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清明時節雨紛紛

字數:3789   加入書籤

A+A-


    日子一天天流逝,轉眼間清明節便到了。易傳宗早早地就開始準備,他用金銀箔紙精心疊了許多金銀元寶,又準備了大量紙錢,那紙錢仿佛承載著他對爺爺無盡的思念。
    考慮到這是爺爺去世的第三年,他特意拿了三根白色蠟燭,希望能為爺爺照亮通往另一個世界的路。
    他精心挑選了一些取意吉祥的水果,蘋果取“平安”之意,香蕉寓意“招財進寶”,橘子象征“吉祥富貴”,且都按習俗備為單數。
    同時,他還準備好了煮熟的整隻雞、整條魚和一塊四方肉,雞代表光明與大吉大利,魚寓意年年有餘,四方肉期望能借其寓意完整圓滿。
    易傳宗在食盒裏一一裝上這些祭品,還放入象征圓滿團圓且寄托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祈願的饅頭,以及爺爺愛吃的沙琪瑪和驢打滾。
    之後,他帶上一束菊花,白色菊花綻放正盛,代表懷念與純潔,黃菊象征思念和感恩。
    接著,他拿上一瓶酒,從古至今,美酒都被視為珍品,掃墓時帶上酒以表達對逝者的尊重與思念。
    按習俗擺三杯酒,寓意“三生齊全”,也有一杯敬逝者,另兩杯敬其“左鄰右舍”的說法。
    此外,易傳宗沒忘記帶上爺爺最愛喝的普洱茶,以及爺爺生前送給他的的那兩支“碧玉雙絕”。
    易傳宗有條不紊地將東西收拾妥當,把它們分別放置在車座後麵、兩個車把上掛著,就連自行車前麵的車籃也放滿了。
    這時,便聽到李秀芝高聲喊道:“傳宗,快過來吃早餐啦!早餐都準備好嘍!”
    易傳宗笑著回應道:“來啦!秀芝姐,馬上就到。”
    說完,他在洗手處認真地洗了洗手,用毛巾擦幹後才朝餐廳走去。
    走進餐廳,粥已經盛好了。隻見李秀芝說道:“傳宗,先吃個紅雞蛋。”
    邊說邊把染好的紅色雞蛋遞給他,這次並沒有幫易傳宗剝開。畢竟按照民間習俗,清明節吃雞蛋,一整年都會有好身體。而且將雞蛋染成紅色,寓意著吉祥,大家還會相互贈送。
    李秀芝接著說道:“傳宗,剛剛易叔易嬸給咱們送了些紅雞蛋,前院的閻老師家、中院的何大清家,還有後院的許富貴和劉海中家,也都送過來了。
    我給每家都回了些紅雞蛋,還把我蒸的子推饃,每家也分了一點。”
    易傳宗一臉疑惑地問道:“子推饃?秀芝姐,你還會蒸這個呀?”
    李秀芝笑著說道:“我也去過咱們那邊的根據地,這子推饃,我肯定會做。”
    說著,她便將做好的子推饃都拿了出來,隻見蓋簾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饃。
    有的呈飛燕造型,靈動輕盈;有的似蛇的模樣,蜿蜒有致;還有的做成小兔子形狀,憨態可掬;另外一些做成魚的形狀,造型可謂豐富多樣。饃裏麵還夾著紅棗、核桃等,寓意著平安健康。
    易傳宗看著這些子推饃,心裏明白這子推饃流行於山西、陝西等地,是為了紀念介子推。
    他不禁感歎道:“秀芝姐,你看這些子推饃多精致,不僅造型豐富,還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真讓人舍不得下口。”
