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改善底層民生

字數:8476   加入書籤

A+A-


    趙戊離開了,但張書緣卻沒有閑著,反而是閉目養神在想如何抓人的事兒。
    按照在江西府的經驗,他們這幾人應該是再來一次由下往上的調查跟蹤,隻要能拿到一丁點證據就能直接去抓人了。
    這想的是好,但由於在江西府抓了不少人走漏了風聲,所以眼下這再想用那摸排的法子就行不通了。
    細細一想也是,這案子都出了這麽久了,是個人也知道是到了該收手或者暫停的地步了。
    腦子想著此事,張書緣就很是頭疼,心中是百般吐槽眼下的交通設施,這若是有後世的交通手段的話,那再麵對這類事情時就不會陷入這般被動的局麵了。
    琢磨了好一會兒,張書緣也沒想出個道道來,隻能是寄希望於曹化淳能查到點什麽吧。
    坐了半天多的功夫,趙戊便去而複返了。
    與離開前不同,這次他回來是足足帶著七十多號人,而這些人大多是些精壯的漢子,有身著甲胄的軍中衛士,有些是身著麻布衣袍的鎮長,甚至他還看到了一些漁夫模樣的人。
    看到這一幕,張書緣就在這心底讚了一句這江浙三司。
    趙戊之所以帶了漁夫,自然是他聽到了“出口”一詞,想借機為鄉親們做點善事,同時也用此事來作為投靠的買路錢。
    沒錯,此時的趙戊是看明白了,這位姓張的內閣大臣,是想借機在江浙埋釘子,要不然的話,他幹啥來找自己,又有什麽理由來見當地百姓?
    “拜見大人!”
    進來後,這些人便就齊聲一拜。
    “好好好,諸位快快請起。”
    “諸位可知本閣喚你等來此是有何事嗎?”
    看著躬身拜見自己的眾人,張書緣下意識就站起來道。
    “草民末將不知。”
    在場的眾人皆是懵逼,就連趙戊也是如此,雖說是猜出了這位大人想拉攏自己,但他卻想不明白自己這瀝海衛能做什麽。
    “嗬嗬,這喚大家過來是有兩件事,一是本閣想問問諸位父老的營生,二是想問問諸位將軍的家人過的怎麽樣,有沒有需要朝廷幫忙的地方。”
    張書緣是有啥說啥,而他這話乍一聽沒什麽,可稍微一琢磨就能發現,他這話裏全是要發展當地經濟的意思。
    說實話,瀝海衛作為大明東南海域的邊陲地帶,雖然其地理位置是極其靠近杭州等繁華城池,可它卻遠不及周邊那些大城之一二。
    這導致此間發展不及那些大城的原因主要是兩個,一是這裏的人口太過稀少,二是這瀝海衛是處於海岸邊陲地需要時常抵禦倭寇和海盜的登陸劫掠。
    而這個兩個問題,要是讓那滿朝文武來解決的話,就隻有一個“投”字,而這個字重點是放在了軍事上麵,至於民生那是屬於餓不死人就行。
    可這個問題,在張書緣看來,得讓此間發展起來才行,隻要這裏有了龐大的人口和軍備設施,就算是借那倭寇和海盜八個膽子,他們也不敢來犯,別問問就是你有多少人和船?
    所以,張書緣喊他們來的目的就不言自明了。
    “老兒多謝大人,多謝朝廷惦念。老兒王二五代表我瀝海百姓向您問好。我們這裏的人呐生活的還不錯,不說日日有酒肉,也可說生活無憂……”
    隨著張書緣的話音落下,人群裏就站出了一位年約六旬的老者。
    “過的這麽好?老先生,您這說的可是跟我們看到的不一樣啊。”
    “是啊,老爺子,我們這一路過來,雖是沒見到什麽乞討的人,可是也沒聽說誰家能過成這般。”
    聽到他的話,張書緣就與近前的錦衣衛笑了起來。
    “誒,二五老哥,這麵對閣部大人就不要說那些了,大人是想為我瀝海做些事情呐。”
    趙戊看的明白,一聽王二五的話,就知道他是想幫自己說點好話添點光了。
    其實,在這場的大多數人心裏是明白的,這朝廷來人大多數時都是做做樣子的,根本就不管你生活的如何,而每次來這裏不是要他們去做勞役,就是讓他們去充軍……
    “是啊老先生,咱們也別說那場麵話,本閣來此就是想看看我瀝海百姓的真實情況,當然,若是有難處本閣定會上奏給陛下。”
    話音落下,王二五就看向了趙戊,似乎他是在確定張書緣說的話是不是真的。
    見他二人對了下眼色,張書緣就無奈了。
    也是皇朝末年,百官貪汙,黨爭不斷,換了誰都不會輕易的相信這些上麵人的話。
    “老先生本閣問你。咱瀝海地區還有人捕魚嗎?可還有人出海?”
