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8章 論道餘韻
字數:7778 加入書籤
1128 章論道餘韻
基輔宮的論道廳內,燭火漸弱,東正教主教尼古拉卻沒有像往常一樣即刻離席。他望著蕭虎案前攤開的《中都互市章程》抄本,指尖輕輕劃過 “商隊保護” 的條目,忽然對身旁的譯官安德烈道“請轉告蕭將軍,方才論及‘王權護世俗,神權安人心’,老夫深以為然。”
蕭虎聞言起身,郭敬之立刻準確傳譯。尼古拉緩步走近,舉起桌上的蜂蜜酒“此酒是基輔特產,敬將軍的‘務實治世’之論。老夫此前以為大元隻重兵戈,今日方知,將軍對民生與商路的考量,比許多領主更透徹。” 蕭虎舉杯回敬“主教大人能兼容不同理念,才是基輔之福。大元與基輔,若能以‘互信’為基,商路定能長久安穩。”
米哈伊爾見狀,忙打圓場“主教與將軍英雄所見略同,不如移步偏廳,再細談商貿之事?” 尼古拉點頭應允,臨走前特意叮囑安德烈“把將軍帶來的《互市章程》收好,老夫要仔細研讀。” 這一舉動,讓蕭虎心中了然 —— 論道的餘韻,已悄然轉化為合作的契機。
偏廳內,侍女重新沏上熱茶。尼古拉率先開口“蕭將軍昨日提及大元商隊在草原的‘誠信之約’,老夫想問,若基輔商隊入中都,能享何種保護?” 蕭虎示意趙全取出一份文書“這是中都禁軍的‘商隊護衛條例’—— 凡登記在冊的外國商隊,可由禁軍派兵護送,沿途驛站食宿,若遇盜匪,禁軍優先救援。”
安德烈逐字翻譯時,尼古拉不時點頭,待譯完,他對米哈伊爾道“如此條例,比金帳汗國的虛諾實在得多。老夫以為,應支持與大元通商,既合民生,也符教義中‘濟世’之意。” 米哈伊爾眼中閃過喜色 —— 主教的認可,無疑為商貿合作掃平了最大障礙。
次日清晨,尼古拉派人送來請柬,邀蕭虎赴主教府詳談。郭敬之擔憂有詐,蕭虎卻道“尼古拉既認可咱們的觀點,便不會失信。此行是敲定商貿的關鍵,需親自前往。” 他隻帶郭敬之與趙全隨行,孫和則留在驛館整理協議初稿,以備不時之需。
主教府的庭院裏,幾株耐寒的樅樹掛滿霜花。尼古拉已在廊下等候,見到蕭虎,便引著他參觀府內的藏書室。書架上除了宗教典籍,竟還有幾本波斯商隊帶來的《東方見聞錄》。“老夫雖信上帝,卻也知天下之大,教義需與實務結合,方能安民心。” 尼古拉抽出一本典籍,“《聖經》言‘施比受更為有福’,與將軍說的‘仁政安民’,實則同源。”
蕭虎接過典籍,雖不識文字,卻聽懂了核心意涵“主教所言極是。大元的‘儒釋道合一’,亦是強調‘行勝於言’—— 無論是官府還是教會,能讓百姓安居樂業,便是正道。” 郭敬之精準翻譯後,尼古拉連連稱是“正是此理!基輔若能與大元通商,百姓能買到便宜的絲綢與瓷器,便是‘施福’之舉。”
談及具體商貿,尼古拉喚來基輔的教會商人代表彼得“彼得常年與波斯通商,熟悉商路規則,可由他牽頭,與大元商議具體事宜。” 彼得上前見禮,遞上一份《基輔商隊清單》,上麵列明了可出口的皮毛、蜂蜜、琥珀等貨物,以及急需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物資。
趙全接過清單,與蕭虎低聲商議片刻“皮毛與琥珀在中都頗受歡迎,茶葉可由大元商隊供應 —— 中都附近的茶園產量充足,價格公道。” 尼古拉聞言笑道“如此互通有無,正是上帝所願。老夫願以教會名義擔保,基輔商隊定守誠信,不欺瞞大元。”
尼古拉在主教府設下茶會,邀米哈伊爾、彼得與蕭虎一行共商細節。茶桌鋪著亞麻桌布,茶具是波斯產的銀壺,侍女端上的點心是蜂蜜蛋糕與烤餅,兼具草原與東歐特色。“將軍嚐嚐這蜂蜜蛋糕,用的是基輔近郊的椴樹蜜,比草原的馬奶酒更甜潤。” 尼古拉親自為蕭虎遞上一塊,姿態謙和了許多。
茶過三巡,彼得提出“基輔商隊若去中都,希望能在城外設立‘商棧’,存放貨物,避免多次出入城門的繁瑣。” 蕭虎回應“中都北門外側已有專為西域商隊設的商棧,可劃撥一片區域給基輔商隊,由禁軍派兵看守,貨物安全無需擔憂。” 趙全補充“商棧內可設兌換點,按官方比價兌換錢幣,避免商人吃虧。”
