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巨鹿烽煙
字數:4086 加入書籤
中平三年四月的巨鹿平原,戰雲密布。
吳權勒馬高崗,俯瞰遠處連綿不絕的軍營。漢軍五萬精銳與黃巾十五萬大軍在此對峙,方圓數十裏旌旗蔽日,鼓角相聞。這是自黃巾之亂爆發以來,最大規模的決戰。
"校尉,董將軍召見。"親兵的聲音打斷了吳權的思緒。
董卓大帳內,諸將齊聚。除了李傕、郭汜、牛輔等西涼舊部外,還有一位麵容清臒、目光如炬的中年文士——新任左車騎將軍盧植。這位海內大儒身著戎裝,儒雅中透著威嚴,正與董卓研究沙盤。
"吳校尉來了。"董卓招手,"盧將軍正部署明日之戰,你也來聽聽。"
盧植抬頭,打量了吳權一眼:"這位就是連破穀遠、屯留的吳校尉?果然年輕有為。"
吳權抱拳行禮:"末將參見盧將軍。"
"不必多禮。"盧植指向沙盤,"賊酋張角據廣宗,張梁守曲陽,張寶屯下曲陽,成掎角之勢。我意以董將軍部為先鋒,直取廣宗;曹操、袁紹協助側翼;孫堅率水軍截斷漕運。吳校尉以為如何?"
這突然的詢問讓帳內眾人一愣。盧植竟向一個校尉征求意見?
吳權不卑不亢:"盧將軍部署周密。隻是廣宗城牆高厚,黃巾必拚死抵抗。末將建議多備雲梯、衝車,並分波次進攻,以疲敵軍。"
盧植眼前一亮:"善!正合我意。"他轉向董卓,"董將軍麾下果有人才!"
董卓得意大笑,卻沒注意到周慎陰沉的臉色——這位靠賄賂上位的蕩寇將軍,最恨別人搶他風頭。
會議結束後,吳權正欲離開,卻被盧植單獨叫住。
"吳校尉留步。"盧植從袖中取出一卷竹簡,"老夫觀你用兵,暗合《六韜》之妙。此為你先祖吳起的兵法心得,今日贈與你了。"
吳權受寵若驚,雙手接過:"多謝將軍厚賜!末將必悉心研讀。"
盧植意味深長地說:"亂世將至,望你善用此術,保境安民。"
離開大帳,賈詡悄然而至:"賢弟得盧公青睞,福禍難料啊。"
吳權會意。盧植清流領袖,與宦官勢不兩立,得其賞識,必招十常侍嫉恨。
"文和兄,我欲改良雲梯,以利攻城,你覺如何?"
賈詡撚須微笑:"賢弟又有奇思?"
吳權點頭,取出炭筆在簡上勾畫。他設計的雲梯底部加裝輪軸,可快速推進;梯身分段鉸接,能適應不同城牆高度;頂部設有擋板,可防滾木礌石。
"妙哉!"賈詡擊節讚歎,"此物若成,攻城拔寨如虎添翼!"