    此話一出,那王二五頓時就被嚇的跪了下來。
    開玩笑,有“片板不下海”的禁令在,誰敢做這營生啊。
    見人跪了下去,張書緣趕忙讓人去扶他。
    “老先生勿要驚慌,這出海一事眼下已經沒有政令約束了,從今往後大家夥都可以吃那海上的營生了。”
    扶起了此人,張書緣便和聲的安撫。
    “此…此言當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嗯,當真!”
    見這老者是一臉的驚慌,張書緣就有些怒了,這開海的事情定下已經有半年多了,這怎麽這裏的人還不知道,難道是浙江三司沒有下發?
    其實,這政令早已是下發了,可瀝海衛屬於海岸邊陲又是防禦重點地帶,所以在那群人的眼裏,這裏就根本沒法執行這事,所以他們便就沒對這裏言語了。
    “老先生,眼下既然可以出海了,那您可有什麽想法?”
    “老兒全憑上差大人和指揮使大人……”
    “嗯,這樣吧,你,你們現在回去召集各自村子裏的捕魚高手,從明日起出海捕魚!”
    “大人,那…那海盜怎麽辦?”
    “嗬嗬,海盜不是有趙將軍他們在呢嗎,老先生放心。”
    “是啊,有我等在此,二五兄就安心捕魚吧。”
    趙戊是微微的笑著。
    “那…那老兒就多謝指揮使和上差了……”
    說罷,王二五這幫人行了一禮後,就急衝衝的回去喊人了。
    目送著這群鄉民離開了營帳,張書緣便看向了隨在身旁的趙戊了。
    “趙將軍。”
    “大人,有何吩咐?”
    見張書緣點了自己的名字,趙戊旋即就站了出來。
    “嗬嗬,吩咐可不敢,再怎麽說本閣也沒有權利調配你們。不過趙將軍,話雖是如此,但方才本閣的言語你也聽到了,怎麽樣這事兒敢不敢接?”
    張書緣說的沒錯,眼下的大明雖然是末期,但皇權已經是走到了僅次於清朝的頂峰,所以想要在這樣的製度下調動軍隊,除非是你手握禦賜兵符或有兵部的軍令才行。
    而他們這一行之所以能調來廣東都衛的人,主要還是靠著“協查逆案”的名義來的,可與查案相比這發展此地的海業就與查案沒關係了,至少明麵上看是這樣的。所以張書緣才說了“沒有權利”四個字。
    “這……”
    看著張書緣那張笑臉,趙戊就在心中琢磨了一番。
    說實在的,能做了官的都是聰明人,所以張書緣也不用說的太細,這趙戊就能明白他是什麽意思。
    “回稟大人,末將願為父老鄉親效勞!”
    想了一瞬,趙戊便決定接下這開海營生了。
    “好!趙將軍不愧我大明朝的能將。這樣,自明日起你部要加強海事訓練,同時也騰出些船來給鄉親們。”
    “是!”
    “還有,除了這些舉措之外,本閣希望你能騰出些軍器予百姓使用。”
    這話一出,趙戊瞬間愣了,心說這幫忙護衛漁船就好,這怎地還要用軍器?
    “大人…這…這恐怕不妥吧?”
    “這麽不妥?趙將軍熟知海事,應該知道這海中生物的龐大與多寡,而我百姓手中並無器具這如何捕魚生存?”
    “當然,本閣也不是要你把火炮大船給他們,本閣隻是想讓你借幾架弩車而已。”
    “弩車?”
    “大人是意思是,讓百姓們將弩車架到船上捕大魚?”
    “嗯,隻有這樣百姓們才能捕獲到東西。”
    聽著張書緣道出的這番話,趙戊的心是砰砰直跳。在他聽來,他這話裏是牽扯了很多的方麵,而那裏麵的種種無一不是困難重重的。
    “是,末將明白了!”
    “嗬嗬,明白就好。趙將軍待事成,本閣定以我商業司之名為你請功。對了,等此間的漁業開辦起來後,你就命人將此間的消息給散播出去,讓其他沿海地區也開始興辦漁業。”
    “末將遵命!”
    趙戊是眼冒金光的重重一抱拳,轉身就去抽調裝備了。
    看著趙戊出去了,張書緣便揮了揮手讓近前的錦衣衛也退了出去。
    獨處在營帳內。
    張書緣就開始思索起了如何將油脂給利用到肥皂裏的事情了。
    “明誌那邊應該是搞定堿液的問題了,要是搞定了,那接下來隻要有了油脂,再采購些花草香料應該就能造些肥皂了吧。”
    “誒,等等,油脂……”
    想到這裏,張書緣突然就拍了下腦門,就想起了什麽。
    “香水!哎呦,我怎麽沒想起來這啊,香水同樣也能造啊,這要是我沒記錯的話,眼下的歐洲人還不太愛洗澡呢,這要是用香水去賺他們的錢,那大明的財政不就又多了一條嗎?”