米哈伊爾插言“那大元商隊來基輔,可入駐城東的舊商棧,老夫讓人修繕加固,再派衛隊協助禁軍護衛。” 尼古拉點頭“教會可出麵協調基輔商戶,不得刁難大元商人,若有糾紛,由教會與官府共同裁決,確保公正。”
郭敬之將雙方約定一一記錄,蕭虎特意叮囑“需寫明‘商隊人數上限’—— 基輔商隊每次入中都不得超過五十人,大元商隊來基輔亦同,避免引發治安問題。” 尼古拉與米哈伊爾均無異議,彼得還主動提出“可在商隊中各派一名譯官隨行,方便溝通,減少誤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茶會結束時,尼古拉握著蕭虎的手道“老夫今日才明白,真正的‘道’,不在廟堂爭論,而在百姓的衣食住行中。將軍帶來的不僅是商貿,更是一種務實的治世之道。” 蕭虎道“主教的包容與遠見,才是促成合作的關鍵。大元定不負信任,讓商路成為連接兩國的紐帶。”
彼得將與蕭虎達成的初步共識告知基輔商人群體後,不到半日,主教府外便聚集了數十名商人,懇請麵見蕭虎。米哈伊爾擔心秩序混亂,想驅散人群,蕭虎卻道“商人是商貿合作的主體,應聽聽他們的需求。” 他讓人在主教府庭院設下臨時案桌,親自接待商人代表。
第一個上前的是皮毛商瓦西裏,他捧著一張上好的狐皮“將軍若能讓中都商人收購我的皮毛,我願按市價讓利一成!” 蕭虎接過狐皮,對趙全道“中都的皮貨商常抱怨貨源不足,可與瓦西裏簽訂長期供貨協議,按季度結算。” 趙全立刻記下瓦西裏的姓名與貨量,約定次日詳談。
琥珀商安娜則拿出一串琥珀項鏈“這是波羅的海的琥珀,中都貴族是否喜歡?” 蕭虎雖不懂珠寶,卻道“中都的珠寶行可代為銷售,若銷量好,可擴大采購。郭敬之,你明日帶安娜去見大元商隊的珠寶商,讓他們商議合作。” 郭敬之應聲應允,安娜喜出望外,連連道謝。
最心急的是茶葉商伊凡“基輔百姓喝慣了波斯茶葉,不知大元茶葉滋味如何?能否先送些樣品?” 蕭虎讓趙全從行囊中取出一包磚茶“這是中都產的磚茶,耐儲存,煮時加奶,與草原習俗相近,基輔百姓應能接受。” 伊凡當場煮了一壺,嚐後讚不絕口“比波斯茶葉醇厚,定能暢銷!”
庭院內的商人漸漸散去,蕭虎對郭敬之道“商人的熱情,比任何協議都更能證明合作的價值。咱們需盡快整理出具體方案,趁此勢頭敲定細節。” 郭敬之點頭 —— 論道的餘韻,已在基輔的商人群體中化作了實實在在的期待。
回到驛館,蕭虎召集隨員連夜草擬《大元與基輔商貿協議》。孫和鋪開宣紙,趙全念誦商定的條款,郭敬之核對俄文譯法,蕭虎則坐在案前,逐字逐句修改。“‘商隊護衛’一條,需明確‘禁軍與基輔衛隊共同負責’,避免日後推諉。” 蕭虎指著草稿道,“還要加上‘若遇盜匪損失,由雙方按比例賠償’,確保權責對等。”
趙全補充“互市時間定為每年三月、七月、十一月,每次為期一月,既符合草原的遊牧節奏,也方便基輔商人備貨。” 孫和將 “三月、七月、十一月” 圈出,在旁標注 “需與克烈部商路時間銜接”—— 避免大元商隊兩頭奔波。
郭敬之在翻譯 “關稅” 條款時猶豫道“‘減免三成關稅’若直譯為‘chnжehne ha 30’,恐基輔官員誤解為永久減免,需加上‘為期三年,期滿再議’的限定。” 蕭虎同意“三年是試定期,若合作順利,再延長不遲。”
草擬至 “糾紛裁決” 時,幾人產生分歧孫和認為應 “以大元律法為準”,趙全則主張 “按雙方慣例協商”。蕭虎最終拍板“凡涉及商隊內部事務,各按本國規矩;涉及雙方糾紛,由中都禁軍與基輔教會共同裁決,各退一步,更易執行。”
東方泛起魚肚白時,協議初稿終於完成,共十二條,涵蓋商隊規模、護衛、關稅、糾紛處理等內容,用漢、俄兩種文字書寫。蕭虎將初稿折好,遞給郭敬之“明日先交尼古拉與米哈伊爾審閱,若有修改意見,再逐條商議,務必在返程前敲定。”
次日,蕭虎帶著協議初稿前往領主府。米哈伊爾已與尼古拉等候在議事廳,桌上擺著彼得整理的《商隊成本核算表》。“將軍的協議初稿,老夫與主教已看過,隻有兩處需商議。” 米哈伊爾指著 “關稅減免” 條款,“三年期限太短,能否延長至五年?”
