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韓爌身死、張書緣被賜婚

字數:8699   加入書籤

A+A-


    畫麵再倒退回一天前的朝會上。
    在處理完了兼並逆案的涉案罪員後,所有人便就齊刷刷的看向了韓爌、來宗道、溫體仁這些佇國大臣了。
    “啟奏陛下,臣有事起奏。”
    而朱由檢此時還在想該給韓爌什麽樣的結果比好,可他還沒想好便就聽到了韓爌的聲音。
    “韓愛卿有何事要講?”
    瞧見滿頭白霜的韓爌站了出來,朱由檢雖然是感到了些驚訝,但很快就知道他是在打什麽心思了。
    而這段時間的韓爌,整個人是老的非常厲害,就仿佛他是一夜老了十歲一般。
    也是,這先是藩王圈地坑民、後是南北走私大案,緊接著又是北直隸兼並,再到自己被停職禁足。這哪一件案子都讓他感覺是十分棘手的問題,且後悔不先出手割除這些弊病,讓張書緣在朝中占據了優勢。
    可老話說的好“世上沒有後悔藥”,再加上他東林黨人本身就摻雜於這些糟爛之事中,就算他想在張書緣之前出手,那也得掂量掂量被人搞的後果。
    而諸位可別忘了,這無論是在曆史中也好,還是在眼下也罷,這東林黨人的地位並不是屬於朝中的絕對力量,在浙黨麵前他東林黨正麵臨著青黃不接的問題。
    可以說這就算沒有張書緣穿越,他東林黨也是會在這幾年內失勢,慢慢的被溫體仁和周延儒擠出大明核心圈層。
    “啟奏陛下,臣自覺年事已高,精力不足,且在臣治下又發生了如此駭然逆案,老臣實在是無言在麵聖君,麵見先帝。還請陛下判臣失職失察之罪。”
    滿頭白發的韓爌是走到大殿中央跪下,那聲音很是悲泣,就好似是朱由檢在苛待他似得。
    “閣老此言就過了,世事無常,誰又能控得萬方?”
    朱由檢是既沒有說罰,也沒有說不罰,反而是環顧著滿朝文武在自顧自的言語。
    “陛下慎言,在我大明您就是唯一的聖主,也隻有您才能控得萬方!”
    一聽朱由檢不願意判自己罪責,韓爌趕忙就叩首拍馬屁。
    而他之所以如此,自然是想玩一招“以退為進”,從而避免自己因這兼並大案而被殺頭。
    “陛下盛聰,獨控萬方!”
    隨著韓爌這句馬屁一出,殿內的所有人跪地喝了起來。
    “那有什麽獨控萬方,都起來吧。閣老也起來。”
    “陛下,臣有罪。若陛下不罰臣,陛下該怎地向我萬萬百姓交代,該怎地向我大明曆代先帝交代。”
    “唉,諸位愛卿的意思呢?”
    見韓爌是鐵了心的要玩以退為進,朱由檢就隻好是把刀子遞給了百官,正巧也圓了自己不想苛待老臣的心思。
    “啟奏陛下,臣有奏。韓閣老為官四朝實乃我朝老成之國柱,但閣老所言也並無錯,光陰變遷,閣老之精力也大不如前。而我朝眼下風雨漂泊,各類大事是此起彼伏,再加之如此駭然逆案,臣懇請陛下責閣老十大罪!”
    果然,隨著這一句一出,溫體仁率先就蹦了出來。
    “閣老罪一,內閣作為我大明票擬之所在,在韓閣老的帶領下反應十分遲鈍,常常事宜“鎮定”二字,反複揣度厭惡政事。”
    “罪二,內閣不提不查,致使我朝百官貪墨成風,更有人雲在我大明朝中不和光同塵者,則無法立足以朝國。”
    “罪三,韓閣老身為我當朝首輔,上不能以身作則,下不能監管百官,使得我朝百姓之土流轉於奸佞之手……”
    溫體仁不愧是官迷,抓住這個機會就開始搞人了。
    一聽這話,本來還想放韓爌一馬的朱由檢就忍不住了,當即就想判他個誤國重罪!
