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英雄相惜

字數:3169   加入書籤

A+A-


    吳權在祝公道、典韋及六名精銳近衛的簇擁下,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向上攀登。越往上走,山寨的輪廓便越發清晰。那並非想象中簡陋的草棚木柵,而是依托山勢、利用巨石林木構建的防禦工事,錯落有致,易守難攻,顯見經營之人頗費了一番心思。
    終於,一行人抵達了山寨門前的一片較為開闊的平地上。那裏,已有數十人等候。為首兩人,尤為醒目。
    吳權的目光瞬間就被左邊那人牢牢吸引住了。隻見此人身高八尺開外,膀大腰圓,虎背熊腰,站在那裏便如半截鐵塔般穩當。他麵龐呈棗紅色,顯然是常年經風吹日曬所致,頷下虯髯如戟,雖已夾雜了不少灰白之色,卻更添幾分滄桑悍勇。看年紀應在五十上下,但一雙虎目開闔之間精光四射,毫無老態,反而充滿了逼人的銳氣和仿佛用不完的精力。他並未著甲,隻穿了一身略顯陳舊的錦袍,腰束寬帶,插著一對寒光閃閃的短戟,顧盼之間,自有一股豪邁不羈、睥睨四方的氣概。
    “這便是甘寧甘興霸了……”吳權心中暗讚,“果然是一員難得的虎將!觀其氣魄,正值壯年,勇力未衰,正是為國效力之時!”
    他的目光隨即轉向右邊那人。此人年紀稍輕,約莫四十開外,身材雖不如甘寧魁梧,卻也挺拔勻稱,穿著樸素的布衣,麵容清臒,目光沉靜中透著睿智,眉宇間帶著幾分書卷氣,但站姿沉穩,手掌骨節分明,顯然也非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吳權早知陽群底細,知他早年曾拜蔡陽為師習武,打下根基,後又入襄陽書院深造,文武兼修,如今一見,果然名不虛傳,確有幾分英氣與謀士風範。
    甘寧見吳權一行人上來,大步向前迎了幾步,毫無懼色地打量著被護衛在中間的吳權,洪聲問道:“你便是自稱北漢皇帝的那位?”他語氣直接,甚至有些粗豪,卻並無太多冒犯之意,更多的是好奇與審視。
    陽群則站在稍後一步的位置,目光如電,飛快地掃過吳權及其身後的祝公道、典韋等人,尤其在那六名精悍的近衛身上停留片刻,眼神中的警惕並未完全消散。
    吳權微微一笑,示意祝公道和典韋稍安勿躁。他上前一步,與甘寧、陽群相對而立,氣度從容:“正是朕。甘將軍,陽先生,朕冒險前來,誠意可見一斑了吧?”
    陽群微微拱手,語氣依舊謹慎:“陛下恕罪,非是我等多疑,實乃事關重大。方才山下所言憑證……”
    “理當如此。”吳權不以為忤,從懷中取出兩樣物事。一樣是一方溫潤白玉雕刻的私印,上麵刻著繁複的皇家紋飾和“北漢皇帝吳權之印”八個古篆字;另一樣則是一枚青銅鑄造的猛虎兵符,虎形猙獰,做工精湛,細節處透著皇家威嚴與力量感,正是調兵遣將的信物。
    他將兩物遞出。甘寧性子急,搶先接過,粗大的手指摩挲著玉印和冰涼的虎符,他雖然未必精通文物鑒定,但那玉質極佳、工藝非凡,虎符更是沉甸甸的,蘊含著一種令人心悸的權力象征,絕非尋常人能仿造持有。他翻來覆去看了幾遍,臉上的疑慮漸漸被興奮取代,抬頭看向吳權,目光已然不同。
