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造神之地」的誘惑與深淵
字數:4137 加入書籤
趙剛及其“使徒”團隊的出現,以及他們公然傳播的“造神之地”理論,在終焉之地參與者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對於生活在極端恐懼和絕望中的人們來說,“成神”的可能性無疑是黑暗中的一道光,一個擺脫永恒死亡威脅的終極希望。
這個理論並非完全空穴來風。一些高難度的遊戲獎勵中,確實出現了一些被稱為“神性碎片”或“升華之光”的物品,使用後能顯著提升能力,甚至帶來一些奇異的變化。在某些古老或隱秘的區域,也曾發現過一些模糊的壁畫或記錄,似乎暗示著終焉之地是一個篩選和培養特定生命形式的場所。
趙剛正是利用這些線索,結合自己強大的力量和對規則的某些理解,構建並傳播了他的“造神”學說。他聲稱,終焉之地是一個偉大的熔爐,隻有最強大、最純粹的力量才能在這裏得到升華,最終脫離凡胎,成為永恒不朽的存在。而那些弱者、心存善念者、或者無法完全適應終焉之地規則的人,都將被淘汰,成為“神”的養料。
這套理論極具煽動性,尤其是在那些渴望力量和安全感的能力者中。許多能力者投奔趙剛,組成“使徒”團隊,他們在趙剛的帶領下,開始主動獵殺其他參與者,掠奪他們的生存點和特殊道具,甚至強行吸收弱者的能力通過某種血腥的儀式或特殊道具),以加速自身力量的提升。
“使徒”團隊迅速壯大,成為了終焉之地一股不可忽視的黑暗勢力。他們掌控了一些重要的資源點和安全區域,甚至能影響某些遊戲的進程,將其他參與者驅趕到更危險的地方。
張林團隊親眼見證了“使徒”的殘暴。在一次“生存營地建設”的遊戲中,張林他們與其他幾個小隊合作,成功建立了一個臨時的安全營地。然而,“使徒”團隊突然出現,聲稱整個區域都屬於他們。在衝突中,趙剛毫不猶豫地殺死了幾個試圖抵抗的參與者,並搶奪了營地的所有物資和獎勵。張林團隊雖然憑借三人的能力勉強逃脫,但對趙剛的凶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張林內心深處對“造神之地”的說法充滿懷疑。他的“危險預感”似乎對趙剛身上那種極端渴望力量的狀態會產生輕微的、不祥的預警,那種感覺與感知到清掃者或環境危險不同,更像是某種內在的、扭曲的危險。李明也對這套理論持保留態度。作為工程師,他更傾向於用邏輯和科學來解釋終焉之地,而不是用“神性”這種模糊的概念。他一直在嚐試分析“係統”的運作模式和能量流動的規律,試圖找到終焉之地的本質。王芳雖然渴望力量,但她更看重與盟友之間的情誼,對趙剛那種視生命如草芥的態度深惡痛絕。
盡管如此,“造神之地”的傳言還是帶來了新的變數。一些原本猶豫不決的能力者開始變得激進,一些普通參與者也開始不擇手段地追逐任何可能提升能力的途徑,甚至嚐試模仿“使徒”的掠奪行為,導致參與者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惡化。終焉之地變得更加混亂和血腥。
張林團隊一邊努力在遊戲中生存和提升能力,一邊也在小心翼翼地探索關於終焉之地的更深層信息。他們不再滿足於僅僅完成遊戲,而是開始關注遊戲背景故事、環境中的特殊符號、以及“係統”偶爾發布的、帶有暗示性的信息。
李明通過分析幾次遊戲數據和環境能量波動,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他找到了一些隱藏在“係統”信息流中的異常代碼片段,這些代碼似乎與“能力提升”和“區域刷新”有關。
“這些代碼…看起來像是在進行某種能量回收或轉化…”李明皺著眉頭說,“每次遊戲結束,或者有參與者被淘汰時,都會有大量的能量被‘回收’。尤其是能力者的能量,似乎是重點回收對象。”
“回收?”張林感到不安,“回收去哪裏?”
“不清楚…但這些代碼的運行模式,不像是為了‘創造’什麽,更像是為了‘提取’或‘消耗’…”李明臉色越來越難看,“而且,我分析了區域刷新的能量模式,那種能量波動…非常不穩定,像是在勉強維持某種平衡。”
這個發現讓張林團隊對“造神之地”的說法產生了更深的懷疑。如果終焉之地是在回收和消耗能量,又怎麽可能是為了“造神”呢?
