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與格物司互相學習

字數:6844   加入書籤

A+A-


    畢際壯的人事任命書下來後,張書緣便就交代他去國子監,挑選聘用各省的商業司主事了。
    而關於聘用的人選要求,張書緣則是定下了三條準繩,一是熟知地方形勢,二是善於計算,三是家中無產,除此之外便就沒了別的要求。
    在交代畢際壯的事後,張書緣並沒有靜下心來等解學龍、周道登、郭允厚與黃克纘四人的來信。反而是主動寫了四封信告訴他們,讓他們將統計結果直接送到畢自嚴的府上交給畢際壯審閱,至於副左侍郎、正副右侍郎之職則交由畢際壯來決定。
    而他之所以讓畢際壯來決定解學龍他們的位置,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讓他通過忙碌起來增加身體消耗,從而讓他注重身體健康,二是也想要看看他畢家對於東林和浙黨的態度,三是張書緣也想看看這畢際壯的本事。
    將寫好的信發出去後,張書緣就哼著小曲去往了格物司找徐光啟他們了。
    來到格物司後。
    張書緣就發現整個格物司的氛圍,在徐光啟這幾大巨擘的帶領下可謂是發展的如火如荼,許多主事郎中是三三兩兩的湊在一起鑽研火器、礦石、機械亦或者植物,總之這群人的情緒很是高漲。
    而自從格物司落地之後,徐光啟、畢懋康、宋應星等人便就發揮出自己的人脈關係,拉攏來了近五十餘人充當格物司的研究人員,時至今日這人數也慢慢的來到了近百餘人的規模。
    看著格物司的眾人是如此情緒高漲,張書緣便也高興了起來,因為有這麽多人在為科學發展而努力,他堅信大明定然是不會隕滅,三百年後的華夏也定然不會在被人給欺辱了!
    熟門熟路的進到格物司的正堂。
    本以為徐光啟會在這裏搞研究,但沒想到人今天卻在休沐,隻有畢懋康和宋應星二人在場。
    “哦?張閣來了,快快請坐。”
    聽到有人進來了,畢懋康和宋應星就抬起了頭看來。
    “嗯,二位這是在研究什麽呢?”
    看著兩人不修邊幅湊在一起,張書緣就不由的有些好奇了。
    “回閣部的話,下官二人正在研究我朝的工坊器械。”
    “二位坐下說。你二人在研究工坊器械?”
    “正是,我二人覺的眼下工坊運作還是太慢,而且一些火器零件始終無法做到小型,閣部就這麽說吧。一杆火器從槍膛到扳機,所有零部件都很大,損耗的鋼料也很多,這也是火器怕水的原因之一。所以下官等人便就琢磨,這如何能將火器的零件做小?”
    似乎是怕張書緣聽不懂,畢懋康便就盡量的用白話來給他解釋。
    聽完他們的講述,張書緣第一時間就知道他們想做什麽事了,那就是將零部件小型化,從而能將火槍的撞針放到槍管裏!
    “是這樣啊。二位若是這個問題,張某倒也有些想法,不過就不知這想法能不能成立了。”
    “哦?大人有想法?”
    一聽這話,畢懋康二人瞬間就站了起來,那感覺就好似是後世的神經病一樣,差點沒嚇到張書緣。
    而他們之所以如此,自然是沒忘了他在去年,是如何指點改良火器的。
    “嗯,二位先冷靜,來我們坐下說。”
    見他們如此振奮,張書緣也不敢藏著了,隻得是讓他們坐下。
    “二位,你們說的這兩個問題,我的想法是一可以借鑒,我在兵丈局推行的流水線作業方式,二可以采用齒輪勾連來做鍛造的鍛錘。”
    “至於零部件做小,那就得從模具上下手了。你們看,就好似是這個茶杯,有底座有杯子,而這兩者銜接部分相左,中間是否能用來放置模具鑄壓東西?若是我們再利用這物品掉落之原理,鑄造重鐵器衝壓是否能壓鑄出想要的配件?”