    “陛下,臣錢謙益有言。韓閣老秉政以來,雖有處置不當之處,但閣老為我大明不惜得罪天下士紳讚起了《鞭法》中的清丈之規,戶部在前年屢奏增課一百三十餘萬,此乃大公無私也。而今百官兼並,根在我朝賜田舊例,非閣老一人所可驟革。若遽以‘無為’加罪,是置二百餘年積弊於一人之身呐!陛下此恐非公允。”
    溫體仁的話音剛一落,禮部左侍郎錢謙益就跳了出來,而他這一下子直接就把禮部尚書周士樸給當做了空氣。
    也是,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周士樸等人實在是沒能力讓他們高看一眼。
    “哼,前年清丈空文,未見尺土歸籍,滋蔓日繁,閣老安得無罪?”
    聽著錢謙益的話,溫體仁就側目冷笑了一聲。
    溫體仁說的沒錯,在朱由檢還未正式繼位前就命東林黨人去丈量土地了,可得到的結論卻是“人人有田種、民間安居樂業”的結果。
    “溫閣,遼事方急,九邊缺餉,正賴閣老調和部院。若今日加罪首輔,明日群工震懼,中樞瓦解,邊餉更何從措手?臣請以兵事譬之攻堅者先固本營,今本營未固,而先自斬大將,此非廟堂之算也。”
    見溫體仁在大肆攻訐韓爌,李邦華這個內閣輔臣兼中軍都督同知的大牛就站了出來為韓爌說話了。
    的確,在己巳大戰之中,糧餉之事韓爌也沒少比他溫體仁做的少,就按東廠的暗衛通報來講,在大戰之中韓爌動用關係人脈,一共湊錯了十五萬兩銀子及十八萬石各類糧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啟奏陛下,臣劉宗周請陛下察之。韓閣老之失,失在持重,非失在奸私。比年水旱相繼,國力已殫,若急以追田易出激變。”
    “故此,臣懇請陛下責成閣部條畫,將新政推廣至我大明各省,讓天下權貴退還井田,並退還失田百姓之賦稅,敕令各地權貴勳戚自首,許以優敘。如此責法不苛便可弊處漸除,閣老亦得展其籌劃。”
    隨著李邦華的話音落下,劉宗周這個馬上要升官的順天府尹也站了出來。
    聽著各部大臣們給出的意見,朱由檢是既高興又憤怒,因為這有些人說的話那簡直就是在罔顧事實,就比如吏科給事中李遇知說的那句“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陛下宅心仁厚,韓閣老又有匡國四朝之功,不應落得如此下場。”
    “孫愛卿、畢愛卿,你們二位來說說。”
    聽著各種意見,朱由檢也搖擺了起來。
    說實在的,他實在不願意背負上一個“苛待老臣”的名聲,因為這種名聲可是會在東林的輿論之下被天下士子所知曉,最終會導致有能力的人不願入朝為官了。
    一聽皇帝讓自己話說,孫承宗與畢自嚴就犯難了起來。
    這話說重了吧,又有各種人情牽扯在,容易被溫體仁連帶著攻擊,可不說重了那置律法於何地?
    於是,孫承宗與畢自嚴相視一眼後便決定給予韓爌最後一擊了!
    “陛下,臣以為韓閣老身為我大明首輔,在其任上竟發生了如此多的駭人大案,這不罰不足以平民心呐。”
    說罷,畢自嚴便如同是背負了大罪一般就跪了下去。
    “陛下,老臣與畢閣老同意。”
    隨著此二人的話一出,整個朝堂便就知道,這東林黨今天怕是要倒了。
    “陛下臣有奏!”
    就在眾人以為,朱由檢就要借此懲處韓爌之時,張書緣就站了出來。
    “哦?張愛卿有何話要講?”
