部襲擾過的驛站遺址旁。帳內的案上,攤著漠南、漠北的全圖,他用炭筆圈出 “乃蠻部殘眾活動區”“克烈部牧地邊界”“西域商路必經點”,重新規劃草原防禦部署。
    “將軍,漠北衛所傳來消息,蔑兒乞部有異動,似在集結兵力。” 趙安進來稟報。蕭虎立刻起身,召集邊境衛所將領議事。會上,他不再像在中樞那般注重規製,而是直指實務“蔑兒乞部若來襲,需先斷其水源 —— 他們的牧地離黑河最近,派五十人去上遊設伏,放巨石堵塞河道,便能拖延他們的進攻速度。”
    將領們大多是蕭虎的舊部,對他的實務經驗深信不疑,立刻領命執行。三日後,蔑兒乞部果然來襲,卻因黑河被堵、水源短缺,不得不中途撤退。捷報傳回中都,耶律楚材在議事會上道“蕭將軍專注草原防務,果然成效顯著,這分工提案,算是走對了。”
    忽必烈得知後,讓人送去五十石麥米與十匹戰馬,附信說 “草原防務辛苦,些微薄禮,聊表心意”。蕭虎收到後,讓趙安回贈一把漠北特產的彎刀,隻字未提權力之事 —— 兩人的關係,已從對手變成了各司其職的同僚。
    接管中都禁軍後,忽必烈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推行《中都禁軍新章程》的細化條款。他在北城衛校場召開全體將領會議,宣布 “三日一訓練考核、五日一巡邏複盤、十日一糧草核查”,並讓李謙、張達分別牽頭成立 “訓練督導組” 與 “實務核查組”。
    “昨日南城衛的訓練考核,有十人未達標,” 忽必烈拿著考核冊,在會上嚴肅道,“統領需親自督導補考,若再不及格,降為普通士兵。禁軍的戰力,不是靠嘴說,而是靠實打實的訓練練出來的。” 南城衛統領連忙起身應下,額上滲出細汗。
    他還重新規劃了四衛的防務範圍東城衛側重東驛路與宗室牧地銜接處,北城衛專注北驛路與漠南邊境,西城衛負責西驛路與西域商路,南城衛守衛中都近郊與糧庫。“四衛需每日交換巡邏信息,遇緊急情況,半小時內必須響應支援。” 忽必烈指著防務圖,語氣不容置疑。
    為了避免權力過於集中,他主動提議 “禦史台每月派監察官駐衛所十日”,並將 “將領任免、大規模調兵” 的提案權保留給樞密院。這一係列舉措,既鞏固了自己的掌控,又體現了對中樞的尊重,耶律楚材與李禦史都讚 “考慮周全”。
    過渡期間,最讓忽必烈擔心的是蕭虎舊部的抵觸。他沒有清洗舊部,而是采取 “實務考核、能者留用” 的策略 —— 讓舊部將領負責熟悉的領域,比如讓曾管過糧庫的舊部協助李謙,讓擅長騎射的舊部擔任訓練教官。
    北城衛的舊部統領孫和,起初對忽必烈心存抵觸,在訓練中故意按舊標準執行。忽必烈沒有指責,而是親自帶他去看新訓練方案的成效“按舊法,士兵騎射達標需一月;按新法,二十日便可,且耐力更強。” 他讓孫和對比兩組士兵的考核數據,孫和看著 “新法組達標率高兩成” 的記錄,終於心服口服。
    蕭虎得知後,特意讓人帶話給舊部“忽必烈懂實務、重實績,你們當全力配合,不可因私怨誤了防務。” 舊部們本就忌憚蕭虎,又看到忽必烈的務實作風,便漸漸放下抵觸,融入新的防務體係。
    一個月後,四衛的實務報告顯示訓練達標率提升一成,巡邏響應時間縮短一半,糧草浪費減少兩成。忽必烈將報告呈給中樞,耶律楚材拿著報告,對官員們道“權力交接平穩,實務成效顯著,這便是咱們想要的結果。”
