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回 榮國府元宵盛筵 瀟湘館奇聞寄情
字數:10226 加入書籤
話說元宵佳節,榮國府自晨曦初綻,便似那精心編排的華彩戲目,拉開了熱鬧非凡的序幕。府中眾人如靈動的角色,各執其事,將這節慶的氛圍渲染得愈發濃鬱。
賈璉、賈珍引領著一眾小廝,穿梭往來於府內各處,恰似靈動的燕雀,卻又不失沉穩。小廝們步伐匆匆,手中忙著將一盞盞精挑細選的大紅燈籠,高懸於那雕梁畫棟的廊廡之上。這燈籠,俱用上等紅綢裱糊,紅得似那初綻的海棠,明豔動人。
其上所繪瑞獸祥花,無不栩栩如生,仿若呼之欲出。那麒麟送子圖,麒麟周身鱗片熠熠生輝,恰似星辰灑落,仿佛下一刻便要攜著祥瑞之氣躍出紙麵,將福氣播撒人間;而鳳凰來儀圖,鳳凰振翅欲飛,尾羽飄逸靈動,似能聽見那清脆悅耳的鳳鳴,在空氣中婉轉回蕩。
至於安置煙花火炮之處,小廝們更是小心翼翼,如嗬護稀世珍寶。那煙花炮仗,被彩紙包裹得嚴嚴實實,形製或如玲瓏剔透的葫蘆,寓意著福祿雙全;或似巍峨莊重的寶塔,象征著吉祥安穩,隻待夜幕籠罩,於漆黑夜空綻放出絢爛華彩,點亮這元宵之夜。
王熙鳳協理諸事,宛如軍中運籌帷幄的主帥,調度有方,有條不紊。她身姿矯健,聲音清脆而有力,指揮著丫鬟小廝們,將晚宴所需的珍饈美饌、精致茶點一一安排得妥妥當當。丫鬟們似輕盈的春燕,往來穿梭於廚房與宴席之間,手中捧著雕花食盒,那食盒中裝滿了匯聚南北風味的佳肴,香氣四溢,引得人垂涎欲滴。
小廝們則步伐穩健,抬著沉重的桌椅,迅速在指定位置擺放整齊,動作嫻熟而利落。廊下,丫鬟們正忙著懸掛寓意團圓的花燈,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那蓮花燈,宛如剛從盈盈碧池中采擷而來,花瓣嬌嫩欲滴,似還帶著清晨的露珠,在燭光的映照下,散發著柔和的光暈;鯉魚燈的鱗片在燭光下閃爍,仿佛真要一躍龍門,靈動鮮活之態盡顯。而嫦娥奔月、八仙過海等人物故事燈,更是引得丫鬟們一陣驚歎,紛紛圍聚在一起,猜測著畫中情節,臉上洋溢著純真的喜悅。
李紈、探春等姑娘們,聚在一處,專注於裁剪彩紙、繪製燈謎,宛如一幅靜謐而美好的畫卷。探春畫工精巧,才情出眾,筆下的花鳥魚蟲仿若擁有了生命。
她畫的蝴蝶,翅膀上的紋路細膩清晰,薄如蟬翼,似要在微風的輕撫下翩翩起舞,追逐著春日的芬芳;畫的遊魚,眼睛靈動有神,在紙上遊弋,仿佛能聽見那潺潺的水流聲。
李紈則在一旁細細書寫謎麵,她的字體娟秀,猶如春日隨風搖曳的柔柳,飄逸而雅致。一旁侍奉的丫鬟們,有的乖巧地幫忙遞彩紙,有的專注地研磨潤筆,還不時發出陣陣輕笑,對姑娘們的才情讚歎不已,那笑聲如銀鈴般在空氣中回蕩。
且說林黛玉晨起,慵懶地坐在妝台前,似一朵初綻未舒的嬌花。紫鵑在旁侍奉梳洗,看著自家姑娘眉眼間含著淡淡哀愁,心疼不已,輕聲勸道:“姑娘,今日元宵,府裏定是熱鬧非常,出去走走,也好散散心思。”黛玉輕嗔道:“我不過是寄人籬下,哪有那些心思去湊趣兒。”
話雖如此,卻也由著紫鵑為她梳了個靈蛇髻,那發髻蜿蜒盤旋,盡顯溫婉之態。紫鵑又為她插上一支溫潤的羊脂玉簪,簪身瑩潤,似能與黛玉的肌膚融為一體。黛玉略施粉黛,鏡中的人兒眉眼如畫,宛如仙子下凡,隻是那一抹哀愁,恰似薄霧,縈繞在眉眼之間,揮之不去。
這邊寶玉梳洗完畢,便心急火燎地直奔瀟湘館而來,那急切之態,仿若身後有猛虎追趕。進得門來,見黛玉正臨窗而坐,手持書卷,似在凝思。窗外的陽光灑落在她身上,為她鍍上了一層柔和的光暈,更添幾分出塵之姿。