    張書緣想也沒想的就將後世工廠的機床零件給說了出來。
    “閣部,您說的這幾點,我們也曾試驗過,但在工械中加以齒輪有三大問題,一是動力無法持續,二是壓力不足,三是齒輪容易崩壞。”
    畢懋康不愧是科學狂人,在去年十二月時,他便就想到了這個辦法,利用齒輪勾連做出了一個垂釣機械,但動力源和衝壓力量卻是個問題。
    因為,齒輪用小了則力量不足,用大用多了則人力就無法驅動了。
    “嗯,這三個問題……”
    說實話,這個三個問題根本就不是眼下能夠解決的,一是這問題涉及到了原材料,二是材料的冶煉工藝,三是眼下的動力源隻有人力。
    “這樣啊,那二位可曾想到過利用河流?用水力帶動齒輪運作?”
    “唉,不滿閣部,這個…我們想到過,但沒有架子能夠承受住這河流的衝刷力量……”
    說到這,畢懋康就哀歎了一聲。
    “誒,畢大人何必哀歎?這架子承受不住那就再加大加重嘛。”
    “可…可話雖如此,但我北方幹旱許多河道都已見底,根本就支撐不起大型的水車。”
    聽到畢懋康的話,張書緣這才想起了這件事,也是古人都不是傻子,再說水車這玩意是早就有的東西,他們自然能想起利用河流的力量來催動齒輪,但奈何天災肆虐,河道幹涸,任憑你再有想法也實施不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時間,場中便就靜了下來。
    就在眾人都皺著眉頭思索之時,堂中的火爐上便就響起了一陣“噓噓噓”的聲音。
    聽到聲音,張書緣便看向了聲音傳出的方向,隻見堂中左邊放著一座山嶽爐,而上麵是放著一把銅壺,銅壺是正在往外噴湧著開水的熱氣。
    “蒸汽!!”
    看到這一幕,張書緣瞬間就想給自己幾個嘴巴了,這怎麽就把蒸汽機給忘了?
    “閣部?閣部?”
    見張書緣愣神的望著不遠處的爐火,畢懋康與宋應星就是一愣,心說這人是咋了?中邪了?
    “哦…,無事,是本閣突發奇想。”
    被他們連喊了三聲,張書緣這才回過了神來。
    “奇想?張閣…您…您不會是想到了什麽吧?”
    畢懋康有些不敢相信,畢竟這問題很是嚴肅,誰能會在這麽短時間內生出想法呢?
    “你們看。”
    見畢懋康詢問,張書緣就便站起身走到了爐火旁,絲毫沒在意的就將自己的袖子放到了銅壺的喇叭嘴上。
    “這是…動力!哈哈哈,老宋我明白了!”
    “謝張閣指點!”
    而跟過來的畢懋康二人,見他的衣袖被壺嘴的熱氣吹的是左右擺動,下意識便就蹦出了一個念頭,那就是重錘的動力源有找落了!
    “誒,這也是偶然奇想,也不知能否適用。”
    張書緣是恭謙的回應,腦子裏是一個勁的痛罵自己的記性,因為蒸汽機這麽個重要的玩意,自己怎麽能忘了呢。
    “應該可以,此氣猛烈洶湧,動力想必很足。張閣時不我待,還容下官前去驗證!”
    “額…好。不過畢大人還請注意安全!”
    見畢懋康是興致勃勃的,張書緣就隻能是希望他能鑽研出蒸汽機吧。
    蒸汽機這玩意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畢竟這玩意就跟燒鍋爐似的都需要將水加熱至沸騰,從而得到扇葉的動力源。
    可這東西說起來簡單,但要做好卻很難,因為其中涉及到了溫度壓力,一個不好就會爆炸,所以張書緣才特別囑咐了他一聲。
    不過,畢懋康可沒想安全不安全,現在的他一心隻想驗證這水氣能否帶動葉片旋轉!
