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貪心的皇太極
字數:8500 加入書籤
薊鎮。
在曆經兩個月光陰久攻不下遵化後,皇太極便率一眾貝勒、固山戰將回到了薊鎮。至於遵化方麵,他則是讓阿拜率正白旗繼續圍困遵化,打算慢慢耗死城內的明將了。
可他想的是好,但卻不知那遵化城裏,囤積最多的就是糧食,其次才是軍械輜重、金銀財寶。
而這遵化城內之所以有大量的糧食,主要原因還是城中的大多數百姓被遷移走了,要不然的話。這徐允禎別說是守兩個月了,恐怕能不能堅守下半個月都是個問題。
因為,龐大的人口必會消耗大量的糧食,若沒糧食在手,別說敵軍攻城了,恐怕人隻是圍住你,餓你個十天半月就受不了。
我們再說回來。
自從於去年十二月底前回到薊鎮後,皇太極便命令大軍四處出擊擄掠了,不但在此期間拉攏起了龐大的仆從軍,更是從那些遺民的手中掠奪來了近二十萬石的糧食種豆不說,還從那叛變過來的一眾二狗子身上,撈得了一百多萬兩的孝敬銀。
起初,皇太極是不想這麽幹的,心中還是一心想借此戰,抬升自己的威望,好在來日南下之時利用這裏的民心。
但讓他無奈的是,老家盛京告急以及前線的大軍吃喝需求,所以他便就做出了如此舉動。
說實在,他後金能有如此收益,還是因為這薊州東部的人口太多了,多到根本無法清空這一地帶!
……
“都說說接下該如何行事吧。”
身在薊鎮大營內,皇太極是看向聯軍的一眾高層將官。
“洪大汗,眼下我聯軍目的已成,老朽以為是該到我等退去之時了。”
聽到皇太極詢問,身為察哈爾部最大的部落首領,蘇布地便就緩緩的開了口。
而在這段時間內,他喀喇沁部跟著皇太極可謂是吃了個滿嘴流油,雖然沒獲得出發前預想的收獲,但他也落得了個付出與收入相等的結果,而這收獲是足可緩解他喀喇沁部的饑荒問題了。
“是啊大汗,眼下這馬上要開春了,那明廷的勤王大軍與關寧軍想必也早是到了。而他們在這兩個月內無一選擇跟我等決戰,這其中必有古怪!”
寧完我與範文程互相對視了一眼,旋即就先後出了聲。
“哼,膽小如鼠。若我大軍眼下退走,這豈不是白白浪費了一次掠奪的機會?”
聽到寧完我與範文程的話,年少輕狂的巴布海就出言譏諷了。
“十一貝勒,您這話怎麽說?”
見巴布海是意氣風發的開口,一眾建奴將領就轉頭看向了他。
“啟稟大汗,臣弟以為,眼下非是我聯軍退卻之時。原因有二,一乃本月十二是那明人的新年,二乃眼下我聯軍兵鋒芒士氣正勝。倘若我聯軍在此時退卻,這豈不是白白喪失了突襲明軍的大好機會?”
在後金的這幾位貝勒之中,也不全是那笨拙之輩,至多說他們大多數人在看事情時,很是片麵,這其中代表人物就是這位巴布海。
而在原有的曆史軌跡中,這巴布海在遼東,憑借其是努爾哈赤十一子的身份,大肆貪汙受賄,坑害百姓。最後被皇太極查實給判了死罪。
可皇太極念及手足親情,隻奪了他爵位饒了他一命。可他後來並沒有收斂,依舊是我行我素,最後被人上疏彈劾讓順治給砍了。
“十一貝勒,您這話雖是益出極大,也可趁敵軍懈怠之時突入。可我聯軍眼下的後勤狀態十分緊張,而且大部兵力都布置在了前沿。而倘若在開春後敵騎兵主力出戰由馬蘭峪關撲我後方,我軍將會陷入生死大劫啊!”
聽到巴布海的這番論調,見寧完我與範文程差點沒被氣死,腦子裏是直罵其是“蠢貨!”
“生死大劫?我大金何時不處於生死邊陲?若照你二人所言,那我大金豈不早絕跡在了遼東?!”
見寧完我與範文程是喋喋不休的反對自己,巴布海就眼睛一瞪,但轉瞬間就看向了自己的幾位哥哥。
“大汗,十一弟所言極是。那明人自始以來便好大喜功,再加之新年臨近,其必然防備鬆懈。當然,範大人與寧大人所言也極是有理,但我聯軍既然也戰到了今時,不妨我軍就再試他一試。倘若能衝開明廷的薊縣、盧龍或寶坻任意一域,那我軍便可魚貫而入,或是攻其都城,或是直撲山海關!”
