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疫情平息

字數:3865   加入書籤

A+A-


    第二百三十三章:疫情平息
    當最後一名患者體內的紫色紋路在銀霧中消散,歸墟邊緣的風突然變得溫柔。醫穀的銀光燈在連續燃燒一百零一日後,終於次第熄滅,露出被晨光染成金色的天空。阿杏顫抖著收起最後一支藥劑,發現藥箱底部不知何時積了厚厚的一層藥垢,那是無數個日夜與病毒廝殺的印記。
    一、平息之兆:病毒退散的信號
    疫情平息的第一個信號,來自歸墟的海水。原本紫黑色的海麵逐漸恢複湛藍,星塵貝的空殼不再散發病毒氣息,那些曾吞噬能量的觸手狀物體,如今化作透明的珊瑚,在陽光下閃爍著微光。墨寒淵的斷劍插入海水中,劍身的螺旋印記不再發燙,這意味著最危險的病毒源頭已被徹底清除。
    光量子監測站的屏幕上,紅色的病毒活動曲線持續走低,最終穩定在 0.01 以下 —— 這是安全值的界限。阿裏調出大陸各地的實時數據,每個疫區的新發病例都已連續七日保持為零,康複者的數量則突破了五萬大關。“病毒失去了傳播能力。” 他將數據投影在醫穀廣場的石碑上,“它們的能量核心被藥物徹底破壞,無法再進行複製。”
    最具說服力的是患者體內的變化。最後一批接受治療的患者,血液中已檢測出針對病毒的抗體,這些抗體與傳承能量結合,形成了天然的防護屏障。蘇璃月讓弟子們對康複者進行跟蹤觀察,發現他們即使接觸病毒攜帶者,也不會再次感染。“這才是真正的平息。” 她在醫典上寫下結論,“不僅要清除現有病毒,還要建立長效的免疫機製。”
    當和平衛隊拆除最後一道疫區隔離結界時,百姓們自發地湧向街頭。他們舉著用草藥編織的花環,朝著醫穀的方向跪拜,口中念著 “活菩薩”“再生父母”。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顫巍巍地將一麵寫著 “仁心濟世” 的錦旗獻給路過的醫療隊,錦旗的邊角已被淚水浸透。
    二、萬民感恩:最樸素的情感表達
    感激之情在大陸各地以最樸素的方式蔓延。東海漁村的百姓們,將醫穀弟子的畫像貼在自家門上,畫像周圍用貝殼拚出銀色的藥劑瓶圖案;中原城鎮的酒樓茶館,隻要看到穿醫穀服飾的人,一律免費招待,掌櫃的說:“我們的命都是他們救的,幾頓飯算什麽?”
    最動人的是那些康複的孩子們。他們用稚嫩的小手,將治療過程畫在石板上:銀色的藥劑像雨絲落下,紫色的病毒被太陽曬化,醫穀的大哥哥大姐姐背後長著翅膀。小石頭的畫裏,阿杏的手臂上還留著治療時的繃帶,旁邊用歪歪扭扭的字寫著:“謝謝阿杏阿姨,你的藥不苦。”
    各地送來的感謝信堆滿了醫穀的藏書閣。有樸實的漁民寫的:“我這條命是醫穀給的,以後打上來的第一網魚,永遠先給醫穀送去。” 有文人墨客寫的駢文,用最華麗的辭藻讚美 “靈樞通脈術” 的神奇;甚至還有鄰國的國王送來的國書,願以三座城池作為謝禮,隻求醫穀能派弟子常駐。
    蘇璃月將這些感謝信分類整理,讓弟子們輪流朗讀。當讀到丫丫寫的 “我現在有新媽媽了,她也是醫穀的人” 時,整個議事廳都安靜下來。蘇璃月望著窗外藥田裏長勢喜人的同頻草,突然明白:醫者的價值,從來不是金銀珠寶能衡量的,而是這些融入血脈的感激與信任。
    三、醫穀聲望:超越地域的信仰
    醫穀的聲望在疫情平息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原本隻在中原地區聞名的懸壺穀,如今成為整個大陸的醫學聖地。每天都有來自四麵八方的人湧向醫穀,有的是來求學的醫者,有的是來致謝的患者,還有的隻是想親眼看看那枚拯救了無數生命的傳承晶體。
    藏書閣的門檻被踏破了三次,蘇璃月索性下令擴建,新增的 “感恩堂” 裏,陳列著百姓們送來的各種信物:有漁民的漁網、牧民的馬鞭、書生的墨寶、工匠的鐵器…… 每件信物旁都貼著一張小紙條,記錄著背後的故事。其中最顯眼的是一個用臍帶血浸泡的玉佩,那是丫丫的新媽媽送來的,她說:“這是孩子的救命血,也是醫穀給的新生。”
