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集:

字數:3210   加入書籤

A+A-


    苗香四季一杯養生茶裏的傳承
    初夏的風帶著草木的濕潤氣息,吹進苗醫傳承培訓班的結業禮堂。最後一批學員正圍著葉塵和蘇瑤提問,二十歲出頭的小林攥著結業證書,臉頰因為激動泛著紅,聲音卻格外清晰“葉老師、蘇老師,現在大家都愛喝養生茶,但市麵上的配方總覺得不夠貼合咱們苗醫的理念,咱們能不能按季節做苗醫養生茶啊?”
    這話一出,周圍的學員紛紛點頭。有位社區護士附和道“對呀,我社區裏的老人總問有沒有適合春天喝的茶,春天上火眼睛幹,吃藥怕傷脾胃,喝茶就方便多了。”葉塵和蘇瑤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裏看到了驚喜——這個建議恰好補上了他們推廣苗醫的一塊缺口,比起需要專業手法的推拿、需要辨證使用的草藥貼,養生茶更貼近日常,也更容易讓普通人接受。
    “小林這個主意好!”蘇瑤率先應下,伸手拍了拍小林的肩膀,“咱們這就開始琢磨,先從春季配方入手。”葉塵也跟著點頭,從口袋裏掏出隨身攜帶的老苗醫手冊,翻開泛黃的內頁“春季屬木,易生肝火,老手冊裏記載過‘菊花薄荷飲’,咱們可以在此基礎上調整,讓它更適合現在人的體質。”
    當天下午,葉塵和蘇瑤就紮進了工作室。桌上攤開了十幾味草藥,有曬幹的菊花、金銀花,還有帶著清涼氣息的薄荷,蘇瑤正用電子秤仔細稱量每一味草藥的重量“之前試過隻用菊花和薄荷,味道太衝,加少量甘草調和,既能中和苦味,還能健脾益氣,一舉兩得。”葉塵則坐在一旁,手裏拿著放大鏡查看草藥的品相,時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菊花要選安徽亳州的,花瓣完整無碎渣;金銀花得是河南封丘的,顏色偏黃白,香氣濃的才有效。”
    兩人反複調試了三天,終於確定了“清熱明目茶”的配方菊花6克、金銀花4克、薄荷3克、甘草2克。為了方便大家衝泡,蘇瑤特意聯係了本地的茶葉廠家,定製獨立的過濾茶包。廠家一開始擔心草藥的形態不規則,包裝時容易漏,蘇瑤就帶著樣品跑了三趟工廠,和工人一起調整包裝機的參數,最後敲定用雙層無紡布茶包,既能保證草藥的有效成分滲出,又不會有碎渣漏出來。
    茶包生產出來的那天,蘇瑤先給培訓班的學員們寄了樣品。小林收到後,當天就泡了一杯,拍照發給蘇瑤“蘇老師,這個茶喝起來有淡淡的薄荷香,我連續喝了三天,之前因為熬夜紅血絲的眼睛真的不那麽幹了!”還有位學員是小學老師,每天要批改幾十份作業,喝了一周後反饋“之前看久了作業本就頭暈,現在喝著茶批改作業,眼睛舒服多了,連帶著心情都好了。”
    轉眼到了六月,氣溫一天天升高,工作室裏的風扇轉個不停。葉塵翻著學員群裏的消息,發現不少人說夏天總覺得渾身沒力氣,吃不下飯。“這是濕熱困脾的症狀,得做一款祛濕解暑的茶。”他指著手冊裏的記載,“老苗醫常用薏米和茯苓祛濕,再加上陳皮理氣,剛好能緩解夏天的乏力。”
    可剛確定配方,就遇到了難題——薏米生用性寒,直接泡茶對脾胃虛寒的人不友好。葉塵和蘇瑤連著兩天泡在實驗室,試了好幾種處理方法先把薏米炒熟,再和茯苓、陳皮一起研磨成粗末,這樣既能降低寒性,又能讓有效成分更容易滲出。蘇瑤還特意調整了比例,薏米6克、茯苓5克、陳皮3克,煮出來的茶帶著陳皮的清香,完全沒有薏米的澀味。
