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南方走私脈絡二)
字數:8698 加入書籤
“大人,我布政司絕無官商勾結,若您不信可問我巡撫丘兆麟大人,至於大人們的手書是從何得來。對此下官有所存疑。”
聽到張書緣的說辭,以及看到三人拿出的約定文書,楊文嶽就趕忙撇清布政司與民間商會的關係。
這正如老話說的好,不上稱沒有四兩重,可要上了稱一千斤都打不住!
而他之所以點出江西巡撫丘兆麟,那是因為丘兆麟有監管職責。
雖是人丘兆麟幹一陣就會被調走,但他卻不能出現隱瞞當地的事情,尤其是在他任期裏還發生了大案。所以楊文嶽就相信丘兆麟會為自己說話了,若不說話的話,除非是他丘兆麟想死!
“啟稟閣部大人,下官監察江西許久並無發現布政司等人行官商勾結之事,若閣部有疑盡可探查。”
“誒,二位言重了都坐下說話。本閣不是來興師問罪問你等這事。自古以來政事開辦需要官民互通有無,有此傳言也屬正常,放在平時倒也能理解。可這有一事你等可曾想過?”
雖然他是看出了這些人的異樣,但要想現在就拿了這三司,自己還得掌握了實證才行,如若就這麽拿人,隻怕這江西府的人會鬧事,朝裏的百官也會不答應。
因為皇帝拿人,那也是得要找個理由不是?
“何事?下官還請閣部示下。”
膽戰心驚的坐下,楊文嶽便就看向了丘兆麟等人。
“要本官說,為何這走私大案會發,還是發在了我江西府?而且那商戶之人是言之鑿鑿與我簽下這約定?難道他不知這其中的危險?”
“這……”
一聽這話,在場的諸多官員便就變了臉色,有人皺起了眉頭,有人低頭不語,還有人則是詭譎微笑,總之這江西三司裏的人是各有各的表情。
“閣部,您的意思是有人在暗地裏行賄走私?!”
雖然心裏是有了一二,但楊文嶽還是感到了驚駭,心底裏更是瘋狂的辱罵何應瑞。
腦中想著此事,但眼神卻下意識的看向了都衛指揮使宋一鶴。
在他的記憶裏,這宋一鶴就時常因為錢糧而鬧事,會不會是他在背後搞事?
“沒錯,若司中無人,那些商戶豈敢如期張狂?”
看著下方的各種神情,張書緣頓時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這江西三司似乎是有矛盾的!
“下官明白了。既然閣部是為此案而來,那下官建議還是從我戶部清吏司使下手為好。”
明晰了張書緣等人的目的之後,楊文嶽便就鬆了口氣,將矛頭指向了江西戶部清吏司,因為這清吏司的郎中是那何應瑞的人。
而擔任戶部清吏司的郎中,是一位名叫俞陽澤的中年人,身形是高瘦高瘦的,看起來是個讀書人出身。
“下官拜見張閣部。”
見上司點名了,俞陽澤隻好是起身走到中央拜見。
“嗯,既然你是我江西戶部清吏司郎中,那本閣問你各縣府道產出幾何,平常都運往何處啊?”
“回…回閣部的話,下官…下官……”
雖然是強撐著,但沒過一會兒這清吏司郎中就露怯了,嘴裏是支支吾吾的說不出個事情來。
“嗯?你身為我清吏司郎中卻說不出我江西各府道產出如何?”
“下官…下官一時麵會閣部上差激動,故此…故此……”
“行了,你與門外的錦衣衛說一下你戶科的賬冊放在什麽地方,本閣稍後自己查看。”
看了眼俞陽澤的尷尬表情,張書緣就沒好氣的開口,但言語中卻是沒罰他。而沒罰他的主要原因是,他想拉攏一番此人,以此來看看其他人的反應。
“是。”
“嗯,楊布政,你主管我江西一省的各項政務,那路引留存何在?”
讓俞陽澤坐回原位,張書緣便與曹化淳二人對視了一眼,繼而又看向了楊文嶽。
這作為一省之司自然是有包含發放進出路引的。
“閣部請稍等,下官這就去取!”
雖然有些懷疑是都衛在搞事,但楊文嶽卻不敢端架子,更不敢出言頂撞,因為走私一案是發生在了他的任上,哪怕是說破了天去也會被記上一大過的,弄不好自己能是要因為此案而付出性命的代價。
別問,問就是這江西的事兒上了稱!
