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回 瀟湘館主說忠義 賈府蘭桂沐清輝

字數:11029   加入書籤

A+A-


    暮春時分,那賈府仿佛一幅細膩入微的工筆長卷,於時光中徐徐鋪展。微風宛如靈動的仙子,輕柔地穿梭於沁芳閘間,閘中碧波恰似被輕觸心弦,泛起層層如夢似幻的漣漪。水麵上零星漂落的桃花、杏花等落英,仿若點點胭脂,隨著悠悠水波,或聚或散,宛如在訴說著春日將逝的繾綣情思。
    學堂之內,湘妃竹簾半卷半垂,恰似一位半遮麵的佳人,有意無意地透露出屋內雅致的景致。紫檀架上的白玉蘭正值盛放,潔白如玉的花瓣毫無保留地盡情舒展,宛如精雕細琢的玉盞,花蕊間散發出的縷縷清幽香氣,似有若無,與案頭那嫋嫋升騰、帶著淡淡鬆煙味的線香相互交織,絲絲縷縷,如同輕柔的薄紗,縈繞在雕花木窗欞之間,營造出一種如夢似幻、仿若仙境的氛圍。
    四壁之上,懸掛著顏魯公筆力雄強、氣勢磅礴的《忠義堂帖》,在清晨那如牛乳般柔和的日光映照下,泛著古樸而厚重的墨香,每一筆每一劃,仿佛都在靜靜訴說著千百年曆史的滄桑變遷,以及忠義精神在歲月長河中的代代傳承。牆角的博古架上,周鼎商彝靜靜陳列,它們身上那斑駁的鏽跡,宛如歲月鐫刻的獨特紋路,見證著時光的悠悠流轉,無言地彰顯著賈府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源遠流長的曆史淵源。
    東側暖閣,那蔥綠的軟簾如靜謐的湖水般垂落,隱隱約約可見裏麵經史典籍層層疊疊,堆積如山,仿佛是一座蘊藏無盡智慧的寶庫,正殷切等待著後人去開啟、去翻閱、去領悟其中所蘊含的深邃智慧與人生哲理。
    卯時三刻,晨曦宛如絲絲金線,透過輕薄的窗紗,溫柔地灑落在瀟湘館內。林黛玉早已在房中精心梳妝。紫鵑輕手輕腳地捧著那雕工精細、紋理雅致的檀木妝奩,恭恭敬敬地侍立在一旁,眼神中滿是關切。
    隻見姑娘將那製作精巧、每一顆珍珠都圓潤瑩潤的珍珠累絲步搖,小心翼翼地簪入如墨般烏黑亮麗的雲鬢之中,步搖上的珍珠隨著她輕柔的動作微微顫動,閃爍著柔和而迷人的光澤,恰似點點繁星在夜空中閃爍。
    月白緙絲雲錦襖剪裁得極為合身,恰到好處地勾勒出她那婀娜多姿、柔弱纖細的身姿,外罩的藕荷色刻絲鶴氅,其上的仙鶴圖案栩栩如生,似欲振翅高飛,更為她增添了幾分出塵脫俗、不食人間煙火的氣質。
    袖口處,以銀線精心繡製的並蒂蓮,針法細膩,花瓣脈絡清晰可見,在光線的巧妙映照下若隱若現,宛如一對相依相偎的戀人,訴說著美好的寓意,又似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展現出別樣的靈動之美。
    紫鵑看著姑娘略顯疲憊的麵容,那原本白皙的麵龐如今透著一絲憔悴,忍不住輕聲勸道:“姑娘今兒可要多用些胭脂,昨兒又熬到三更,瞧這眼圈都青了。”
    林黛玉微微抬起頭,那纖細如蔥的手指輕輕執起那精致的菱花鏡,對著鏡子仔細端詳了一番,而後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笑容中透著幾分堅毅與執著,說道:“不妨事,今日講忠義,當以赤誠示人,妝容之事,無需多慮。”
    待她整理好衣裝,邁著蓮步,身姿輕盈得仿若隨風飄舞的柳絮,踏入學堂時,那明晃晃的日頭已然緩緩爬過了穿堂。眾子弟們原本還在低聲交談,聲音如同春日裏的微風,輕輕在堂內流轉。忽見她款步而來,衣袂飄飄間帶起陣陣如蘭的清幽香風,恰似空穀幽蘭綻放,香氣四溢。