    他們先把“祛濕解暑茶”送到社區的養老驛站試用。張阿姨喝了兩天,特意找到蘇瑤“小蘇啊,之前我夏天總覺得身上黏糊糊的,吃飯也沒胃口,喝了這個茶,現在每天能多吃一碗飯,身上也清爽了!”有位上班族更有意思,把茶包帶到公司,用保溫杯燜泡,午休時喝上一杯,下午上班再也不犯困了,還在學員群裏分享“我同事都問我喝的什麽茶,我已經把咱們的苗醫茶包推薦給他們了!”
    入秋後的第一場雨,讓空氣裏多了幾分幹燥。葉塵在社區義診時,發現不少老人開始咳嗽,喉嚨幹癢。“秋季肺燥,得做潤肺止咳的茶。”他和蘇瑤商量著,選了雪梨幹、百合、麥冬這三味草藥——雪梨幹能潤肺生津,百合養陰潤燥,麥冬清心潤肺,搭配在一起剛好應對秋燥。
    為了保證雪梨幹的品質,葉塵特意聯係了苗寨的農戶,讓他們用傳統的方法晾曬雪梨,不添加任何糖分。收到雪梨幹的那天,蘇瑤泡了一杯嚐了嚐,清甜的味道在嘴裏散開,她笑著說“這個味道老人和孩子都能接受,以後秋天咳嗽,不用總想著吃藥了。”
    有位寶媽在學員群裏說,孩子秋天總咳嗽,不敢隨便吃藥,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了“潤肺止咳茶”,沒想到孩子很喜歡喝。“我把茶包煮好後,放涼給孩子當水喝,喝了三天,孩子的咳嗽就輕多了,晚上也能睡安穩了。”她還特意拍了孩子喝茶的照片,照片裏的小家夥捧著杯子,笑得特別開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冬天來得很快,一場冷空氣過後,工作室裏的暖氣開了起來。葉塵和蘇瑤想著,冬天需要溫補,便用生薑、紅棗、桂圓做了“溫補驅寒茶”。生薑驅寒暖身,紅棗補氣養血,桂圓安神益智,適合冬天手腳冰涼的人喝。蘇瑤還特意叮囑廠家,把生薑切成薄片,紅棗去核,這樣泡出來的茶不用過濾,直接就能喝。
    這款茶推出後,銷量格外好。有位快遞員在藥店買了幾包,喝了一周後,特意給葉塵打電話“葉醫生,我冬天送快遞,總覺得手腳凍得發麻,喝了您的茶,現在送完快遞回來,手腳都是暖的,太感謝您了!”還有位老人,冬天總愛感冒,喝了“溫補驅寒茶”後,整個冬天都沒感冒,逢人就說“這苗醫的養生茶,比穿棉襖還暖和!”
    四季茶包推出後,不僅學員們喜歡,連超市和藥店都主動找上門來。市裏最大的連鎖超市,特意在保健品區給他們留了專櫃,還做了宣傳海報,上麵寫著“苗醫四季養生茶,喝出健康好身體”。藥店的藥師更是把茶包推薦給顧客,遇到上火的顧客,就推薦清熱明目茶;遇到濕氣重的顧客,就推薦祛濕解暑茶。
    年底的時候,葉塵和蘇瑤帶著四季茶包參加了省中醫藥博覽會。展台上,四個透明的玻璃罐裏裝著不同季節的茶包,旁邊放著泡好的茶,供人品嚐。不少人嚐過之後,都駐足詢問,還有經銷商當場簽下了合作協議。
    展會結束的那天晚上,葉塵和蘇瑤坐在工作室裏,看著桌上的四季茶包,心裏滿是感慨。蘇瑤拿起一包清熱明目茶,笑著說“當初小林提建議的時候,我還沒想到,一杯小小的養生茶,能讓這麽多人了解苗醫。”葉塵點點頭,翻開老苗醫手冊,在扉頁上寫下“傳承不是守舊,而是讓老手藝融入新生活。”
    窗外的路燈亮著,映照著工作室裏的草藥香。葉塵和蘇瑤知道,這隻是開始,未來他們還要研發更多貼合日常的苗醫產品,讓苗醫文化像這四季的養生茶一樣,走進更多人的生活,溫暖每一個春夏秋冬。
    喜歡醫聖傳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聖傳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