“不用了,將文書放置地方告訴錦衣衛就行。”
麵無表情的看了眼屋內的眾人,張書緣便就打算休息一二了,順帶也能和曹化淳三人交流一下對江西三司的看法。
“是,下官明白了。”
“嗯。諸位,發生如此駭然逆案,吾皇很是震怒,為確保此案成功告破,本閣建議我等所有人自即刻起就勿要回府了!”
平靜的說出這番話,張書緣就準備起身離開了,至於休息地方,自然是這布政司的後院。
“大人…大人,這…這是何意?”
“是啊閣部大人,我等並無罪責,若要抓我等還請閣部拿出證據!”
一聽這話在場的官員瞬時就急了,因為張書緣這話,代表的是他們將整個江西三司都被人看作是了犯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諸位說笑了不是,本閣何曾說諸位是案犯?再說,難道諸位不知有錯?還有本閣所說的是建議,至於聽不聽是在你們。”
張書緣微微一笑就看向了曹化淳。
“張閣所言不錯,如此大案自然是行非常之事,若有人想走,那可要想清了後果!”
隨著曹化淳一開口,整個場麵的氣氛瞬間便凝固了起來,所有人都不敢大聲出氣了。
雖然東廠是被削弱了沒錯,但要知道人東廠可沒有被裁撤,依然是皇帝身前的近臣。
“是啊,咱家也是這個意思。當然若諸位大人有要務在身,不得不走,咱家與曹督也不會說些什麽。隻不過出門後就要小心了,免得被不幹淨的人找上門去。”
曹化淳的話音落下,司禮監張國元也開了口,隻不過他說的話是更為的明白!
見二位內臣開口了,在場的眾人便就互相看了一眼,然後便就躬身行禮道“我等願意聽從閣部建議。”
這些人都不傻,知道這二位的意思是什麽。
就眼下而言大明的辦案過程已經不是那麽明細了,尤其是東林和浙黨經手的案子,雙方是經常通過辦案來打擊對手,而所用的方法便是子虛烏有、亂扣帽子,外加栽贓陷害。
可以說,隻要你是得罪了這兩方之一,那你就趕緊買好棺材等死吧。
事情是這麽個事情,但張書緣卻不能這麽做,一來他的目的是正本清源革除走私,二來他是想以此來重新立起律法的威嚴,從而達到整頓吏治的目的。
隻有這樣,大明才會煥發出生機!
見人都同意了,張書緣便笑嗬嗬與曹化淳二人去到了後院。
“二位,對這群人怎麽看?”
坐在後院正屋之後,張書緣便就看向了曹化淳與張國元。
可曹化淳與張國元是對視了一眼,但卻是沒有回應,就好似他二人是在回想方才的情景。
“二位,咱們三人得打開心扉才是啊,您二位有什麽話就直說了吧。”
見他們沒有說話,張書緣就以為他二人是看出了什麽,害怕得罪了東林或浙黨。
“哦,不是我藏拙,也不是怕人。而是方才我在思索,這些人裏到底誰會是那走私的幕後黑手。”
“嗯,咱家也是這般想法,可若是說對方才那群人的看法,咱家隻評一字“亂”!”
“是啊,這江西三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方才,本閣就看到了不下五人在對眼色。”
張書緣也是深吸了口氣,可還是那句話,沒有證據他就不好隨便抓人。
“是啊,不過有一人我倒覺的適合作為突破口。”
“哦?曹都督是說何人?”
“自然是那個姓楊的,此案發生在他任上,於情於理他都逃不過牢獄。可若是能他自證清白這會不會能幫我們打開突破口?”
曹化淳是摸著胡子說道,眼神卻是看向了前院。
“是個人選,不過咱家卻是與曹督意見向佐,在方才咱家見那按察使林贄,是一個勁兒的在掃視楊文嶽,你們說這要不要也從他身上搞一搞?”
張國元不愧是後來的監軍太監,眼睛還是很尖的。
“好,那既然如此,咱們就從他二人身上下手?”
