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 榮國府情深意切傷別緒 林府歸心牽念赴歸途

字數:8488   加入書籤

A+A-


    話說林如海、賈敏並林承祖於榮國府盤桓,轉瞬之間,三月有餘。這三月,恰似春日柔風,將榮府與林家眾人之情,吹拂得愈發濃稠;又似那綿綿絲線,把兩府情誼纏繞得千絲萬縷,難解難分。
    且說那日清晨,晨曦悠悠透過雕花窗欞,宛如一層輕柔薄紗,悄然灑落在林如海的銅鏡之上。林如海對鏡整冠,鏡中之人雖依舊風姿儒雅,然眉眼間卻難掩那一抹歸心似箭的急切。他微微皺眉,手指下意識地輕叩著妝台,那清脆聲響,仿若在心底敲打著時間與責任的鼓點,一聲聲,一下下,攪得他心潮難平 )
    自入都以來,雖說公務暫由屬吏料理,然其心中憂慮,恰似那層層漣漪,愈發泛廣。江浙總督任上諸事紛紜繁雜,千頭萬緒,久離恐生不測之變。他長歎一聲,輕輕抬手,招來近侍,聲若幽歎:“去,請夫人與少爺前來。”
    不多時,賈敏與林承祖款步而至。賈敏見林如海神色凝重,心下已然會意,蓮步輕移,朱唇微啟,輕聲問道:“老爺,莫不是要回蘇州了?”林如海微微點頭,目光中滿是無奈與眷戀,似有千言萬語,卻隻化作一聲歎息:“夫人,我在京中時日已久,蘇州那邊公務積壓如山,猶如千鈞重擔,壓在心頭,實是耽擱不得,須得即刻返程。此番與榮府親人相聚,時光雖短,卻如明珠般珍貴,隻是職責在身,不得不歸啊。”他眼神中流露出一絲對離別之苦的不忍,又飽含著對責任的堅守,凝視著賈敏,似要將她的模樣鐫刻心間,從此伴他風雨征程 )
    林承祖神色莊肅,英氣內斂,拱手說道:“父親所言極是,孩兒早已準備妥當,隨時可與父親母親一同啟程。”賈敏眼中閃過一抹黯然,如夜空中稍縱即逝的流星,旋即強自鎮定,微微頷首道:“既如此,咱們便著手收拾行裝吧。隻是,這一去,又不知何年何月方能與母親及眾人相見。”
    言罷,眼眶微紅,淚光在眼眸中閃爍,恰似清晨荷葉上搖搖欲墜的露珠。她抬手輕輕按在胸口,似要將那即將溢出的不舍之情強行按壓下去,卻怎奈,心湖已起波瀾,難再平靜 )
    當下,一家三口便有條不紊地安排起返程事宜。林承祖轉身,邁著沉穩的步伐,去與賈寶玉等兄弟辭行。寶玉聽聞此訊,先是一愣,仿佛被施了定身法一般,隨即滿臉盡是不舍之色,急忙拉住林承祖的手,聲音中帶著幾分急切與難過:“林表弟,這才相聚幾何,怎的就要走了?日後少了你與我一同談詩論畫,共賞春花秋月,這日子可叫我如何捱得?”他眼中滿是哀求,緊緊拽著林承祖的手,似生怕一鬆開,表弟便會消失不見,那眼神中,更有幾分孩童般的無助與失落 )林承祖亦是感慨萬分,眼中淚光閃動,緊緊握住寶玉的手說道:“寶玉兄,我又何嚐舍得與你分離。隻是父親公務纏身,身不由己。日後咱們雖相隔千裏之遙,然情誼猶如那蒼鬆翠柏,四季常青,斷不會因距離而生疏。即便山水迢迢,書信往來亦可暢抒胸臆。”二人正說著,眼中皆已淚光瀅瀅,情誼在這淚光中愈發深沉。
    林承祖告別寶玉後,便朝著惜春所居之處走去。小徑兩旁的花草像是感知到了離別氣息,顯得有些垂頭喪氣。
    來到惜春房前,丫鬟通傳後,惜春緩緩走出。隻見她身著素色衣裳,清冷之中透著一股難以言說的淡雅。
    “承祖哥哥,可是要走了?”惜春輕聲問道,聲音如同涓涓細流。
    “嗯,惜春妹妹,今日一別,不知何時再見。”林承祖看著惜春,眼中滿是溫柔。
    “哥哥此去,山高路遠,還望多多珍重。”惜春低下頭,手中絞著帕子。
    “妹妹也當照顧好自己,平日裏作畫讀書,莫要太過傷神。”林承祖叮囑著。
