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基輔領主
字數:6280 加入書籤
1124 章基輔領主
伏爾加河的水汽尚未散盡,蕭虎一行的馬蹄已踏上基輔近郊的黑土。深秋的草原褪去了濃綠,枯黃的牧草在風中翻卷,遠處的第聶伯河像一條銀帶,纏繞著基輔城的輪廓 —— 赭紅色的城牆依山而建,教堂的金色穹頂在陽光下泛著微光,與中都的青磚灰瓦截然不同。
“將軍,前方有騎兵過來了!” 護衛孫和勒住馬,指向東北方向。蕭虎眯起眼,隻見十餘騎身著鏈甲的騎兵疾馳而來,為首者頭戴貂皮帽,腰間懸著鑲嵌寶石的彎刀,鞍前的旗幟繡著一頭銀色雄獅 —— 正是基輔領主米哈伊爾的家徽。
騎兵在隊伍前二十步停下,為首者翻身下馬,用生硬的蒙古語道“我是領主大人的侍衛長伊凡,奉主公之命,前來迎接大元使節。” 他目光掃過馱著禮物的馬匹,當看到裹著氈布的青花瓷箱時,眼中閃過一絲好奇,卻未多問。
蕭虎翻身下馬,譯官郭守敬上前翻譯“我乃大元使節蕭虎,多謝領主大人派使相迎。不知入城需循何禮儀?” 伊凡躬身道“主公已在城外驛站備好歇息之所,請將軍先休整一日,明日辰時親自出城迎接,再入基輔城。”
蕭虎點頭應允 —— 長途跋涉後確實需要休整,且先探探米哈伊爾的態度也好。伊凡引著隊伍向驛站走去,沿途的基輔農夫紛紛駐足觀望,孩子們追著馬匹奔跑,口中喊著陌生的詞匯,郭守敬輕聲解釋“他們在說‘東方來的客人’,基輔人很少見到中都使節。”
基輔近郊的驛站是一座石砌建築,比中都的驛站更寬敞,屋內的壁爐燃著鬆木,暖意驅散了深秋的寒涼。伊凡安排好住處後便告辭,臨走前留下兩名侍女,負責照料飲食起居。
蕭虎召集郭守敬、趙全、孫和在正房議事。郭守敬鋪開手繪的基輔城圖“明日入城需經‘雄獅門’,此門是基輔的主門,領主若親自迎接,按當地習俗需在門前列隊,使節需下馬步行入內。” 趙全補充“米哈伊爾讓咱們先休整,怕是在試探咱們的態度,也可能在城內布置防備,需多加留意。”
孫和則檢查了驛站的周邊環境“驛站外有五名騎兵值守,看似護衛,實則更像監視。咱們的護衛需輪流值夜,武器不可離身,以防不測。” 蕭虎指尖敲著案麵“入城禮儀可按當地習俗,但遞國書時需行賓主之禮,不可卑躬屈膝。郭守敬,你明日與伊凡溝通,明確‘雙手遞國書、不跪拜’的底線,若米哈伊爾堅持,便推遲入城。”
深夜,驛站外傳來馬蹄聲。孫和透過窗縫看見,伊凡帶著一名教士模樣的人在驛站外徘徊,兩人低聲交談片刻後離去。蕭虎得知後,對眾人道“那教士定是東正教的人,米哈伊爾或許會讓主教參與會麵,需提前了解東正教的基本禮儀,避免失禮。” 郭守敬立刻取出隨身攜帶的《西域風俗記》,翻到 “東正教禮儀” 一頁,低聲誦讀起來。
次日辰時,基輔的 “雄獅門” 前已列好了隊伍 —— 三百名身著鏈甲的基輔士兵手持長矛,旗幟分列兩側,米哈伊爾身著深紅色錦袍,腰間係著金帶,站在城門下,身旁跟著一名身著黑色長袍、頭戴尖頂帽的老者,正是東正教基輔主教尼康。
蕭虎一行抵達時,米哈伊爾上前兩步,用更流利些的蒙古語道“蕭將軍一路辛苦,遠來是客,基輔城的大門為你敞開。” 他目光銳利,掃過蕭虎身後的禮物隊伍,當看到三河馬時,眼中閃過一絲讚許 —— 這種馬在草原上極為稀有。
蕭虎躬身回禮“多謝領主大人盛情,我奉大元中樞之命,特來通好,共護商路。” 說著示意郭守敬遞上國書。伊凡上前想接過,蕭虎卻道“國書需親自遞交領主大人。” 米哈伊爾不惱,伸手接過國書,翻開看了片刻,笑道“將軍的誠意,我已看到。請隨我入城,宴席已備好。”
入城時,蕭虎留意到城牆高達三丈,城垛上的弓箭手警惕地盯著隊伍,城門洞內的地麵刻著複雜的花紋 —— 郭守敬悄悄解釋“這是東正教的祈福紋樣,意為‘守護城池’。” 穿過城門,街道兩旁的民眾紛紛圍觀,有人投擲鮮花,有人跪地祈禱,尼康主教低聲道“他們在為遠方的客人祈福。”
