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劉建國同學的想法

字數:7292   加入書籤

A+A-


    這樣大的事情,那有穀薇做主的權力,這機會可是姑姑爭取來的,穀院長不等穀薇開口表態,便急忙搶話道:“細妹子,這些事情你肯定都能幹好。劉知青,你就放一百個心,她絕對沒問題的!”穀院長一邊說著,一邊輕輕拍了拍穀薇的肩膀,眼中滿是鼓勵。
    穀薇心裏清楚,這份工作的工作時間確實不短,但比起下田勞作時的風吹日曬、汗流浹背,或者進工廠每日連續工作八個小時的疲憊,還是輕鬆許多。而且,廣播員勉強也算脫產幹部,說出去家裏也體麵些。
    “那你打算什麽時候能來報到呢?”劉正茂問道,他心裏想著,大隊部現在實在缺人手,連個接待客人、端茶倒水的人都沒有。
    穀薇一想到自己即將告別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學生時代,心中不禁湧起一絲留戀之情。她猶豫了片刻,輕聲問道:“領導,我元旦後來報到,可以嗎?我想再好好感受一下這段最後的學生時光。”
    程玲見狀,連忙說道:“劉知青,年後縣裏會接收一批知青,就讓穀薇和他們一起辦理報到手續吧,這樣也方便統一安排。”
    “行,那就按程主任說的辦,你年後再來報到。”劉正茂十分理解穀薇此刻的心情,微笑著點頭應允。
    “劉知青,太感謝你了,到時我親自送她來。”穀院長滿臉笑意,滿意地帶著穀薇告辭離開。兩人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穀院長步伐輕快,仿佛年輕了好幾歲,她迫不及待地要回去,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穀薇的父母 ,與他們一同分享這份喜悅。
    “正茂,又有新任務了。”程玲留在辦公室沒走,用帶著幾分疲憊的聲音中講:“每年春秋兩季,都有知青下放到農村,我剛接到通知,元旦後,高嶺縣又得接待安置一批下放知青。”這些年,知青安置工作愈發棘手,各大隊對接收知青一事都避之不及,程玲作為主管知青安置工作的負責人,可謂絞盡腦汁、心力交瘁 。
    就在昨天,杏花大隊的支書主動找到了程玲,這讓她頗感意外。支書明確表示需要五個男知青,還特別強調是安排在水泥廠做事,必須要身強體壯的小夥子。
    此刻,程玲坐在劉正茂對麵,臉上掛著溫和的笑容,試圖以情動人:“劉知青,元旦後要來的這批知青,可都是經過層層篩選、精挑細選的好青年。昨天杏花大隊主動接收了五個,你們樟木大隊如今發展得如日中天,正是用人之際,剩下的人我都安排到你們大隊,你看如何?”程玲情商頗高,深知站在樟木大隊的角度協商,更能達成目的。
    劉正茂微微皺了皺眉頭,心中暗自思忖。樟木大隊的發展確實迅速,對勞動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但接收知青並非小事,還得考慮諸多因素。他斟酌了一番後說道:“程主任,你對我們大隊的關照,古支書一直銘記於心。我們可以接受這批知青,而且都安排在車間工作。不過,你也了解,郭大隊長是軍人出身,治軍嚴謹,管理廠區時對社員和知青的要求都極為嚴格。車間實行兩班倒,豆製品車間更是在後半夜開工,雖說活兒不算重,但工作時間較長。你在知青們辦手續時,可得把這些情況給他們解釋清楚。要是有人達不到郭大隊長的要求,他可是真會把人退回來的。”劉正茂神色認真,再次向程玲強調了這一點。
    “我明白,他們來我這兒辦手續時,我肯定會講得清清楚楚。你們大隊可是高嶺縣數一數二的,有活幹,收入也高。要是還有人不知好歹、挑三揀四,那就別怪我心狠,直接把他們轉到最困難的大隊去。”程玲隻要樟木大隊願意接收知青,其他條件都好商量。