    林承祖說完,緩緩抬起袖子,從袖中拿出一個精致的荷包。那荷包用錦緞製成,上麵繡著淡雅的蘭花,針腳細密,一看便是精心製作之物。他拉起惜春的手,將荷包輕輕放在她手心,聲音略帶哽咽:“妹妹,這是我親手做的,裏麵放著我尋來的一顆小玉珠,願它能代我陪伴妹妹。”
    惜春接過荷包,手指輕撫著上麵的蘭花,眼淚奪眶而出。她猛地撲進林承祖懷裏,雙手緊緊環抱著他。林承祖也緊緊摟住惜春,下巴抵著她的額頭。兩人就這樣相擁而泣,哭得身體微微顫抖。
    許久之後,他們才慢慢鬆開彼此。兩人的臉都漲得通紅,眼睛也是紅紅的。林承祖伸出手,輕輕拭去惜春臉上的淚痕,惜春也羞澀地抬手為林承祖擦幹淚水。他們就那樣依偎著站著,微風拂過,吹起他們的發絲。
    “哥哥,我定會好好珍藏。”惜春將荷包小心地收進懷中,目光堅定地看著林承祖。林承祖點點頭,眼中滿是深情。
    四目相對,惜春杏眼含春,她從袖中取出一幅畫卷遞與林承祖,“這是我近日所作,留予哥哥,以作念想。”
    林承祖小心接過,展開一看,竟是榮府盛景圖。畫上人物栩栩如生,庭院錯落有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多謝妹妹,此物定當好好珍藏。”林承祖收好畫卷,深深看了惜春一眼, 而後轉身離開,惜春望著他遠去的背影,久久佇立。
    這邊廂,賈敏蓮步輕移,款至賈母房中,與賈母及眾姐妹話別。賈母聽聞他們要走,原本慈祥的麵容瞬間籠上一層陰霾,神色黯然,忙不迭地握住賈敏的手,手微微顫抖,聲音帶著幾分哽咽:“我的兒,這才來幾日,怎就要回去了?我這心裏,就像被挖去了一塊肉,實在是舍不得啊。”她眼中滿是疼惜與不舍,輕輕摩挲著賈敏的手,仿佛在回憶賈敏幼時承歡膝下的點點滴滴,那每一個畫麵,都如針般刺痛著她的心 )
    賈敏再也忍不住,淚如雨下,猶如斷線的珠子,泣不成聲地說道:“母親,女兒又何嚐不想常伴您左右,承歡膝下。隻是老爺那邊公務繁重,猶如泰山壓頂,實是耽擱不得。女兒回去後,定會日夜牽掛母親,您可要保重身體,莫要讓女兒遠在蘇州還憂心不已。”眾姐妹也都紛紛圍攏過來,一個個紅了眼眶,淚濕羅帕,互道珍重,那場麵,真個是淒淒慘慘戚戚。
    林黛玉更是哭得梨花帶雨,泣不成聲,緊緊拉著賈敏的手,宛如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母親,您此去,山高水遠,不知何時才能相見。女兒在這府裏,雖有外祖母和舅母們悉心照顧,可心裏最是想念您和父親、弟弟。”
    賈敏心疼地為黛玉輕輕拭淚,柔聲道:“玉兒,你在府裏要聽外祖母的話,乖乖的,好好照顧自己。母親回去後,也會日日夜夜惦記著你。你要勤加讀書,莫要荒廢了學業。”她輕輕撫摸著黛玉的發絲,眼神中滿是母愛與不舍,那目光仿佛要將黛玉緊緊包裹,給予她無盡的溫暖與關懷 )
    林如海則邁著穩健的步伐,前往賈政書房與賈政等兄長辭行。賈政見林如海前來,起身相迎,神色間滿是感慨:“如海,此次相聚,兄長我如沐春風,受益良多。隻是你這一走,日後少了能與我促膝長談、共論古今之人,實是一大憾事。”
    林如海亦歎道:“兄長客氣了,此次在京,承蒙兄長諸多照應,如海感激不盡。日後若兄長有需,如海定當全力以赴,絕不推辭。”二人又就官場利弊、民生諸事等暢談一番,彼此互道珍重,言辭懇切,情誼真摯。
    到了啟程之日,天色未明,墨色的天幕尚未褪去,幾顆殘星還在天邊閃爍。榮國府眾人便已齊聚府前相送。賈母端坐於府中正廳,雖強打精神,試圖展現出大家長的沉穩,然眼中的不舍之情,恰似那決堤之水,難以掩飾。
    邢夫人、王夫人等一眾女眷,皆紅著眼圈,眼眶仿佛熟透的桃子,叮囑賈敏一路小心,話語中滿是關切。王熙鳳更是忙前忙後,猶如一隻不知疲倦的燕子,精心安排著車馬行李,嘴裏還念叨個不停:“林姑父、姑姑、林兄弟,一路順風,到了蘇州可得給我們來封信,也好叫我們知曉你們平安。”
