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完整掌握一條海洋
字數:6576 加入書籤
基地的首要任務,就是對北海進行勘探。
他們帶來了一艘小型的、可拆卸式的勘探艇。隊員們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才在冰麵上開鑿出一條足夠長的航道,將勘探艇送入水中。
勘探艇上,搭載著當時王國最先進的聲呐探測係統。
“聲呐開啟!深度設定為三百米,掃描範圍五公裏!”艇長對著通訊器喊道。
“收到!”基地指揮中心裏,負責聲呐信號分析的技術員,緊緊地盯著屏幕。
聲呐信號如同一張無形的大網,向著深邃冰冷的海底,撒了下去。很快,屏幕上開始出現反饋。
“報告!水下二十米發現密集魚群信號!規模……規模極大!初步估算,至少有數萬條!”
“水下八十米,發現大型生物信號!長度……超過十五米!”
“我的天……司令,您快來看!”技術員突然發出一聲驚呼,他的聲音都變了調。
陳岩一個箭步衝了過去,隻見在聲呐屏幕的最下方,代表著三百米深度的區域,一個巨大無比的、紅色的信號光點,正緩緩地移動著。
那個光點的長度,占據了屏幕將近十分之一的寬度。根據係統測算,那個水下生物的長度,保守估計,也超過了三十米!
“這是……什麽東西?”陳岩倒吸了一口涼氣。舊時代的藍鯨,最大的記錄也不過三十三米。這片未知的海洋裏,竟然潛藏著如此恐怖的巨獸!
勘探持續了一周,結果,一個比一個驚人。
他們發現,這片冰冷的海水中,似乎蘊含著一種特殊的、類似於“生長激素”的微生物。這裏的生物,普遍比其他地方的同類,要大得多。
他們用特製的深海吊籠,第一次進行試探性捕撈。僅僅下放了五十米,拉上來時,裏麵就裝滿了各種奇形怪狀的魚類和甲殼類生物。
有通體漆黑,牙齒像刀片一樣鋒利的“黑刃魚”。
有外殼比鋼鐵還硬,需要用錘子才能砸開的“鐵甲螺”。
還有一種蝦,體長超過半米,揮舞著一對巨大的、藍色的鉗子,被他們命名為“藍鉗龍蝦”。
陳岩立刻下令,將這些樣本進行嚴格的檢測,分析其是否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毒素或過量的輻射。
檢測結果令人振奮——這些海產品不僅完全無毒,而且其蛋白質含量和各種微量元素的指標,遠超王國現有的一切食物!
當第一批經過精心處理和真空包裝的北海海產樣本,以及那份令人心驚膽戰的聲呐探測報告,通過運輸機,被緊急送回承天之都,擺在林風的辦公桌上時。
這位一手締造了王國的君王,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發自內心的笑容。
他拿起那張標示著三十米巨獸的聲呐截圖,用手指在上麵輕輕敲了敲。
“一個全新的、富饒的、充滿了挑戰與機遇的糧倉。”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著自己那座日益繁榮的城市,“傳我的命令,‘破冰者’之路的工程進度,加快百分之五十。同時,成立‘北海開發總局’,由李援朝兼任總局局長,陳岩為副局長。”
“我要在一年之內,在北海之濱,建起一座全新的城市,一座能夠容納十萬人的、集漁業捕撈、水產加工、科研勘探於一體的綜合性港口城市!”