米哈伊爾的府邸位於基輔城中心,是一座由白石砌成的建築,屋頂覆蓋著紅色瓦片,庭院內種著從波斯引進的石榴樹。宴席設在正廳,長桌鋪著紫色桌布,擺放著銀製餐具和水晶酒杯,與中都的瓷器餐具風格迥異。
入席時,米哈伊爾請蕭虎坐在右側首位,尼康主教坐在左側首位。侍女端上食物烤羊腿、燉牛肉、蜂蜜麵包,還有一種用葡萄釀造的深紅色酒漿。米哈伊爾舉起酒杯“這是基輔最好的葡萄酒,將軍請品嚐。” 蕭虎淺嚐一口,酒味醇厚,與中都的米酒截然不同。
席間,尼康主教率先開口,聲音溫和“聽聞大元有自己的信仰,不知將軍是否了解東正教?” 蕭虎放下酒杯,坦誠道“我對東正教所知不多,隻聽聞主教大人是基輔的精神領袖,深受民眾愛戴。” 尼康聞言,臉上露出笑意“信仰無高低,隻要能引導民眾向善,便是好信仰。大元與基輔雖信仰不同,卻可因通好而互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郭守敬悄悄對蕭虎道“尼康在基輔地位很高,米哈伊爾很多決策都需征求他的意見。” 蕭虎點頭,主動向尼康詢問東正教的基本禮儀“日後若有失禮之處,還請主教大人海涵。” 尼康笑道“將軍務實坦誠,無需拘禮。”
宴席過半,米哈伊爾話鋒轉向正題“將軍此次帶來的禮物,我很喜歡。不知大元對商路通好有何具體想法?” 蕭虎放下刀叉,正色道“大元希望基輔能保障中都商隊的安全,允許商隊在基輔境內自由貿易;作為回報,大元每年可向基輔贈送絲綢、瓷器等特產,同時協助基輔斡旋與金帳汗國的關係。”
米哈伊爾沉吟片刻,看向身旁的財政官“商隊自由貿易可以,但需向基輔繳納一成關稅,用於維護商路。” 趙全立刻反駁“一成關稅過高,中都商隊利潤本就微薄,最多繳納三成。” 雙方頓時陷入爭執,伊凡想插話,被米哈伊爾揮手製止。
此時尼康主教開口解圍“關稅之事可慢慢商議,不如先讓將軍參觀基輔的教堂和集市,了解當地的商貿情況,再做決定。” 米哈伊爾點頭“主教說得是。明日我讓伊凡陪同將軍參觀,關稅之事後天再議。”
宴席結束後,米哈伊爾派侍女送來寢具 —— 鋪著天鵝絨的床榻、繡著宗教紋樣的被褥。蕭虎躺在床榻上,回想席間的對話米哈伊爾看似強硬,實則擔心金帳汗國的追責;尼康態度溫和,卻在關鍵時刻掌控節奏。他起身喚醒郭守敬“明日參觀時,你多留意集市上的中都商品,估算關稅對商隊的影響;孫和則觀察基輔的防務,記錄士兵數量和裝備。”
次日清晨,伊凡帶著蕭虎一行前往基輔最著名的聖索菲亞教堂。教堂的金色穹頂在朝陽下格外耀眼,外牆繪著聖經故事的壁畫,門口的教士手持十字架,向每一位進入的人祝福。
尼康主教已在教堂內等候,他引著蕭虎走到祭壇前“這是東正教的神聖之地,隻有教士才能靠近。” 蕭虎看到祭壇上擺放著金色的十字架和聖像,燭火搖曳,空氣中彌漫著熏香的味道。此時,教士們開始吟唱聖歌,聲音洪亮而莊嚴,信徒們紛紛跪地祈禱。
郭守敬悄悄對蕭虎道“這種宗教儀式每日都會舉行,基輔民眾幾乎都參與。” 蕭虎點頭,注意到尼康主教在儀式中始終保持肅穆,而信徒們對他極為恭敬 —— 顯然,宗教力量在基輔的影響力遠超中都的祭祀。
儀式結束後,尼康邀請蕭虎參觀教堂的藏書室“這裏有從羅馬和波斯引進的書籍,記錄著曆史和教義。” 蕭虎翻看一本用拉丁文書寫的書籍,郭守敬翻譯道“這是關於商路的記錄,提到了東方的絲綢如何通過基輔運往歐洲。” 蕭虎心中一動,讓郭守敬悄悄抄錄其中關於商路關稅的內容。
離開教堂後,伊凡帶著隊伍前往基輔的集市。集市位於城中心的廣場上,攤位林立,商販們叫賣著各種商品波斯的地毯、印度的香料、歐洲的玻璃器皿,還有少量從中都運來的絲綢和茶葉。
趙全立刻走到一個賣絲綢的攤位前,與商販攀談。商販是一名來自威尼斯的商人,能用簡單的蒙古語交流“中都的絲綢在基輔很受歡迎,但關稅太高,每匹絲綢要繳兩個金幣,利潤很少。” 趙全追問“若關稅降至三成,你們願多進口嗎?” 商販點頭“若能降至三成,我每月可多進一百匹。”