瞧見自己的同母弟弟看了過來,巴布泰便就站了出來。
而他二人在後金高層中,關係最為要好,究其原因是他二人乃為一母所生,都是努爾哈赤的庶妃,嘉穆瑚覺羅真奇的孩子……
“小十四,你飽讀漢書兵法,你來說說吧。”
見滿堂的吵鬧,皇太極也沒惱怒,反而是饒有興致的看向了多爾袞。
而此時的多爾袞是皮膚黝黑,身著戰甲,一雙眼睛閃爍著濃濃的文算精光與其他幾位兄長有著很顯著的區別。
沒錯,這多爾袞不但善於征戰,更善於閱讀漢書。
在原有的軌跡之中,他後金自衝入中原後,便就掀起了定都的問題,最後在一眾王公貝勒的反對下,隻有他站在統一管轄和總布局的角度出發,主張遷都順天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除了定都的問題外,他多爾袞更是請奏順治,要全盤接受明廷的製度,好進一步的管理整個中原。
也就是說,他是後金之中為數不多真正的聰明人!
見皇太極看向了自己,年少的多爾袞便想了想起身說道。
“稟大汗,範大人與十一哥的話都皆有道理。”
站起來,多爾袞就選擇來了個投石問路,打算先看看六哥的意思再說。
“嗬嗬,十四弟本汗要你出聲,可不是聽你和稀泥的。”
見他跟自己玩心眼,皇太極非但沒生氣,反而是很樂得看到這一幕。
“是臣弟孟浪了。大汗,若要臣弟說,我軍眼下也不是不能進攻,而想要進攻的話就能是二選一,要麽主攻山海關方向,要麽主攻其京都。除了方向選擇外,我軍還需特別注重後方安全,以防敵軍從馬蘭峪關抄我後路!”
看六哥的臉上也沒看出什麽信息,多爾袞就隻好想了想說了句這種的話。
隨著此話一出,現場的博弈又升了一個台階,從這要不繼續作戰,演變成了生死退路問題。
見廳內是越來越亂,皇太極便冷哼了一聲。
“夠了!吵來吵去成何體統?既然你們所言都皆為有理,那我軍便這麽做吧。”
“命正紅、正藍二旗護送掠來的糧草輜重回歸本部。”
“剩餘六旗及漢八旗繼續作戰,目標進攻其薊縣、梁城、寶坻。”
琢磨了一番,皇太極還是覺的此行的收獲不夠,所以他就想再賭上一次了。
“傳本汗軍令。”
“末將在。”
見大汗定下了主意,一眾聯軍將官便就站了起來。
“範文程,本汗命你率我鑲黃旗駐守大安口,保障我軍退路!”
“寧完我,本汗命你率我鑲白旗駐守青山口。”
“其餘將官,隨本汗親征順天!”
“是!末將謹遵大汗之命!”
瞬時間,皇太極的戰略布局就已完成。
下完了命令,皇太極便就看向了蒙古部落的人。
“蘇汗,你等是作何打算?”
聽到這句話,蘇布地想了想又看了看身側的幾位部落酋長,便也跟著下了賭注。
“啟稟洪大汗,我喀喇沁部願同您繼續征戰!”
“好,蘇汗不愧是喀喇沁之首腦,本汗欣賞你!”
嗬嗬一笑,皇太極便走出了座位,拍了拍蘇布地的肩膀。
“既然友軍有意加入,那我聯軍便一同作戰。蘇汗,本汗請你等部族挑選精銳與我大軍一同出擊,剩餘軍士就與我大臣同守長城關隘吧。”
“好!”
點了點頭,蘇布地便同意了皇太極的布局。
說實在的,這不是他蒙古部落不想多說話,而是他蘇布地等人壓根就不是後金的對手……
種種軍令下達,金蒙聯軍便就動作了起來。
……
時光一晃,一天的光陰便就過去了。
眼看著馬上要到反擊的時辰了,張書緣便就帶著一眾將官下一線去慰問了。
而駐守在盧龍城北部防區的衛所的總指揮使名為田三強,目前他正與劉策一道在視察整個防線堡壘的情況。
來到此地。
見一眾官兵是吃吃喝喝,張書緣就不免有些生氣了,但一想到今晚要讓他們去賣命,他也就沒說什麽了。
巡視了沒幾刻,張書緣就與劉策等人走到了一起。
“劉大人,眼下情況如何?”
“啟稟督師,我盧龍防區一切安穩。”
“一切安穩?眼下馬上要過年了,就沒有人想家,沒有人擅離脫逃?”
雖然此時沒有後世那般的迅捷交通,也沒有後世的諸多遠赴他鄉討生活。但他卻知道我華夏人自始至終都有著一顆“闔家團圓”的心,無論到什麽時候都不會散!