    “啟奏陛下,臣以為,我朝能發生如此多的駭人逆案,原因並不在韓閣老一人身上,而其原因是源自我朝這一百多年來的某些規則和某些人的不作為。”
    “恩,張愛卿所言有理。”
    一聽這話,韓爌的老眼就是一閃,群臣們也開始互相點頭了起來。
    “所以陛下,結合此類種種,臣以為此案斷不可止於韓閣老一人。”
    “那張愛卿的意思是……”
    “陛下,如此國情,我朝理應明正綱紀將一應涉此官員予以重罰,如此方可澄清玉宇喚醒人心,所以臣鬥膽懇請陛下以“不提不查不治之罪”問責內閣!”
    轟!
    這一下子,所有人都懵了,就連朱由檢在內都沒想到,張書緣竟然會將刀子揮向自己。
    在張書緣這話脫口的一瞬間,東林黨的禮部右侍郎錢謙益、東閣大學士成基命、文淵閣大學士錢龍錫、中軍中軍都督同知李邦華、少詹府事錢士升、太仆寺卿李應升、刑部左侍郎喬允升等核心骨幹就跳出來反對了。
    而他們反對的理由是,此舉易使朝國崩潰。
    就在錢謙益等人的話音落下後,浙黨的禮部左侍郎周延儒、通政司的劉廷元、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姚宗文、大理寺少卿範複粹、以及剛剛升遷到兵部給事中的薛國觀就站出來讚同了。
    而他們的理由,自然是要求皇帝明正典刑維護朝綱!
    見眾朝臣是分成了兩派,朱由檢便就看向了小哥,而張書緣卻是向朱由檢點了點頭表示“就按我說的辦吧”。
    隨著他這一點頭,司禮監秉筆李鳳翔也站出來同意了,並且還言說了一番日常內閣的情況。
    而李鳳翔所說的情況是,除去李邦華與張書緣這兩個新秀之外,其餘之人大多都票擬依怠,遇到事情反應十分遲鈍。
    聽著眾人給出的意見,朱由檢便就決定對內閣動手了。
    “既然諸位愛卿如此言語,想來也是對我內閣不滿已久。既然如此那朕便也尋不得私情了。”
    “眾卿聽旨。”
    “朕承祖宗鴻業,宵旰三載,冀與群臣共挽狂瀾。然自元年以來,災祲頻仍,寇氛日熾,民生倒懸,疆圉多故。內閣實總機務,理宜協心匡弼,而輔臣畢自嚴、李標、王永光、楊景辰、錢龍錫等,受國厚恩,屍位素餐票擬則依違兩可,籌邊則漫無可否;賦斂煩興,不聞匡救之謀;師屢挫衄,罔效桑榆之策。甚至苞苴暗通,情麵是徇,使朝廷之紀綱日弛,封疆之潰壞愈亟。按厥所由,厥罪維均。”
    “今特詔天下,畢自嚴、李標、王永光、楊景辰、錢龍錫俱削奪此前一切誥敕、封蔭,追奪累年所加太子太保、少傅等銜,勘閣留用。”
    “至於首輔韓爌,位居元輔,表率百僚,乃因循玩愒,壅蔽欺蒙,釀成禍本。比複阿附權要,撓亂察典,致令國計空虛,群情解體。罪浮於四臣,法難稍貸。著即日褫職,下法司勘問明白,依律論斬,以昭國憲,以慰蒼生。”
    “欽此!”
    古人真不愧是古人,哪怕是朱由檢沒被當做帝王來培養,那肚子裏的墨水也是一套一套的,很快就將心底思量好的詞兒給說了出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諸位臣工,賞罰昭而綱紀肅,此情朕實不忍心,但又不得不為。自今以後,朕望卿等大小臣工其各洗心滌慮,靖共爾位。倘仍怠玩如前,朕惟有執法以隨其後。”
    雖然這旨中沒有提溫體仁、張書緣以及李邦華三人,但在場的所有人都看的明白,這件事是怎麽也扣不到他們的頭上,因為最後票擬呈遞的權利,是在內閣首輔的手中!
    而且,他們三人也才剛剛立了大功,且名下又無巨產,所以朱由檢便就沒有提他們三人的名字了。
    “請陛下寬心,臣等定斬前嫌,助陛下重整天下!”