    眾人趕忙齊刷刷地起身,動作整齊劃一,仿佛經過嚴格訓練的士卒。身上佩戴的環佩隨之叮當作響,那清脆悅耳的聲音,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在寬敞的堂內回蕩,為這肅穆的氛圍增添了一絲活潑。“母親嬸嬸)金安!”那一聲聲稚嫩而又響亮的聲音,飽含著純真與敬意,在堂內久久回蕩,仿佛帶著無限的朝氣與活力,如同春日破土而出的新芽,充滿了生機與希望。
    林黛玉微微抬手,動作優雅而從容,宛如畫卷中的仙子,示意眾人落座。她的目光如春日暖陽般和煦,溫和地掃過一張張朝氣蓬勃的麵龐。
    隻見賈蘭雙手穩穩地捧著書本,身姿端正筆直,猶如一棵挺拔的青鬆,神情專注而認真,眼睛緊緊盯著書本,仿佛要將書中的每一個字都刻入心底;
    賈海則緊緊攥著小拳頭,那小小的拳頭仿佛蘊含著無盡的力量,眼睛睜得溜圓,如同兩顆明亮的黑寶石,一臉好奇地望著她,眼中滿是對知識的渴望,恰似幹涸的大地渴望甘霖的滋潤;
    再看賈玉瀾,腰間佩戴的玉佩上還沾著清晨的點點露珠,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晶瑩剔透的光芒,宛如一顆顆細碎的水晶,想必是匆忙趕來,還未來得及擦拭,那副略帶狼狽卻又充滿朝氣的模樣,讓人忍俊不禁。
    看到這般情景,林黛玉不禁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仿佛看到了賈府未來的希望之光,在這些孩子們身上閃耀。
    “前番講的孝道,不過是做人的根基。”她輕輕執起那把湘妃竹扇,扇麵上繪著淡雅的墨竹,竹枝搖曳,竹葉靈動,與她的氣質相得益彰,仿佛她與這扇子本就是一體。竹扇輕點案頭那本早已被翻閱多次、略顯泛黃的典籍,聲音清脆悅耳,如同山間清澈的溪流,叮叮咚咚,又似珠落玉盤,清脆婉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今日要說的忠義二字,卻如梁柱之於廣廈,血脈之於身軀。若無忠義,便如大廈無梁,轟然將傾,軀體無魂,行屍走肉而已。”說著,她微微俯身,那修長而白皙的指尖輕輕劃過《三國誌》那泛黃的書頁,書頁發出輕微的沙沙聲,仿佛在與她低聲應和,又似在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
    “就說那諸葛孔明,本是隆中隱士,高臥草堂,自比管仲、樂毅,心懷經天緯地之才,腹有安邦定國之略,卻甘願在山林間過著悠然自得、與世無爭的生活。先帝三顧茅廬時,他推窗而望,隻見皚皚白雪紛紛揚揚,如鵝毛般漫天飛舞,天地間仿佛被白色的絨毯所覆蓋,一片銀白。而那白雪之中,一抹鮮豔的紅氅格外醒目,如同一團燃燒的火焰,打破了這單調的白色世界,他便知遇上了明主,那是命運的召喚,是施展抱負的契機。自此,那羽扇輕搖之間,三分天下之計便已定,猶如星辰在曆史的浩瀚天空中閃耀出璀璨而獨特的光芒,照亮了亂世的黑暗角落。”
    言罷,她緩緩起身,蓮步輕移,裙裾如行雲流水般掃過那平整的青磚地麵,發出輕微的簌簌聲。“南征孟獲,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寬廣如大海般的胸懷,七擒七縱,不以武力強行壓製,而是以德服人,以理曉人。每一次擒獲孟獲,都耐心地向他剖析局勢,展示仁德,讓孟獲內心的堅冰逐漸融化。最終,孟獲心悅誠服,甘願歸降,高呼:‘公,天威也,南人不複反矣!’從而穩定了蜀漢的後方,為北伐中原奠定了堅實基礎。北伐中原,六出祁山,哪怕病體支離,形容憔悴,身體日益衰弱,如同風中殘燭,但他仍要‘獎率三軍,北定中原’,隻為實現先帝興複漢室的遺願,完成那沉甸甸的托付。
