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劃時代的武器

字數:5093   加入書籤

A+A-


    解決掉宗室的問題後,朱由檢也沒讓韓爌等人走,反而是讓太監給眾人上了杯茶,繼而又看向了徐光啟這位老臣。
    “徐師傅。”
    “臣在。”
    聽到皇帝在喊自己名字了,年近半百的徐光啟便就站起了身來。
    “徐師傅,眼下我朝火器研究的進展如何?”
    “啟奏陛下,這火器近來實在緩慢,但臣始終都無法解決那怕潮的問題……”
    說實在的,徐光啟這位大牛搞了不少發明不假,但他卻是沒能解決了這個問題。
    而由於原有的曆史當中朱由檢沒錢,再加之當時對科學的注重力度不大,所以也就沒人能琢磨出方法了。
    不過眼下朝廷並不缺少銀子,隻要他二人能研究的出來,那張書緣他們就能大範圍的鋪開了!
    “嗯,除了怕水還有什麽問題?徐師傅不妨說出來我們大家一起探討探討。”
    朱由檢點了點頭,很顯然他也知道眼下這火器是個什麽水平。
    “這個…還是讓孫大人來說吧,畢竟孫大人戰曆豐富有著使用的經驗。”
    徐光啟琢磨了一下,還是覺的這個問題得由使用者來說更為恰當,免得讓其他人認為是自己在胡編亂造從而貪汙。
    “孫師傅那你來給大夥說說吧。”
    聽得此言,朱由檢便隻得是看向了坐在第二排的兵部尚書孫承宗了。
    “陛下,這火器我軍已使用多年,但有幾大問題是一直困擾我軍多年,第一便是徐學士所講的怕水的問題,一旦遭遇風雨或受潮便不能使用了。”
    “二來是我軍所使用的火繩槍射距不夠,在麵對敵軍衝鋒之時常常會陷於慌亂。”
    “第三是這火繩槍、鳥銃以及三眼火銃裝填極為繁瑣,裝填好一隻火器的時間,是足夠讓步軍奔出四丈的距離了。”
    “這第四個問題嘛,便就是這炸膛的問題,尤其是火繩槍,臣前些年在遼東之時就親眼見過一位士卒被火繩槍炸膛而毀了眼睛。”
    “第五便就是數量不足,據臣在遼東之時觀察,整個遼東三軍隻能夠裝配滿五千支火器……”
    孫承宗的話很慢,可以讓所有人都洞悉這火器的缺點,尤其是盧象升那更是頻頻點頭。
    聽著孫承宗的話,張書緣也在琢磨這幾個問題。
    在他看來,這個幾個問題都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是如何改製彈丸!
    隻有彈藥變成了定裝才能解決那怕水和受潮的問題,至於射距和裝填的問題,倒也好解決,隻要有了定裝彈藥裝填就不是什麽問題了。
    至於射距倒也好解決,無非是就是在槍管裏刻上螺旋紋路。
    其實,這最讓他頭疼的反倒是炸膛的問題,這不說大明的匠人不好,而是說槍膛是氣密壓力導致的問題,過大了必然炸膛,過小了則就會射不出多遠。
    而此時的整個世界,都沒有一個具體標準究竟是裝多少藥才合適……
    “諸位愛卿,這幾個問題你們可有想法改善?”
    說著,朱由檢便就看向了內閣與六部。
    麵對這個問題,韓爌等人便就是一個頭兩個大了,這要是讓他們吟詩作對那絕對是手拿把掐,別的不敢說單就這塊他們就敢試問,天底下誰能比得過他們?
    “陛下,這火器臣等不懂,還是讓徐大人講講吧。”
    此時的韓爌等老臣也算是看明白了,今日這會議就是圍繞著解決火器的問題而開展的,至於宗室的事兒則是順帶的……
    “唉,徐師傅還有畢愛卿,你們可有想法改善這諸多問題?”
    歎了口氣,朱由檢就看向了右手旁的徐光啟等六人了。
    “啟奏陛下,臣以為,孫大人所講的炸膛問題在下到有一想。”
    徐光啟剛站起身,他身旁的畢懋康便就出了聲。
    “孟侯你知道如何解決?”
    朱由檢還沒開口,徐光啟便就驚訝的看向了他。
    這說實話,大夥兒都是同朝為官的又都是崇尚科學的人,所以徐光啟是認識畢懋康的。
