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新的生活
字數:5872 加入書籤
帝國的“最終淨化協議”執行完畢,是一個尋常的清晨。
對於“第四號開拓區”的億萬新生公民而言,這件事甚至沒有在他們的個人終端上推送一條新聞。朱明皇族,那個曾經壓在他們頭頂近三百年的龐然大物,連同那個名叫崇禎的、遙遠而模糊的皇帝,就像一陣微風吹過水麵,隻留下了一圈微不足道的漣漪,便迅速消失無蹤。
沒有人關心他們的死活。
當一個人每天都在為生存而掙紮,當他的世界隻有巴掌大的田地和還不清的苛捐雜稅時,皇帝姓朱還是姓李,對他而言毫無意義。而當他被一位真正的“神明”從地獄中拯救出來,帶入了一個連做夢都不敢想象的天堂時,他對舊日主人的那點微末的、習慣性的敬畏,便會立刻煙消雲散,被一種全新的、狂熱的、發自肺腑的信仰所取代。
神聖群星帝國降臨一年後,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已經完成了從物質到精神的徹底重塑。他們不再是“大明子民”,他們是“帝國公民”,是“天帝林風”最忠誠的信徒。舊時代的苦難,已經成為一個遙遠的、不堪回首的噩夢,而新時代的幸福,則是如此的真實,如此的觸手可及,以至於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滿了不真實的夢幻感。
王二牛,一個三十出頭的陝西漢子,一年前,他還是一個標準的、隨時可能變成流寇的饑民。
他的記憶,被饑餓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記。
他記得帝國降臨前的日子。那時的天,永遠是灰黃色的,像是被無盡的塵土蒙上了一層。地裏的小麥,稀稀拉拉,長得比野草還矮,穗子小得可憐。他和妻子翠花,每天從日出幹到日落,把每一寸龜裂的土地都翻了個遍,可收獲的糧食,交完皇糧國稅,再被村裏的裏正、縣裏的胥吏層層盤剝後,剩下的連半年都撐不到。
他記得他第一個孩子,一個瘦弱的女嬰,就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夜,在他懷裏慢慢變涼的。她沒有哭,隻是睜著一雙大大的、清澈的眼睛看著他,仿佛在問,爹,我為什麽這麽餓?王二牛當時抱著她小小的屍體,對著蒼天,發不出半點聲音,隻有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往下掉。他恨,恨這該死的老天,恨這該死的世道。
那時候,村裏已經有人開始吃觀音土了。他親眼看到鄰居張三,肚子漲得像鼓一樣,倒在田埂上,再也沒起來。絕望如同瘟疫,在每一個人的心中蔓延。李自成的隊伍從附近經過時,王二牛的眼睛都紅了。他握緊了家裏唯一一把生鏽的柴刀,準備跟著“闖王”,去“吃他娘,穿他娘”,去搶一口活命的糧食。
就在他即將邁出那一步的夜晚,神跡降臨了。
他永遠忘不了那一幕。遮天蔽日的黑色“天舟”無聲地懸浮在空中,比傳說中的天宮還要雄偉。無數的鋼鐵巨人從天而降,他們的腳步讓大地顫抖。然後,是那如同神諭般宏大的聲音,宣告著“朱明之罪”與“帝國之恩”。
最重要的是,食物。
如同雪花一樣從天而降的、散發著麥香的壓縮麵包,和那種隻需要擠出來就能吃的、味道好得讓他想哭的營養膏。
王二牛和所有村民一樣,瘋了一樣地撲上去,狼吞虎咽。那是他三十年來,第一次知道什麽叫“吃飽”。當溫熱的食物填滿他那空了太久的胃時,他跪在地上,朝著天空中的“天舟”,一邊流淚,一邊重重地磕頭。那一刻,什麽闖王,什麽大明,都被他拋到了九霄雲外。那個賜予他食物的、名為“林風”的“天帝”,成了他唯一的、至高無上的神。
一年後的今天,王二二牛的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住在“公民社區101號”的一間標準化公寓裏。這房子簡直就是神仙的居所。牆壁是一種溫潤如玉的白色材料,冬暖夏涼。地麵光潔如鏡,而且永遠不會髒,似乎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時刻保持著清潔。再也沒有跳蚤和蚊蟲,再也沒有漏雨和寒風。
他和妻子翠花,擁有一個獨立的臥室,還有一個專門給他們兩歲的兒子“王啟蒙”準備的兒童房。最讓他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那個被稱為“一體式衛浴”的房間。隻要按一下按鈕,就會有溫度正好的熱水噴灑下來,洗去一天的疲憊。那白色的、被稱為“馬桶”的東西,更是神奇,排泄物會被瞬間分解,沒有一絲異味。