    五丈原那夜,秋風獵獵作響,如鬼哭狼嚎,似在為這位英雄悲歌。他強撐著病弱不堪的身軀,點亮那寓意著續命的七星燈,燈光在狂風中搖曳不定,忽明忽暗,仿佛隨時都會熄滅,恰似他那搖搖欲墜的生命。他目光堅定地望著北鬥,眼中滿是不甘與執著,口中喃喃自語:‘再給亮一月之期……一月之期便可……’可惜,天命難違,那如豆的燈火終究還是無情地熄滅,如同他即將消逝的生命之火。
    燈滅之時,他再也支撐不住,嘔血數升,那鮮紅的血液染紅了身前的衣衫,如同盛開的紅梅,卻帶著無盡的悲壯。即便如此,他仍不忘寫下那感人至深、字字泣血的《出師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字,猶如重錘般敲擊著眾人的心靈,每一個字都飽含著他對蜀漢的一片赤誠忠心,對先帝的耿耿忠誠,對興複大業的堅定信念。”
    此刻,堂內一片寂靜,靜得仿佛時間都凝固了,連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得清清楚楚,唯有賈海那忍不住的抽噎聲,在這安靜得近乎壓抑的氛圍中顯得格外突兀。那抽噎聲,如同一把小錘子,一下一下地敲擊著眾人的心弦。林黛玉目光微微一轉,輕輕翻開《三國誌·關羽傳》,書頁翻動間,仿佛有一股曆史的風撲麵而來,繼續娓娓道來:
    “再說那關雲長,曹操愛其才,對他可謂是恩寵有加,視為珍寶。不僅賜下日行千裏、嘶風逐電的赤兔寶馬,那馬渾身如火炭般紅,無一根雜毛,奔跑起來四蹄生風;還賜予黃金百鎰,那黃澄澄的金子堆積如山,閃耀著誘人的光芒。更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宴會上山珍海味,琳琅滿目,絲竹管弦,不絕於耳,試圖以榮華富貴留住他這員虎將。
    可雲長夜讀《春秋》時,那跳動的燭火映照著書頁上的‘忠義’二字,仿佛將這兩個字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他心中所想,唯有兄長劉備,那桃園結義的誓言,那同生共死的情誼,如同磐石般堅定不移。掛印封金那日,他毅然決然,單槍匹馬護著嫂嫂踏上征程,毫無畏懼之色。
    一路上,過東嶺關,麵對孔秀的阻攔,孔秀仗劍而立,妄圖阻擋他的去路。關雲長鳳目圓睜,丹唇輕啟:‘吾奉劉皇叔之命,護送嫂嫂,汝等敢擋我?’言罷,手起刀落,孔秀瞬間倒地,鮮血飛濺;過洛陽城,韓福、孟坦妄圖攔截,韓福暗箭傷人,卻被關雲長側身躲過,反手一刀,韓福人頭落地,孟坦見狀,拍馬挺槍來戰,關雲長抖擻精神,幾個回合下來,孟坦也命喪黃泉;汜水關下,卞喜設下伏兵百餘人,暗藏利刃,隻等關雲長入甕。
    關雲長卻鎮定自若,提青龍偃月刀,胯下赤兔馬一聲長嘶,如同一道黑色的閃電般衝入敵陣,刀光閃爍之處,鮮血飛濺,染紅了那白色的牆壁,宛如一幅慘烈的畫卷。他硬是在重重包圍中,憑借著一己之力,闖出一條血路,那英勇無畏的身姿,仿佛戰神下凡,令人膽寒。”
