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己巳之變結束、明金兩敗俱傷六)

字數:8087   加入書籤

A+A-


    遷西城內外是蕭瑟一片,但同時又熱鬧無比,無數兵丁呼喊著號子拉著磚塊土坯奔走在一線整備防務。
    張書緣身著鎧甲,行走到城上炮台,俯瞰著城下的景象。
    說實在的,若不是穿越到這明末又正處明金大戰時期,他還真不願意上這戰場。要知道,這在後世大家都是一家人呐,自己身邊也有不少遼東朋友。
    但奈何,這明末時期沒有後世的諸多觀念,眼下有的隻有兩個勢力的生死存亡之爭。
    看了眼城下的忙碌與蕭瑟,張書緣收了收心,轉而看向了身旁的應城伯孫廷勳等人。
    “應城伯,我軍眼下還有多少火藥?箭雨滾木又有幾何?”
    聽到這話,孫廷勳想了想便躬身道。
    “回大人的話,我軍眼下有三千八百斤火藥,彈丸兩千餘發,箭矢一萬餘支,滾木巨石不多,僅有兩千斤左右。若做防禦之用,我遷西城恐怕難以堅持過三日。”
    “怎麽隻有這些?我軍在入城後沒有就地取材補充?”
    眼下的軍隊大多數是會自己製造軍械的,但製造的軍械往往是些巨石滾木以及攻城雲梯。
    “大人,我軍入城後,我便與東勝衛陳將軍他們組織人手製造軍械了,可…可時間太短,我軍……”
    “唉,知道了。這樣,你們現在去組織民夫,將城下四周的溝渠加深埋設木刺。另外在安排我軍的左右二軍駐紮期內。其餘人等上城輪守。還有你讓陳靖華跟魏鵬他們放開手腳招募兵卒,務必要盡快回複兵力!”
    經過這連日幾天的大戰,張書緣帶來著的這一萬多人也損失慘重,傷亡人數達到了恐怖的四千餘人。
    而之所以能有如此駭人的傷亡比,主要還是源自於近日兩次的攻城戰。
    沒辦法,自古而言,攻堅就是很處理的戰爭,所以這才會有大牛研究起了“心理戰”“潛入戰”“間諜”等戰法。
    雖然破城之法是有,但經過這幾千年的傳播,到了眼下,大明及後金、蒙古等勢力是沒有多少人會輕易上當受騙的。
    別問,問就是能做到將軍頭領)這個位置的人,大多都有研習兵書的習慣。
    所以到了明代之後,想要攻破一城,往往是以強大武力所破開的,根本就用不上幾次“心理戰”而要用到了此類戰法,要麽是敵我實力過於懸殊,要麽是想活捉敵軍將領。
    而眼下,張書緣一行雖是不用攻城了,但守城的難度也是異常的大。而這難守的原因是,遷西城剛剛經曆過大戰,城防還沒有被完全修複,外加軍中的器械過於稀少了才導致了這個問題。
    可能有朋友會問,西南方向不是還有鄭崇儉在帶人抵擋嗎?你的壓力會有這麽大嗎?
    的確,西南邊鄭崇儉是在帶兵作戰,但要知道那邊可是偏向於平原,鄭崇儉就很難戰的過皇太極。
    所以,為保這第一道枷鎖能夠成功鎖住皇太極,他張書緣就必須得在這堅守到,顧繼紳與秦良玉等人收複遵化,或堅守到孫承宗和李邦華所部趕來,才能夠與皇太極決戰。
    在城上巡視了半刻,正當張書緣準備回城內處理公務時,數十聲炮響卻從正西方向傳了過來。
    聽到這炮聲,跟隨在他身邊的一眾武將便就眯起了眼睛,下意識的就看向了炮聲傳來的方向。
    “大人,這是我軍的發熕神炮和紅夷大炮。我軍是否提前在我城西北處設防?”
    聽了三息,身邊的一眾將官便分辨出了炮聲的種類,認為此時的大軍正在與遵化地區的建奴大軍激戰。
    “不必了,遵化一域已有我山西衛人前往。我軍眼下要著重防禦南城。”
    經曆了這麽久,張書緣也有了些分辨炮聲的能力,但這能力還是比不上這些軍裏的老油條。
    聽到上司這麽一說,跟在他身後的一眾參將便就沒了聲息。
    “都散了吧。本閣與錢閣還有要事商議。”
    找了個借口,打發走了這些人。張書緣便就看向了與自己並排而行的錢龍錫。
    “錢老,你覺得此城我們能否守住?”
