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回 北靜府雅聚綻詩華 榮國府才媛展風華

字數:9985   加入書籤

A+A-


    話說寶玉將北靜王邀眾人赴詩會之事告知眾姐妹,眾人自是欣喜不已,紛紛著手準備。
    這日清晨,那曦光仿若薄紗,透過淡薄的雲層,輕柔地灑落在榮國府的青瓦紅牆之上,給這巍峨府邸添了幾分旖旎。賈寶玉、林黛玉、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薛寶釵一行人,皆身著精心裁製的華服,衣袂飄飄,盡顯風華。
    那林黛玉,嫋嫋婷婷,仿若弱柳扶風,眉眼間透著靈秀與淡雅;賈探春則英姿颯爽,雙眸明亮,舉手投足間自有一股幹練之氣;迎春生性靦腆,微微含笑,透著溫婉;惜春活潑可愛,卻神情專注,帶著幾分天真與認真。
    在一眾丫鬟婆子的簇擁下,眾人乘坐著精致的馬車,緩緩出了榮國府,向北靜王府而去。車輪滾滾,馬蹄嗒嗒,似在輕吟著一曲期待的樂章。
    北靜王府坐落於都城繁華之地,卻又鬧中取靜。府邸大門巍峨壯觀,門前一對漢白玉石獅雄踞兩側,那石獅雙目圓睜,威風凜凜,仿若在守護著王府的尊貴與威嚴。朱紅色的大門上,金色的門釘排列整齊,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耀眼光芒,彰顯著王府的不凡。府外道路寬闊,兩旁綠樹成蔭,枝葉交錯,偶有飛鳥掠過,鳴聲清脆,似在為這場盛會歡歌。
    進得府來,眼前景致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卷,令人心醉神迷。一條蜿蜒曲折的青石小徑,如一條沉睡的巨龍,直通園內深處。小徑旁繁花似錦,五彩斑斕的花朵爭奇鬥豔,紅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芬芳撲鼻,引得蜂蝶翩翩起舞。
    不遠處,一灣碧水如鏡,在陽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荷葉田田,如同一把把綠傘,粉色的荷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宛如嬌羞的少女,或含苞待放,或肆意盛開,盡顯婀娜之態。沿著湖邊前行,可見一座精致的水榭,飛簷鬥拱,雕梁畫棟,那簷角的瑞獸栩栩如生,似欲騰飛。水榭四周懸掛著的琉璃燈籠,在日光下折射出夢幻般的色彩,光影交錯間,仿若仙境。
    眾人隨著王府小廝,穿過層層回廊,回廊曲折通幽,牆壁上繪著精美的壁畫,或為曆史典故,或為神話傳說,無不栩栩如生。不多時,來到一處寬敞的庭院。
    庭院中,一座古色古香的樓閣矗立其中,這便是此次詩會的舉辦之地——凝香閣。閣內陳設典雅,地上鋪設著光潔如鏡的大理石,腳步踏上去,似能映出人影。四周牆壁上掛著名家字畫,或山水寫意,筆鋒瀟灑,盡顯山川之壯麗;或花鳥工筆,細膩入微,將花鳥的神韻展現得淋漓盡致。
    閣中央擺放著一張巨大的紫檀木桌,質地溫潤,紋理細膩,桌上筆墨紙硯一應俱全,皆為上品。還有各種珍奇異寶作為點綴,或為溫潤的美玉,或為精巧的古玩,在燭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盡顯奢華。
    此時,閣內已來了不少文人墨客。還有那袁枚,一襲長衫,風度翩翩,麵帶微笑,目光中透著睿智與從容,正與蔣士銓、趙翼等人談論著詩詞之道。蔣士銓神情專注,時而點頭,時而發表自己的見解,盡顯文人的豪爽。趙翼則目光敏銳,言辭犀利,分析詩詞妙處時,一語中的,引得眾人連連稱讚。另有那張展鵬等諸多文人,或儒雅,或豪放,或沉穩,齊聚一堂,為這凝香閣增添了幾分濃厚的文化氛圍。