    漠南的秋風剛起,蕭虎便派人來中都,請求 “調兩百名禁軍騎兵支援漠北衛所,協助清剿蔑兒乞部殘眾”。忽必烈接到請求,未等樞密院批文,便讓張達帶隊出發,同時讓李謙提前備好糧草,確保支援順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張達抵達漠北後,按蕭虎的部署,與草原衛所協同作戰 —— 禁軍騎兵負責正麵衝鋒,草原衛所士兵熟悉地形,負責側翼包抄。兩日後,便擊潰了蔑兒乞部殘眾,俘虜三十餘人。蕭虎在給中樞的捷報中,特意提到 “禁軍騎兵戰力強勁,協同順暢,忽必烈調度得力”。
    這是兩人分工後的首次協同,成效顯著。忽必烈借此機會,提議 “建立草原與中都的防務協同機製”每月交換一次敵情,每季度舉行一次聯合訓練,緊急情況可直接調兵支援,事後補批文書。耶律楚材批準了這一提議,稱 “此機製可實現‘草原防外、中都守內’的互補”。
    協同機製運行半個月後,西域商隊首領向忽必烈送來感謝信 —— 因草原與中都協同防禦,商路安全大幅提升,通行時間比以往縮短了三日。忽必烈將感謝信轉呈中樞,李禦史在議事會上道“實務協同見成效,證明這權力分工是正確的。”
    漠南營地,蕭虎正與邊境將領圍坐烤火,談論著草原防務。帳外的寒風呼嘯,帳內卻暖意融融。“想當年,我在中都禁軍,每日盯著訓練、糧草,連睡個安穩覺都難。” 蕭虎喝了口馬奶酒,笑道,“如今專注草原,反倒輕鬆,還能發揮老本行。”
    將領們紛紛附和“將軍在草原威望高,部落首領們都服您,比在中樞應付那些規製舒服多了。” 蕭虎搖頭“規製也重要,隻是我老了,跟不上中都的新實務了。忽必烈比我年輕,懂變通,讓他來管,是對的。”
    他偶爾會收到中都的消息,得知禁軍在忽必烈的統領下愈發整肅,心中沒有嫉妒,隻有釋然。一次,他在巡牧時遇到脫脫,脫脫道“蕭將軍,忽必烈說您的草原防務經驗,是中都的財富,讓我們多向您請教。” 蕭虎哈哈一笑“他倒是會說話,不過實務上的事,本就該互相學習。”
    除夕那日,蕭虎沒有回中都,而是在營地與士兵們一起守歲。當第一聲爆竹從遙遠的中都傳來,他望著南方的夜空,輕聲道“虎嘯歸林,不是落幕,是換個地方繼續護這江山。”
    忽必烈主持修訂了《中都禁軍三年防務規劃》,明確 “以‘防盜匪、護商旅、援草原’為核心,打造‘訓練有素、響應迅速、協同順暢’的防務體係”。規劃中,他特意加入 “每年派兩百名士兵去草原衛所輪崗” 的條款,既讓士兵熟悉草原地形,又加強了與蕭虎的協同。
    樞密院議事會上,忽必烈首次以 “禁軍統領” 的身份,主導討論 “中都近郊糧庫防禦”。他提出 “糧庫周邊增設三座崗哨,與南城衛形成犄角之勢”,並附上詳細的地形圖與成本核算。蕭虎雖未到場,卻通過文書批複 “同意,糧草預算從草原防務結餘中調劑”—— 兩人的配合,已無需麵對麵商議。
    耶律楚材看著議事廳裏侃侃而談的忽必烈,又想起蕭虎在草原傳來的捷報,心中感慨權力的更迭,未必需要流血,以實務為基、以大局為重,便能實現平穩過渡。他轉頭對李禦史道“中都禁軍的新格局,或許能成為中樞權力交接的範例。”
    夕陽下,中都的四衛校場傳來整齊的訓練呐喊,草原的巡牧隊伍正策馬奔馳。忽必烈站在王府的高台上,望著遠方,手中握著蕭虎贈他的舊甲殘片 —— 那上麵的刀痕,與他新添的實務記錄,共同刻畫出一幅 “內外協同、安穩守業” 的江山圖景。而蕭虎,則在漠南的營地裏,用炭筆在地圖上圈出新的防禦點,繼續書寫著屬於他的 “虎嘯” 傳奇。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