    正說著,忽見賈蘭眉頭微微蹙起,似有疑惑在心頭,那眉頭皺成一個小小的川字。林黛玉微微輕歎一聲,輕輕合上《三國誌》,轉而翻開《宋史》,書頁間仿佛還殘留著曆史的硝煙味,那是戰火紛飛、金戈鐵馬的味道。“說到盡忠報國,嶽武穆更是感天動地,其事跡如同一座巍峨的豐碑,屹立在曆史的長河中。其母姚太夫人,深明大義,心懷家國天下。為了讓嶽飛銘記報國之誌,她取來鋒利無比的銀針,那銀針在燭光下閃爍著寒光,蘸上鮮豔如血的朱砂,在嶽飛那寬厚而堅實的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每一針下去,都深深刺入肌膚,血珠滲染青布,嶽飛緊緊咬著牙關,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滾落,浸濕了衣領,卻一聲不吭,那堅毅的神情仿佛在向母親表明自己的決心。而姚太夫人每刺一針,便嚴肅地說道:‘莫負蒼生,莫負祖宗!’那聲音堅定有力,如同洪鍾般在屋內回蕩。”
    林黛玉神色端肅,目含崇仰,複言曰:“嶽武穆從此縱馬挺槍,馳驟於疆場之間,若戰神降世,金兵聞之而膽寒。那嶽家軍,軍紀整肅,誠為當世之典範,實乃大宋之鋼鐵長城。‘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此十字寥寥,卻如千鈞之重,盡道嶽家軍之高節與忠義情懷。
    行軍之際,風雪交加,那凜冽的寒風如刀割般刮在臉上,大雪紛紛揚揚,天地間一片銀白,氣溫驟降,寒徹肌骨。將士們寧願相擁而臥於荒野,以天為被、以地為席,即便身體凍得僵硬,也絕不踏入百姓屋舍半步,生怕驚擾了無辜的黎庶。
    他們深知,百姓乃國家之根本,不可因一己之私而傷害百姓。縱腹中枵然,饑腸轆轆,餓得兩眼發花,雙腿發軟,見百姓出於感激與愛戴,主動送來吃食,他們也婉言謝絕,言辭懇切:‘父老鄉親們的好意,我等心領了,但這是軍規,不可破。’寧掘野菜、捕野兔以充腹,哪怕野菜苦澀難咽,野兔難以捕捉,始終恪遵不掠民分毫之鐵律。
    蓋因如此嚴明軍紀,故嶽家軍所經之地,百姓皆簞食壺漿以迎之。百姓們扶老攜幼,提著飯菜,捧著酒水,眼中滿是感激與信任。他們深知,嶽家軍乃保家衛國之仁義之師,是他們可以信賴與依靠的力量。而嶽武穆,非但以卓絕之軍事才能統馭此勁旅,排兵布陣,如臂使指,更以忠義為魂,凝聚將士之心。其身先士卒,與士卒同甘共苦,征戰之時衝鋒在前,撤退之際斷後殿軍。
    每次戰鬥,他總是第一個衝向敵陣,那高大的身影在槍林箭雨中穿梭,鼓舞著士兵們的士氣。於其麾下,嶽家軍上下一心,眾誌成城,如同一股堅不可摧的洪流,譜寫抗擊外敵之壯麗戰歌。如此忠義之師,實為國之棟梁、民之福祉。雖曆經千載,其光輝事跡與崇高精神,猶熠熠生輝,如璀璨星辰,照耀著曆史的天空,激勵著後世無數仁人誌士,為家國大義,不惜拋顱灑血,前赴後繼。”
    “朱仙鎮大捷時,嶽家軍士氣如虹,如猛虎下山般勇猛無比,那士氣高昂得仿佛能衝破雲霄。金兵聞風喪膽,哀歎‘撼山易,撼嶽家軍難’。嶽將軍站在陣前,身披戰甲,那戰甲在陽光下閃耀著冰冷的光芒,猶如金色的鱗片。他遙望北方,目光堅定如鐵,仿佛能穿透重重雲霧,看到北方淪陷的山河。心中立下誓言,誓要直搗黃龍,迎回二聖,恢複大宋山河,那誓言如同一團燃燒的火焰,在他心中熊熊燃燒。”
    說到此處,林黛玉聲音陡然拔高,語氣中充滿了豪邁與激昂,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熱血沸騰的戰場,忽而又轉為悲戚,語調變得沉重而緩慢,仿佛有一塊巨石壓在心頭,“然那秦檜奸賊,貪圖金人賄賂,那一堆堆金銀財寶蒙蔽了他的雙眼,讓他忘卻了國家大義,不顧民族危亡,竟矯詔連下十二道金牌!”她的指尖死死攥住書頁,指節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仿佛要將那奸賊的醜惡行徑深深烙印在心中,又似要將這書頁捏碎,以泄心頭之恨,“金牌到時,嶽將軍望著開封城方向,仰天長歎:‘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複!’那長歎聲中,飽含著無盡的悲憤與無奈,仿佛能將天地都為之動容。”