寶玉笑道:“林妹妹,今日元宵,府裏擺了晚宴,還有猜燈謎、放煙花,熱鬧得很,妹妹同我一道去罷。”黛玉抬眸,瞥他一眼,目光似嗔似喜,道:“你自是愛那些熱鬧,何苦來拉我。”寶玉賠笑道:“妹妹不去,這節慶便沒了趣味,好妹妹,就當陪我走一遭。”黛玉禁不住他軟磨硬泡,起身與他同往園子。
行至園中,但見處處張燈結彩,火樹銀花,宛如仙境一般。綴錦樓內,華燭高照,光芒將整個樓內照得如同白晝。賈母端坐主位,神態安詳,盡顯長者風範;邢夫人、王夫人分坐兩旁,儀態端莊;眾姊妹依序而坐,皆是如花似玉的佳人。桌上擺滿了珍饈佳肴,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還有那應節的元宵,白白胖胖,冒著騰騰熱氣,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元宵有桂花餡、芝麻餡、豆沙餡等,每一種都精心製作,仿佛凝聚了廚娘們的滿滿心意。眾人先是行了團圓之禮,而後舉杯共飲,歡聲笑語頓時回蕩在樓內,那聲音如歡快的樂章,奏響了團圓的喜悅。
晚宴間,眾人笑語不斷,氣氛熱烈非凡。酒過三巡,李紈提議道:“今日元宵,姐妹們不妨說些奇聞軼事,為這佳節添些趣味。”眾人皆稱妙,紛紛將目光投向彼此,眼中滿是期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時,黛玉輕啟朱唇,聲音宛如黃鶯出穀,緩緩說道:“我方才想起一段關於瀟湘八景中‘瀟湘夜雨’的傳說。”眾人聽聞,皆放下杯箸,凝神細聽,整個樓內頓時安靜下來,隻聽得見黛玉那輕柔的聲音在空氣中流淌。
“相傳,舜帝南巡,不幸在蒼梧之野駕崩。他的兩位妃子娥皇和女英,得知噩耗後悲痛欲絕,如失魂之鳥,一路南下,追尋舜帝的足跡。她們跋山涉水,曆經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瀟水與湘水匯合之處,也就是如今的萍島。當時正值秋季,天空陰沉沉的,細密的雨絲如銀線般紛紛揚揚飄灑而下,恰似老天爺也在為這悲劇落淚。
雨水打在江麵上,濺起層層漣漪,整個天地仿佛都被籠罩在一片朦朧的雨幕之中,如同一幅水墨畫卷,卻又透著無盡的哀傷。娥皇和女英站在萍島之上,望著滔滔江水,想起與舜帝相處的點點滴滴,那些美好的回憶如潮水般湧上心頭,不禁淚如雨下。她們的淚水與雨水交織在一起,融入了奔騰不息的江水中,仿佛要將她們的思念與悲痛一同帶入無盡的深淵。
兩位妃子的深情與悲傷,感動了天地萬物。從此,每到夜晚,隻要下起雨來,這片水域便會呈現出一種如夢如幻的奇妙景象。細密的雨絲在夜色中閃爍著微光,宛如無數顆珍珠灑落江麵,那光芒雖微弱,卻透著一種神秘的美;江麵上霧氣彌漫,如夢似幻,仿佛是兩位妃子的愁緒凝結而成。
隱隱約約能看到娥皇和女英的身影,她們似乎仍在江邊徘徊,尋找著舜帝,那身影若隱若現,帶著無盡的哀怨與淒涼。過往的船隻在這樣的夜雨中航行,仿佛置身於仙境之中,卻又被那深深的哀愁所籠罩,仿佛能感受到兩位妃子那無盡的思念與哀愁,令人心生憐憫。
後來,北宋畫家宋迪泛舟瀟水,途徑此地,被這夜雨朦朧的美景深深吸引。他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牽引,靈感突發,以瀟湘夜雨為主題,創作了一幅意境深遠的山水畫。這幅畫一經問世,便廣受讚譽,眾人皆被畫中那如夢如幻的景象和深沉的情感所打動。
再加上大詩人、大書法家米芾為之配詩,以其豪邁而細膩的筆觸,將這一景的神韻描繪得淋漓盡致;南宋寧宗皇帝趙擴丹筆禦書‘八景組詩’,為其增添了皇家的尊貴與榮耀。‘瀟湘夜雨’從此聲名遠揚,成為了‘瀟湘八景’之一,引得無數文人墨客前來觀賞、題詩作畫,其獨特的韻味和背後的淒美傳說,也流傳千古,為瀟湘大地增添了一抹浪漫而又神秘的色彩 。”