當夜,吳權營中鐵匠爐火通明。按照他的圖紙,十架改良雲梯連夜趕製。與此同時,他派快馬前往石雲穀,密令吳明加速擴建基地,儲備糧草兵器。
黎明時分,戰鼓震天。
廣宗城外,漢軍列陣如林。董卓率西涼鐵騎居前,吳權領本部萬人為先鋒中的先鋒。城牆上,頭裹黃巾的守軍嚴陣以待,張角的"天公將軍"大旗在晨風中獵獵作響。
"攻城!"董卓一聲令下,萬軍齊發。
吳權令旗一揮,十架改良雲梯在盾牌手掩護下快速推進。黃巾軍箭如雨下,但雲梯頂部的擋板有效防護,傷亡大減。
"放箭!壓製城頭!"吳權下令。
管亥率領的山地營弓箭手精準射擊,為雲梯部隊開辟道路。轉眼間,雲梯靠上城牆,西涼兵如潮水般湧上。
"第二隊準備!"吳權沒有一次性投入全部兵力,而是將部隊分為三波,輪番進攻。
這種現代戰術在東漢戰場上堪稱革命性。當第一波士兵疲憊時,第二波立即接替,保持持續壓力。黃巾軍不諳此道,漸漸力不從心。
正午時分,廣宗南門告急。吳權親率精銳突擊,烏騅馬如閃電般掠過戰場,長槍所向,勢如破竹,敵軍在吳權率領的西涼軍猛攻之下,紛紛向後潰敗。突然,城頭一陣騷動——"天公將軍"大旗倒了!原來是管亥率領的山地營爬上了城頭……
"張角跑了!"黃巾軍中有人大喊。
軍心一亂,兵敗如山倒。吳權在管亥山地營的協助下攻破南門,漢軍蜂擁而入。廣宗,這座黃巾軍的"聖城",終於陷落。
然而,張角卻不見蹤影。原來這妖道見勢不妙,早已從密道逃往曲陽。
戰後清點,漢軍傷亡八千,殲敵五萬,可謂慘勝。盧植一麵表奏朝廷請功,一麵準備乘勝追擊,直搗曲陽。
"吳校尉此戰首功!"董卓拍著吳權肩膀大笑,"老夫必為你請封討逆將軍!"
正當全軍慶功之際,一匹快馬疾馳入營,帶來驚天消息:靈帝下詔,以"怠慢軍心"罪對盧植申斥,並將軍權暫交董卓接管。
"這...這從何說起?"連董卓都吃了一驚。
吳權心知肚明——必是周慎勾結張讓,陷害忠良。
"嶽父大人,這是天賜良機啊!"牛輔興奮地說,"如今軍權盡歸我手,何愁大業不成?"
董卓眼中閃爍著野心的光芒,卻故作矜持:"慎言!老夫乃朝廷忠臣,自當盡心平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吳權冷眼旁觀,心知董卓已起不臣之心。他悄悄囑咐吳芝:"傳信石雲穀,按第三預案準備。"
所謂第三預案,是吳權秘密製定的應急計劃——一旦董卓有不臣之舉,立即將部分親族和精銳轉移至石雲穀,以保全實力。
三日後,新任統帥董卓召集諸將議事。與盧植不同,董卓的部署簡單粗暴:全軍強攻曲陽,不惜代價。
"將軍,"吳權忍不住勸諫,"曲陽城堅,張角必拚死抵抗。不如圍而不攻,斷其糧道..."
"住口!"董卓怒斥,"老夫用兵,豈容你指手畫腳?"
帳內一片死寂。這是董卓第一次對吳權發怒,標誌著兩人關係的微妙變化。
曹操出列緩和:"董將軍息怒。吳校尉也是為大局著想。"
董卓冷哼一聲,不再追究,但堅持原計劃。散會後,曹操悄悄拉住吳權:"董卓驕橫日盛,非國家之福。吳校尉當早作打算。"
吳權苦笑:"曹公明鑒。然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眼下當以平叛為先。"
曹操深深看了吳權一眼,不再多言。
當夜,吳權密召心腹。
"董卓已非昔日董卓。"他沉聲道,"我等須做兩手準備。管亥,你秘密聯絡舊部,但不要輕舉妄動;吳芝,你負責與石雲穀保持聯絡。"
賈詡若有所思:"賢弟是要..."
"未雨綢繆罷了。"吳權望向帳外如血的殘陽,"亂世將至,我等既不能隨波逐流,亦不可螳臂當車。"
遠處,曲陽城頭燃起的烽火,將半個天空染成血色。在這血與火的背景下,東漢王朝的喪鍾,正一聲聲敲響。而吳權知道,真正的亂世,才剛剛開始。
喜歡四國爭霸請大家收藏:()四國爭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