    說著說著,淚水忍不住奪眶而出,順著她那白皙的臉頰滑落,一滴一滴地滴落在書頁上,暈開點點痕跡,仿佛是曆史的淚痕,在訴說著這段悲慘的往事。她再也抑製不住心中的悲痛,扶案痛哭起來,肩頭劇烈地顫抖著,那哭聲中飽含著對英雄的惋惜與對奸賊的憤恨,仿佛要將這千古的冤屈都哭出來。
    邊哭邊說:“回朝後,秦檜以‘莫須有’罪名,將嶽將軍與長子嶽雲囚於風波亭。那夜,大雪紛飛,天地間一片潔白,仿佛整個世界都在為這兩位英雄默哀。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如同為他們披上了一層白色的喪服。嶽雲握緊父親的手,眼中沒有絲毫畏懼,那眼神堅定得如同鋼鐵,堅定地說道:‘孩兒隨爹爹去……’最終父子屈死,那場景,如同一幅慘烈而悲壯的畫卷,令人痛心疾首。”
    這哭聲回蕩在學堂內,如同一把重錘,狠狠撞擊著每個人的心靈,仿佛要將他們心中的正義與憤怒都喚醒。賈海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那哭聲響亮而悲切,仿佛要將心中所有的委屈與不平都宣泄出來;賈蘭也眼眶泛紅,緊咬嘴唇,努力不讓淚水落下,那嘴唇都被咬得微微泛白,他心中滿是對英雄的敬佩與對奸賊的憤慨;就連素來頑皮的賈安,此刻也默默抹著眼淚,臉上滿是悲憤與難過,那純真的臉龐上寫滿了對這世間不公的不解與憤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良久,林黛玉才緩緩抬起頭,她的雙眼紅腫,如同熟透的桃子,聲音哽咽,卻又透著一股堅定,仿佛經過這場悲痛的洗禮,她的信念更加堅定不移:“如此忠良,卻遭奸人陷害!可他們的忠義,如日月星辰,永遠照亮人間!奸佞之徒雖能逞一時之惡,卻終究無法掩蓋忠義之光的萬丈華彩。這光芒,穿透了曆史的重重迷霧,直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輝,指引著我們前行的道路。”
    她輕輕拭去淚水,努力平複內心的波瀾,又強打起精神,講起楊家將滿門忠烈的故事。 “想那金沙灘一戰,堪稱慘烈至極。楊家兒郎們,各個身著戰甲,眼神堅毅,如猛虎般衝入敵陣。大郎替了宋王死,二郎短箭一命亡,三郎馬踏如泥爛,四郎失落在番邦,五郎削發五台山,楊家將七子出戰,隻餘六郎歸……
    楊家將金沙灘之戰,令公楊業被困兩狼山,派七郎楊延嗣回雁門關向潘仁美搬兵,潘仁美因兒子潘豹被七郎所殺懷恨在心,將灌醉後的七郎綁於花標柱,割其眉肉遮眼,令百名弓箭手將其亂箭射死,其中七十二箭穿胸。
    他們為了保衛家國,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血灑疆場,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悲歌。那戰場上,硝煙彌漫,喊殺聲、馬嘶聲交織在一起,楊家兒郎們奮勇殺敵,毫不退縮,用他們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抵禦外敵的堅固防線。”
    “而十二寡婦西征之時,巾幗不讓須眉。佘太君雖已年邁,卻依然掛帥親征,帶領著楊家的寡婦們,撐起了楊家的一片天。穆桂英英姿颯爽,手持長槍,衝鋒在前,其英勇之態,絲毫不輸男兒。她們繼承了楊家的忠義精神,為了國家和百姓,再次踏上了征程。在西征的路上,她們克服了重重困難,曆經無數艱險,卻始終堅定信念,毫不畏懼。”