    林如海、賈敏、林承祖一一與眾人作別,那一聲聲珍重,仿佛重錘,敲在每個人的心坎上。而後,他們登上馬車,馬車緩緩啟動,車輪滾動,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響,仿佛也在為這離別而哀鳴。
    林承祖透過車窗,望著榮國府眾人仍佇立在原地,身影在晨霧中漸漸模糊,宛如一幅水墨畫,卻又帶著無盡的傷感,心中不禁一陣酸楚,淚水模糊了雙眼。
    賈敏則默默流淚,用手帕輕輕擦拭,那手帕,不知承載了多少離別的淚水。林如海望著車外,心中亦是五味雜陳,既有對榮府親人的深深眷戀,又有對蘇州任上事務的重重憂慮,恰似一團亂麻,糾結於心。
    一路行去,曉行夜宿,餐風飲露,非止一日。眼見蘇州城已近在眼前,那高大的城牆,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宛如一位忠誠的衛士,守護著這座古老的城市。
    林如海望著那熟悉的城郭,不禁長舒一口氣,仿佛又找回了身為江浙總督的那份責任與擔當,身姿也不自覺地挺直了幾分。
    賈敏亦收起悲傷,開始為即將回到林家的生活做著準備,眼神中多了幾分堅毅。
    林承祖則望著那漸漸清晰的蘇州城,心中默默想著,此次榮府之行,於他而言,不僅是一次親情的相聚,更是人生閱曆的增長。日後,他定要不負家族期望,有所作為,為林家增光添彩。
    馬車緩緩駛入蘇州城,街道兩旁的店鋪、行人,依舊是記憶中的模樣,熟悉而親切。
    林如海未做片刻停留,徑直趕往總督府。剛踏入府門,還未來得及稍作休息,便有下屬神色慌張地匆匆來報。那下屬一路小跑,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落,呼吸急促,單膝跪地,急切說道:“大人,大事不好!臨省平安州突發叛亂,叛軍勢如破竹,一路穿州過省,如入無人之境,如今已抵達江浙邊境。局勢危急,大人快拿主意啊!”他聲音帶著顫抖,臉上滿是驚恐之色,仿佛叛軍已然近在咫尺,下一秒便會衝破城門,攪得這太平之地生靈塗炭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如海聽聞此訊,心中猛地一沉,臉色瞬間變得凝重如鐵。他深知,平安州叛軍抵達江浙邊境,猶如一把利刃懸於頭頂,稍有不慎,江浙之地便會陷入戰火紛飛,百姓將生靈塗炭。
    但多年的官場曆練與沉穩性格,讓他迅速鎮定下來。他快步走到書房的地圖前,雙眼緊緊盯著地圖上平安州與江浙邊境的位置,手指順著山川河流的標記滑動,腦海中飛速思索應對之策。
    他眉頭緊鎖,嘴唇抿成一條直線,目光專注得仿佛要將地圖看穿,試圖從那縱橫交錯的線條中尋得破局之法,心中暗自思忖著叛軍的意圖、我方的兵力部署以及可能的應對策略,每一個念頭都如電般在腦海中閃過 )
    賈敏在一旁看著林如海嚴峻的神情,心中雖擔憂萬分,卻也深知此刻不能慌亂,以免影響老爺決斷。她輕聲安慰林承祖道:“祖兒,莫怕,你父親定會有辦法應對。”林承祖雖心中緊張,但見母親如此鎮定,也強自穩住心神,說道:“母親放心,孩兒相信父親。”
    林承祖聽聞叛軍來犯,心中熱血翻湧,當下便向林如海拱手請戰:“父親,孩兒願隨您一同奔赴前線,為保衛江浙之地,盡一份綿薄之力!”林如海望著兒子,眼中滿是欣慰之色,抬手輕輕拍了拍林承祖的肩膀,
    說道:“祖兒,你有此等勇氣與擔當,為父深感欣慰。隻是,這後方的安危亦至關重要。前線自有為父與朝廷軍隊全力抵擋,你在家中務必保護好母親,讓為父無後顧之憂。”林承祖聞言,重重地點了點頭,神情堅毅地說道:“父親放心,孩兒定不負所托!”