蕭虎則觀察集市的管理幾名身著製服的官員在巡邏,不時抽查商販的貨物,收取稅費。孫和悄悄數了數,集市內共有五十餘名管理人員,裝備著短劍和盾牌,看似鬆散卻各司其職。
伊凡見蕭虎看得仔細,解釋道“集市由基輔的商隊聯盟管理,關稅收入一半歸領主,一半用於商路維護。” 蕭虎問道“商隊聯盟與領主的關係如何?” 伊凡道“聯盟首領需由領主任命,重大決策需領主批準。” 蕭虎心中了然 —— 米哈伊爾對商貿的掌控力遠超表麵。
當晚,蕭虎讓郭守敬以 “購買商品” 為由,悄悄拜訪商隊聯盟首領彼得。彼得的府邸位於集市附近,是一座兩層的木屋,屋內堆滿了各種商品樣品。
彼得見到郭守敬,起初有些警惕,當得知是大元使節派來的,才放鬆下來“我去過中都兩次,那裏的絲綢和瓷器非常精美。” 郭守敬轉達蕭虎的意思“大元希望降低關稅,促進雙方貿易,不知首領是否支持?” 彼得苦笑“我當然支持,但米哈伊爾領主擔心收入減少,一直不肯讓步。其實降低關稅後,商隊增多,總收入反而會增加。”
郭守敬拿出抄錄的教堂書籍內容“這裏提到十年前關稅較低時,基輔的商隊數量是現在的兩倍。” 彼得點頭“確實如此!那時我每年能賺五百金幣,現在隻有兩百。若能恢複低關稅,我願說服其他商人支持大元。”
郭守敬回報後,蕭虎道“明日談判時,可讓彼得出麵作證,用實際數據說服米哈伊爾。同時,向米哈伊爾承諾,若關稅降至三成,大元每年額外贈送五十件青花瓷,作為補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第三日的談判設在府邸的議事廳,米哈伊爾、尼康、彼得及基輔的財政官均出席。蕭虎率先開口“昨日考察集市後,發現高關稅導致商隊減少,領主的實際收入並未增加。彼得首領可以作證。”
彼得起身道“主公,十年前關稅三成時,集市每年有兩千支商隊,關稅收入一萬金幣;如今關稅一成,商隊隻剩八百支,收入僅八千金幣。若恢複三成,商隊定能增至一千五百支,收入可達一萬五千金幣。” 財政官立刻反駁“商隊未必能增至一千五百支,若達不到,收入反而會減少。”
蕭虎見狀,提出折中方案“可先試行半年三成關稅,若商隊數量未達一千五百支,大元補足差額;若超過,額外贈送的五十件青花瓷照常交付。” 米哈伊爾看向尼康,尼康點頭“此方案兼顧雙方利益,可一試。”
最終,雙方達成協議基輔將關稅降至三成,試行半年;大元每年贈送絲綢三百匹、青花瓷七十件,若商隊數量達標,額外贈送五十件青花瓷;彼得負責統計商隊數量,每月向米哈伊爾和蕭虎匯報。
談判結束後,米哈伊爾設宴慶祝。席間,他對蕭虎道“將軍務實睿智,我很欣賞。希望此次通好能讓基輔與大元的商路長久暢通。” 蕭虎舉杯“領主大人信守承諾,大元也會按約履行。若金帳汗國追究基輔的歲貢問題,大元願從中斡旋。”
尼康主教起身,手持一本燙金的聖經“我願以東正教的名義見證此次盟約,願上帝保佑雙方的友誼。” 他將聖經遞給蕭虎,又遞了一本給米哈伊爾“這兩本聖經分別刻有雙方的名字,象征盟約的神聖。” 蕭虎接過聖經,雖不信奉東正教,卻還是鄭重收好。
次日,蕭虎一行準備啟程返回中都。米哈伊爾親自送至雄獅門,贈送了一匹純白的阿拉伯馬“此馬日行千裏,將軍路上用得著。” 蕭虎回贈一把中都鍛造的彎刀“這把刀鋒利無比,願它能守護領主大人的安全。”
離別時,尼康主教道“若將軍再來基輔,我願親自為你講解東正教的教義。” 蕭虎躬身致謝“若有機會,定再來拜訪。” 隊伍緩緩離開基輔城,蕭虎回頭望去,金色的教堂穹頂在陽光下依舊耀眼 —— 此次基輔之行,不僅達成了商路盟約,更讓他看清了基輔的權力格局,這些信息,都將成為他回中都後匯報的重要內容。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