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公主生活

字數:2453   加入書籤

A+A-


    公主生活深冬的晨光透過雲母窗,在安樂公主的宣紙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她握著狼毫的手懸在半空,望著硯台裏未幹的墨跡,思緒卻飄回到數月前 —— 那時她還在為林淵與太平公主的恩愛而妒火中燒,如今案頭擺滿的《李義山詩集》《花間集》,倒成了她最親密的 “情人”。
    “公主,太傅到了。” 宮女的通報聲打斷回憶。白發蒼蒼的賀知章緩步而入,手中握著一卷新抄的詩稿:“聽聞公主近日醉心詩詞,老朽特意選了些盛唐佳作,供公主品鑒。”
    安樂公主連忙起身相迎,發髻上的珍珠流蘇輕輕晃動:“有勞先生。昨日讀到‘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竟覺得字字都在寫我從前的癡傻。” 她自嘲地笑了笑,將新寫的《冬夜感懷》遞過去,“還請先生指點。”
    賀知章展開詩稿,目光掃過 “繁華落盡見真淳” 一句,眼中閃過讚許:“公主詩風空靈,已得神韻。若能再增幾分閱曆...” 他突然住口,意識到自己失言。
    然而安樂公主並未在意,反而興致勃勃道:“先生說得極是!我打算明日起,跟著商隊遊曆長安街巷,看看市井百姓的生活。整日困在宮中,又如何寫出好詩?”
    與此同時,長寧公主的馬車正行駛在長安郊外的土路上。她掀起車簾,望著路邊衣不蔽體的流民,眼眶微微泛紅:“阿綾,把車上的棉衣都分發給他們。”
    “公主,這可是您特意準備的過冬衣物...” 阿綾話音未落,便被長寧公主打斷。
    “比起我,他們更需要。” 長寧公主解下自己的狐裘披風,遞給一個凍得瑟瑟發抖的孩童,“回宮後,再讓人多縫製些棉衣送來。”
    回到公主府,長寧公主立刻著手籌備粥棚。她親自核對米糧賬目,與管事嬤嬤商議搭建事宜,甚至卷起衣袖,和宮女們一起清洗煮粥的大鍋。“公主身份尊貴,何必親力親為?” 老嬤嬤心疼地勸道。
    長寧公主卻笑著搖頭:“從前我困在兒女情長裏,竟不知宮外還有這麽多受苦的人。能幫他們一點是一點,心裏反倒踏實。”
    幾日後,長安城的粥棚開張。長寧公主身著粗布衣裳,站在寒風中為流民盛粥。她的發絲被風吹亂,臉上卻始終帶著溫柔的笑容。“謝謝公主!”“好人有好報!” 百姓們的感激聲此起彼伏,讓她紅了眼眶。
    消息傳到宮中,武則天特意召見了兩位公主。含元殿內,安樂公主身著素色襦裙,懷中抱著詩集;長寧公主則因為連日操勞,眼角略顯疲憊,卻難掩神采。
    “聽說安樂開始學詩,長寧辦起了粥棚?” 武則天轉動著翡翠護甲,目光在兩人身上逡巡,“倒是讓朕刮目相看。”
    安樂公主福身行禮:“母後,女兒從前糊塗,如今才明白,與其為得不到的感情痛苦,不如做些自己喜歡的事。詩詞裏自有天地,女兒樂在其中。”
    長寧公主也跪下道:“看到百姓們吃飽穿暖,女兒才覺得自己活得有價值。懇請母後恩準,讓女兒繼續做下去。”
    武則天滿意地點點頭:“準了。不過要記住,做事需量力而行,莫要累壞了身子。”
    時光流轉,春去秋來。安樂公主的詩集在長安文人圈中流傳開來,她舉辦的詩會更是吸引了眾多才子佳人。有一次,她在詩會上即興賦詩:“願做人間逍遙客,不戀深宮不羨仙。” 贏得滿堂喝彩。
    而長寧公主的慈善事業越做越大。她不僅開設粥棚,還建了學堂,收留無家可歸的孩童。她常常親自授課,教孩子們讀書識字。“長公主真是大善人!”“若不是長公主,我家孩子哪有機會讀書!” 百姓們的讚譽,成了她最大的動力。
    一日,安樂公主和長寧公主在宮中偶遇。安樂公主穿著新製的鵝黃襦裙,裙擺上繡著她最愛的海棠花;長寧公主則樸素依舊,袖口還沾著些墨跡 —— 那是教孩子們寫字時留下的。
    “姐姐的詩越來越好了,上次那首《春日遊》,連賀太傅都讚不絕口。” 長寧公主笑道。
    安樂公主挽住她的手臂:“妹妹才厲害,如今長安百姓提起長寧公主,哪個不豎起大拇指?對了,我寫了首關於粥棚的詩,你幫我看看?”
    兩人相視而笑,並肩走向禦花園。曾經因感情糾葛而心生嫌隙的姐妹,如今在各自的生活中找到了真正的快樂。她們不再執著於兒女情長,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不一樣的精彩。
    長安的街頭巷尾,人們常常談論著兩位公主的故事。一個在詩詞中尋找心靈的寄托,一個在善舉中收獲人生的意義。她們的生活,就像長安城的春天,百花齊放,各有芬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