    林如海沉思片刻後,果斷開口:“速傳我令,召集江浙各地總兵、參將等將領,半個時辰後於府中議事。同時,命各地縣衙即刻組織百姓疏散,做好防禦準備。”下屬領命後,如旋風般迅速離去。
    半個時辰後,將領們齊聚總督府。大堂之內,氣氛凝重,燭火搖曳,映照著眾人嚴肅的麵容。林如海立於大堂之上,目光如炬,掃視眾人,聲音堅定有力:“諸位,如今叛軍已至邊境,江浙危在旦夕。我等食君之祿,擔民之安,定要全力以赴,保我江浙百姓平安。”
    眾將領齊聲應道:“願聽大人吩咐!”林如海指著地圖,詳細部署道:“李總兵,你率一萬精兵,鎮守江浙要道隘口,務必阻止叛軍前進。此隘口乃江浙咽喉,至關重要,叛軍若從此處突破,後果不堪設想,你需打起十二分精神,堅守陣地!”李總兵抱拳領命:“大人放心,末將定與隘口共存亡!”
    林如海又道:“張參將,你帶五千人馬,繞道叛軍後方,截斷其糧草供應。糧草乃軍隊命脈,斷其糧草,叛軍不戰自亂。但此行艱難,你需小心行事,不可暴露行蹤。”張參將神色堅毅:“末將明白,定不辱使命!”
    林如海接著對其餘將領道:“其餘將領,各率所部,堅守城池,加強防禦。要確保城中百姓安全,不得有絲毫懈怠。”將領們紛紛領命後,迅速奔赴各自崗位。
    林如海安排妥當後,深知此次戰事嚴峻,容不得絲毫懈怠。他轉身對賈敏說道:“夫人,如今局勢危急,我恐怕不能在家中陪伴你們了。你與祖兒暫且回府,萬事小心。”賈敏眼中雖滿是擔憂,但仍堅定地點點頭:“老爺放心,我與祖兒自會照顧好自己。你在外也要保重,早日擊退叛軍,平安歸來。”林如海輕輕握了握賈敏的手,而後轉身,帶著一隊親兵,奔赴前線指揮作戰。
    而此時的江浙邊境,戰雲密布,陰沉的天空仿佛隨時都會壓下來。狂風呼嘯,吹得軍旗獵獵作響,仿佛是戰爭的前奏。一場生死較量即將拉開帷幕,整個江浙大地,都在這緊張的氛圍中,等待著命運的裁決。
    馬車緩緩向著林府而去,賈敏與林承祖心中滿是對林如海的擔憂,那擔憂如同烏雲,沉甸甸地壓在他們心頭。而榮府與林府之間的那份情誼,卻如同那綿綿不絕的江水,流淌在彼此心間,無論歲月如何變遷,都永不停息,直至地老天荒。
    且說那平安州,向來民風淳樸,山川秀麗,百姓皆以耕織為生,倒也安居樂業。然近年來,官場腐朽之風漸盛,猶如那瘟疫般,悄然侵蝕著這片土地。
    平安州知府趙康,本是個利欲熏心之徒。自到任以來,便隻想著如何中飽私囊,全然不顧百姓死活。每日裏,他於那府衙之中,斜倚在雕花大椅上,一雙鼠目滴溜溜亂轉,滿是算計,臉上橫肉隨著他心中的盤算,不時微微抖動,那副貪婪嘴臉,活脫脫一個市井小人 )他巧立名目,加收各種苛捐雜稅,百姓們本就靠著微薄的收成勉強糊口,如今更是苦不堪言。