    李秀芝聽了易傳宗誇讚的話,不好意思地羞澀一笑,隨即拿了一個元寶形的子推饃,說道:“傳宗,這裏麵是糖,你嚐嚐。”
    易傳宗接過咬了一口,糖心立刻流了出來,他稱讚道:“秀芝姐做的饃確實不錯,又暄軟又香甜。”
    李秀芝笑著說:“傳宗,今年我沒辦法,我懷孕了,沒法陪你一起去看爺爺。我把蒸的這些子推饃,挑了些好看精致的,你給爺爺帶上,讓爺爺也嚐嚐。”
    易傳宗也沒有推辭,笑著應道:“好。”
    兩人很快吃完了飯。李秀芝又拿起盤子,每樣挑了一些,裝了一盤。
    易傳宗見狀,直接從她手裏拿過來,放到了食盒裏,說道:“秀芝姐,你回屋吧!回去收拾收拾,在家歇著吧!”
    他將這些物品裝上自行車,自己穿上一身黑色中山裝,外麵又套了一件黑色風衣,便準備出門。
    李秀芝叮囑道:“傳宗,路上慢點,思念爺爺別太傷心了,爺爺看到你現在過得很好,也會很欣慰的。”
    易傳宗默默點了點頭,沒有說話,雖然臉上沒表現出來,但心裏其實對李秀芝沒有主動提出在清明節跟著他一起去看爺爺,還是有點不高興的。
    不過,他也明白並遵守一些地方的習俗,有些地方認為墓地陰濕,懷孕的女子去墓地對胎兒和孕婦自身都不利。
    當然,不同地方習俗也有差異,像現在很多小孩都會去掃墓,畢竟清明節是全國性的重要節日。
    然而,剛建國那會兒,人們的思想或多或少還受舊社會的禁錮,一時難以改變。
    易傳宗心想,要是自己強烈要求李秀芝跟著去,萬一出點什麽事,或者李秀芝心裏本就不願意去,就算到了爺爺墓前,臉上再露出不高興、不樂意的表情來,爺爺看見到這般情形,想必也會不開心的。
    易傳宗暗自思索,倘若真是如此,倒不如自己獨自前往。這樣一來,他既能落得個清靜,也便於毫無顧忌地與爺爺傾訴心聲。
    畢竟,自爺爺離世後,已過去三年,再次相見,心中必定積攢了諸多話語,有太多話題想要與爺爺暢聊。
    易傳宗徑直騎著車子往八寶山而去。一路上,他的思緒沉浸在與爺爺相處的往昔,那些畫麵在腦海中不斷浮現,心中既滿是忐忑,又飽含著深深的思念。
    易傳宗騎著自行車,很快來到了八寶山的門口。他把自行車穩穩地停放在停車區域。
    此時天色尚早,可已有不少人陸陸續續前來掃墓。他手中緊緊提著裝滿祭品食盒和裝滿紙錢的袋子,內心五味雜陳,徑直朝著爺爺的墓前走去。
    此刻的他,心中既忐忑又不安,當時,他實在無法接受爺爺犧牲的殘酷事實,內心被痛苦與無助填滿,於是毅然決然地棄醫、棄文直接從軍,奔赴前線。
    參軍之後,戰場上那一幕幕慘烈場景,熟悉的戰友在身邊倒下,又有人繼續奮勇站起,這一切都讓他的內心備受衝擊,不僅感到陣陣不適,對爺爺的思念也愈發濃烈。
    此刻,他的腳步仿佛被重重鎖住,不敢輕易向前。他滿心糾結,不知該如何麵對爺爺,更不知該對爺爺說些什麽。
    是坦誠地說“您已經去世這麽長時間,我卻一次都沒來過”,還是……
    易傳宗快要走到爺爺墓前時,他的目光陡然定在了前方一個熟悉的背影上。僅僅是這背影,便讓他刹那間湧起似曾相識之感。
    他繼續往前走去,隻見爺爺的墓前已擺放著一束菊花,旁邊還有一些水果,而那人正一點點地從袋子裏往外拿東西。
    易傳宗腳步放輕,緩緩靠近。待從側麵看清那人麵容,他不禁心中猛地一驚:“是她?怎麽會變化如此之大?究竟發生了什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