    說幹就幹,張書緣旋即就操起筆墨,開始回憶關於香水的製作方法了。
    幸好,香水在後世是屬於家喻戶曉的東西,也有不少街邊店鋪可以自己diy,而製造方法很簡單,隻需要將油脂和香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就能製作出來。
    隻不過這味道和效果是肯定比不上後世的提煉技術的,雖然是比不上後世的技術,但這東西應該是足以暢銷歐洲諸國吧?
    不大會兒功夫,張書緣就寫下了香水的製造方法。
    將書信迭起,又喊人送了封信封袋和火漆進來,用王印在火漆蓋好封口後,他就命人將這封信急發去了陝西。
    當然,這封信裏不單隻是寫了香水的製造方法,其中也還有詢問陝西的情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做完這些事後,張書緣這才靠著椅子睡了過去。
    等到他再被人喊醒之時,時間已經是到了陽曆的七月十一。
    在椅子上足足睡了一夜,雖然被椅子膈的別扭,但礙於這幾日的疾馳,所以他倒也沒覺的有什麽不適,反而是睡的很沉。
    被人喊醒之後,他也沒計較身邊的人為何沒有喊自己換地方睡覺,反而是睡的精神頭十足。
    雖然他是沒問,但跟隨在他身邊的錦衣衛卻是不敢隱瞞,直說是見大人睡的太香,不忍心喚他……
    隨意的扒拉了兩口飯,張書緣就坐在大帳裏等待起了趙戊和王二五的歸來。
    時間總是很快,就在時辰即將來到辰時四刻時,一聲“大人,趙將軍等人求見”就從帳外傳了進來。
    “請!”
    聽到是人到了,張書緣當即就命人將人給放進來。
    而這次進來的人,是比昨日足足多出了十多位,其中大很多是穿著道士打扮模樣的人。
    除了多出了這些宗教人士以外,其餘的人就大多是些精壯漢子了。
    其實,這群人與其說是精壯,倒不如說是體型正常的人,要知道這眼下可正逢小冰河時期,糧草產量嚴重不足,所以眼下是有很多人都吃不飽的,大多數糧食不是給到了朝廷就是給到了那些個世家大族。
    看了眼進來的人群後,張書緣也沒多說什麽,直接了當的就看向了趙戊,而趙戊也明白事情的重要性,當著眾人的麵就開始說起了情況。
    “啟稟大人,末將連夜梳理,我衛眼下可抽調強弩二十三架,小船十艘。當然我衛所也可提供四十八人供父老鄉親們使用。”
    “就這些嗎?”
    聽到這個數字,張書緣就皺起了眉來。
    “額…大人,這…這不是趙某不願出力,而是我衛並不……”
    “本閣明白,勞趙將軍抽調了。”
    趙戊的話還未說完,張書緣就反應了過來,也是,這瀝海衛也隻是一千多人的衛所,所有東西都是有數的。
    “末將不敢,這能為父老鄉親出力是末將的本分。”
    “老頭子代表我王家村謝趙將軍了。”
    見他二人這麽說著,雖然東西不多也足夠讓一旁的百姓們千恩萬謝了,於是這在場的所有村長便就齊刷刷的跪了下去。
    “誒誒,諸位叔伯子侄快快請起,這都是趙某應該做的……”
    見這裏的百姓人都還不錯,張書緣就笑的更開心了。
    “趙將軍所言不錯,諸位可別讓誤了時辰。要本閣說啊咱們還是去看看海岸,修造船港的好。”
    “是是是,閣部老爺說的是。”
    聽到此話,眾人才反應了過來。
    笑著讓人起來後,張書緣就點了點頭,於是他們這一行人便馬不停蹄的奔出了軍營。
    徒步找了大概兩個時辰,眾人終於在距離衛所,以西的十三裏處找到了個合適的地點。
    這地點沒有名諱,也沒有人在附近居住,而地形是南高北低很適合建立魚港,而除了這些以外,眾人還能隱隱約約的看到對岸的鳳凰山。
    找到了何時的地點後,那群道士打扮的人就開始看起了風水,隻不過他們這大多數人都是阿諛奉承之輩,尤其是在看到張書緣滿意這裏後,就連個屁也不敢放了,連連直呼此乃“天然魚港寶地”。
    見沒人提意見後,張書緣就大手一揮下令眾人破土動工了……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