    “行,確定下來後提前通知我,我好給他們安排食宿。”劉正茂點了點頭。
    “你這兒還有客人,我先去學校那邊幫馮婷組織比賽。”程玲說著便起身告辭。
    劉正茂處理完事情,臉上的嚴肅瞬間化為溫和的笑容,轉頭對劉建國說道:“兩位同學,實在不好意思,讓你們久等了,事情有點多,還請多多諒解啊。”
    劉建國連忙從板凳上站起來,臉上帶著一絲局促與卑微:“茂哥,你是領導,工作繁忙,是我打擾你了。”
    “兄弟,你找我是有啥事兒吧?”劉正茂心中已有幾分猜測,念及初中時兩人曾是同座,關係匪淺,便直接開口問道。
    黃蘭性格直爽,快人快語地笑著說:“他想找你幫忙,又怕你不答應,所以把我拉來當說客。”
    劉建國初中畢業後,沒能考上高中。家裏哥哥和姐姐都已下放到農村,作為老三的他,本可按政策留城。然而,家中毫無背景,街道工作的指標根本輪不到他。這三年來,他無所事事,整天在街上晃蕩,從一個滿懷熱血的少年,逐漸變成了別人眼中的街溜子。每天身無分文,待在家裏被父母嫌棄,到外麵混,也隻能撿別人抽剩的煙屁股過過癮。前幾天,他在街上偶遇洪勝,洪勝眉飛色舞地向他吹噓在樟木大隊當知青的種種好處,說收入比在工廠還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曾經,劉建國對下放當知青一事嗤之以鼻,可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飽受挫折三年後,他的想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覺得如果能下放到樟木大隊,有劉正茂照應,收入又高,似乎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他瞞著父母,跑到街道辦谘詢。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卻告訴他,即便他想當知青,也不一定能被安排到樟木大隊,除非他自己能拿到樟木大隊的接收證明,才有可能定向安置。
    劉建國深知黃蘭和劉正茂的關係不錯,便懇請黃蘭陪他一起來找劉正茂幫忙。今天來這裏的公交車費和輪渡票,都是黃蘭出的。
    “茂哥,我也打算下放當知青,跟著你幹。可街道辦說,不一定能把我分到高嶺縣來。”劉建國老老實實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在城裏找個事做不行嗎?家裏三個子女都下放,這不符合政策啊。”劉正茂耐心地提醒道。
    “沒有背景,連個臨時工的名額都輪不到我家。你是不知道,在城裏的日子簡直度日如年,家裏人也不待見我。就算能找到個臨時工,每月也就二十多塊錢的工資。前天洪勝跟我說,你們大隊一天的收入抵得上城裏好幾天,每年還分幾百斤糧食。所以我才來找你幫忙,能不能給我開個接收證明?”這是劉正茂認識劉建國以來,他頭一次說這麽多話,看來是真的走投無路、急得不行了。
    黃蘭也在一旁幫腔:“劉同學,你現在可是咱們同學裏最有出息的領導,能力又強,就幫他這一回吧。”
    劉正茂被劉建國的處境所觸動,念及昔日同窗情誼,主動說道:“建國兄弟,咱們初中三年同座,這份情誼彌足珍貴。我幫你在城裏找個臨時工幹幹,沒必要下放,還能照顧父母,你看這樣行不?”
    黃蘭拍了一下劉建國,說道:“我就說劉正茂重情重義吧,他幫你搞臨時工指標,你還不答應?”
    不知是被洪勝的話迷惑得太深,還是在家裏受的委屈太多,劉建國像一根筋似的堅持道:“我就想到樟木大隊做知青。”
    黃蘭又氣又急,伸手摸了摸他的額頭,問道:“你是不是發燒燒糊塗了?留在城裏不好嗎?”