    見賈寶玉等人進來,眾人紛紛投來目光,或驚豔於幾位姑娘的美貌才情,或讚許於賈府的門第風範。那目光中,有欣賞,有讚歎,亦有一絲好奇。
    待眾人稍作寒暄,詩會便正式開始。北靜王起身,身姿挺拔,氣宇軒昂,他微笑著環顧眾人,目光溫和而親切,說道:“今日承蒙各位光臨寒舍,舉辦這場詩會,旨在以詩會友,共賞詩詞之美。今日主題,仍以花為題,各位可盡情施展才華。”言罷,眾人紛紛點頭,眼神中透露出一股躍躍欲試的光芒。
    先是一位身著青衫的年輕公子起身,他身姿修長,麵容清俊,朝著眾人拱手一揖,朗聲道:“晚生不才,願先拋磚引玉。”言畢,略作停頓,似在醞釀情緒,隨後吟道:
    “春日桃花映粉牆,嬌姿麗影韻悠長。
    東風拂蕊千般媚,細雨催花萬縷香。
    蝶舞翩躚尋舊夢,蜂飛旖旎覓新芳。
    人間四月芳菲盛,獨愛夭桃綻豔光。”
    他吟詩之時,聲調抑揚頓挫,將春日桃花的嬌豔之態與靈動之姿,通過那細膩的詩句,生動地展現在眾人眼前。眾人聽了,紛紛點頭稱讚,有的輕擊桌麵,以和韻律;有的微微閉眼,似在回味詩中的美妙意境。
    隨後,又有幾位文人雅士相繼作詩,或詠牡丹之富貴,言辭華麗,盡顯牡丹的國色天香,將那花開時節動京城的盛景描繪得淋漓盡致;或讚菊花之高潔,語句清幽,以菊自比,表達出對淡泊高潔品質的追求,仿佛那秋霜中的菊花正傲立在眾人眼前。每一首詩都獨具匠心,各有千秋,引得眾人時而低聲討論,時而高聲喝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輪到賈府眾人。迎春生性靦腆,她微微起身,臉色略顯紅暈,目光低垂,略作思忖後,輕聲吟道:
    “階前桂子落紛紛,金粟飄香欲染裙。
    淡雅風姿凝瑞露,清幽氣韻映朝雲。
    枝搖月影添詩韻,風送秋聲入畫紋。
    不與繁花爭豔麗,獨留雅意醉諸君。”
    她的聲音輕柔,卻又清晰可聞,仿佛生怕驚擾了這詩中的桂花。眾人聽了,皆讚迎春這首詩頗有韻味,將桂花的淡雅展現得淋漓盡致,那紛紛落下的桂子、淡雅的風姿、清幽的氣韻,如同一幅細膩的工筆畫,在眾人心中徐徐展開。
    探春向來爽朗,她身姿矯健地起身而立,目光明亮而堅定,宛如夜空中閃爍的星辰。隻見她雙手微微交疊於身前,吟道:
    “風拂海棠綻麗容,胭脂勻染韻無窮。
    枝搖倩影迎朝露,蕊吐幽香送晚虹。
    粉靨含羞添秀色,芳心帶露展嬌慵。
    詩心寄處情難了,獨倚欄杆意正濃。”
    探春吟詩時,語氣堅定有力,又不失婉轉,將海棠的嬌美與自身的才情展現得恰到好處。眾人聽畢,紛紛喝彩,有的讚歎探春詩中展現出的蓬勃朝氣,有的則感慨她對海棠的描繪細致入微,仿佛那海棠花就在眼前搖曳生姿。
    惜春也不怯場,她清了清嗓子,邁著輕盈的步伐走到眾人麵前,神色淡定從容,緩緩吟道:
    “寒梅獨放傲霜天,玉骨冰肌映雪妍。
    瘦影橫斜添雅趣,暗香浮動惹情牽。
    風搖冷蕊含幽意,月照瓊枝賦錦篇。
    不慕春光桃李豔,唯留高潔在人間。”
    她聲音清脆悅耳,透著一股清冷高潔之氣。眾人聽了,皆讚惜春年紀輕輕,便能在詩中表達出如此深刻的意境,實在難能可貴,那寒梅的孤傲之態仿佛已躍然紙上。
    接著,寶玉滿懷信心地吟道:
    “牡丹國色韻無雙,魏紫姚黃綻麗光。
    玉蕊含嬌迎曉日,金枝弄影映回廊。
    天香嫋嫋迷蜂蝶,國色亭亭動帝王。
    醉賞名花情未盡,詩心沉醉韻悠長。”
    寶玉吟詩時,搖頭晃腦,盡顯風流之態。眾人聽後,笑言寶玉此詩盡顯牡丹的富貴之態,恰如他本人平日的瀟灑風姿,將牡丹比作傾國傾城的佳人,引得眾人一陣歡笑。
    最後,黛玉款步上前,她身姿輕盈,仿若仙子下凡,眉眼間透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才情。輕啟朱唇,聲音婉轉如黃鶯出穀:
    “芙蕖嫋嫋立清漣,翠蓋紅衣映碧淵。