    看了眼興衝衝離去的畢懋康,張書緣就趕忙交代宋應星去看好他,別讓他燒水燒出什麽岔子。
    可宋應星也處在興奮中,根本就沒聽進去他的話。
    見人興奮的也想去幫忙,張書緣就隻得是喊來了院中的其他人,讓他們去看管好畢懋康了……
    畢懋康走了沒一會兒,宋應星就回過了神來,回過神後他便就詢問起了張書緣的來意,而在他的印象裏,張書緣最近是很少來格物司的,最少已經是有一個月沒見麵了。
    見人詢問自己的來意,張書緣便就詢問起了這位酷似老農的宋應星。
    “宋大人,關於堿這個東西,你知道嗎?”
    “堿?”
    宋應星一怔,心說你要這玩意幹啥?難不成你想開辦印刷坊?
    沒錯,堿的用途很是廣泛,在古代不但印刷會用到,就連醫藥、造紙也會用到。
    “嗯,本閣想製造兩個東西都需要堿,大量的堿。”
    見他疑惑,張書緣就將自己想做肥皂和玻璃的事情告訴了他。
    “閣部?您的意思是堿可以用來製造琉璃?!”
    “正是,本閣閑來無事鑽研,恰巧在兵丈局的爐房裏見到過一些結晶,於是就突發奇想,就想試試將那結晶給鑄造成琉璃。而試了多次但始終沒有成功,換了幾種石材才勉強尋覓到合適的原料,可我總感覺是差了些什麽,所以就試了試堿,但沒想到效果卻是出奇的好。”
    張書緣是臉不紅心不跳的說著假話,沒辦法,他沒法直接說我是後世之人,知道玻璃的生產辦法。因為他說了別人不見的能信,而且這也會導致自己的身份暴露,從而遭受到四麵八方的攻擊。
    畢竟,誰願意跟一個通曉自己所有秘密的人相處呢?尤其是那搞黨爭之人!
    “這樣啊。堿的製作方法倒是很多,不知閣部大人想知道哪種?”
    “宋大人,您就直說吧,本閣對於此物不甚了解。”
    見張書緣不懂,宋應星便就拿出了講師做派,開始講述堿的製作方法了。
    “這堿的製作方法主要有四種,一為堿石木炭,將堿石與木炭灰以同等分量混合,再放入水中,加熱一到三個時辰,然後再將其中未發酵的渣滓剔除就得到堿液了。”
    “二為瞿石,用大豆、稻草和糞便等物熬煮後,就可得到結晶狀的瞿石,再經過衝洗和研磨之後得到堿石了。”
    “三為石灰製堿,將石灰石煆燒後,再經行粉碎研磨,然後將這石灰放入水中溶解,接著再投入生石灰與之攪拌,最後過濾掉雜質,使其在火上烘幹便可得到堿了。”
    “四為磨砂製堿,具體方法是將砂子放入水中,經過研磨可以得到堿了。”
    宋應星不愧是大牛,這說起製造來是滔滔不絕,就好似這些東西是刻在他靈魂上的一樣。
    “原來如此,張某受教了。”
    聽人一口氣說了這麽多,張書緣便就不再以本閣自稱了,反而是用了張某這個詞,來表示自己的佩服。
    當然,在聽完他的說辭後,張書緣也感受到了古人的厲害之處,因為這諸多方法全都是那一輩又一輩先人用性命和時間總結下來的!
    “嗬嗬,算不得什麽,與閣部比起來宋某說的這些也不過是如小孩子家玩鬧……”
    “誒,宋大人話可不能這麽說,這萬事萬物自有它的用處,雖然張某是湊巧講了些火器之事,但與您相比可就如同是小巫見大巫了啊。”
    張書緣是絲毫不吝讚賞之詞,就差沒說他是天下第一學家了。
    “不敢不敢……”
    在與宋應星聊了一會兒後,張書緣便就感覺聊的差不多了,於是便就同宋應星告了辭。
    不過,就在他走時,宋應星卻邀請他到自家府上坐坐,說是自己有一東西要給他看。
    見宋應星熱情的邀請自己,張書緣想了想便也就答應了,反正距離他南下還有一天的功夫,這去看看也無妨……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