眾人聽畢,皆感歎不已。探春率先讚道:“林姐姐這故事,真真是聞所未聞,如此淒美動人,聽得人柔腸百轉。這瀟湘之地,竟有這般深情的傳說,也難怪姐姐才情如此出眾,想必是那一方水土滋養的緣故。姐姐這故事,仿佛將那幅淒美的畫麵展現在眼前,讓人感同身受。”
李紈亦點頭稱是:“妹妹講得繪聲繪色,讓人仿若身臨其境,那夜雨朦朧的奇景,還有娥皇女英的深情,真真令人動容。妹妹之才情,實在是令人欽佩,這故事經妹妹之口,更添了幾分韻味。”
寶釵淺笑道:“林妹妹博古通今,這傳說經妹妹一說,倒叫人對那瀟湘八景多了幾分向往。隻是如此深情,卻落得個分離的結局,著實叫人惋惜。林妹妹這故事,不僅讓我們領略了瀟湘的美景,更讓我們感受到了那份至真至純的深情。”
寶玉更是目光灼灼地看著黛玉,眼中滿是傾慕之色,讚道:“林妹妹博聞強識,這傳說經妹妹口中道來,更添了幾分淒美。妹妹如此才情,縱是那班須眉男子,怕也不及萬一。在我心中,妹妹講的每一個字,都似那珠玉般珍貴,讓人回味無窮。”
黛玉微微紅了臉,嗔道:“你又來打趣我,不過是些閑文野史,哪值得你這般誇讚。”嘴上雖如此說,眼中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歡喜,那歡喜如同春日裏悄然綻放的花蕊,雖細微,卻透著甜蜜。
眾人正沉浸在對“瀟湘夜雨”的回味之中,黛玉見大家興致盎然,便又輕啟朱唇,繼續說道:“既如此,我再與你們講講這‘瀟湘八景’中的其他幾景故事罷。”眾人聽聞,忙不迭圍坐過來,眼神中滿是期待,仿佛即將開啟一場奇妙的夢幻之旅。
黛玉稍作思忖,娓娓道來:“這‘山市晴嵐’,亦是別有一番妙處。相傳在瀟湘之地,有一處山巒起伏之處,連綿的山峰如巨龍蜿蜒,氣勢磅礴。每當雨過天晴,陽光灑下,山間便會升騰起一層如紗如霧的嵐氣,那嵐氣輕柔縹緲,如夢如幻。
這嵐氣變幻無窮,時而似仙宮樓閣,在雲霧中若隱若現,仿佛是天上的仙人在此居住;時而如祥雲朵朵,飄浮在山間,給人一種寧靜祥和之感。
有一采藥人,一日清晨入山采藥,行至山腰處,但見那嵐氣之中,隱隱約約有亭台樓閣浮現。樓閣之上,似有人影往來,衣袂飄飄,宛如仙人在雲端漫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采藥人心中驚奇,欲近前一探究竟,奈何那嵐氣看似近在咫尺,卻總也無法靠近。他奮力前行,腳步匆匆,卻始終與那仙景保持著一段距離。
待他回過神來,那仙景般的樓閣已消失不見,唯餘山間清新的空氣和縈繞不散的淡淡嵐氣。這奇妙之景,引得無數文人墨客登山尋訪,他們懷揣著對仙境的向往,踏上這片神秘的土地。然而,卻再難尋得當日采藥人所見之盛景,唯有將那驚鴻一瞥,繪於畫卷,流於詩篇,以傳後世,讓後人也能感受到那如夢似幻的奇妙景象。”
眾人聽得入神,探春不禁讚道:“林姐姐這故事,又引出這般如夢似幻之景,當真是妙極。想來那采藥人,定是以為誤入仙境了,那一瞬間的驚喜與震撼,想必此生難忘。如此奇景,若能親眼目睹,真是此生無憾。”李紈亦道:“如此奇景,隻恨不能親眼得見,縱是聽來,也覺心曠神怡,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雲霧繚繞的山間,感受著那神秘的氣息。”
黛玉微微一笑,又接著說道:“還有這‘遠浦歸帆’。話說瀟湘之畔,有一渡口,每日往來船隻無數,那渡口熱鬧非凡,人來人往,川流不息。一日傍晚,夕陽如血,灑在江麵上,波光粼粼,江水被染成了一片絢爛的紅色,仿佛是大自然打翻了顏料盒。
