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左侍郎畢際壯

字數:7533   加入書籤

A+A-


    離開了深宮之後,張書緣便就準備起了南下事宜。
    不過,在南下之前他得要先做三件事不可,一是見一見畢次輔的兒子畢際壯,二是確定好左副及右正副侍郎之職,三是得籌謀一下惠民坊的發展計劃。
    於是,在他處理完內閣的事後,便就去尋工部尚書馮英了。
    從會極門出來一路向西,沒過多久張書緣便就穿越了歸極門,到達了工部的院子。可此時的工部卻已是被馮英調動的忙了起來,許多主事行走不斷,有拿著地圖和木尺的,亦有拿著空白奏章步入主政房的,看著架勢是他馮英準備大幹一場了。
    看了眼這熱鬧的場景,張書緣便隨便抓了位主事詢問工部的部堂何在。
    而被抓的那位主事,下意識就想說“別煩老子,沒看到老子在忙呢嘛”可這句話還未出口,那人就見到了身著大紅袍服的張書緣。
    “下官拜見閣部大人!”
    “無需多禮,你家大人何在?”
    “呃…啟稟閣部大人,我工部堂官剛剛回家去了,說是家中有事。”
    “好,本閣知道了,你繼續忙吧。”
    看了眼這人,張書緣就感覺這人膽子也太小了,完全沒有那股五品大員的風氣。
    其實,他也不看看自己的身份是啥,別說是五品了,恐怕就連那二品大員見了也得是客客氣氣的說話……
    出了皇宮,沒用多久他便就坐著自己的轎子到了馮英的府上。
    雖然是沒來過馮英的家,也不知道他的家具體在哪兒,但他不知道並不代表下人們不知道。要知道這一堂堂二品大員的身份還是極為吃香的,各路人馬也是想盡了辦法巴結,因為能抱到一二品大員的大腿,那是八輩子都修不來的福分,而一旦抱上至少可以讓自己一族實現階級躍遷,成為人上之人,官上之官。
    別問,問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來到馮英的府上後,張書緣才知道他為什麽在這個時辰就回了家,因為他兒媳婦要產子了。
    見人家裏忙著此事,張書緣也沒辦法跟他多聊,隻得是告訴馮英要他工部在三日之內製作出四枚蟾蜍銅印給自己。
    當馮英聽到他這般訴求,當時就有些懵了,心說你為啥要的是蟾蜍印,而不是虎頭印?
    對此,張書緣隻得是對其講了講“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的傳說。
    可這傳說還沒說完,馮英便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商業司需要有招財寓意的玩意,當即便就答應下了此事……
    簡單的與馮英聊了幾句並道了一番賀後,張書緣便就回去寫了封信,要求明誌務必要在本月農曆二十一前,從陝西趕到山西潞州府,自己有要事要交代他。
    寫好這信件,張書緣便就用蜜蠟上了漆,還在漆上麵用自己的汾陽郡王印給蓋了一下。
    交代了黃伯將信發出去後,張書緣就思索起了惠民坊的發展。
    想了大約有一個多時辰,他便就決定下了發展計劃。
    一、利用山西、陝西鹽礦發展精鹽產業。
    二、發展改良《本草綱目》中記載的“肥皂團”使其發展出後世的肥皂。
    三、利用北方山地礦藏發展玻璃產業。
    四、著重發展陶瓷工藝品。
    雖然眼下他隻想到了這四點,看起來不多,但這四項是他眼下唯一有把握做到的事情。
    而這四點之中,最難的當屬改良肥皂,因為想要製造出後世的肥皂就得有大量的堿和油脂,而眼下堿的製造成本過於巨大,十分不利用產業展開,而且油脂也不太好整。
    其次便就是玻璃,同樣的,製造玻璃時也需要大量的堿,還是純堿!