    風拂仙姿搖月影,露凝玉蕊散清妍。
    淤泥不染心高潔,濁世難侵品自賢。
    獨守幽塘情脈脈,詩魂一縷繞花田。”
    眾人聽了,皆驚歎不已。黛玉將芙蕖的高潔品性與自身的心境完美融合,以芙蕖自比,既展現了芙蕖在清漣中亭亭玉立的仙姿,又借其表達了自己在這濁世中堅守高潔的情懷。那詩句仿佛帶著一股空靈之氣,將眾人的思緒引入到一個清幽雅靜的荷塘之畔。
    北靜王更是讚道:“林姑娘此詩,以芙蕖自比,盡顯高潔之態,又寓意深遠,實乃佳作。從‘風拂仙姿搖月影’的靈動,到‘淤泥不染心高潔’的品性,層層遞進,意味深長,當真妙極!”眾人聽了北靜王的點評,紛紛附和,對黛玉的才情愈發欽佩。
    而薛寶釵,臉上始終帶著溫婉的笑意,她微微點頭,目光中既有對黛玉才情的讚賞,又隱隱透著一絲別樣的意味。待眾人讚歎稍歇,她蓮步輕移,姿態優雅地起身,輕聲說道:“林妹妹的詩自是妙絕,才情出眾,令我等欽佩。隻是我也有一首拙作,還望各位不吝賜教。” 言罷,輕吟道:
    “茉莉香飄小院東,冰姿素影韻無窮。
    繁星點點枝頭綴,玉蕊盈盈葉底逢。
    淡雅清芬凝曉露,玲瓏巧態醉春風。
    雖無豔麗爭春色,卻有幽懷寄碧空。”
    薛寶釵吟詩時,語調平穩,卻又不失韻味,將茉莉的淡雅、玲瓏之態描繪得栩栩如生。眾人聽了,皆讚寶釵此詩別具一格,從細微處著眼,將茉莉的神韻刻畫得入木三分,既展現了茉莉的淡雅風姿,又隱隱透露出一種不與群芳爭豔,卻自有幽懷的心境。
    待眾人詩作完畢,北靜王逐一細細點評。他時而站起身來,手持詩箋,踱步講解;時而微微俯身,手指詩句,神情專注。對每首詩的精妙之處都剖析入微,從遣詞造句的巧妙,到意境營造的高超,再到情感表達的細膩,無一不詳細闡述。
    比如點評袁枚的詩時,北靜王說道:“袁先生此詩,用典精妙,如‘……’一句,以古比今,將花之神韻與曆史典故相融合,使詩意更為深邃,實乃畫龍點睛之筆。”又對可改進之處提出了中肯的建議,如指出某句詩用詞稍顯生僻,在追求高雅的同時,可適當兼顧通俗,使詩作更具傳唱性。眾人聽了,皆覺如醍醐灌頂,受益匪淺,對北靜王的學識和雅量更是欽佩不已。
    不知不覺,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北靜王府內張燈結彩,那一盞盞大紅燈籠高懸於廊下、枝頭,將整個王府映照得宛如白晝。燭光搖曳,光影在牆壁上、地麵上跳躍,營造出一種溫馨而又熱烈的氛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晚宴之上,桌上擺滿了珍饈美饌,山珍海味應有盡有。盤中的菜肴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造型精美,如同一幅幅精致的藝術品。眾人推杯換盞,繼續暢談詩詞歌賦。時而有人興起,舉杯吟詩;時而有人針對某一詩詞觀點展開激烈辯論,麵紅耳赤卻又不失風度。歡聲笑語回蕩在整個王府之中。
    直至夜已深沉,眾人方覺盡興。眾人紛紛起身告辭,那神態雖有幾分意猶未盡,但也帶著滿足與愉悅。北靜王將眾人送至府門,與眾人一一作別。他拱手而立,言辭懇切地說道:“今日與各位共度良宵,實乃本王幸事。期待日後還有機會,再與各位雅聚。”眾人亦紛紛回應,表達對北靜王款待的感激以及對下次相聚的期待。
    賈寶玉、林黛玉、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薛寶釵等人乘坐馬車,緩緩駛離北靜王府。一路上,馬車在石板路上發出“咯噔咯噔”的聲響,仿佛也在回味著今晚的盛會。眾人仍沉浸在詩會的喜悅之中,回味著今日所作之詩。
