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集:《社區:苗醫健康驛站的成立》

字數:2841   加入書籤

A+A-


    苗醫驛站家門口的健康守護
    初秋的陽光透過香樟樹的縫隙,在晨光社區的水泥路上灑下斑駁的光影。社區活動中心門口,幾位提著菜籃子的老人又像往常一樣駐足張望,眼神裏帶著期待。“葉醫生和蘇醫生今天還來嗎?”王大爺揉著膝蓋,聲音裏藏不住焦急——前陣子社區義診,葉塵給他貼的草藥貼緩解了風濕痛,如今藥貼快用完了,他總盼著能再找葉塵看看。
    這樣的場景,社區主任李梅看在眼裏。自從上個月那場苗醫義診後,居民們對葉塵和蘇瑤的念叨就沒斷過。有說想再學幾個推拿手法的,有問草藥貼在哪買的,還有老人拿著病曆本,希望能讓葉塵再把把脈。這天下午,李梅索性撥通了葉塵的電話,開門見山地說“葉醫生,咱們社區想建個‘苗醫健康驛站’,你們要是有空,定期來坐診,居民們也不用總惦記著了。”
    電話那頭的葉塵幾乎沒猶豫,當即應了下來“李主任,這是好事啊!我們正想著怎麽把苗醫服務做得更實在,驛站剛好能幫上忙。”一旁的蘇瑤聽見了,也湊過來說“我們還能自掏腰包添置點東西,桌椅、血壓計這些基礎設備,得讓居民來了舒服。”
    掛了電話,兩人立刻忙活起來。葉塵聯係了之前合作過的家具店,挑了四張結實的木桌和十幾把靠背椅,特意選了帶扶手的款式,方便老人坐下。蘇瑤則跑了好幾家醫療器械店,對比了三款血壓計的精度,最後選了帶語音播報的,“老人眼神不好,能聽見數值更放心”。除此之外,葉塵還定製了一個草藥展示架,把常用的艾草、薄荷、金銀花等草藥裝在透明玻璃瓶裏,貼上標簽,既方便居民認識,也透著幾分苗醫的特色。
    驛站選址在社區活動中心的一間閑置房間,不大,但采光很好。李梅組織誌願者幫忙打掃時,居民們聽說要建苗醫驛站,都主動來搭把手。王大爺搬著椅子,笑著說“以後在家門口就能看苗醫,這可是咱們社區的福氣!”
    開業那天是周六,天剛亮,驛站門口就排起了隊。葉塵穿著白大褂,早早地坐在診桌後,麵前擺著脈枕和一疊草藥貼;蘇瑤則在旁邊的桌子上放好了血壓計和血糖儀,手裏還拿著厚厚的苗醫養生手冊。第一個來的是張阿姨,她捂著額頭,臉色有些蒼白“葉醫生,我這頭暈的毛病又犯了,去大醫院查了好幾次,也沒查出啥問題,你幫我看看唄。”
    葉塵讓張阿姨坐下,指尖搭在她的手腕上,仔細診脈。片刻後,他說“阿姨,您這是氣血不足,平時是不是總覺得沒力氣,晚上也睡不沉?”張阿姨連連點頭“對對對,就是這樣!有時候做飯都覺得累。”葉塵笑著說“別擔心,不用吃藥,我教您兩個法子。”他從展示架上取下裝著紅棗和桂圓的瓶子,“您每天用三顆紅棗、五顆桂圓煮水喝,堅持一個月,氣血能補上來。另外,我再教您‘梳頭養生法’——用木梳子從額頭梳到後腦勺,每天梳十分鍾,能促進頭部血液循環,頭暈會減輕很多。”
    蘇瑤在一旁幫張阿姨測了血壓,數值正常,她又遞過去一本養生手冊“阿姨,這裏麵有梳頭的步驟圖,還有其他養生小技巧,您回去慢慢看。”張阿姨接過手冊,小心翼翼地揣進兜裏,連聲道謝“太謝謝你們了,比去大醫院方便多了!”
    一上午下來,葉塵和蘇瑤沒歇過腳。葉塵給十來位老人貼了草藥貼,有治風濕的,有緩解腰痛的,還手把手教他們推拿手法;蘇瑤測了二十多人的血壓血糖,發放了五十多本養生手冊。臨近中午,還有居民陸續趕來,葉塵幹脆把自己的電話寫在了驛站門口的公告欄上“大家要是有急事,隨時給我打電話,我盡量過來。”
    從那以後,每周六上午,苗醫健康驛站都會準時開門。葉塵和蘇瑤輪流過來坐診,有時候還會帶培訓班的學員來幫忙。張阿姨成了驛站的“常客”,每次來都會跟大家分享自己的變化“喝了紅棗桂圓茶,我現在做飯都不覺得累了,梳頭也堅持著呢,頭暈基本沒犯過!”在她的帶動下,不少老人也開始喝養生茶、學梳頭,驛站裏總是熱熱鬧鬧的。
    沒過多久,隔壁的星光社區聽說了晨光社區的苗醫驛站,社區主任特意過來考察。看到驛站裏老人們滿意的笑容,他當即決定“我們社區也建一個!葉醫生、蘇醫生,還得請你們多指導。”葉塵和蘇瑤欣然答應,不僅幫他們規劃驛站布局,還把草藥展示架的定製渠道分享給了他們。
    短短三個月,周邊五個社區都建起了苗醫健康驛站。葉塵和蘇瑤更忙了,周末要在不同的驛站之間奔波,有時候還要利用晚上的時間整理驛站的資料。蘇瑤偶爾會跟葉塵抱怨“最近都沒好好陪爸媽吃頓飯。”但每次看到驛站裏老人的笑容,她又會立刻打起精神“不過看到大家受益,也值了。”
    有一次,葉塵在星光社區坐診時,遇到一位姓劉的老奶奶。老奶奶膝蓋痛了好幾年,走路都要拄拐杖,兒女想帶她去做手術,她怕疼,一直不肯。葉塵給她貼了草藥貼,教她膝蓋按摩手法,還囑咐她每天用艾草煮水泡腳。一個月後,老奶奶再次來驛站時,居然不用拄拐杖了,她拉著葉塵的手,眼眶紅紅的“葉醫生,我現在能自己下樓買菜了,太謝謝你了!”
    葉塵把這些案例都整理下來,打印成冊,放在每個驛站的書架上。他還建了一個“苗醫驛站交流群”,把各個社區的居民拉進群裏,平時在群裏分享養生知識,解答大家的疑問。蘇瑤則定期在群裏發布驛站的坐診時間,提醒老人們按時來複查。
    這天晚上,葉塵和蘇瑤坐在家裏,翻看著驛站的簽到本,上麵密密麻麻記滿了居民的名字。蘇瑤笑著說“你看,咱們的驛站已經幫了這麽多人了。”葉塵點點頭,眼神裏滿是欣慰“剛開始隻是想幫晨光社區的居民,沒想到能擴散到這麽多地方。以後咱們還要把驛站辦得更好,讓更多人了解苗醫,受益於苗醫。”
    窗外的月光灑進來,落在桌上的苗醫手冊上。手冊的扉頁上,葉塵寫著一句話“讓苗醫走進社區,讓健康留在身邊。”這不僅是他和蘇瑤的心願,更是無數居民心中最樸實的期待。而苗醫健康驛站,就像一顆種子,在社區裏生根發芽,用溫暖的守護,滋養著每一位居民的健康。
    喜歡醫聖傳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聖傳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