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充盈國庫

字數:9010   加入書籤

A+A-


    在宮裏陪朱由檢用了一餐後,張書緣便離開了皇宮。
    可剛回到府上沒多久,錢謙益等人就找上門來了。
    見黃伯說是禮部左侍郎大人在外求見後,張書緣就不由的吐槽了一句“心急”轉而就去見他們了。
    “錢大人久等了,誒,姚大人也在,二位快快隨我入內。”
    來到門前,張書緣是故作客套的寒暄,而映入他眼簾的隻有兩個人,一是錢謙益,另一個是姚宗文。
    說實在的,對於錢謙益這個東林黨的“天巧星浪子”而言,張書緣是並不感到意外的,反而是對這戶科給事中出身的姚宗文感到驚訝。
    要知道,浙黨那邊除去已經亡故的方從哲外,還有一大把地位尊貴的人在,有禮部的周延儒、通政司的劉廷元、文淵閣大學士來宗道,現任戶部尚書溫體仁、以及還有被罷黜的施鳳來在民間活動呢。
    所以這說什麽也輪不到這位右僉都禦史出手。
    在這插一句,雖然施鳳來是被罷官貶斥了,但他卻仍舊就是在家鄉以“山陰同鄉會”等結社來影響朝政,許多中下層的浙黨官員仍舊是對其馬首是瞻。
    ……
    “閣部海涵,下官等也不是無的放矢,而是此事乃關乎我大明江山社稷……”
    “本閣明白,二位暫且放心,陛下那邊已有定奪之意。”
    將二人請進客廳,張書緣讓黃伯上了杯茶後就談論起了正事。
    “閣部當真?!”
    這話一出,姚宗文與錢謙益就驚了,趕忙恭敬的問道。
    “此事如此重大,本閣豈能亂言?”
    雖然是對姚宗文的出麵感到驚訝,但張書緣想了想便就發現,這個時候還真是適合他姚宗文露麵為浙黨效力的時機。
    因為,眼下的東廠是在四處出擊,像畢自嚴、李標、李邦華、王永光、楊景辰、韓爌、錢龍錫、來宗道、劉廷元等大佬皆在東廠審查監管之列。
    所以在這個時候,他們這幾位的一言一行就有著特殊的寓意了,可以說在這個時候什麽都不做才是他適合他們做的事情!
    當然,除了浙黨的核心大佬沒有露麵外,東林黨人亦是如此,所以這才會有錢謙益等人出麵找張書緣幫忙的事情發生。
    而到了此時,張書緣也大概理清了姚宗文在浙黨裏的身份地位,看樣子其是浙黨的後輩核心骨幹的一員,地位僅次於周延儒以及原先的溫體仁。
    ……
    “那閣部…陛下那邊的意思是?”