渡口邊有一老漁翁,正收拾漁具準備歸家,他的身影在夕陽的餘暉中顯得格外滄桑。忽聽江上傳來陣陣帆影,一艘艘歸帆在落日餘暉的映照下,帆影綽綽,如同一幅流動的畫卷。那船帆之上,似有金光閃爍,仿佛是太陽賜予的光輝。
老漁翁定睛看去,隻見一艘大船上,船頭站著一位白衣公子,氣宇軒昂,風度翩翩。待船隻靠近,那公子竟下得船來,向老漁翁深施一禮,言自己本是赴京趕考之人,路過此地,見這渡口風光如畫,夕陽歸帆之景美不勝收,不禁心生感慨。說罷,從懷中掏出筆墨紙硯,當場揮毫潑墨,繪就一幅《遠浦歸帆圖》。
此畫將那夕陽、歸帆、江水、渡口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將那一刻的美景永遠定格在了紙上。老漁翁見了,亦是讚歎不已,眼中滿是對公子才情的欽佩。後來這幅畫輾轉流傳,成為了瀟湘一絕,引得眾人對那遠浦歸帆之景心馳神往,仿佛能透過畫卷,感受到那江風的吹拂,聽到那船隻的搖櫓聲。”
眾人聽罷,皆嘖嘖稱奇。寶釵笑道:“林妹妹這故事,聽得人仿佛置身那渡口之畔,見那歸帆點點,又遇那風雅公子,真真有趣。仿佛能感受到那夕陽的溫暖,看到那公子揮毫潑墨的瀟灑姿態,這故事真是充滿了詩意。”寶玉更是拍手稱快,說道:“林妹妹講得這般生動,我恨不能即刻飛去那瀟湘,親眼瞧瞧這等美景。若是能身臨其境,感受那如畫的景致,該是多麽美妙的事情。”
黛玉抿嘴一笑,繼續說道:“這‘平沙落雁’之景,亦有一段佳話。在瀟湘的一片廣袤沙灘之上,水草豐茂,綠意盎然,是大雁南來北往的棲息之地。
一日,有一位年輕的琴師路過此處,見沙灘上大雁成群,或展翅翱翔,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或低頭覓食,姿態悠閑自在。
琴師心中一動,取出隨身攜帶的瑤琴,席地而坐,彈奏起悠揚的曲調。那琴聲婉轉空靈,如潺潺流水,在沙灘上流淌,又似微風拂麵,輕柔地撫摸著每一個生命。大雁似乎也被這美妙的琴聲吸引,紛紛落於沙灘之上,不再飛起,仿佛被這琴聲施了魔法一般。琴師彈奏許久,直至夜幕降臨,月光灑在沙灘上,如一層銀紗。
大雁才緩緩飛起,消失在夜色之中,那離去的身影在月光下顯得格外淒美。而琴師彈奏的這首曲子,後來被稱為《平沙落雁》,流傳於世,每每彈奏,仿佛都能看見那沙灘上大雁起落的動人場景,讓人感受到大自然與音樂的完美融合。”
眾人聽至此處,皆沉浸在這美妙的故事中,一時無人言語,仿佛都在用心感受著那畫麵中的美好與寧靜。良久,探春才長歎一聲,說道:“林姐姐這故事,聽得人如癡如醉,這‘瀟湘八景’,每一景都有這般奇妙的故事,真真是令人向往。仿佛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把鑰匙,打開了通往神秘瀟湘的大門。”
李紈亦點頭道:“今日聽妹妹講來,方知世間竟有如此美景美事,不枉此生聽聞。妹妹的講述,讓這些景色和故事更加鮮活生動,仿佛就在眼前。”
眾人正沉浸在這“瀟湘八景”的奇妙故事中,歡聲笑語不斷,忽聞園外傳來陣陣喧鬧之聲。原來是小廝們已將煙花安置妥當,隻待眾人前去觀賞。
寶玉一聽,忙起身拉住黛玉的衣袖,眼中滿是期待與興奮,笑道:“林妹妹,煙花已然備好,咱們快去瞧瞧,那煙花也是我特地尋來的新奇玩意兒,定不叫妹妹失望。”黛玉輕輕頷首,那頷首的姿態猶如微風中的花朵,輕柔而優雅。眾人便一同起身,往園外走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隻見園外的空地上,小廝們正忙碌地準備著煙花。那煙花擺放得整整齊齊,形狀各異,猶如一件件精心雕琢的藝術品。有的如寶塔般高聳,塔身層層疊疊,寓意著步步高升;有的似圓盤般圓潤,象征著團圓美滿。四周早已圍滿了丫鬟小廝,個個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神情,仿佛即將迎來一場盛大的狂歡。