“我看可以。”
正當三人在開閉門會議之時,一聲拜見聲就傳了進來。
打開門後,見是錦衣衛取來了清吏司的賬冊和江西府的路引憑證後。
張書緣就苦笑了一番,他還以為是那三司的人坐不住,想來找自己等人談話了呢。
讓人將東西放下後,曹化淳便就安排此人去通知其他錦衣衛看管好那些人,順帶也讓錦衣衛通知那江西府官員各自寫一封安家信,送回府上。
當然,在進布政司時,他也讓人替換掉了布政司衙門的守衛,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布政司的消息還沒走漏半分,充其量隻是讓南昌府的百姓知道有大官駕臨了。
拿起送來的文書賬冊,張書緣三人就開始的審閱。
一連看了三天,張書緣三人倒是沒啥壓力,可住在前院的人卻坐不住了,那些人是紛紛請求楊文嶽來拜見張書緣等人,希望能早點解決這個案子,好放自己回家。
可楊文嶽卻死活不願意,一是他靠近不了府衙後院,二是他也沒想好該怎麽說。
不過,礙於眾人的壓力,楊文嶽到底還是沒扛住,隻得是到後院來拜見張書緣他們了。
進到後院正屋之後,楊文嶽還沒開口說話,迎來的便就是一聲怒斥。
因為,張書緣三人看出了這江西府財報的問題。
隻見,這清吏司記述的賬冊裏是混亂一片,上一句在寫“今收一十餘萬石稻穀”下一句變成了“於去年相結餘為四十餘萬石。”
就這個數據拿給老百姓看,老百姓都說一句,記錄這數據的人是有毛病。
因為,要真有這麽多糧,那前幾年還會鬧饑荒嗎?
張書緣記得史書記載,江西府在崇禎三年後就開始徹底亂了起來,先有南贛起義軍奪天王,後有張獻忠率人衝入江西,其中自然也還伴隨有旱災、鼠疫等問題襲擾,總之自三年以後整個江西是亂作一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然,本該發生在去年的贛南起義,由於張書緣讓朱由檢去搞藩王,使得這起義在陰差陽錯之下給消弭了。
“楊布政,本閣再問你一番,此數是否經過你的審核?!”
“下…下官審核過,事實也的確如記載那般。”
“的確?那好既然如實,那今年你江西歲入就再加一成吧,反正你江西有的是糧。”
見他不實誠,張書緣立即就開始嚇唬他了。
“大人不可啊,這些糧也隻夠我省吃二年,這萬一碰到天災,那…那該咋辦?”
“咋辦?你不是說數據無誤嗎?哼,本閣告訴你,地方的事本閣比你清楚!”
“是是是,大人比下官清楚。”
“好了,本閣也不是非要計較你這失誤。楊布政本閣與你交個底,我三人是想盡快辦完此案,朝裏還有許多大事等著我等,你可明白?”
說著,張書緣就緩和了下語氣,給了個安心的眼神給他,表示自己理解他。
“明白,下官明白!”
一聽這話,楊文嶽瞬間就感受到了言外之意,這是他不追究自己的問題了。
“嗯,明白就好。這樣吧,你布政司也停擺三日,你也該去處理政務了。”
“是,下官這就去。”
“等等,你給本閣準備五萬斤生鐵,三萬石糧食。”
“啊?!閣部……”
“怎麽?有問題?”
“額…,沒問題,下官有一疑惑不知該問不該問。”
“問。”
“閣部要這些東西作甚?若是查案之用,可命人關注各地商販就好。”
“嗬嗬,自然是完成與那瑞福齋的交易了。怎麽楊布政有此有興趣?”
看著楊文嶽,張書緣就開始挑弄他了。
“不敢不敢,下官知道這是閣部的辦案手段。”
“嗬嗬,知道就好,可別說本閣中飽私囊,一應收入本閣都會讓錦衣衛交給你來管理。曹都督您覺的呢?”
張書緣嗬嗬一笑,眼神裏滿是算計。
而他這話很簡單,一是避免他誣告自己貪墨,二是要試探一下他,看看他知道了自己手段後會不會去通知那汪銳澤等人,三是想借此給江西弄到一筆豐厚的現金。
“嗯,張閣說的即是,如此一來便可借走私之人為你江西賺一筆現銀了,也能方便了我等查案。”
曹化淳與張國元都在,看著楊文嶽便就是和煦一笑,全然沒有了方才的憤怒。
“是,三位大人所言即是。若無他事的話,下官這就去辦此事。”
“嗯,去吧。”
曹化淳下意識便就點了點頭,不過,就在他的話剛出口時,張書緣便就打斷了他。
“楊布政且慢,你方才求見我等是要說何事呐?”
見安排完了自己的事情,張書緣這才想起他來這的目的。
見人問起,楊文嶽隻好是將眾人的言語給說了一遍,當然,他的說辭是各府道新春事多,不能耽擱,還望三位大人能準許眾人回去辦公。
聽他是為了此事而來,張書緣想了想就與曹化淳二人對視了一眼。
“準。”
在張書緣三人看來,農業是第一大事,這個是不能拖的,一旦誤了農業,那將會導致今年的農業產量下降。
“下官遵命。”
說罷,楊文嶽便就恭敬的離開了布政司後院。
“曹公公,這接下來就麻煩你了。”
“這個自然……”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