蕭虎回應“五年亦可,但需約定‘若基輔商隊違反誠信條款,可提前終止減免’。” 尼古拉補充“教會可擔保商隊誠信,若有違約,老夫願出麵懲處。” 雙方就此達成一致,郭敬之當場修改條款。
第二處分歧在 “商棧租金”—— 米哈伊爾提議 “每年收取絲綢五十匹作為租金”,趙全卻道“中都商棧對西域商隊隻收象征性租金,若基輔收取過高,恐顯不公。” 蕭虎折中提議“每年三十匹絲綢,同時基輔需為大元商棧免費修繕服務。” 米哈伊爾與尼古拉對視一眼,點頭應允。
其餘條款均無異議,安德烈將修改後的協議重新謄寫,蕭虎、米哈伊爾、尼古拉分別在漢、俄文本上簽字,再加蓋各自的印章 —— 樞密院的龍紋印、領主府的獅紋印、教會的十字印,三方印記並列,象征著協議的權威性。
簽字完畢,米哈伊爾讓人取出基輔的 “商路通行證”,遞給蕭虎“持有此證,大元商隊可在基輔境內自由通行,無需重複查驗。” 蕭虎回贈中都的 “驛路令牌”“憑此令牌,基輔商隊可使用中都所有驛站的服務,食宿按成本收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為彰顯協議的嚴肅性,尼古拉提議在教會舉行小型見證儀式。儀式當日,基輔的主要商人代表、官員均到場,教會的神父們身著祭服,在祭壇前誦讀祈福文。“願上帝保佑大元與基輔的商貿合作,願百姓安居樂業,商路暢通無阻。” 尼古拉手持《聖經》,聲音莊嚴。
儀式上,蕭虎與彼得交換了商隊旗幟 —— 大元商隊的旗幟是藍底繡金龍,基輔商隊是紅底繡十字架,兩麵旗幟並排懸掛在教會大廳,象征著雙方的攜手。彼得激動地說“從今往後,基輔商人去中都,再不用怕路途艱險、關卡刁難了!”