待眾人站定,一聲令下,小廝們點燃了煙花。隻聽“嗖”的一聲,一道亮光直衝雲霄,瞬間綻放出一朵巨大的五彩花朵,紅的似火,熱烈奔放;粉的如霞,嬌豔柔美;紫的像煙,神秘夢幻,照亮了整個夜空,如同白晝。
緊接著,又是一連串的煙花升起,有的如流星般劃過天際,拖著長長的尾巴,瞬間消失在夜空中,留下一道絢麗的痕跡;有的似銀蛇般舞動身姿,在夜空中蜿蜒盤旋,靈動而活潑;還有的像金菊般層層綻放,花瓣舒展,散發出璀璨的光芒。
煙花的光芒映照在眾人臉上,映出了他們驚喜的笑容,那笑容如同綻放的花朵,充滿了喜悅與幸福。整個園子沉浸在一片歡樂祥和的氛圍之中,仿佛時間都為這美好的瞬間停留。
晚宴過後,眾人又來到園中。此時,園子的一角已被布置成了一個特別的場景。
隻見地上用五彩石子鋪就了一幅巨大的八卦圖,那石子色彩斑斕,仿若取自天邊的虹霓,紅的似火,橙的如霞,黃的像金,綠的若翠,青的同玉,藍的比海,紫的賽綢,相互交織間勾勒出神秘而規整的圖案。每一塊石子都被精心挑選與安置,大小勻稱、排列有序,恰似天地間的星宿,依循著某種神秘的秩序匯聚於此。
八卦圖周圍擺滿了奇形怪狀的石頭,宛如一群從遠古走來的精靈,形態各異,妙趣橫生。有的似臥虎,那石頭紋路仿若虎皮斑紋,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便要仰天長嘯,威震山林;有的如蟠龍,身軀蜿蜒,石上的起伏恰似龍鱗,氣勢磅礴,仿佛即將騰空而起,直上雲霄。這些石頭或立或臥,錯落有致地分布著,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神話與傳說。
石頭之間,點綴著各色鮮花,雖是冬日,卻不知用了什麽法子,花開得嬌豔欲滴。那紅的花似是燃燒的熱情,粉的花宛如少女的嬌羞,白的花猶如初雪的純淨,黃的花好似暖陽的溫暖。花瓣嬌嫩得仿佛吹彈可破,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散發出陣陣馥鬱的芬芳,與周圍的景致相得益彰,宛如一幅渾然天成的畫卷,將冬日的嚴寒化作了春日的絢爛。
一旁的小廝們正小聲嘀咕著。一個小廝興奮地說:“嘿,你們瞧,這煙花可真是稀奇,我還是頭一回見這麽多花樣呢。也不知寶二爺從哪尋來的這些玩意兒,今兒個可真是開了眼啦!”另一個小廝接話道:“那可不,今兒個可是元宵,府裏肯定得好好熱鬧一番。聽說還有專門為寶二爺和林姑娘準備的特別煙花呢,也不知是啥樣兒,可真讓人期待。”
大家正說著,寶玉從怡紅院搬來的煙花,裝在一個精致的檀木盒子裏。那盒子雕工精美,刻著龍鳳呈祥的圖樣,周邊還鑲嵌著細碎的寶石,在燭光下閃爍著迷人的光。打開盒子,裏麵的煙花像是沉睡的精靈,靜靜躺著。
煙花身型小巧,卻有著奇特的構造,筒身由彩色絲線纏繞,交纏著編成各種吉祥花紋。火藥填充得極為精細,據說是來自西域的秘方調製,能燃放出獨一無二的效果。引信則是用特殊的紙張包裹,薄如蟬翼卻堅韌無比。
寶玉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支,對著黛玉笑道:“妹妹,這支煙花燃放時會先綻出妹妹最愛的海棠模樣,隨後會有許多小星星散落,如同星子落入凡塵。”說罷,命小廝點燃。刹那間,煙花升空,果然先盛開成一朵嬌豔的海棠,花瓣栩栩如生,接著無數星星點點散開,黛玉看得眼睛亮晶晶的,嘴角不自覺泛起笑意,眾人也發出驚歎之聲,這煙花確是前所未見的新奇之物。