    劉建國依舊固執己見:“我願意做知青。”
    見他如此堅持,劉正茂一時也沒了辦法,隻好采取拖延之計:“建國,咱倆也別再爭了。元旦那天,袁軍姐姐結婚,我會在南站八號倉。我給你三天時間考慮,到一號的時候,你到八號倉來找我,告訴我你到底是願意做臨時工還是做知青。”
    “這樣挺好,你回家跟父母商量商量,再把結果告訴劉正茂。他已經盡到同學的情分了,你也別太固執,自己好好想清楚,到時候可別怪同學沒勸過你。”黃蘭對劉正茂的安排十分滿意。
    劉建國還在那兒猶豫不決,悶著頭不說話。黃蘭可沒耐心慣著他,一把拉起他就往外走,同時對劉正茂說:“你還有事,我們就先走了。”
    “別走啊,先去我家吃飯。”劉正茂伸手拉住黃蘭。
    “你家在哪兒啊?”眼看快中午了,黃蘭也想看看劉正茂的住處。
    “我找個人帶你們過去。”劉正茂回答。
    “你告訴地址就行,我們問問路就能找到。”黃蘭說道。
    “也行,你就問社員序伢子家,我媽在那兒做飯,她認識你。”劉正茂說道。
    “行,我們去問。”黃蘭拉起劉建國就走。出了大隊院子,她忍不住又罵了劉建國一句:“你真是個死腦筋,別人夢寐以求的機會,你卻不懂得珍惜。”
    之所以沒送黃蘭他們回家,是因為大隊部實在事務纏身,脫不開身。以往碰上這種情況,還有李娟或者馬會計能幫忙照看一下辦公室,可今天會計室和出納室都在搬遷,所有人手都撲到搬家的事情上了 ,根本抽不出空。
    就連劉子光也被劉正茂委以重任,帶著肖長民和鹿青兩台車前往潭城拉鋼筋。
    年末的最後一個周日,按照預定安排,是今年文體活動總決賽的日子。這項活動主要由衛民生和王琴琴負責,馮婷代表大隊配合他們開展工作。
    大隊領導分工時,開放日的所有活動都劃歸劉正茂分管。今天上午,辦公室裏訪客絡繹不絕,劉正茂忙得焦頭爛額,實在沒時間前往比賽現場一探究竟。
    由於缺乏經驗,衛民生把所有項目的決賽一股腦集中在了這個星期天。早上,所有選手前來簽到時,才發現項目繁多,而裁判員數量嚴重不足。
    情況緊急,衛民生立刻臨時召集馮婷、王琴琴、郝利基、韓亞武和王東老師,以及市少年宮的老師汪進城開會,進行緊急分工。棋類比賽由汪進城配合郝利基、王東組織,衛民生自己則帶領韓亞武組織小球比賽,馮婷和王琴琴負責接待後續報到的拔河比賽和歌詠比賽隊伍。
    上午進行的是棋類和小球類決賽,參與決賽的選手僅有四人,他們都是這兩個月周賽和月賽的冠亞軍,可謂是精英中的精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棋類分為中國象棋和軍棋兩種,小球類則是乒乓球和羽毛球,均采用循環賽製,以此決出最後的冠亞季軍。
    得益於市文化宮的汪進城老師在城裏愛好者中不遺餘力地宣傳造勢,今天一大早,就有大批相關愛好者紛至遝來,趕到樟木大隊湊熱鬧。
    在那個娛樂活動極度匱乏的年代,八大樣板戲被群眾反複觀看,早已爛熟於心。業餘時間,愛好者們大多聚集在文化宮和少年宮裏下棋打牌,所以這兩個地方的愛好者,基本代表了本地的最高水平。
    長期以來,都是以階級鬥爭為綱,多年未曾舉辦過相關項目比賽。愛好者們私下裏搞點帶有小彩頭的活動,一來政策不允許,二來就算取得成績也鮮有人知,高手們根本無法獲得應有的成就感。而且萬一被抓住,還可能被定性為賭博,後果不堪設想。
    如今樟木大隊公開舉辦比賽,這可是有官方背書的正規活動,所取得的名次有當地政府蓋章的獎狀和獎杯作為證明,完全可以名正言順地拿出來炫耀。
    汪進城在組織愛好者參加比賽時,更是信誓旦旦地保證,最後決賽會有省、市、縣三級媒體到場報道。對於那些愛好打球和下棋,平常卻被單位領導批評不安心工作,被家裏人嫌棄不務正業的人來說,如果能取得名次,登上報紙被表揚,那可真是光宗耀祖、出盡風頭的大好事。
    比賽現場,有大量愛好者圍觀,又采用了大家約定俗成的比賽規則,裁判們主要起到維持現場秩序的作用。
    棋類比賽采用一局定勝負的循環賽製,最先結束比賽的是軍棋項目,不到兩個小時便決出了結果。
    汪進城在決出結果後,匆匆跑過來詢問衛民生:“衛書記,大家都很關心什麽時候頒獎?”
