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醫穀擴張
字數:4998 加入書籤
第二百三十四章:醫穀擴張
醫穀的銀杏葉第三次泛黃時,蘇璃月在觀星台展開了一幅全新的大陸輿圖。輿圖上用朱砂圈出了十二座城市,從東海之濱的琅琊城到西域的流沙城,從南疆的蠱花城到北境的冰封城,每個圈點旁都標注著一行小字:“醫穀分院擬設地”。墨寒淵的斷劍在輿圖上輕輕敲擊,劍穗上的靈脈珊瑚與輿圖的符文產生共鳴,發出細碎的嗡鳴。
一、擴張規劃:十二城分院的布局
“擴張不是為了爭奪勢力,而是為了織一張守護之網。” 蘇璃月的指尖劃過輿圖上的紅線 —— 那是連接十二城的靈脈通道,“每座分院都是網的節點,既能獨立運轉,又能相互支援。” 她將十二座城市分為三類:
綜合型分院:設在中原的洛陽城、東海的琅琊城,配備最完整的診療設施和師資;
特色型分院:如西域流沙城的 “能量診療院”,結合波斯精油療法與 “靈樞通脈術”;
邊境型分院:如北境冰封城的 “抗寒醫館”,專門研究極端環境下的經絡養護。
洛陽城分院的選址頗具深意。這裏是中原腹地,交通便利,且曾是疫情重災區。蘇璃月親自考察時,選中了城南一處廢棄的王府,王府的花園裏有天然的溫泉,其水溫與人體經絡的共振頻率相近,適合作為理療區。“將這裏改造成‘本源理療院’,” 她指著溫泉旁的閣樓,“頂層設能量教室,用全息投影遠程授課。”
流沙城分院的籌建則充滿異域風情。西域的波斯醫師主動讓出了最繁華的市集地段,他們說:“醫穀的銀光燈,比任何寶石都耀眼。” 分院的穹頂用透光的星界琉璃建造,白天能引入日光調和精油,夜晚則化作巨大的能量聚集體,為周邊的能量儀器供電。阿裏的弟子們在這裏研發出 “精油能量艙”,能讓藥物通過皮膚和呼吸雙重吸收。
最艱難的是冰封城分院。北境的嚴寒會凍結經絡能量,普通的銀針根本無法刺入穴位。墨寒淵讓人用玄鐵混合靈脈珊瑚鑄造了 “抗寒針”,針身在低溫下仍能保持 37c的恒溫。他還在分院周圍埋設了 “暖脈陣”,用地下的地熱能量維持環境溫度,確保 “本源通脈術” 能正常施展。
二、人才體係:分層培養的醫學梯隊
擴張的核心是人才。蘇璃月在醫穀本部設立了 “醫學研修總院”,將人才培養分為三級體係:
初級學堂:麵向普通百姓,傳授基礎的經絡認知和急救知識,結業後可擔任村醫或醫館學徒;
中級學院:招收有一定基礎的醫者,係統學習 “靈樞通脈術” 和藥物配伍,結業後分配至各分院擔任醫師;
高級研修院:選拔天賦出眾者,深入研究傳承能量和病毒變異,結業後成為分院院長或研究骨幹。
洛陽城的初級學堂率先開課,首批招收了兩百名學員,大多是疫情中的康複者或其親屬。阿杏擔任學堂的首任講師,她用 “經絡銅人” 的縮小模型教學,讓學員們觸摸銅人表麵的穴位感應點:“記住,合穀穴不僅能治頭痛,還是能量的中轉站。” 學堂的門檻很快被踏破,第二期學員的報名人數突破了五百。
中級學院則采取 “導師製”。每位導師帶五名學員,從理論學習到臨床實踐全程指導。西域的精油醫師負責教授藥物萃取,苗疆的巫醫講解蠱蟲與經絡的關係,中原的老醫師則傳授望聞問切的精髓。“我們要培養的不是醫穀的複製品,而是融合百家的新醫者。” 蘇璃月在開學典禮上說,她親自帶的五名學員中,有機械醫者的弟子,也有星界醫者的後裔。
高級研修院的課程最具挑戰性。學員們需要進入噬月空間,在模擬的極端環境中完成治療任務。一次模擬歸墟詛咒爆發的考核中,學員們不僅要治愈被詛咒的虛擬患者,還要應對突然出現的病毒變異。“真正的危機從不會按常理出牌。” 墨寒淵擔任考核官,他的斷劍劃出的能量牆,會隨機製造各種突發狀況。
為了吸引人才,醫穀還設立了 “醫學貢獻獎”。對流沙城分院的醫師馬文遠獎勵了 “靈脈珊瑚”,他改良的 “精油通脈法” 讓西域的風寒症治愈率提升了 40;對冰封城分院的學徒小翠獎勵了 “暖脈針”,她在暴風雪中用古法針灸救下了整個商隊。這些獎勵不僅是榮譽,更是提升醫術的助力。
三、勢力合作:織就大陸醫學網絡
“單靠醫穀之力,難護整片大陸。” 墨寒淵在與中原巡撫的密談中,提出了 “醫防一體” 的合作理念。很快,醫穀與十二城的官府達成協議:官府負責提供土地和安保,醫穀負責診療和防疫,雙方共同建立 “健康檔案庫”,記錄每位居民的經絡狀況和病史。