“沒…沒有吧……”
聽到這話,劉策瞬時腦子就嗡了一聲,在之前的慰問之中他就偏偏拉了這件事。
“沒有就好。走,陪我再看看陣前的火炮吧。”
見劉策說沒有逃兵,張書緣就便鬆了口氣。
巡視了一個多時辰,就在他一行想回歸大帳的時候,一群士兵的呼喊聲就遙遙的從後方傳入了耳中。
聽到動靜後,張書緣頓時就眯起了眼睛,帶著人就去查看情況了。
到了現場以後,他便發現,不遠處正有十來個人被軍士押著跪在地上。
“發生何事了?”
聽到聲音,見是有大官來了,那為首的小旗就趕忙恭敬的開口。
“啟稟大人,此數人擅自脫逃,末將正在施以軍法懲戒!”
人群自然分開,張書緣就見到了那十二位逃兵,而此時的他們是滿臉的血汙,不用想就是被人給打了。
“你們為何要離軍呐?”
“大人,我等不是要脫逃,隻是想回家看看父母妻女……”
見到張書緣的一瞬,這十二位逃兵就哭喊了起來,言語中盡是在說思鄉之情。
“唉……”
看到這一幕,張書緣不由的就歎了口氣,下意識的就想到了心理疏導的問題,於是他便就蹲下來和聲細語的開了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官明白大夥的心念,可再想家也不能擅離啊,這拋下一幹兄弟獨自跑回家。萬一今日敵襲,你等就忍心讓你等的兄弟獨自麵對?”
“當然,本官也不是要讓你等心生鬱結,說這番話也隻是讓你等能想明白,你們的家人正是因為有你們站在這裏,他們才能過好這個新年!”
隨著這句話出口,這群逃兵就動容了起來,更有甚者是直接以頭撞地謝罪了。
也是,無論在哪個時代,逃兵的下場都不會好,尤其是在眼下,做了逃兵輕則被追捕杖一百,重則處以絞刑。
“大人,我等知錯,還請您原諒我等吧。”
一眾逃兵是泣不成聲,眼前浮現著建奴擄掠的場景。
“劉大人,去軍需裏取兩萬兩銀子過來。”
見人是跪地痛哭,張書緣便就站了起來,示意劉策自己要銀子有用。
“大人,這……”
看到這一幕,劉策就是一懵,心說這姓張是要幹嘛?不會是想給這群人賞錢吧?
“讓你去就去,本官有大用!”
冷哼了一聲,張書緣就讓他趕緊去辦了。
不大會兒功夫,劉策便帶著人推著幾個小車走了回來。
拿起十兩銀子,張書緣便就走到了眾人近前,並親自分發給了這十二人。
“諸位本官知道你等的不易,你等的思戀。這是三兩銀子你且拿好,等打完了仗,本官定會讓你等歸家好生團聚。”
一一分發,不多時這十多兩銀子就發沒了。
“大人,小的多謝您的恩情!”
拿著銀子,一眾逃兵便給張書緣磕起了頭來。
“你等先起來,等本官把話說完再答謝也不遲。”
“古語有言:無規不成方圓。既然你等犯了錯,本官就要罰!”
“來呀,按律行刑!”
張書緣深知這軍法一事,也決不能放任此風。隻不過在下令的同時,他還用眼神示意動手的官兵下手輕點,別把人給打死了。
見他下令,一眾兵丁便就把人給綁到了柱子上,就開始施行軍法了。
“諸位,他十二人雖是事出有因,但我輩從軍所為何業?不就是為了一家老小之生計?他們是犯了軍法沒錯,也因此受罰了。但諸位也要知道,他們也是在踐行著我大明人的品德!”
隨著這群逃兵被打,張書緣也從地上站起環顧著一眾士兵道。
“所以,本官自今日起告訴諸位,想要回家並非不可,而是諸位要向你們的上級作稟報,獲得準許,方可歸家探視。”
“當然了,本官也深知諸位的不易與艱辛。所以,本官命劉將軍押解來了兩萬兩銀子,每個人都可領取,就當是本官給諸位父母親人的新年賀禮了!”
張書緣明白,跟這些大頭兵講大義是沒用的,要想杜絕此事就得舍得花錢,隻要福利到位,誰還會跑路?
“我等多謝大人賞賜!”
一時間,那被綁縛的逃兵是感動極致,本以為挨一頓打後就得繼續作戰了,但沒想到,這打竟然沒白挨,竟然還會白得銀子!
吩咐劉策親辦好這件事後,張書緣也不管那逃兵的心態如何,轉身就回到了大營休息了。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