    起初,不過是些田賦之外的無名雜稅,諸如行路稅、炊煙稅之類,百姓雖怨聲載道,卻也敢怒不敢言。可這趙康卻愈發變本加厲,竟連百姓家中飼養的家禽,也要按隻抽取重稅。一時間,平安州內雞飛狗跳,百姓們眼睜睜看著辛苦養大的家禽被如狼似虎的衙役強行奪走,眼中滿是無奈與悲戚,欲哭無淚,心中的怒火在無聲中越燃越旺,隻待一個契機便會爆發 )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與此同時,平安州遭遇了罕見的旱災。數月來,烈日高懸,似要將大地烤焦,滴雨未下,田地幹裂,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紛紛拖家帶口,湧向官府求助。然那趙康不僅對百姓的慘狀視而不見,還依舊催逼賦稅,毫不留情。他坐在那奢華的府邸中,聽著百姓的哀號,卻充耳不聞,隻顧與一眾幕僚推杯換盞,飲酒作樂,還發出刺耳的笑聲,說道:“這些刁民,不過是想借此逃避賦稅罷了,莫要理會!”其心之狠,其行之惡,令人發指 )
    有那耿直的鄉紳,鬥膽向趙康進言,勸他開倉放糧,賑濟災民。不想趙康卻惱羞成怒,竟誣陷那鄉紳意圖謀反,將其下獄,家產充公。此事一出,平安州內人人自危,百姓們心中的憤怒如那即將噴發的火山,壓抑到了極點。
    恰在此時,有一夥心懷不軌之人,趁機煽動百姓。他們四處宣揚,稱朝廷昏庸無道,與這貪官汙吏沆瀣一氣,全然不顧百姓死活。隻有奮起反抗,才能求得一線生機。這些人在市井間、村落裏,繪聲繪色地描述著所謂的“真相”,言辭激昂,手舞足蹈,引得百姓們群情激奮,原本對官府僅存的一絲希望,也徹底破滅,他們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反了!)
    那些走投無路的百姓,在絕望與憤怒的驅使下,終是聽信了這些煽動之言。他們揭竿而起,匯聚成一股龐大的力量,以“反抗暴政,還我公道”為口號,發動了叛亂。
    叛軍一路勢如破竹,所過之處,百姓紛紛響應。一來是對官府的積怨已久,二來也是被生活逼至絕境,隻求一線生機。叛軍之中,有白發蒼蒼的老者,腳步蹣跚卻眼神堅定;有稚氣未脫的少年,手持棍棒,臉上滿是無畏;還有正值壯年的漢子,肌肉賁張,怒吼著向前衝。
    他們眼中燃燒著憤怒的火焰,手持簡陋的武器,向著他們認為的不公奮勇前行,那股決絕的氣勢,仿佛要衝破一切阻礙 )而周邊一些同樣飽受貪官壓榨、災荒之苦的州縣,見平安州百姓起義,也紛紛加入,叛軍隊伍迅速壯大。
    此時,叛軍首領站在高處,振臂高呼:“弟兄們!咱們一路拚殺,如今已勢不可擋!聽聞那江浙之地,乃是魚米之鄉,富庶無比!金銀財寶堆積如山,美酒佳肴數不勝數!隻要咱們拿下江浙,便可吃香的喝辣的,從此過上好日子!”他滿臉漲紅,雙眼放光,揮舞著手臂,聲音因激動而變得沙啞,那煽動的話語如同一把火,再次點燃了叛軍心中的欲望 )叛軍們聽了,頓時歡呼雀躍,士氣大振,心中被貪婪與欲望填滿,於是如餓狼般朝著江浙邊境洶湧而去,直逼江浙。
    各位看官們,欲知後事如何,請聽看下回分解!
    喜歡新良緣請大家收藏:()新良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