    “下官也不敢說能解決,隻是有一想,還請徐學士指點。”
    這畢懋康除了癡迷於科研,整個人的才情也是不俗的,完全沒有那種理科生的偏執。
    “誒,畢愛卿有話就直言,今日這殿中沒有旁人也不涉朝政,你就快快說吧!”
    見畢懋康有想法,朱由檢便出聲打斷了他二人的客套。
    “是。陛下,臣以為我軍的火器之所以炸膛,原因應當有二,一是火藥是密度太大造成的爆炸,二是這火器的設計有恙。”
    “比如臣就拿火繩槍來說,它要想發射出一枚二兩重的彈丸,就必須要裝高於彈丸三倍左右的火藥才能激發,而我軍士卒在發射時並不知道此事,常常會多裝!”
    “至於炸膛傷人的問題,還有一個是它的點火和瞄準方式,實在是太過抵臉,哪怕裝藥量合適也有傷人的風險。”
    “所以臣在想,我等是否能改製一下?將明火擊發改為暗火?亦或者將槍身拉長,把火繩前移一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畢懋康是皺著眉頭思索,語速放的很慢。
    “孟侯,你說的這點,老夫也注意到了,可暗火該如何激發火藥呢?我們總不能將彈丸給掏空吧?而且將火繩前移那是否會造成使用的不便?”
    徐光啟也是皺著眉頭。
    正當他二人論道陷入了僵局的時候,張書緣便就站了出來。
    “二位,本司到有一點想法,也不知能否在這個問題上出力。”
    見張書緣站起身走了過來,徐光啟等六人就看向了他,不但是他們在納悶,就連韓爌等人也是好奇,心說你一文人湊這個熱鬧幹啥?難不成你懂製造火器?
    “哦,張部請說,這多一個人提想法也是一件好事。”
    徐光啟對張書緣笑了笑,神情中並沒有什麽鄙夷或看不起。
    而他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他這半年來做的那幾件大事。
    “好,陛下,徐大人,畢大人,張某以為這炸膛的問題的確是跟火藥有關。臣前些年記得過年時放炮把藥給裝大了差點沒燒了家。”
    張書緣先是開了個小玩笑,然後才循序漸進的提意見。
    “可後來,張某發現這爆竹若是能按一定比例裝載,便就不會發生突然爆炸的問題了,所以您二位可試試將我軍的火藥裝到一指寬的罐子裏,再在封口時倒入鐵丸最後用蜜蠟封堵,這樣做會不會降低炸膛的風險?”
    張書緣也是思索著開口,將後世的霞彈槍的子彈給描述了一番。
    “嘶…這是個主意,可…可還是那個老問題,如此那又該如何點火?”
    徐光啟與畢懋康是皺著眉沉思。
    見他們沉思了起來,張書緣便又開了口。
    “這個問題,是不是可用火石來做呢?”
    “火石?!”
    一聽這話,畢懋康二人瞬間就有了一種撥開雲霧見明月的感覺了。
    “對,倘若我們能把火石給搞到半個紐扣大小再給裝藥的罐子底部掏個洞放上去呢?”
    “你…你是想說撞擊點火?!”
    畢懋康旋即就是一怔,緊接著就抓住了他的肩膀。
    “是,張某是這麽想的就是不知道成不成。”
    “陛下,臣可借用兵丈局嗎?!”
    張書緣的話音落下,畢懋康便就向朱由檢開口請旨了。
    “準!”
    朱由檢也是興奮異常,他就知道小哥定然有辦法!
    “謝陛下,臣定可改善我軍火器的炸膛!”
    畢懋康興奮的一拱手,旋即就立下了軍令狀。
    這不是他胡來,而是他真覺的張書緣所提的就是解決炸膛的唯一方法,因為,明火激發在如何改變都會有傷人的風險,哪怕不是炸膛,那燙到了士兵也是不好的。
    所以他就便萌生出了實驗的想法!
    畢懋康風風火火的出去了,徐光啟也是想去看看,可終究皇帝沒開口,他也不好跟過去了。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