    各地的醫學流派紛紛前來歸附。西域的波斯醫師帶來了他們最珍貴的精油配方,苗疆的巫醫獻上了祖傳的蠱經,連向來獨來獨往的星界醫者,也派來使者請求合作。他們在醫穀廣場共同立下誓言,將 “本源通脈術” 與各自的醫學體係結合,讓更多人受益。
    最令人意外的是機械醫者的轉變。他們送來改良後的納米機器人,這些機器人能輔助 “靈樞通脈術” 進行精準治療,誤差率控製在 0.001 以內。“之前的錯誤,我們會用餘生來彌補。” 機械醫者的代表在儀式上鞠躬致歉,“醫穀的仁心,讓我們明白醫學的真諦不是征服,而是守護。”
    四、威望提升:無形的精神領袖
    蘇璃月和墨寒淵的威望,已超越了單純的醫者或武者範疇,成為大陸的精神領袖。當他們巡視各地時,所到之處百姓夾道歡迎,甚至連歸墟的一些溫和部族,也會派來使者獻上禮物,表達敬畏之情。
    蘇璃月的每一句話都被奉為圭臬。她在 “感恩堂” 落成儀式上說:“醫者最大的成就,不是治好多少人,而是讓更多人懂得珍惜健康。” 這句話很快傳遍大陸,各地紛紛建立起養生學堂,由醫穀弟子傳授基礎的經絡保養知識。
    墨寒淵則用另一種方式贏得尊重。他將和平衛隊改組為 “健康護衛隊”,隊員們不僅要維護治安,還要在各地推廣衛生防疫知識。當他在歸墟邊緣親手種下第一棵 “同頻樹” 時,百姓們紛紛效仿,很快,一條環繞大陸的防護林帶拔地而起,這些樹木能吸收空氣中的有害能量,成為天然的病毒屏障。
    兩人的默契配合更是被傳為佳話。蘇璃月提出的醫學理念,總能在墨寒淵的武力支持下順利推行;而墨寒淵的防禦計劃,又離不開蘇璃月的能量技術支持。有謀士曾進言,建議他們建立統一的醫學政權,但被蘇璃月婉拒:“醫穀的使命是救人,不是掌權。”
    當懸壺穀的長老們提議為兩人修建雕像時,蘇璃月指著醫穀藥田裏忙碌的弟子們:“要刻就刻他們,是所有人的努力才換來今天的平靜。” 最終,廣場上立起了一塊無字碑,碑後刻著所有參與抗疫的醫者名單,從最資深的醫師到剛入門的藥童,一個都沒有少。
    五、新的開始:平靜下的暗流湧動
    疫情平息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蘇璃月和墨寒淵站在觀星台,望著歸墟方向。那裏的黑暗能量似乎比以前更加活躍,隻是被某種力量壓製著,暫時無法興風作浪。“這不是結束。” 墨寒淵的斷劍在月光下閃著寒光,“病毒雖然平息,但製造病毒的人還在暗處。”
    蘇璃月撫摸著掌心的傳承晶體,晶體中流動的能量突然泛起漣漪,這是有危險靠近的信號。她取出青銅鑰匙,鑰匙投射的星圖上,歸墟核心的位置閃爍著微弱的紅光 —— 那是比病毒更可怕的威脅。“我們贏得了一場戰役,卻還沒贏得戰爭。” 她將醫典翻到新的一頁,“下一次,我們要主動出擊。”
    醫穀的弟子們沒有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阿竹帶領研究團隊,繼續深入研究病毒變異規律;阿杏則在編寫《兒童防疫手冊》,希望能讓孩子們從小就具備防疫意識;阿裏的實驗室裏,新的能量檢測儀正在調試,它能提前預警各種未知病毒的出現。
    當第一縷秋風拂過醫穀的銀杏林,蘇璃月拾起一片金黃的葉子,發現葉麵上的紋路竟與傳承晶體的能量流驚人地相似。她突然明白,所謂的平息,不過是另一場守護的開始。而隻要醫穀的燈還亮著,隻要傳承的能量還在流動,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戰勝不了的病毒。
    遠處的廣場上,無字碑在夕陽下投下長長的影子,那影子裏,有無數醫者的身影在默默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