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禮行天下:鴻臚寺裏的威儀之道
字數:2703 加入書籤
長安暮秋,鴻臚寺的朱漆長廊掛滿霜花,十七名準外交使臣屏息跪坐在青磚之上,麵前擺放著尺餘高的《大唐開元禮》竹簡。禮部侍郎裴明遠手持象牙笏板,玄色官袍上的仙鶴補子隨著踱步微微晃動,"外交無小事,諸君的一舉手、一投足,皆關乎大唐威儀!"
"大食國使來訪,該以何禮相迎?"裴明遠突然發問。學員趙文遠慌忙起身,袍角卻勾翻了案上的鎏金香爐,香灰潑灑在地。
"成何體統!"裴明遠的象牙笏板重重砸在案幾上,"大食人行貼麵禮,左右各三次,你這般毛手毛腳,豈不讓外邦笑我朝無人?"他轉向眾人,語氣愈發冷峻:"知道波斯使臣為何曾在大明宮前拂袖而去?就因接待官行禮時晚了三息!三息!足夠點燃一場戰火!"
說罷,他召來兩名侍從,親自演示:"看好了!雙手撫胸,指尖並攏如刀,微微頷首時目光要落在對方眉心三寸處。待對方靠近,以右頰輕觸,切不可過於親昵,亦不可傲慢疏離。"他突然揪住一名學員衣領,"若像你這般畏縮,對方隻會覺得大唐怯懦!"
更嚴苛的是對各國禁忌的研習。當裴明遠展示吐蕃人獻哈達的正確姿勢時,特意提醒:"哈達需高舉過頭頂,切忌觸碰對方頭頂,他們視此為褻瀆神靈。"他展開一卷羊皮地圖,在天竺國位置重重一點:"記住,天竺人以右為尊,遞文書必須用右手,若用左手..."他突然抓起案頭的墨硯砸向青磚,墨汁飛濺如血,"這在他們眼中,等同侮辱!"
"大人,"學員王景文壯著膽子舉手,"若遇到雙手殘疾的使臣,該如何行禮?"
裴明遠盯著他冷笑:"問得好!當年龜茲王獨臂來朝,我朝接待官當場折斷自己的玉笏,以單手禮相迎,既不失禮又保全對方尊嚴。這才是大國氣度!"他猛地扯開衣襟,露出胸前猙獰的疤痕,"這是我在吐蕃談判時,為糾正錯誤禮儀付出的代價!"
實際演練在鴻臚寺的偏殿展開。殿內臨時搭建起各國王宮的微縮場景,學員們輪流扮演使臣與接待官。當"新羅使臣"呈上貢禮時,扮演鴻臚寺丞的王景文因站立方位偏左三寸,被裴明遠當場叫停。
"錯!大錯特錯!"裴明遠衝上前揪住他的發髻,"新羅乃我朝藩屬,接待時應居主位左側,以示尊卑!你可知貞觀年間,渤海國使臣因站位偏差,引發了三年邊境摩擦?"他突然將王景文推倒在地,"起來!重新演練!不練到分毫不差,不許吃飯!"
最驚險的考驗發生在模擬大食談判現場。"大食宰相"故意遲到半個時辰,還帶來三名佩劍隨從,試圖以氣勢壓人。學員李婉娘卻鎮定自若,按照禮儀先奉上洗手香,再以波斯語問候:"願安拉賜予您和平。"
"宰相"突然用彎刀挑起她的下巴:"大唐女子也配談禮儀?"
李婉娘目光如炬,反手按住刀刃:"貴國《古蘭經》雲"以禮待人者,安拉必賜福"。"她突然改用阿拉伯古語,字字鏗鏘,"若貴客執意無禮,我大唐的禮儀,也包括以牙還牙!"
這番交鋒令"宰相"瞳孔驟縮。待對方落座,李婉娘才不卑不亢道:"貴國律法規定,議事場所不得攜帶兵器。"她展開一卷文書,上麵大食文與漢文並列,"這是貴國前年與吐火羅簽訂的和約,第三條明確寫著..."
"夠了!"裴明遠突然掀開帷幕,眼中滿是讚許,"李婉娘,若不是我親眼看著你長大,差點以為真是大食人在談判!"
深夜的學舍裏,燭火搖曳。學員們圍坐在銅鏡前,反複練習拱手的角度、行禮的弧度。阿史那拓對著羊皮卷上的大食書法愁眉苦臉——他剛因在文書上用錯印章方向,被裴明遠罰抄《大食典儀》十遍。
"這彎彎曲曲的文字,怎麽比刀劍還難伺候!"他將羊皮卷摔在地上。
李婉娘撿起羊皮卷,用波斯語輕聲道:"你祖父穿越沙漠時,會因為風沙大就停下腳步嗎?"她指著卷上的書法,"每個筆畫都是大食人行走的足跡,你看這個"?",像不像駱駝彎曲的脖頸?"
阿史那拓若有所思:"可裴大人說,我抄的文書連狗爬的都不如..."
"他還說我永遠成不了合格的外交官。"李婉娘突然笑了,露出兩顆虎牙,"但剛剛的談判,你沒看到他眼裏的光嗎?"她拿起筆在羊皮卷上補了一筆,"記住,真正的禮儀不是刻在竹簡上的規矩,是刻在骨子裏的自信。"
三個月後的結業考核,武則天親臨鴻臚寺。當學員們以標準的禮儀迎接"各國使臣",並準確無誤地完成各項儀程時,女皇眼中露出讚許。尤其是李婉娘,在模擬接待拂菻使團時,不僅用拉丁語行吻手禮,還巧妙化解了對方關於宗教禮儀的刁難。
"此女有當年太平公主之風!"武則天笑著對狄仁傑說。
考核結束後,狄仁傑在給學員的訓誡中寫道:"禮儀者,國之魂也。"他掃視眾人,目光如炬,"今日你們在這裏學習的每一個禮節,都將化作大唐的筋骨,在萬裏之外撐起我朝的尊嚴。"他突然指向遠處的艦隊,"看到那些桅杆了嗎?它們能航行多遠,取決於你們心中的禮儀能走多遠!"
寒風掠過鴻臚寺的飛簷,將這番話語送向遠方。而此刻的學舍裏,李婉娘正帶著學員們偷偷演練新學的拂菻宮廷舞,笑聲混著衣袂翻飛聲,為這座莊嚴的禮儀殿堂注入新的生機。
本章完
喜歡開局吸引狄仁傑請大家收藏:()開局吸引狄仁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