    群臣是紛紛叩首領旨,而韓爌則是無力的癱坐到了地上。
    他沒想到,這張書緣跟皇帝竟然敢真的殺自己!
    本以為自己玩一招“以退為進”雖是會受些罪,但他卻沒想到這招卻是玩砸了,直接被人給送上了斷頭台……
    “張書緣聽旨。”
    “臣在。”
    “商司尚書張書緣,不辭辛勞,屢次盡忠,現又清厘耕田之數,剔除兼並,推行我朝之官紳一體納釀新政。此乃無盡社稷之功,朕甚嘉之。朕妹樂安公主徽媞,為朕與先皇所鍾愛,今特賜婚約,以彰忠勳,特賜莊田千頃,金帛百匹。擇吉來年三月十八完婚,一應禮儀如親王例,仍令有司給賜第京師,子孫世襲錦衣指揮使。欽此!”
    “臣叩謝陛下隆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張書緣趕忙領旨謝恩。
    “陛下臣反對,臣懇請陛下收回旨意。”
    張書緣接旨後,剛想請旨以朱由檢的名義將田畝分給京城百姓的時候,禮部尚書周士樸就跳出來反對了。
    “哦?愛卿為何道出此言?”
    朱由檢一愣,心說這老家夥是想幹啥,竟敢跟自己作對?
    “啟奏陛下,臣反對是因張書緣郡王乃我皇家之人,這若與安樂公主結……”
    說道這裏,周士樸就趴在了地上不敢繼續說了,但他的意思無不是在說,張書緣與朱徽媞成親是有著“倫理”的問題,容易壞了禮法。
    “哦?太康伯何在?”
    不爽的看了他一眼,朱由檢就喊宗人府令了。
    而此時掌管宗人府的是太康伯張國紀。
    ps這自永樂之後,宗人府長官不再由親王專任,而改由“勳戚大臣攝府事”,崇禎前期沿襲此例,多以駙馬都尉或外戚伯爵兼領宗人府印。張國紀正是以駙馬都尉、太康伯的身份“掌宗人府事”。
    “臣在。”
    這太康伯張國紀,年約四十歲,整個人體態臃腫,讓人一看就知道其是個養尊處優的主兒。
    “你掌握我皇族錄碟,張愛卿可有在朕五服之內?”
    見張國紀走出來了,朱由檢就沒好氣的問道。
    “啟稟陛下,張大人乃陛下表親,是我朝第四任肅王朱貢錝殿下的重外甥女之子,與陛下而言,張大人早已是出了五服……”
    聽到張國紀說出此言,朱由檢就鬆了口氣,心說幸好在元年時敲打過這位太康伯。
    其實,對於張書緣這件事,朱由檢根本就犯不上去敲打張國紀,因為在皇族的錄碟中,除去那些個大藩王外,其餘的一些窮困族人和偏遠藩王的族人,早已是沒怎麽登記了。
    而且,這動手改錄碟的又是皇帝本人,所以哪怕是給張國紀一萬個膽子,在他知道實情後,也不敢將此事給捅出來。
    別問,問就說一句話,你還想不想混了!
    “聽到沒有!張愛卿已出朕的五服,周愛卿可還要阻擋之?”
    “臣…臣不敢阻擋。”
    “哼,不敢就給朕退下。如此重要之事朕豈能亂來?”
    “是…是臣多慮了。”
    罵了兩句周士樸,朱由檢便大手一揮讓他退下了。
    “諸位愛卿,現今國事繁多,我內閣絕不可就此停擺,卿等給朕舉薦舉薦。”
    處理完了逆案,朱由檢便就問起了該由誰接替韓爌的位置了。
    而此時的韓爌雖然是還在殿內,但他早已是如同行屍走肉那般了,就等著散朝後進昭獄受審了。
    “陛下,此事事關我朝興衰,臣建議我朝須得好生思量思量,以免在出韓閣老之事。”
    “恩,溫愛卿所言甚是。退朝!”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