    身處在這直麵建奴衝擊的關頭,張書緣也不免的生出了些害怕、緊張、手足無措等情緒。
    也是,時至如今,別看他張書緣是身處高位了,但論戰場之事他也不過是個理論家。
    “唉,盡人事,看天命吧。”
    看著張書緣那有些躊躇緊張的稚嫩臉龐,錢龍錫也不知該如何安撫,隻得是深吸了口氣表達自己的決心。
    “張閣,老夫認為我軍眼下要做好破釜沉舟之準備,決不能放任酋首從你我二人之城下突出。”
    深吸了口頓了頓,錢龍錫又繼續說道。
    “恩,錢老所言甚是。那依您老,張某此番布置可有缺漏?”
    看了眼城下的忙碌,張書緣便鄭重的請教起了這位經驗十足的士大夫。
    “城內城下到無什麽缺漏。不過,你看岩口村一帶,地勢平坦十分利於軍旅展開。而且張閣再看我城左右二側,那裏群山環繞,小道如腸。倘若敵軍久衝不破定會從其繞道而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隨著此話一出,張書緣頓時就拍了下腦門,心說,自己怎麽把注意力隻放在了城上忽略了周遭地勢了?
    這遷西城亦如整個華北地區,都是處於東北高西南低的地勢,而錢龍錫所說的岩口村,是佇立在遷西南城十三裏處的一座村鎮,那裏地勢十分開闊且平坦,又有還鄉河的直流經過,可以說是一處絕佳的駐軍所在。
    “來呀,傳我軍令,命興州右衛抽一千兵卒攜百門神機炮埋伏於我城左右二山。”
    一經提醒,張書緣瞬間就知道該怎麽堵截那皇太極了。
    遷西城的左右巒峰,雖說不高,但也十分利於埋伏兵卒進行伏擊作戰,所以,張書緣稍微思慮了一番便做出了如此部署。
    “等等。”
    就在那傳令兵馬上要退走傳令時,錢龍錫就喊住了他。
    “張閣,有此恐怕還不夠。不如你我賭上一賭?”
    “錢閣的意思是…將我軍中為數不多的火藥埋設於岩口村一帶?”
    看了錢龍錫一眼,張書緣瞬間就知道他想做什麽了。
    其實,這做法他也想做,但奈何軍中火藥不多,若是將大量火藥引爆於岩口村,那自己這城該如何守?
    “恩,隻有這樣我軍才能有一戰之力。”
    錢龍錫說的很是果斷,就好似他此時已報了死誌一般。
    “好!既然錢閣有此決心,那張某便與您一道跟他賭上一賭!”
    捏了捏拳頭,張書緣一狠心就命令道。
    “將我軍半城火藥全部埋設於岩口村一帶,待敵軍進駐立即引爆!另外派人去告訴鄭兵備一聲,讓其退卻之時勿要進過岩口村!”
    “是!”
    說實在的,到了此時,再等待軍需已經是成了不現實的事情了,所以他們這些人就必須得拿出以身報國的死誌來做事了。
    ……
    短短兩日悄然而逝。
    經過兩日的緊鑼密鼓備戰,整個遷西城已經是恢複到了戰前的六成城防水平,左右山巒則是各埋伏了五百餘人把守羊腸小道,隨時準備突襲繞道的建奴。
    除了城前的布置以外,那岩口村也鋪設了一片雷場,就等皇太極帶兵進駐了。
    就在眾人忙活於備戰之時,一群三千多人身披重甲的騎兵,追著僅有數百人的明軍就衝到了城下。
    見有軍士來襲,城下的一眾民夫兵卒全部都愣住了,而城上的軍士則是舉目張望。可還未等他們看清來人,就聽遠處傳來了數聲火銃的聲音,緊接著便就見數百枚箭矢從前方飛了過來,噗噗幾聲就紮死了數十人。
    “是敵軍!!”
    “鳴金據守!!!”
    隨著有人被利箭穿死,城上的守軍立即就反應了過來,命令炮台瞄準開炮!
    轟轟轟!!
    數聲炮膛滑動,數十顆彈丸便猶如火龍一般飛出,不消片刻便砸進了疑似軍旅的人群中。
    “快放民夫進城!”
    “快去稟告上官!”
    “檑木滾石準備!”
    刹那間,城南的守軍參將們是連聲大喊下達軍令。而領了軍命的兵卒則是健步如飛的衝入了城內。
    “報!啟稟大人,有敵軍攻城!”
    傳令兵衝入知縣衙門,二話不說便就跪地稟報。
    其實,不用人說,張書緣早已是讓那炮聲給從睡夢中驚醒了。
    “速傳我令,命四城嚴加防守!”