    寶玉興奮地說道:“今日詩會,當真精彩絕倫,各位的詩作皆令人大開眼界,尤其是林妹妹和寶姐姐的詩,更是妙不可言。”黛玉輕輕嗔怪道:“你又來打趣我,寶姐姐的詩才是真正的好,用詞精巧,意境深遠。”探春也笑著說:“今日聽了各位文人雅士的高論,我才覺自己尚有許多不足,日後定要更加勤勉才是。”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歡聲笑語回蕩在夜空。
    回到榮國府,府內一片靜謐,隻有幾盞燈籠散發著柔和的光芒。眾人各自回房安歇,心中期待著下一次的雅聚。
    過了幾日,榮國府內一如既往地忙碌。李紈約了探春、惜春等人在稻香村商議起詩社的事。李紈坐在榻上,手持一把團扇,輕輕扇動著,說道:“前幾日北靜王府的詩會,可真是讓咱們大開眼界。咱們詩社許久未曾有這般熱鬧的盛會了,我想著,不如就在府裏再辦一場,也讓姐妹們的才情,好好施展一番。”
    探春點頭稱是,目光靈動地說:“嫂子這主意甚好。上次詩會,姐妹們的詩作都十分出彩,若能在府中再辦一場,一來能讓咱們詩社更加興旺,二來也可讓府裏的生活多些雅趣。隻是這主題,可得好好斟酌一番。”
    惜春歪著頭,思索片刻後說:“要不還是以景為題吧,咱們府裏景致眾多,不管是瀟湘館的翠竹,還是稻香村的田園風光,都能生出許多好詩來。”
    李紈笑著搖頭:“景雖好,但咱們此前也寫過不少,這次不如換個角度。”
    正說著,丫鬟來報,說薛寶釵和林黛玉來了。二人進屋後,聽聞商議詩社之事,也加入了討論。薛寶釵思索片刻,提議道:“如今正值秋季,各類果蔬成熟,不如就以‘秋之果蔬’為題,既應景,又新穎,大家從不同果蔬入手,想必能寫出不少佳作。”
    眾人聽了,皆覺此提議妙極。林黛玉輕抿茶盞,笑著說:“這個題目有趣,我已經有些思路了。隻是這場地,不知選在哪裏合適?”
    李紈拍了下手中團扇,說道:“我看藕香榭就很好。那裏臨著水,周圍景色宜人,正適合咱們吟詩作畫。而且寬敞明亮,能容下不少人。”眾人紛紛讚同。
    商議已定,李紈便著手安排起來。她差遣丫鬟婆子們去打掃藕香榭,又讓小廝準備筆墨紙硯、茶點瓜果等物。同時,讓迎春負責出題和限韻,探春則去邀請府中的其他姐妹,以及寶玉、賈蘭等人。
    到了詩會當日,藕香榭布置得格外雅致。幾案擺放得整整齊齊,上麵筆墨紙硯一應俱全,旁邊還擺放著精致的茶點和應季的水果。四周掛著幾幅水墨山水畫卷,更增添了幾分雅趣。
    眾人陸續來到藕香榭。先是寶玉,他身著一襲月白色錦袍,頭戴束發銀冠,英姿颯爽地走進來。見到眾人,笑著作揖道:“今日定要好好領略姐妹們的佳作。”隨後,賈蘭也來了,他年紀雖小,卻神情沉穩,向眾人行禮後,安靜地坐在一旁。
    待眾人坐定,迎春起身,將寫好題目的紙箋展開,說道:“此次詩會,以‘秋之果蔬’為題,限‘十三元’韻。大家可開始構思了。”
    眾人陷入沉思,有的手托下巴,凝視著窗外的秋景;有的拿起毛筆,在紙上隨意塗鴉,尋找靈感。不一會兒,林黛玉率先擱筆,她起身,款步走到眾人麵前,輕啟朱唇,吟道:
    “秋梨帶雨韻猶存,玉骨冰肌映小園。
    潤肺清喉除宿疾,生津止渴引詩魂。
    枝搖瘦影風前立,葉卷輕霜月下昏。
    欲品清甜尋舊味,故園遙念夢牽痕。”
    眾人聽了,紛紛稱讚。李紈點頭道:“林姑娘這首詩,從秋梨的功效,寫到對故園的思念,由實入虛,韻味悠長。尤其是‘欲品清甜尋舊味,故園遙念夢牽痕’,情真意切,令人動容。”
    接著,薛寶釵也站了起來,她儀態端莊,緩緩吟道:
    “菱角尖尖映碧波,紅衣褪盡露清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采蓮女伴歌聲遠,剝角兒郎笑語和。
    粉膩香殘秋意晚,心慈味美歲華多。
    盤中珍饈含詩意,願與諸君共詠哦。”
    眾人聽後,皆讚寶釵此詩描繪出一幅生動的秋日采菱圖,充滿生活氣息,又不失詩意。從采菱女的歌聲,到盤中菱角,層層遞進,將秋之果蔬的韻味展現得淋漓盡致。