    回憶著這四項的後世記述,張書緣就開始動筆開寫了。
    精鹽的製作方法到不複雜,後世的中學課本裏有講,隻需將鹽礦裏的礦石粉碎,然後在投入水中進行溶解得到粗鹽,再將粗鹽用漏鬥進行過濾,最後晾幹水分,從而就可得到精鹽了。
    而關於堿的製造,張書緣沒什麽想法了,隻是大概記得眼下是有兩門製堿技術的。
    一為“石灰製堿”二為“植物製堿”但這兩門技術究竟是怎麽操作的,他就不太清楚了。
    沒辦法,他張書緣不是理科生和化學生,所以沒太看過這方麵的書籍也算正常。
    當然,他之所以知道“石灰製堿”這兩個詞兒,也是他偶然間在某本書裏看到的……
    “看來這個東西,我得找時間去問問徐光啟他們了。”
    寫到這裏,張書緣就皺了眉,抬頭看了眼屋外的天色,便又接著動筆寫了起來。
    而這次所寫的便就成了玻璃的製造方法。
    玻璃製造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隻要將石英砂、堿以及石灰石熔煉到一處,然後再加入一些著色顏料,就可生產出玻璃製品了。隻不過這製造過程很是危險。想要製造出精美的玻璃製品,就需要工人利用鐵管向其吹氣,使其膨脹出形狀,然後再加以手工調整,才能獲得珍貴的玻璃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至於肥皂,那就更沒什麽說得了,隻要有充足的油脂和堿就能製造出來。
    ps明初之時山東淄川縣的顏神鎮,就已經有了玻璃的製造技術了,並且還發展出了類似公會的抱團產物,方以智的《物理小識》與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中對玻璃這東西有很多記載。
    寫完了發展計劃後,張書緣又寫了道奏疏,讓府上的人遞給了通政司的主事,表明自己要準備南下了,這幾天就不上朝了。
    而他這道奏疏,以很快的速度就通過了皇帝與內閣批準,畢竟他南下查案的事是早早就確定了的……
    在家中陪伴了幹娘一天,張書緣就收到了畢自嚴的邀請。
    見是次輔邀約,張書緣立馬就知道是他大兒子畢際壯到京了。
    到了畢自嚴的府上,很快他就見到了這位公子。
    隻見,這畢際壯身高一米七左右,長相與他父親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都是屬於那種瓜子臉山羊胡的類型,但他的身材卻是很瘦,讓人看去就覺的他不是一位大戶人家弟子,反倒是像那吃不起飯的貧苦百姓。
    “畢閣,這…這是貴公子?”
    看到這一幕,張書緣就驚了,心說難怪這位是青年離世,這一看就知道是個身體有恙的主兒。
    “是啊,壯兒還不拜見張閣?”
    此時的畢自嚴,儼然就是一副嚴父的形象,雖然言辭有些冷厲,但語氣卻是很溫柔。
    “是父親,在下畢際壯拜見閣部大人。”
    畢際壯是謙卑有度的躬身抱拳行禮,完全就是一副翩翩君子的模樣。
    “誒,際壯兄快快請起。”
    雖然有些納悶這畢際壯的身體情況,但張書緣卻是沒敢托大,畢竟人父親可是響當當的大牛。
    “謝大人,大人請坐。”
    “好,際壯兄。”
    與他相視一笑,張書緣便就坐在了客座首位。
    “際壯兄,話說你可知此次入京為何?”
    坐定以後,張書緣看了眼畢自嚴後,就兀自的向畢際壯開口詢問了。
    “啟稟閣部大人,小子知曉,父親在年前來信中已經說明。”
    “哦,那這麽說來,際壯兄是有把握承接下此事了?”
    “回大人的話,小子不敢稱有十分把握,但對於經商一道也是有著一定理解。”
    沒錯,作為山東的大族之一,畢家人是十分擅長經商的,其家中族人很是精明。
    “嗯,不嬌縱,有見聞。不過話雖如此,但有一點本閣要與你言明,接下此事就代表你今後不再是一平頭百姓,而是我大明朝的商業司左侍郎。一旦出錯,本閣護不了你半分,且還會施以重典!”
    說這句話時,張書緣是死死的看著他,就好似想從他的眼神裏窺探出什麽。
    “小子明白,父親已於我言明此事的重要性了。小子願為我大明朝效力!”
    “好!那本閣問你,若你擔任我司的左侍郎,你將會如何理政?”