在琅琊城,醫穀與當地水師合作建立了 “海上診療站”。飛空梭與水師的戰船組成巡邏隊,定期為漁民進行體檢,將 “星塵貝” 的預警知識編成歌謠傳唱。水師統領感慨:“以前出海最怕的是瘟疫,現在有了診療站,兄弟們再也不用擔心了。”
與西域商隊的合作則解決了藥材運輸難題。商隊的駝隊中加入了醫穀的 “靈脈駱駝”,這些駱駝背上的行囊裏裝有能量保鮮裝置,能讓新鮮藥材在沙漠中保存半月不腐。作為回報,醫穀為商隊培養了專屬醫師,在駝隊中設立流動醫館。商隊首領用三車西域寶石作為謝禮,卻被蘇璃月換成了稀有藥材種子。
最特殊的合作來自南疆的蠱花城。當地部族將祖傳的 “百草圖譜” 贈予醫穀,圖譜中記載的三百種草藥,有一半是醫穀藥田沒有的品種。作為交換,醫穀幫部族建立了 “蠱毒研究中心”,用 “本源通脈術” 中和蠱毒的副作用。當第一例被治愈的 “噬心蠱” 患者走出中心時,部族首領親自將象征信任的 “蠱王佩” 交給蘇璃月。
為了協調各方合作,醫穀設立了 “醫學聯盟議會”。每月初一,十二城的分院院長、各地勢力代表都會通過 “靈脈通訊陣” 參會,匯報疫情動態、藥材儲備和人才需求。阿裏研發的 “數據水晶” 能實時匯總信息,當某座城市的病毒抗體出現異常時,議會能在三個時辰內製定應對方案。
四、應對挑戰:擴張中的磨合與成長
擴張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流沙城分院剛開業就遭遇了信任危機,當地百姓信奉 “精油淨化”,對銀針刺穴充滿抵觸。分院院長馬文遠沒有強行推行療法,而是先免費提供精油理療,在患者放鬆時悄悄刺入銀針,當療效顯現時,再講解兩種療法的互補性。三個月後,分院的銀光燈前排起了長隊。
冰封城的 “暖脈陣” 曾因地熱波動失效,導致十名患者的治療中斷。墨寒淵連夜帶人深入地下三百丈,用斷劍重新疏導地熱脈絡,還在陣眼處嵌入傳承晶體碎片,讓陣法能自動調節能量輸出。“環境永遠在變,我們的方法也要跟著變。” 他在給各分院的信中強調,隨信附上了新的陣法圖紙。
人才分配的難題則催生了 “流動醫師” 製度。醫穀本部選拔五十名資深醫師,組成十個流動小隊,哪個分院人才短缺就馳援哪裏。中原的李醫師在蠱花城待了半年,將 “靈樞通脈術” 與蠱毒療法結合,創造出 “脈蠱同調術”;西域的阿裏弟子則在冰封城研發出 “低溫能量艙”,解決了嚴寒中藥物失效的問題。
最棘手的是文化差異。蠱花城的部族認為女子不能行醫,分院的女醫師被拒絕接診。蘇璃月親自前往,在部族的 “試醫台” 上,用 “本源通脈術” 治愈了首領多年的舊傷。“醫者的價值在醫術,不在性別。” 她摘下首領贈予的 “百草冠”,戴在了女醫師頭上,從此部族再無性別限製。
這些挑戰讓醫穀的擴張更加紮實。每個分院都形成了獨特的診療體係:洛陽城的 “綜合療法”、琅琊城的 “海上急救術”、蠱花城的 “脈蠱同調術”…… 這些創新療法被匯總成《醫穀擴張百法》,成為各分院的必修教材。
五、網絡成型:守護大陸的健康屏障
一年後,當北境冰封城的最後一座分院落成時,大陸的醫學網絡已初步成型。十二座分院像十二顆明珠,被靈脈通道串聯成網,網眼處是無數的初級學堂和流動醫館,覆蓋了大陸九成以上的區域。
蘇璃月站在觀星台,看著 “靈脈監控圖” 上流轉的銀光 —— 那是各分院傳遞的能量信號。當琅琊城發現新型流感時,洛陽城的疫苗配方在一個時辰內送達;當流沙城遭遇沙塵暴引發的呼吸道疾病,蠱花城的草藥種子立即通過商隊運抵。“這張網,終於能接住風雨了。” 她輕聲說,青銅鑰匙在掌心泛起溫暖的光。
墨寒淵的 “健康護衛隊” 已擴展到萬人規模,他們在各分院之間巡邏,既是護衛,也是流動的健康宣傳員。護衛隊的鎧甲上都刻著螺旋符文,不僅能防禦攻擊,還能淨化周圍的病毒。北境的牧民說:“看到帶螺旋標的鎧甲,就像看到了太陽。”
在醫穀本部的 “醫學聖殿” 裏,新增的 “擴張牆” 上掛滿了信物:琅琊城的船錨、流沙城的駝鈴、蠱花城的蠱王佩…… 每件信物旁都刻著一句話,合起來便是:“醫者無疆,護佑萬方。” 蘇璃月望著這些信物,突然明白擴張的真諦 —— 不是醫穀的版圖變大了,而是守護的力量變廣了。
秋風再次拂過醫穀,銀杏葉落在輿圖上,恰好遮住了歸墟的位置。蘇璃月將斷劍放在輿圖旁,劍身上的螺旋印記與十二座分院的光點遙相呼應。她知道,這張醫學網絡還會繼續延伸,直到每一寸土地都被守護,每一個生命都能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