“這座城市,就命名為——‘北望城’。”
林風的聲音,回蕩在空曠的辦公室內,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威嚴與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一個征服極寒之海的、波瀾壯闊的時代,正式拉開了序幕。
林風的命令,如同一股東風,為本就如火如荼的北方工程,注入了無窮的動力。整個王國的資源,都開始向這個名為“北望城”的宏偉計劃傾斜。
建設部長兼新任“北海開發總局”局長李援朝,幹脆將自己的辦公室,直接搬到了“破冰者”之路的最前線。
他與一批頂尖工程師,吃住都在臨時的板房裏,日夜不停地優化著施工方案。
為了對抗永久凍土,他們從王國科學院申請了最新的“速凝抗凍混凝土”技術。
這種混凝土在攪拌時會加入一種特殊的化學催化劑,能夠在極低的溫度下,迅速凝固並釋放出大量的熱,從而融化周圍的凍土,與凍土層牢牢地結合在一起,形成堅固無比的基礎。
為了加快進度,工程采用了“模塊化”的建設思路。
道路的許多部分,如橋梁的梁體、涵洞的管道,都在後方承天之都的工廠裏預製完成,然後用特製的重型運輸車,像搭積木一樣,運到前線進行組裝。
數以萬計的工人三班倒,二十四小時不停工。巨大的探照燈將整個工地照得如同白晝,機器的轟鳴聲與工人們的號子聲,在寂靜的冰原上,奏響了一曲雄渾的交響樂。
僅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破冰者”之路,這條全長超過一千五百公裏,貫穿了無數冰川、凍土與山脈的鋼鐵巨龍,便奇跡般地全線貫通。
當第一輛滿載著物資的重型卡車,從承天之都出發,沿著平坦寬闊的柏油路,順利抵達“守望者”前進基地時,所有在場的建設者們,都發出了震天的歡呼。
許多飽經風霜的漢子,撫摸著那堅實的路麵,流下了滾燙的眼淚。
這條路,是用他們的汗水、智慧,乃至生命鋪就的。
路的盡頭,便是北望城的選址。
魏承業,這位舊時代的頂尖工程師,如今作為北望城的總設計師,迎來了他職業生涯中,最輝煌的時刻。
“陛下要求,這座城市不僅要堅固,能抵禦零下五十度的嚴寒和十二級的暴風。還要高效,所有的功能區劃,都要圍繞著‘漁業’這個核心來設計。更要……宜居。”魏承業站在巨大的沙盤前,對著一群年輕的工程師和規劃師們,講解著他的設計理念。
“所以,我的核心思路,是‘一核、一港、三區’。”
他拿起指揮棒,指向沙盤。
“‘一核’,就是城市的能源核心。我們將在城市的西側,利用豐富的風能和潮汐能,建立一個大型的能源站。它將為整個城市,提供穩定而廉價的電力。同時,我們還會建造一個以煤炭為燃料的備用熱電廠,確保在任何極端情況下,城市的供暖都不會中斷。”
“‘一港’,就是我們的漁業港口。這將是整個北半球,最大、最先進的港口。它將擁有能夠同時停泊五十艘大型遠洋捕撈船的深水泊位,以及一個全封閉的、恒溫的卸貨區。漁船可以直接駛入室內,避免漁獲在卸貨過程中被凍壞。”
“‘三區’,則是圍繞著港口展開的加工區、倉儲物流區和生活區。”
“加工區,將引進最先進的自動化流水線,對漁獲進行清洗、分割、速凍和包裝。我們的目標是,一條魚從離開漁船到變成標準化的冷凍產品,進入倉庫,整個過程不超過一個小時。”
“倉儲物流區,會建造一個能夠儲存百萬噸級物資的巨型冷庫。同時,這裏也是‘破冰者’之路的終點,每天將有數百輛冷鏈運輸車,從這裏出發,將新鮮的海產,運往王國的每一個角落。”
“最後,是生活區。”魏承業的語氣,變得柔和起來:“我們的工人、漁民、科學家,他們是這座城市的英雄,他們理應擁有最好的生活。生活區將完全建在室內,形成一個巨大的、恒溫的‘城市綜合體’。裏麵會有舒適的公寓、學校、醫院、商場、電影院,甚至還有一個種滿了亞熱帶植物的室內生態公園。我要讓每一個來到北望城的人,在結束了室外艱苦的工作後,回到家裏,能感受到春天般的溫暖。”
這個宏偉而又充滿人情味的設計方案,獲得了林風的高度讚賞。
一聲令下,北望城的建設,全麵展開。
這一次,投身於建設大軍的,不僅有專業的工程兵團,還有大量從王國各地招募來的、渴望通過自己雙手改變命運的普通民眾。
王國開出的待遇極為優厚:除了高額的薪水,還承諾,凡是在北望城工作滿三年的建設者,都可以獲得一套屬於自己的公寓,並成為北望城的永久居民。
這個消息,讓無數人為之瘋狂。
趙老四的一個遠房表弟,叫劉二狗,就是一個例子。
他原本在承天之都的一個農場裏工作,雖然也算吃穿不愁,但總覺得生活缺少點激情。聽到北望城的招工消息後,他第一個報了名。
“四哥,你說我能行嗎?我就是個種地的,沒啥手藝。”臨走前,劉二狗特地來向趙老四辭行,心裏有些忐忑。
“怕個球!”趙老四拍著他的肩膀,給他打氣:“那邊啥都要人!沒手藝可以學嘛!我聽說了,建設總局辦了好多培訓班,電工、焊工、開挖掘機,包教包會!”