    “還有老令公楊繼業,在李陵碑前,麵對敵軍的重重包圍,寧死不屈。他望著遠方的大宋山河,心中滿是眷戀與不舍,卻又不願苟且偷生。最終,他選擇以死明誌,觸碑而亡。那一刻,天地為之動容,山河為之哭泣。他的忠義之舉,成為了楊家永遠的精神豐碑,激勵著後世子孫,為了正義和國家,不惜犧牲一切。”
    “至於穆桂英掛帥出征,更是威震敵膽。她披掛上陣,威風凜凜,指揮若定。那紅鬃烈馬在她的駕馭下,嘶鳴著馳騁疆場。她手中長槍如蛟龍出海,所到之處,敵軍紛紛倒下。她以女子之身,立下赫赫戰功,讓敵人聞風喪膽,展現了楊家將的非凡風采和忠義情懷。”
    每一段故事,她都講得繪聲繪色,仿佛親眼所見一般。時而語調激昂,讓人熱血沸騰;時而低沉悲切,令人黯然淚下。仿佛將眾人帶入了那個戰火紛飛、英雄輩出的年代,讓大家親身感受到了楊家將滿門忠烈的忠義精神。
    林黛玉頷首,神色愈見莊肅,繼而娓娓而言:“夫忠義者,非獨顯於舍生忘死之疆場,亦昭然於肅穆公堂之上。且說包拯,世稱包青天,廬州人氏,出身寒門,自幼篤誌詩書,心懷匡世濟民之宏願。其深知民間疾若,矢誌為百姓伸冤,以正天下之公道。
    包拯初入仕途,任天長知縣時,即展非凡之智與忠義。一日,有農人泣訴於堂,言其家耕牛舌遭人割去。耕牛於農戶,乃生計所係,舌失則勞作難以為繼。包拯略作思忖,計上心來,囑農人歸而屠牛鬻肉。蓋宋律嚴禁私宰耕牛,包拯料定,割牛舌者必借此尋釁告發。果不其然,未幾,有人至縣衙,狀告農人私宰耕牛。包拯猛拍驚堂木,怒目而斥:“大膽刁民,汝割牛舌在先,今又來告發,是何居心!”那人惶懼,撲通跪地,如實招供。此案既破,包拯之名遠揚,百姓鹹讚其智。
    後包拯入朝,剛正不阿,不畏權貴。彼時,宋仁宗寵妃張貴妃之伯父張堯佐,恃裙帶之親,身兼數職,權傾朝野,致民怨鼎沸。包拯不顧眾人勸阻,毅然上書彈劾。朝堂之上,其言辭激烈,慷慨陳詞,曆數張堯佐之過。言至激切處,唾星濺於仁宗之麵。仁宗初有不悅,然見包拯忠義耿介,一心為公,終免張堯佐數職。
    及包拯任開封府尹,更將忠義踐行無遺。開封者,天子腳下,皇親國戚、達官顯貴聚居,積弊已久。包拯到任,改革訴訟之製,大開正門,使百姓可直入公堂申訴。無論何人,有冤皆能上堂告狀。其明察秋毫,斷案如神,不畏強權,不徇私情。
    且說陳世美一案。陳世美高中狀元後,貪圖榮華,拋妻棄子,入贅駙馬府。其妻秦香蓮攜子女千裏尋夫,陳世美非但不認,反遣人追殺。秦香蓮無奈,至開封府告狀。包拯受理此案,頂住諸般壓力,查明真相。陳世美妄圖以駙馬之尊施壓,包拯毫不畏懼。雖公主與太後出麵求情,包拯毅然決然,將陳世美鍘於虎頭鍘下,還秦香蓮以公道,亦使天下百姓睹見正義之力量。
    包拯一生,秉持忠義之心,以公堂為戰場,以律法為利刃,斬盡世間奸邪,護佑百姓安寧。其雖未征戰於沙場,然忠義之舉,不遜於陣前拋顱灑血之英雄。以公正為器,為國家除奸佞,為百姓謀福祉,其事跡流傳千古,為忠義之典範,勵後人堅守正義,一心奉公。 ”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嬸嬸,如今太平盛世,我等該如何踐行忠義?”賈蘭神情莊重地起身,向林黛玉深深長揖,眼中滿是對答案的渴望。
    林黛玉微微抬眼,望向窗外那盛開得正豔的海棠。花瓣在風中輕輕搖曳,宛如翩翩起舞的仙子,爭奇鬥豔,散發著迷人的芬芳。她目光堅定,仿佛透過這海棠看到了賈府的未來,緩緩說道:“於國,要遵法度,心懷天下,體恤民情,以民為本。國家之興盛,在於百姓之安樂。你們應當時刻關注民生疾苦,為百姓謀福祉,做國家的棟梁之材。遇到災荒之年,當積極參與救災,開倉放糧;見到苛政虐民,需挺身而出,為民請命。”