    衛民生第一次組織如此大型的比賽,賽前根本沒有安排每個單項比賽結束後就立即頒獎。他稍作思索後回答道:“汪老師,你告訴參賽選手,等會兒會集中頒獎,而且會有省報記者前來攝影。”
    參賽選手們聽說集中頒獎才有省報記者攝影,想著能在報紙上留下自己的榮耀時刻,自然都耐下性子,安心等待。
    乒乓球和羽毛球采用的是單局21分製、三局兩勝的決賽模式,比賽進程相對緩慢,耗時反而比棋類更長。棋類比賽全部結束時,小球類比賽才進行到一半,按照這個進度,上午根本無法決出最終結果,隻能拖延到下午了。
    在辦公室接待完一批又一批的來客後,劉正茂心想自己無論如何也得去學校那邊看看比賽情況了。可又苦惱辦公室沒人守電話,無奈之下,隻好用喇叭把公社辦事員叫回辦公室頂班。
    還隔著老遠,激烈的喝彩聲便傳入耳中,顯然比賽現場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劉正茂站在人群外,靜靜地觀看了一會兒乒乓球比賽。不愧是國球,群眾基礎極為深厚,球桌兩端的選手水平都相當高超,一招一式都盡顯專業風範。
    能參與到最後決賽的選手,在本地愛好者圈子裏那都是赫赫有名的高手,早已小有名氣。他們在打球時,還不時故意炫技,玩出各種精彩絕倫的花活,每一次精彩的對攻和高難度擊球,都能引得觀眾們尖叫連連、喝彩不斷,將比賽現場的氛圍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
    比賽場地有學校高年級學生作為工作人員,站在四角拉著繩子,圈出清晰的比賽空間。幾位低年級學生則充當球童,在場地內來回奔跑,迅速地撿起滾落的球,保障比賽的流暢進行。
    第一屆年終決賽,雖然條件略顯簡陋,但現場秩序還算井然有序。目前也就隻能達到這種程度了,劉正茂心裏明白,以當下的情況,自己暫時也沒能力做出根本性的改變,隻能在今後逐步完善。
    作為主辦方的現場主要領導,衛民生不定時地在比賽現場巡視。不經意間,他發現劉正茂站在觀眾群中,便輕手輕腳地悄悄走到劉正茂身後,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輕聲問道:“劉知青,你怎麽有時間來看比賽?”
    劉正茂回頭,見是衛民生,便隨著他走出人群,微笑著說:“我讓張林幫忙在辦公室守著,抽空來比賽現場看看。衛書記,你把比賽安排得井井有條、有條不紊,不愧是公社的領導,組織能力真是出類拔萃、令人欽佩。”
    從行政級別上講,衛民生和劉正茂是平級,衛民生是公社幹部,屬於大隊的上級部門。然而,不知為何,衛民生聽到劉正茂這番誠摯的表揚,心裏非但沒有一絲反感,反而覺得十分受用,臉上不自覺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喜歡花開春來晚請大家收藏:()花開春來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