“你小子身體壯,腦子也靈光,去了好好幹,肯定能混出個人樣來!將來,你也在那邊娶個媳婦,安個家,咱們兄弟倆,一個守南門,一個望北海,多有麵子!”
在趙老四的鼓勵下,劉二狗揣著對未來的憧憬,登上了北上的列車。
他不是唯一的一個。成千上萬的、像劉二狗一樣的年輕人,從王國的四麵八方,匯聚到這片冰冷但充滿希望的土地上。
他們帶來了勞動力,帶來了活力,也帶來了對未來的無限渴望。
北望城的建設速度,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地基在轟鳴聲中被打下,鋼結構的大樓骨架,如同雨後的春筍,一棟接一棟地拔地而起。
巨大的預製牆體,被塔吊精準地吊裝到位。城市的雛形,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冰原上舒展開來。
與此同時,對北海的探索與開發,也從未停止。
陳岩的勘探部隊,已經擴編成了一支擁有十艘武裝勘探船的“北海艦隊”。
他們的任務,不再是簡單的樣本采集,而是要繪製出詳細的、覆蓋近海一千公裏範圍的“資源分布圖”。
他們發現了巨大的“巨神蟹”族群的洄遊路線,找到了盛產“雪花魚”的深海海溝,甚至在一些海底熱泉附近,發現了一種能夠發出熒光的、味道極其鮮美的“燈籠蝦”。
每一次新的發現,都會讓整個王國為之振奮。
這些來自極北之地的珍稀海產,通過“破冰者”之路,源源不斷地運往後方。
它們首先被送往王國科學院的食品研究所。科學家們對其營養成分進行分析,並研究出最佳的烹飪和保鮮方法。
然後,這些海產會作為福利,優先供應給軍隊、科研人員、以及像趙老四家這樣的“多子女家庭”。
趙老四家的餐桌,成了整個別墅區裏,最令人羨慕的地方。
“今天咱們吃這個‘冰海三文魚’,聽他們說,這玩意兒生吃最好,蘸上點咱們自己釀的醬油和芥末,嘖嘖,那味道,絕了!”
“娟兒,把那個‘翡翠螺’給燉上,多放點薑片,給孩子們補補身子。”
“麗麗,你去看看那幾隻‘藍鉗龍蝦’蒸好了沒,可別蒸老了。”
趙老四每天下班回家,最喜歡幹的事,就是研究後勤處新送來的海鮮,然後指揮著三個老婆,做上一大桌“海鮮宴”。
他的三個兒子,也被喂養得白白胖胖,一個個虎頭虎腦,比同齡的孩子,明顯要健壯許多。
“當家的,你說,這海裏的好東西,能吃得完嗎?”有一次,孫麗看著滿桌的盤子,有些擔憂地問道。
“吃不完?你太小看咱們陛下了!”趙老四喝了一口酒,滿臉紅光地說道,“我聽我們領導說了,現在開發的,還隻是北海的九牛一毛!深海裏,還有更多咱們見都沒見過的大家夥!咱們王國的好日子啊,還在後頭呢!”
他的話,並非吹牛。
一周後,一個震驚了整個王國高層的消息,從北海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