    “於家,需守規矩,長幼有序,和睦宗族,傳承家風。賈府曆經數代,積累了深厚的家族底蘊和優良傳統。你們要尊老愛幼,敬重長輩,關愛晚輩。遇到家族事務,需齊心協力,共同商議解決。切不可因一時之利,破壞家族的和睦團結。要將賈府的忠義、仁愛之風,代代相傳下去。”
    “於友,應重然諾,一諾千金,輕財帛,義字當先。朋友相交,貴在真誠和信任。答應朋友之事,務必全力以赴去完成。切不可貪圖錢財,而做出背信棄義之事。當朋友有難時,要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給予幫助和支持。”
    “你等賈府子弟,承蒙朝廷厚恩,享受著這鍾鳴鼎食的生活,更要在仕途上清正廉潔,不為名利所誘惑,一心為公。為官一任,當造福一方。不可貪汙受賄,魚肉百姓,而應兢兢業業,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商道中誠信無欺,以信立足,以義取利。對待生意夥伴,要誠實守信,童叟無欺。不可為了謀取暴利,而做出坑蒙拐騙之事。莫要辜負了祖宗的榮耀,也莫要辜負了自己的良心。”
    自此後,賈府風氣為之一變。賈蘭每日寅時便起,窗外還是一片漆黑,萬籟俱寂。整個賈府仿佛還沉浸在沉睡之中,唯有他屋內的孤燈散發著昏黃的光芒,在黑暗中顯得格外醒目。他伴著這微弱的燈光,全神貫注地研讀經史,時而皺眉沉思,時而提筆記錄。書頁翻動的聲音在寂靜的夜裏格外清晰,仿佛是他追求知識、踐行忠義的腳步聲。每一個字,每一句話,他都細細品味,努力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期待有朝一日能在仕途上大展宏圖,為國家和家族爭光。
    賈玉瀾經營茶樓,賬目打理得清白如鏡,每一筆收支都清清楚楚,毫無差錯。他深知誠信乃商道之本,對待每一位顧客都熱情周到,服務細致入微。不僅如此,他還常施粥舍藥,救濟貧苦百姓。每日清晨,茶樓門口便會排起長隊,那些衣衫襤褸的百姓,眼中滿是感激。那一碗碗熱氣騰騰的粥,驅散了他們身體的寒冷;一份份治病救人的藥,緩解了他們的病痛。他的善舉,不僅溫暖了百姓的身體,更贏得了眾人的讚譽,讓賈府的聲譽在百姓心中更加崇高。
    便是賈海等孩童玩耍,若遇爭執,也要學包龍圖“坐堂斷案”。他們搬來桌椅,模仿著公堂的樣子,有模有樣地模仿著大人的樣子,分辨是非曲直。賈海充當包公,一本正經地坐在“公堂”之上,詢問事情的緣由,其他孩童則你一言我一語地陳述自己的觀點。那認真的模樣,儼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樣,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也看到了忠義精神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種下的種子。
    且看這鍾鳴鼎食之家,在忠義之風的浸潤下,能否重鑄輝煌,正是:
    蘭台雅韻說忠良,青史遺篇意味長。
    羽扇搖開興漢策,鍘刀斷盡佞臣腸。
    楊家鐵血驚胡馬,嶽帥精魂射天狼。
    且盼賈府新苗秀,再續簪纓世代芳。
    喜歡新良緣請大家收藏:()新良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