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大唐新篇
字數:2107 加入書籤
開元年間的長安城,晨鍾暮鼓中流淌著盛世華章。朱雀大街上車水馬龍,西域胡商的駝鈴與中原商販的吆喝交織成曲,波斯地毯、大食香料擺滿商鋪,身著胡服的女子騎著汗血寶馬穿行而過,鬢邊金步搖在陽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
林淵身披玄甲,立在玄武門城樓之上。他望著城外新築的防禦工事,又看向不遠處正在操練的士兵方陣,嘴角不自覺揚起笑意。這些年,他率領大唐鐵騎橫掃突厥、吐蕃,將大唐疆域擴至蔥嶺以西,邊疆百姓再無戰火之憂。“將軍,太平公主派人送來急信!” 陸川匆匆趕來,遞上一封繡著金線的信箋。
林淵展開信紙,熟悉的字跡躍入眼簾:“朔方城糧倉已修繕完畢,明日可開倉賑濟流民。另,長安新辦的書院即將落成,盼將軍歸來共賞。” 落款處的 “太平” 二字,寫得瀟灑飄逸,一如她本人。他將信小心收進懷中,目光望向皇宮方向,心中滿是溫暖。
此時的皇宮內,太平公主正與狄仁傑、姚崇等大臣商議國事。她身著緋紅宮裝,頭戴鳳冠,端坐在禦書房內,神情不怒自威。“諸位愛卿,今年秋收頗豐,但仍有部分州縣水利設施老舊,需盡快修繕。” 她指著牆上的大唐疆域圖,“還有絲綢之路的商道安全,也要加強護衛,莫要辜負了百姓與胡商的信任。”
狄仁傑捋著銀須,讚歎道:“公主思慮周全。有公主與鎮國公在,我大唐何愁不興!” 眾人紛紛附和,言語間滿是敬佩。太平公主微微頷首,繼續安排著各項事務,從官員考核到百姓賦稅,每一處細節都不放過。
長安城東市,一座嶄新的書院拔地而起。這是太平公主倡導修建的,旨在讓更多寒門學子有機會讀書識字。書院落成那日,林淵特意從邊疆趕回。他牽著太平公主的手,漫步在書院的長廊中,看著學子們或在亭中吟詩,或在學堂內誦讀,心中感慨萬千。
“當年我們曆經那麽多風雨,如今能看到這般景象,一切都值得了。” 林淵輕聲說道。
太平公主靠在他肩頭,笑道:“是啊。不過這盛世,可不是我們二人之功,是無數大臣、百姓共同努力的結果。” 她轉頭看向林淵,眼中滿是愛意,“但有你在我身邊,再累也覺得幸福。”
在兩位的影響下,安樂公主與長寧公主也各自綻放光彩。安樂公主的詩集《清平雅韻》傳遍大江南北,她在長安舉辦的詩詞大會,吸引了各地才子慕名而來。她還將自己的詩作收益,全部捐給了長寧公主的慈善事業。
長寧公主的慈善事業更是蒸蒸日上。她在長安及周邊州縣建立了數十所孤兒院和學堂,親自教導孩子們讀書明理。每到冬日,她便帶著棉衣、糧食去看望那些貧苦百姓,百姓們見到她,皆跪地高呼 “長公主千歲”。
民間關於林淵與太平公主的故事,更是傳得神乎其神。說書人在茶樓裏一拍醒木,便開始講述 “鎮國公戰場救美”“太平公主智鬥奸臣” 的精彩情節。孩子們在街頭玩耍時,也常扮作他們的模樣,模仿著他們的英雄事跡。
在洛陽龍門石窟,工匠們正雕刻著新的佛像。其中一座佛像旁,刻著一行小字:“太平公主與鎮國公林淵,願我大唐國祚綿長,百姓安康。” 這是民間百姓自發雕刻的,以表達對二人的感激與敬意。
這一年的上元節,長安城內張燈結彩,熱鬧非凡。林淵與太平公主攜手登上城樓,俯瞰著城中的萬家燈火。街道上,舞龍舞獅的隊伍穿梭而過,百姓們提著花燈,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看,那是我們的大唐。” 太平公主指著城中的繁華景象,眼中閃爍著光芒。
林淵握緊她的手,堅定地說:“往後,我們還要讓這盛世更加輝煌。”
隨著時間的流逝,林淵與太平公主的愛情故事,如同陳年美酒,愈發醇香。他們的故事被寫入史書,被編成歌謠,被繪成畫卷,流傳千古。後世之人每當提起大唐,便會想起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想起那對攜手創造盛世的傳奇夫妻。
在曆史的長河中,大唐的這一篇章,永遠閃耀著璀璨的光芒,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求真愛,去創造美好生活,去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