    一聽有結果了,錢謙益二人就凝視向了張書緣。
    “二位莫急,陛下那邊雖是有了處理的意思,但卻也沒有明說,隻是反複提及四方形勢,本閣也隻是猜測此事的解決之道,是否會與這四方之事有關。”
    “當然,本閣也曾勸諫了陛下不可大搞株連,可聖心甚偉見不得如此醃臢之事充斥朝堂。”
    張書緣並沒有直接說“交巨額罰款”就能保官保命的答案,反而是在引導他們往國家缺錢和民怨的方向引導,同時又跟他倆說自己已經是盡力勸皇帝了。
    果然,能在大明朝做官的人,哪一個不是人精,一聽張書緣說朱由檢在反複提及四方國情,他們頓時就知道該怎麽做了。
    “閣部大人說的是,既然陛下反複提及想必解決知道定是於此有關。大人您看這樣可好。後日是我朝今年的最後一次大朝,由下官在朝上請奏,您從旁勸諫一二,屆時我等合力便不難阻擋株連之事了。”
    瞬時間,知道了皇帝意思的姚宗文便就點頭應是了。
    “恩,褧之兄(姚宗文的字)所言極是,下官也是此意。”
    錢謙益眯著眼也是一副讚同之意。
    “既然二位如此言語,那本閣豈能棄大局於不顧?不過有句話本閣先說好,我等既然要從這方麵入手,那就要做好應對準備,別到時候因種種舍不得而壞了大事。”
    見他二人都上道了,張書緣也就答應了他們的意思。隻不過,為了防止他們不願意大出血,張書緣還是得提點一句。
    “閣部放心,如此朝國危難之際,我等這些做臣子的理應是為聖上勞心勞力。”
    “好,有二位大人如此壯言,那本閣就放心了。”
    統一了意見,在府上又宴請了這兩位吃了頓飯,張書緣就親自送他們走了。
    “經過這檔子事我再要改革應該就沒那麽大阻力了吧……”
    目送著二人離去,張書緣是站在家門口沉思著今後的計劃安排。
    說實在的,經過這樁案子,整個朝中的文武大臣都會受到不同程度重創,雖然是無法消弭掉黨爭,但在張書緣想來應該是能讓他們在麵對自己改革時會消停一二了。
    一想到未來沒人阻擋自己後,張書緣就哼著小曲去歇息了。
    ……
    次日一大早。
    由於今天沒有朝會,但他張書緣卻也是沒法休息,因為北直隸的土地丈量之事還在收尾階段呢。
    於是他便穿戴整齊就去商業司府衙,聽取北直隸各縣發來的文書奏報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在衙內處理了大概兩個時辰的公務,正當張書緣打算去吃點東西再繼續辦公的時候。
    就聽衙內主事來報,說是明誌在固安收尾時弄死了駙馬冉興讓的家人,讓人拽著上京了,目前雙方正理論著直奔順天府衙門而去。
    這冉興讓是何人?
    他是地地道道的固安縣人,是明神宗朱翊鈞女婿,他的妻子更是朱由檢的小姑姑壽寧公主朱軒媁。
    而這位壽寧公主不可為是不受寵的主,自下嫁給冉興讓後,更是以五日一次的頻率來進宮麵聖看父母!
    要知道,在古時可是有著“嫁出去的女兒,猶如潑出去水”以及“遵從夫家”的說法,而這些說法統統是限製女性的各方麵權利的利器,哪怕是公主也得在明麵上遵守這些規矩。
    ……
    “是嗎?走隨我去看看。”
    話音落下,張書緣頓時就皺起了眉頭,下意識就想出手去保明誌了。
    可他剛一起身,突然就拍了下腦袋,然後又坐了回去。
    在他看來,此時的明誌早已不是當初那個小太監了,所以他能弄死駙馬家的人,必然是掌握了什麽證據且對方反抗才行。
    張書緣想的不錯。
    眼下的明誌雖然是剛滿十八歲,但因其前年一整年的戴罪立功和高強度體力勞動,再加之也到了成熟的年齡段,所以這小子直接就長成了一,一米七三的漢子,隻比張書緣矮個兩厘米。
    當然,經過先前的貪墨懲處,明誌對於官場仕途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層,知道想要辦成事情,就得要學著海瑞那般送人上秤!
    “聖襄(郭九鼎的字)啊,既然發了此事,那就由你代我司去府尹那邊走一遭吧。”
    一想到這裏,張書緣就鬆了口氣,就打算讓郭九鼎代表商業司去關注此事了。
    而他之所以不打算親自出麵,一是他不能讓外人抓到“僭越”的把柄,二是明誌眼下也算是商業司裏的人,隻不過在他的品級不高而已。
    “是大人,卑職定不允他人欺辱我司之人!”