    見他都這麽說了,張書緣也認為他有點東西,看了眼畢自嚴後就便開始考教起了他。
    “回閣部,若我擔任,第一要務便是要理清我朝境內商戶幾許,產出何物,然後在疏通市場,使我大明朝境內商品快速流通。”
    “哦?為何?”
    聽到這番話,張書緣下意識的就看向了畢自嚴,認為是他將自己前日的話轉述給了畢際壯。
    可接收到張書緣的眼神後,畢自嚴就微微的搖了搖頭,用眼神示意說,自家兒子也不過是剛到半日,連家中情景都沒有說清呢。
    見畢自嚴是這般示意,張書緣便就放下了心來,隻要沒透題就好。
    “閣部,商業自古以來講究的便就是流通,若無流通焉能生財?所以小子認為此乃第一要務。”
    “嗯,那第二要務是何?”
    盡管畢自嚴用眼神示意說自己沒有作假,但張書緣還是得防一手,以免畢際壯是個徒有其表的人。
    “第二要務,當與他國據理力爭,言明我朝之商品優劣。”
    “就隻是這樣嗎?”
    “閣部小子還未說完,除了這與他國競爭之外,小子還認為想要順利暢銷商品,還得需強大國力作為支撐,如此才可成就商業司之野望。”
    聽到這,張書緣心裏就咚咚的跳了起來,好家夥,這畢際壯是有東西啊,居然能看出國際貿易的背後是國力在做主。
    “嗯,際壯兄有理有據,看來畢閣老是後繼有人了啊!”
    張書緣是開心的笑著,看來這畢自嚴是真牛,竟能將兒子教授成這樣。
    “嗬嗬,張閣言過了,犬子不過是在鄉野混跡了幾年,這說的還是需要驗證才是啊。”
    畢自嚴是摸著山羊胡子,臉上的神情也很高興,畢竟每個父輩的心中都有一個望子成才的念頭。
    “誒,畢閣老這就過謙了,貴公子實乃有才,還是大才。所以,沒問題的話,我想安排貴公子即刻上任。”
    聊到這裏,張書緣便就決定下了左侍郎的人選。
    雖然這畢際壯說的東西不多,但就這兩點就已經是超過了絕大多數官員了,因為此時的大明官員都還沒看到國力支撐這一層,一個個的就隻顧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然了,百官之中也不是全沒看到,也有很多人能感受到這一點,畢竟佛朗機人來東亞可不是跟你玩過家家的,他們沒少往大明折騰東西……
    “壯兒,你是何意啊?”
    “父親,兒子願為我朝肝腦塗地!”
    畢際壯說著便就對他父親施了一禮。
    “嗯,既然你有此心,為父便不能阻擋,不過你可要想好,官途亦是命途,若稍有差池為父也護不了你半分。”
    畢自嚴說的沒錯,眼下看起來是風平浪靜,但實際上東林與浙黨可都是憋著火的,尤其是畢際壯還要跟著張書緣混,一個不好那可就是要死無葬身之地。
    “父親放心,兒子已有決斷,此生當為我朝鞠躬盡瘁!”
    畢際壯是豪氣的開口,言語中很是堅定。
    “好,不愧是畢閣老之子,有此心跡,我朝定可煥發生機!”
    說著,張書緣就起身拍了拍這位與自己差不多大的同道之人。
    “畢際壯,本閣今命你暫領我商業司左侍郎之職,試用三個月,三個月之內若無達到本閣之要求,本閣將另選他人,不知這樣你還可否願意?”
    “小子願意!”
    “好,畢閣老您看?”
    見他同意了,張書緣就看向了畢自嚴。
    “張閣別看老夫了,吾兒心願至此,為父的自當同意。”
    “既然如此,那張某便就擬奏,還請畢閣老在內閣予以通過。”
    “嗯,好。”
    決定了左侍郎人選,張書緣便就離開了畢府,回到家中就寫了一道奏疏呈給了通政使司,讓其分別發給內閣、吏部以及朱由檢那裏。
    由於這畢際壯是暫領左侍郎,再加上其父親又是當朝次輔,所以,很快畢際壯的人事任命書就正式下達了,用時連一天都不到。
    畢際壯的任命之所以能這麽快速的通過,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朱由檢親自拍了板,而且,他也知道張書緣的用人計劃……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