    隨後,眾人也紛紛呈上自己的詩作。寶玉的詩,辭藻華麗,將秋日葡萄的晶瑩剔透描繪得宛如眼前;探春的詩,則大氣磅礴,從秋日的石榴聯想到家族的繁榮,寓意深刻;賈蘭的詩,雖略顯稚嫩,但勝在清新自然,將秋日柿子的憨態寫得十分有趣。
    眾人正相互品評詩作時,忽然聽到一陣清脆的笑聲由遠及近。原來是王熙鳳帶著平兒來了。王熙鳳一身華服,光彩照人,未進藕香榭便笑道:“喲,我老遠就聽見你們這兒熱鬧非凡,可不能少了我。” 眾人忙起身相迎。
    李紈打趣道:“鳳丫頭,你平日裏忙得腳不沾地,今兒怎麽有空來湊這詩社的熱鬧?”王熙鳳笑著擺擺手,說道:“我雖是個大老粗,不懂什麽詩詞歌賦,但也知道你們今兒個在這兒雅聚,就忍不住來瞧瞧。再說了,這詩社也是府裏的一樁盛事,我怎能不來捧個場?” 說著,她拉過一把椅子坐下,拿起一塊點心吃了起來。
    平兒則乖巧地站在王熙鳳身後,眼睛好奇地看著眾人的詩作。王熙鳳看了看四周,說道:“你們這詩作得都這麽好,可不能就這麽散了。依我看,不如選出幾首最好的,讓小廝們拿去刻成詩集,也好讓府裏的姐妹們的才情流傳出去。”眾人聽了,都覺得這主意不錯。
    於是,眾人又開始認真評選起來。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最終選出了林黛玉、薛寶釵和探春的詩作為最佳。李紈笑著說:“這三位妹妹的詩,各有千秋,林妹妹的詩情深意切,寶姑娘的詩富有生活意趣,探丫頭的詩大氣有格局,刻成詩集,定能讓旁人見識到咱們府裏姐妹們的才華。”
    王熙鳳拍板道:“那就這麽定了。我回頭就吩咐小廝們去辦,爭取早日把詩集刻出來。”眾人皆大歡喜。
    此時,天色漸晚,夕陽的餘暉透過藕香榭的窗戶,灑在眾人身上,仿佛給這場詩會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王熙鳳起身說道:“今兒個大家都盡興了,天色也不早了,咱們各自回房休息吧。改日再有這樣的雅事,可別忘了叫上我。” 眾人笑著應了,隨後便陸續散去。
    回到瀟湘館,林黛玉坐在窗前,望著窗外漸漸暗下去的天色,思緒仍沉浸在詩會之中。她回想起今日所作之詩,以及眾人的點評,心中既有對自己才情得到認可的喜悅,又有一絲淡淡的愁緒。她深知自己在這賈府中,雖有姐妹們相伴,可終究是寄人籬下。這詩會的熱鬧,不知還能持續多久。想到此處,她輕輕歎了口氣,拿起一本書,借著微弱的燭光,默默讀了起來。
    而在蘅蕪苑,薛寶釵正對著鏡子卸妝。平兒在一旁幫她整理衣物,說道:“姑娘,今兒詩會上您的詩可真是出彩,大家都讚不絕口呢。”薛寶釵微微一笑,說道:“姐妹們的詩也都很好,隻不過各有特色罷了。這詩社的活動,既能增進姐妹們的情誼,又能展現才情,倒也是件好事。隻是府裏的事務繁多,往後這樣的機會,隻怕也不多了。” 說罷,她陷入了沉思。
    在怡紅院,寶玉則興奮地和襲人講述著詩會的經過,對姐妹們的詩作讚不絕口。襲人一邊幫他整理床鋪,一邊笑著說:“二爺今兒個可算是盡興了,隻是別高興過頭,仔細著了涼。”寶玉滿不在乎地擺擺手,說道:“今兒的詩會實在太有趣了,我恨不得天天都有這樣的雅聚。隻可惜,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說完,他躺在床上,望著帳頂,不一會兒便進入了夢鄉,夢裏,他又和姐妹們在詩會中吟詩作對,歡聲笑語回蕩在耳邊。
    此後的日子裏,榮國府依舊是每日人來人往,熱鬧非常。那本由詩社佳作刻成的詩集,在府裏傳閱開來,引得眾人紛紛誇讚。府中的姐妹們也因此更加熱愛詩詞,時常聚在一起探討、創作。而這一段詩會的美好時光,也成為了眾人心中珍貴的回憶,在榮國府的歲月長河中,留下了一抹絢麗的色彩。
    喜歡新良緣請大家收藏:()新良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