    見上司交代給了自己這件事,郭九鼎倒也沒拖遝直接就應下了這件事。
    “好,那就有勞聖襄了。”
    瞧見這小子是如此幹脆的應下了此事,張書緣就滿意的笑了笑,轉而就去吃飯了。
    這郭九鼎還真不愧是曆史中的剛正直臣,到了劉宗周那邊,直接就提出了見明誌的意思,並對劉宗周允諾說,“府尹大人,若明誌罔顧法律,一經查實我商業司上下,定不包庇此等宵小,且要向陛下請旨給予重判。”
    看著幾近中年的郭九鼎,劉宗周雖然知道這小子性子直,但他卻沒想到這小子竟然敢越過自家上司放出如此話來。
    而起初劉宗周以為,這小子來衙門是代表張書緣插手這案子的,下意識就想草草辦案,賣個人情給張書緣和冉興讓了。
    說實在的,張書緣之所以挑郭九鼎來辦這事,一是想借此看看他是不是像曆史中和別人傳言的那般模樣,二是想借此敲打敲打那些個辦差的主事們。
    沒錯,在這兩個月的丈量之中,商業司的人可謂是驕橫跋扈,沒少搞“殺良冒功”的事兒。
    好在,郭九鼎也沒讓他失望。
    經過郭九鼎好一陣的盤問,他發現這明誌還真沒憑著上司的名頭亂來,這之所以能搞死駙馬家的人,主要是他發現了冉興讓的三侄子,在借助其名聲兼並土地,且縱容家仆傷人。
    明誌見狀自然是命人製止且命其退田,可冉興讓的侄子卻是不願,雙方旋即就起了爭執,進而就大打出手了起來,而這結果自然就是冉興讓的侄子在爭執之中被打死了。
    見是這情況,郭九鼎直接就以大明律跟劉宗周開始盤道了,打算讓劉宗周給他一番時間查證好回稟司衙交差。
    聽著郭九鼎道出的大明律,這劉宗周再想和稀泥賣人情也賣不了了,因為聽他這意思,張書緣是想借此敲打敲打下麵的人。
    於是劉宗周便就隻能是得罪駙馬爺,轉而討好張書緣這個位皇室權貴了。
    的確,你壽寧公主是尊貴,是受先皇帝寵愛不假,但要知道眼下的皇帝可不是明神宗,而是崇禎皇帝在位,而且,人張書緣眼下又是主導“官紳一體納糧”的顧命大臣!
    所以這於情於理,這張書緣都不是他劉宗周眼下能夠去得罪的。
    當然,除了這明麵上的理由外,還有一條便是,他們這在京的所有官員,都被張書緣給拿捏住了“兼並土地”的小辮子,一個不好就會添油加醋的給你捅到皇帝哪裏去。
    ……
    郭九鼎是忙著去核查明誌的事情去了,而張書緣則是吃飽喝足後出現在了商業司衙門裏。
    在衙門裏處理完了公務後,時辰便不知不覺的來到了戌時五刻。
    就在他準備下班回家的時候,孫承宗這位老帥便帶人押著二十七位大小武官就出現在了衙門口。
    “大人您這是?”
    一眾商業司的主事堂官,見此情景就是一懵,心說這老帥是咋了?這麽好端端的押著囚犯來商業司這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速去通報你家大人,就說我兵部罪員已到。”
    孫承宗是懶得跟這些下等官員廢話,直接就表明了來意。
    一聽這話,一位名喚林銘幾的主事就趕忙進去通報了。
    這林銘幾,字祖冊,福建莆田縣人是元年時的三甲進士,被封為了中書舍人。
    而這個人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出於對張書緣所講的商業救國一道感到好奇,他便就請奏調任商業司了……
    聽到屬下說是孫承宗押著人在衙外等候,張書緣趕忙帶上官帽就去接見了。
    “孫大人久等了。”
    “無妨,張閣事多,本官理解。”
    兩人見麵先是打了個哈哈,然後就看向了不遠處的囚犯。
    “孫大人還請隨張某入內一敘,請!”
    看了眼那群人後,張書緣便側身請孫承宗入衙了。
    “孫大人,這怎麽隻有這麽點人?”