    “是!”
    重重一抱拳,那傳令兵旋即就跑了出去。
    “來人隨我登城!”
    “大人不可啊!城前戰事已開,您這前去萬一…萬一……”
    見張書緣要親自坐鎮,府衙內的一眾將官便就開口阻攔。
    “萬一?有何萬一?城上有我城牆防禦,還有大炮輔佐。而且我城上兵卒哪一個不是血肉之軀?本閣怕?難道他們就不怕嗎?”
    “大人……”
    “夠了!有這功夫還不如想想如何與敵廝殺!”
    聊下這番話,帶上軍盔,抄起寶劍就出了縣衙。
    由於這新建的縣衙並未建立在原址,所以僅用了五刻的功夫,張書緣便就疾馳到了城上。
    來到城上,耳畔是轟鳴作響的炮火,眼前則是兩方人馬的追趕。
    拿起千裏鏡,隻看了一息張書緣就有些傻了。
    隻見,那支逃亡的部隊是高舉著“鄭”字旗,身上的甲胄樣式也是屬於自己這方的。
    “這鄭崇儉被打潰了?!”
    見到這一幕,張書緣瞬間就攥緊了拳頭。
    “來呀,大開城門接引友軍!!”
    “大人不可呀!敵軍氣勢正凶,倘若大開城門必使其轉而進攻我城呀!”
    一聽要開城門,身旁的一眾參將便就阻攔了起來。
    看著近前的人是這副嘴臉,張書緣就真想一劍砍了他們。
    這怪不得曆史中是優勢在我的大明,會敗的那麽徹底。有這群貪生怕死且不予友鄰幫助的軍旅在,關寧軍將領是想不戰死都難。
    沒錯,在曆史之中,關寧軍曆經數次大戰,結果卻是因這類人被拒之城外,無法獲取補給與休息,給活生生的讓圍剿死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惡狠狠地看了眼勸阻的將領,張書緣啪的一下就給他一個大嘴巴。
    “放肆!再有此言軍法從事!”
    “華元明何在!”
    “末將在。”
    “本閣命你率我軍出城接敵,接引我友鄰部隊入城,切記勿要與敵糾纏!”
    “末將遵命!”
    而這華元明是前些天進攻遷西時取得先登的小旗,身材十分精幹,為人也十分豪邁且熱衷於翻看兵書,而在他取得“先登”的戰功之前,他已是在軍中立足多年了,大小功勳有一十餘件。
    而入城之後,張書緣便給予其遊擊將軍之權,隻待戰事結束後給他請功正式冊封了。
    華元明旋即領命,帶著一千餘人就衝出了城外。
    “前方軍旅,可是我河南衛兵備鄭大人?!”
    咧著四方軍陣,華元明就在軍陣裏大喊。
    “正是!還請將軍速速挾製敵軍助我脫逃!”
    見有人出城了,逃亡的鄭崇儉瞬間就是一喜,顧不得飛砸過來的炮彈就開口大喊。
    確認了被追之人的身份,華元明立即命令大軍展開,舉起長戈就衝向了敵軍。
    恍若瞬息,華元明的部隊就與那支建奴騎兵撞在了一起。
    起初,敵軍的小頭領還不想與這支步軍糾纏,眼裏隻有鄭崇儉的腦袋。可好景不長,他越不想糾纏,華元明的部隊就咬的越狠。
    甚至,華元明為了死死纏住敵軍,還命軍士主動衝入敵騎兵群中。
    “娘的,既然不想活,老子成全你!”
    罵了一聲,這支建奴騎兵頭領旋即就調轉了方向,率起幹將精銳就撲向了華元明。
    大戰旋即爆發,你來我往的戰吼聲是充斥在這片天地的各個角落。
    而這剛開始,華元明還能有所主動,可等對方回頭之後,形勢便就急轉直下了。
    無數建奴鐵騎是呼和著號子衝殺進來,僅用了三刻鍾便就把華元明的前軍給衝爛了!
    無數士兵是紛紛倒下,可沒有撤退的軍令他們就隻能是硬打。
    時間一點點的流逝,而在這過去的每分每秒中都有大量的明軍陣亡,而這一切隻是為了救下河南兵備道鄭崇儉。
    鄭崇儉這個人說強也強,說弱也弱,而張書緣之所以要如此大費周章的救他,一是為了改變風氣,二是為了後麵的內部布局。
    沒錯,在曆史中,這鄭崇儉可是一員猛將,打的張獻忠是隻能龜縮在深山老林。這要不是他身體出了問題,外加朝廷微操調他回關中,恐怕張獻忠所部非得讓他給弄死不可!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