    陽群則仔細得多。他先雙手接過玉印,對著光仔細查看質地、雕工、字跡,又小心接過虎符,掂量分量,觀察鏽色和鑄造細節,甚至用手指輕輕敲擊,聆聽其聲。好半晌,他才將兩樣東西恭敬地遞還給吳權,長長籲了一口氣,與甘寧對視一眼,終於徹底放下了心防,率先躬身行禮:
    “山野村夫陽群,不知陛下親臨,多有冒犯,還望陛下海涵!”
    甘寧見狀,也連忙跟著抱拳,聲音洪亮:“甘寧是個粗人,剛才多有得罪,陛下千萬別見怪!”
    吳權笑著收回印信虎符,虛扶一下:“二位不必多禮。朕此番前來,正是求賢若渴。如今天下紛擾,吳國雖暫安,然非久居之地。朕之北漢,正欲廣納天下豪傑,共圖大業。二位皆乃當世英傑,困守於此,豈不可惜?不如隨朕北上,朕必虛席以待,委以重任,使二位英雄有用武之地,建功立業,光耀門楣,豈不快哉?”
    甘寧一聽,頓時喜形於色,用力一拍大腿:“陛下說得太對了!俺老甘在這鳥不拉屎的山溝裏早就待膩味了!整天對著石頭樹木,渾身力氣都沒處使!能跟著陛下回北方,帶兵打仗,開拓疆土,那才是大丈夫該幹的事!俺甘寧願意!一百個願意!”
    他性情爽直,毫不掩飾自己的興奮和對現狀的不滿,恨不得立刻插翅飛往北方。
    然而,陽群卻沒有立刻附和。他低眉沉思,手指無意識地撚著衣角,眉頭微微蹙起。片刻後,他抬起頭,看向吳權,語氣凝重地說道:“陛下厚愛,我二人感激不盡。興霸兄願往,某亦心向往之。隻是……”
    他話鋒一轉,提出了一個極其現實而尖銳的問題:“並非某在此故意潑陛下的冷水,隻是此事關乎我二人以及麾下數千弟兄的身家性命,不得不慮。陛下請想,此處乃廬山,深處吳國腹地,與北漢疆域相隔何止萬裏?其間關隘重重,城池林立,皆乃吳國掌控之地。陛下與諸位來時,人少精幹,扮作客商,或可僥幸瞞過。但若回程……”
    陽群的聲音愈發沉重:“回程之時,並非隻有我二人。我等在此經營多年,麾下有心腹弟兄,更有家眷族人,林林總總,不下兩三千口人!如此龐大的隊伍,男女老幼,拖家帶口,行動遲緩,目標顯著,如何能瞞過吳國沿途的盤查哨卡?又如何能衝破這層層阻礙,安然抵達北漢國境?若中途被發覺,吳軍大軍圍剿而來,我等豈不成了甕中之鱉,覆巢之下無完卵啊!”
    這番話如同冷水澆頭,讓原本興奮的甘寧也冷靜了下來,粗獷的臉上露出了凝重之色。是啊,光想著去北方大展拳腳,卻把這最要命的難題給忽略了。他不由得也看向了吳權,想看這位膽識過人的皇帝有何妙計。
    吳權聽罷,臉上卻依舊保持著那抹從容的微笑,似乎早已料到會有此一問。
    “陽先生所慮,確是老成持重之言,關乎數千人的性命,理當慎重。”他先是肯定了陽群的擔憂,隨即話鋒一轉,語氣中帶著幾分自信,“不過,先生或許多慮了。來時既然能扮作客商安然抵達,回程為何不能故技重施?”
    陽群卻搖了搖頭,顯然認為這個想法過於簡單了:“陛下,情形大不相同。來時,陛下隊伍精幹,目標小,易於偽裝。而歸程,數千人的遷徙,浩浩蕩蕩,車馬輜重,婦孺孩童,聲響動天,這……這如何還能扮作客商?哪家有如此規模的商隊?隻怕走出廬山不到百裏,就要驚動官府了。”
    山寨前的空地上,山風掠過,帶來一絲涼意。甘寧臉上的興奮漸漸被憂慮取代,而吳權則依舊成竹在胸,仿佛那萬裏的艱難險阻,在他眼中不過是可以籌劃的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