    “唉,這幸虧有張閣提醒,要不然老夫非得落個晚節不保的下場啊!”
    孫承宗沒理會張書緣的那番話,反而先是心累的道了聲謝。
    “誒,孫大人言重了,這是張某應該做的。哦對了,這些個蛀蟲不影響我……”
    一聽這話,張書緣就知道,怕是這兵部的貪墨也是駭人無比了,要不然孫承宗也不會是這個德行。
    “唉,這哪能不影響。實話說,這不查不知道,這一查我北直隸竟然有十之六七都在行此醃臢之事。書緣你說,我大明朝的將軍怎麽就變成了這副得性?”
    孫承宗是唉聲歎氣的,就好似是看不到了匡國的希望似得。
    見這位老臣是如此的難過,張書緣也不知該怎麽勸他了。
    “唉,世事變遷,更何況人心。不過,眼下為時不晚,既然我們發現了此弊定然要予以清除!”
    沒辦法,張書緣就隻能是如此勸道了。
    “恩,書緣說的有理。”
    “孫帥,眼下還不是說這些的時候,這當務之急是先把這群人就處理掉,不能再拖了。”
    瞧見孫承宗似乎是想借著處理蛀蟲之事探討治兵之道時,張書緣就趕忙製止了他。
    要知道,這多拖一天,那被抓的官員就多一成,倘若再拖上個十天半個月,那這中樞鐵定就要停擺了。
    “哦,對對,是老夫想雜了。”
    在衙內詳細的梳理了一番這群兼並武將的罪證後,他們二人就押著這些人跑到了東廠……
    由於證據詳實,又有孫承宗這位大佬作保證,於是僅用了兩個時辰一份關於衛所之土被兼並的卷宗就送入了宮中。
    ……
    一夜悄然而逝。
    第二天的早朝,王承恩剛一宣布開朝,姚宗文與錢謙益就站出來攻擊彼此黨派的中下層官員了。
    有太常寺典簿廳典簿、香河縣令、承德郎、梁城縣刑科通判等三十多位京官。
    而他們所用的理由,正是土地兼並一事!
    這據姚宗文與錢謙益二人所講,單這三十人就兼並了多達四萬頃的耕地,且還把土地留置到了官田之中,讓百姓們怨聲載道。
    當然,他們兩黨這麽做也是逼不得已的。
    刹那間,在場的一眾五六品官員,就開始哭爹叫娘的喊冤了起來,並以眼神向自己黨內的大佬求救。
    可殿中的那些大員們,卻早已是達成了統一戰線,那就是充耳不聞,全當做沒看見!
    瞧著朝上發生的這一幕,張書緣想都沒想就知道,這是浙東二黨交給皇帝的投降狀。
    看著這東浙二黨的大佬們是不為所動的樣子,朱由檢旋即就是一笑,並下旨判了他們個抄家滅族之刑,同時又命令溫體仁將土地立即奉還給百姓!
    借著這個投降狀,張書緣也開始發力了,先後列舉了包含兵部在內的七十二位大小文武官員。
    有前任四位戶部尚書,三位吏部尚書,還有天啟朝的內閣大臣顧秉謙、魏廣微等人。
    對此,朱由檢二話不說就給予了這些人,抄家滅族之刑!
    而隨著朱由檢一道道旨意從口中脫出,王承恩等太監瞬間就忙的不可開交了,那處決聖旨是足足寫了一百六十多封!
    當然,除去那些個被殺頭的以外,剩下的涉案罪員,一律是被罰沒了其兼並之土的兩倍市價,且還貶為了庶民!
    隨著聖旨下發公布,百姓們是走街串巷的叫好了起來,而東廠則是傾巢而出,帶著一隊一隊的淨軍太監就衝向了各個罪員的家中。
    僅用一天的功夫,曹化淳就帶人抄出了一百萬兩的贓銀巨款!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