丫鬟們則聚在一起,看著園子的布置,交頭接耳。一個丫鬟羨慕地說:“瞧瞧這園子,布置得跟仙境似的,也隻有咱府裏才有這等氣派。這麽美的地方,再加上今兒個的熱鬧勁兒,真像那畫兒裏走出來的一樣。”另一個丫鬟附和道:“是啊,今兒個姑娘們肯定都高興,尤其是林姑娘,難得見她出來湊這熱鬧。許是寶二爺的一番心意,才讓林姑娘有了興致。”
而後眾人又開始猜燈謎,園中掛滿了寫著燈謎的花燈,猶如繁星點點灑落人間。花燈的樣式繁多,有寓意吉祥的圓形花燈,其上繪著各種祥瑞圖案;有精致小巧的方形花燈,四麵都寫著巧妙的燈謎;還有那獨具匠心的動物造型花燈,仿佛活物一般,靈動可愛。眾人穿梭其中,仿佛置身於一個奇妙的燈謎世界。
隻見一盞荷花燈下,探春念道:“階下兒童仰麵時,清明妝點最堪宜。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打一物。”眾人紛紛沉思,有的低頭皺眉,苦苦思索;有的則交頭接耳,小聲討論。李紈略一思索,眼中閃過一絲靈光,笑道:“可是風箏?這謎麵描繪兒童在清明時放風箏,風箏斷線後隨風飄落,恰似這謎麵所雲。”探春拍手笑道:“大嫂子好聰慧!正是風箏無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邊寶釵也看到一個燈謎:“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她微微一笑,輕聲道:“這是竹夫人,夏日時人們常抱之納涼,與荷花盛開之時相逢;待到秋天梧桐葉落,天氣轉涼,便不再使用,正應了謎麵中‘恩愛夫妻不到冬’之意。”眾人皆點頭稱讚,讚歎寶釵的才思敏捷。
寶玉這邊卻對著一個燈謎抓耳撓腮,那謎麵是:“猴子身輕站樹梢。打一果名。”他眉頭緊鎖,嘴裏不停嘟囔著,來回踱步,卻始終不得其解。黛玉見他著急,悄悄在一旁提示:“你想想,站樹梢,是不是立枝,諧音荔枝呀。”寶玉恍然大悟,一拍腦門,忙拍手稱是,笑道:“哎呀,我怎的就沒想到呢,多虧了林妹妹提醒。”眾人見狀,皆笑他憨態可掬,那笑聲在園中回蕩,為這元宵佳節更添了幾分歡樂的氛圍。
直至夜深,煙花燃盡,燈謎猜罷,眾人才各自散去。月光如水,灑在榮國府的每一個角落,仿佛給這熱鬧了一天的府邸披上了一層銀紗。寶玉返回怡紅院,腦海中仍回蕩著黛玉講述的傳說,以及她看煙花時那明媚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裏最燦爛的陽光,照亮了他的心間,讓他久久難以忘懷。
黛玉回到瀟湘館,坐在榻上,望著窗外的月色,心中思緒萬千。今日的歡樂時光雖短暫,卻如同一束溫暖的光,照亮了她寄人籬下的生活。然而,歡樂過後,那一抹淡淡的哀愁又悄然爬上心頭。
想起遠在蘇州的父母和弟弟!寄居於賈府的種種,不禁黯然神傷。待燭火漸熄,在紫鵑的輕聲催促下,她才和衣而臥,緩緩進入了夢鄉 。在夢中,回到了蘇州,見到了父母和弟弟!她仿佛又回到了那如詩如畫的瀟湘之地,與眾人一同沉醉在那美好的景致與故事之中,嘴角不自覺地泛起了一絲微笑。
各位看官們,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聽見!
喜歡新良緣請大家收藏:()新良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