與此同時,張林發現自己的“危險預感”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達到v.2後,他不僅僅能感知到迫近的危險,有時候會對某些“未來片段”產生模糊的感應。這些片段非常短暫,如同閃電般掠過腦海,通常與即將發生的危險有關,但也偶爾會是一些奇異的、難以理解的景象。
在一次探索一個古老地下遺跡的遊戲中,張林在觸碰一個刻滿神秘符號的石碑時,“預感”帶來了強烈的警告。同時,他腦海中閃過一個模糊的畫麵——石碑崩裂,流出黑色的液體,觸碰到液體的人身體扭曲融化。
他立刻阻止了準備觸碰石碑的王芳和李明。李明用結構分析檢查石碑,發現它內部確實隱藏著一個能量回路,一旦激活就會釋放出高能輻射。如果不是張林的預感和那個模糊的未來畫麵,他們很可能會觸發致命陷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次經曆讓張林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驗證和認識。他的“預感”不僅僅是警告,似乎還涉及對某種“可能性”的感知。
團隊繼續深入探索,在遺跡深處,他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能量反應堆,它已經停止運轉,但依然散發著微弱的能量波動。李明嚐試分析反應堆的構造和功能。在反應堆的核心區域,他們找到了一塊損壞嚴重的記錄板。
記錄板上的文字模糊不清,但李明憑借結構分析能力和對古文字的模糊識別,勉強解讀出了一些關鍵詞:
“...實驗代號:[已損壞]...目標:[模糊]...能量收集...維度穩定...失敗率高...樣本損耗...啟動備用方案:[無法讀取]...‘篩選者’激活…警告:係統過載…結構不穩定…湮滅…”
實驗、能量收集、樣本損耗、篩選者、結構不穩定、湮滅!
這些關鍵詞像一把冰冷的刀,刺破了“造神之地”那層華麗的偽裝。終焉之地根本不是什麽“造神”的聖地,而是一個實驗場!參與者不是被挑選的“使徒”,而是樣本!他們的生命和覺醒的能力,都是被收集和消耗的能量!而所謂的“神性”,很可能隻是這個實驗某個階段產生的副產品,甚至是誘餌。
“篩選者”可能就是“係統”本身,或者是操縱“係統”的存在。
更可怕的是,記錄板提到了“結構不穩定”和“湮滅”!這與李明之前分析的能量模式異常不謀而合。終焉之地的存在本身,可能並不穩定,正在走向崩塌或自我毀滅!
“湮滅…”張林喃喃自語,一股比麵對清掃者或趙剛更深沉的恐懼攫住了他。那種恐懼不是針對個體死亡,而是針對整個生存空間、整個“世界”的崩塌!
李明臉色煞白:“這…這才是終焉之地的真相…”
王芳緊握雙拳,眼中閃爍著怒火:“我們…我們隻是被利用的工具!”
這就是終焉之地拋出的第一個明確的“湮滅”預兆!
“造神之地”的希望,在這一刻如同泡沫般破滅。他們並非在走向升華,而是在走向毀滅。所有為了“成神”而進行的殺戮和掠奪,都顯得無比諷刺和悲哀。
張林團隊感到前所未有的絕望。他們原本的目標是生存,然後或許是回到原來的世界。後來在“造神”傳言下,也曾閃過一絲“升華”的念頭。但現在,他們發現自己身處的是一個正在解體的囚籠,一個龐大而殘酷的實驗的最後階段。
他們必須重新思考生存的意義和目標。僅僅是在遊戲裏活下去已經不夠了,因為這個“世界”本身隨時可能毀滅。他們必須找到逃離這個實驗場的方法,在湮滅徹底降臨之前!
而趙剛和他的“使徒”團隊,還在狂熱地追逐著虛假的“神性”,他們對即將到來的真正危機一無所知,或者即使知道,也執迷不悟,認為“湮滅”是“舊世界的終結”,而他們將在“終結”中獲得新生。
真相的揭露,標誌著故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生存不再是唯一的主題,逃離和對抗終焉之地本身,成為了更重要的目標。而與趙剛這個極端反派的衝突,也將因為理念和目標的徹底對立而更加激烈。
湮滅的陰影,已經悄然籠罩了終焉之地。
喜歡終焉噩夢請大家收藏:()終焉噩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