儀式後,尼古拉將一尊小巧的十字架掛墜送給蕭虎“這不是讓將軍皈依,而是作為見證,證明老夫對合作的誠意。” 蕭虎回贈一枚青花瓷佩飾“此佩飾產自中都,寓意‘圓滿’,願咱們的合作如瓷器般光潔無瑕。”
郭敬之在一旁記錄儀式全過程,趙全則與彼得核對商隊出發的具體時間“大元第一支商隊將於三月初出發,由禁軍百戶孫和帶隊,共五十人,攜帶絲綢兩百匹、瓷器一百件。” 彼得回應“基輔商隊將同步出發,攜帶皮毛三百張、琥珀五十斤,由我親自帶隊。”
儀式結束時,夕陽透過教會的彩色玻璃,灑在眾人身上。蕭虎望著懸掛的兩麵旗幟,心中清楚 —— 論道的餘韻已落地生根,一場跨越草原與東歐的商貿合作,即將正式開啟。
儀式結束後,蕭虎在驛館召集隨員議事。孫和已收拾好行裝,準備提前返回中都,安排商隊出發事宜。“孫和,你回中都後,先向忽必烈大汗稟報協議內容,再協調禁軍挑選護衛士兵,務必選經驗豐富、懂草原習俗的人。” 蕭虎叮囑道,“還要告知李謙,提前儲備茶葉、瓷器,確保商隊貨源充足。”
孫和躬身應下“將軍放心,屬下會在二月底前備好一切,三月初準時出發。若遇問題,會讓信使及時通報。” 趙全補充“我已與彼得約定,商隊在克烈部匯合,由也速該派騎兵護送過哈薩克草原,可保路途安全。”
郭敬之則擔憂金帳汗國的態度“若金帳汗國知曉基輔與大元通商,會不會從中作梗?” 蕭虎道“尼古拉已答應出麵斡旋 —— 他與金帳汗國的教會有聯係,可稱‘通商是為補充金帳汗國的物資短缺’,減少阻力。咱們隻需按協議行事,不主動挑釁即可。”
談及返程,蕭虎決定“郭敬之、趙全隨我留下,再停留十日,協助彼得完成商隊籌備;孫和明日先行出發,搶占先機。” 他望著窗外的夜色,對眾人道“此次出使,不僅達成了通好協議,更打開了西向商路,回中都後,需盡快完善後續措施,讓合作真正落地。”
蕭虎與郭敬之、趙全留在基輔的十日裏,市井間的合作預熱已悄然展開。趙全每日去城東商棧,監督修繕進度 —— 工匠們正加固圍牆、增設貨倉,還特意開辟出一間 “譯官房”,供雙方譯官辦公。“按將軍的要求,貨倉做了防潮處理,地麵鋪了木板,瓷器存放不會受損。” 工頭向趙全匯報,遞上完工圖紙。
郭敬之則陪同彼得拜訪基輔的皮毛商、琥珀商,核對貨物清單。在瓦西裏的皮毛作坊裏,工人們正將狐皮、狼皮分類打包,瓦西裏笑著說“這些皮毛都是今年的新貨,選的都是上等品,定能讓中都貴族滿意。” 郭敬之將皮毛樣本收好,承諾 “大元商隊會按清單收貨,絕不壓價”。
蕭虎則受邀參觀基輔的集市,集市上已有商販掛出 “待售大元絲綢” 的招牌 —— 那是他帶來的樣品。一名老婦人摸著絲綢,對蕭虎道“聽說這布料又軟又結實,若能買到,定給孫女做件嫁衣。” 蕭虎笑著回應“三月商隊到來,您就能買到了。”
十日將滿時,彼得的商隊已籌備就緒五十名商人、十輛馬車、二十匹馱馬,貨物打包整齊,護衛也已挑選完畢。“一切按將軍的要求準備,譯官也找好了,是曾在波斯學過蒙古語的年輕人。” 彼得向蕭虎匯報,遞上《商隊人員名冊》。
蕭虎核對無誤後,對彼得道“三月初,咱們在克烈部見。大元商隊會帶著茶葉、瓷器,與你們匯合。” 彼得用力點頭“定不負將軍所托,讓第一條西向商路順利開通!”
蕭虎一行啟程返程那日,尼古拉、米哈伊爾與彼得親自送到城外。尼古拉握著蕭虎的手“將軍此去,若金帳汗國有人刁難,可讓商隊持教會文書求助,老夫已與沿途教會打過招呼。” 米哈伊爾則遞上一封親筆信“此信交給克烈部的也速該,他會全力協助商隊。”
彼得帶著商隊的先頭部隊,與蕭虎同行一段路程,一路上不停詢問中都的集市位置、交易習慣。“中都北門的集市最熱鬧,每日辰時開市,可直接與商戶交易。” 趙全耐心解答,還畫了一張簡易的集市地圖。
行至基輔郊外的小橋時,蕭虎勒住馬,回頭望去 —— 基輔城的輪廓在晨霧中若隱若現,教會的鍾樓高聳入雲。郭敬之問道“將軍在想什麽?” 蕭虎笑道“在想三月商隊出發時,這裏該是何等熱鬧。論道的餘韻,終會化作市井的煙火氣。”
返程隊伍一路向東,沿途的部落聽聞蕭虎達成了西向商路協議,紛紛派人送來糧草慰問。在克烈部營地,也速該接過米哈伊爾的信,拍著胸脯道“將軍放心,三月我親自帶騎兵護送商隊,保證一路平安!”
蕭虎看著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心中感慨 —— 從論道時的理念交鋒,到如今的商貿合作,務實與包容終是跨越差異的橋梁。而這場論道的餘韻,不僅將惠及大元與基輔的百姓,更會在漫長的商路上,留下屬於大元的印記。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