而廚房,則被一個叫做“營養配送口”的裝置徹底取代了。一日三餐,隻要在牆上的屏幕上輕輕一點,熱氣騰騰的、營養均衡的飯菜就會自動出現在傳送口。有鬆軟的合成米飯,有口感以假亂真的紅燒蛋白肉,還有各種富含維生素的蔬菜糊。味道雖然比不上真正的山珍海味,但比起曾經的糠咽菜和觀音土,這已經是瓊漿玉液。
翠花的改變,或許比王二牛更大。她的那雙被裹了十幾年的小腳,在入住社區的第一天,就被醫療納米機器人治好了。當她第一次脫掉裹腳布,像個正常人一樣奔跑在社區的草坪上時,她哭了整整一個下午。此後,她剪掉了長發,換上了帝國公民的製服,通過個人終端,開始學習她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東西——畫畫。帝國的基礎知識庫裏有無數的藝術教程,她沉迷其中,畫山,畫水,畫天空中穿梭的反重力運輸艦,畫她眼中這個嶄新的、美好的世界。
王二牛自己,則不再是農民。
土地,已經不再需要人力耕種。在曾經的關中平原上,如今矗立著一座座巨大無比的、全封閉的“生態農業穹頂”。王二牛經過一周的神經感應學習,掌握了基礎的機械維修和數據監控知識,成為了一名“三號農業穹頂”的二級維護技術員。
他的工作,就是每天乘坐社區的反重力巴士,來到宏偉的穹頂之下,穿上潔淨的工作服,檢查那些全自動播種、澆灌、收割機器人的運作情況。穹頂內部,永遠是春天。一排排基因改良過的超級水稻,在營養液管道的滋養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長,三個月就能成熟一季,產量是過去的百倍千倍。
他再也不用“看天吃飯”了。沒有旱災,沒有蝗災,隻有精準的、由智腦“盤古”控製的、永不間斷的豐收。他看著那一望無際的、金黃色的稻浪,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踏實和自豪。他知道,這些糧食,將通過那龐大的物流網絡,養活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讓饑餓,這個糾纏了華夏民族數千年的夢魘,徹底成為曆史。
每天下班後,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抱著他的兒子王啟蒙。小啟蒙長得白白胖胖,健康活潑,從出生起就注射了帝國疫苗,體內的醫療納米機器人會保護他免受一切疾病的侵擾。他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因為一點風寒或者一場麻疹就夭折。
晚上,一家三口會坐在客廳裏,看著全息投影播放的帝國的新聞。新聞裏,永遠是帝國的強大與皇帝的英明。他們會看到“天災”無人機蜂群在遙遠的星係清剿異形,會看到宏偉的星際戰艦躍遷的壯觀景象,會看到皇帝林風在九霄攬月殿中,為整個帝國規劃著未來的藍圖。
每當林風那張俊美而威嚴的麵孔出現在屏幕上時,王二牛都會立刻站起身,抱著兒子,和妻子一起,對著屏幕,行一個莊重的帝國公民禮。
“感恩天帝,賜我新生。”他會發自內心地說道。
他的兒子王啟蒙,雖然隻有兩歲,卻也學著大人的樣子,咿咿呀呀地喊著:“天……帝……”
在王二牛看來,這就是幸福。最真實,最完美的幸福。至於那個被抹去的大明,那些被“淨化”的王爺,對他而言,就像是腳下踩死的一隻螞蟻,微不足道,甚至,死有餘辜。是他們,是那個腐朽的王朝,才讓他和億萬同胞,活得連豬狗都不如。而天帝,才是真正的救世主。為了維護這份幸福,為了報答天帝的恩典,他願意獻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和靈魂。
在江南,蘇州。張鐵林曾經是城裏最好的鐵匠。
他的手藝是祖傳的。他打的菜刀,吹毛斷發;他造的犁頭,堅固耐用。然而,在舊時代,手藝好,並不意味著能過上好日子。
他要應付官府的盤剝。衙門裏的捕快,三天兩頭來“孝敬”,稍有不順,就給你扣個“違規經營”的帽子,封了你的鋪子。他要忍受同行的傾軋,那些有背景的商行,用劣質的鐵器低價衝擊市場,讓他這樣的小作坊舉步維艱。他還要擔心戰亂,每一次軍隊過境,他的鋪子都可能被征用,他自己也可能被抓去當軍匠,生死難料。
他就像一頭被蒙上眼睛的驢,日複一日地拉著沉重的磨盤,看不到任何希望。他的夢想,是打造出一件傳世的、精美絕倫的鐵器藝術品,而不是這些為了糊口的鍋碗瓢盆。但現實,卻將他的夢想,敲打得粉碎。
帝國的降臨,對張鐵林來說,是一場徹底的解放。
首先,是生產力的解放。
帝國帶來了全自動的工業母機。那些曾經需要他千錘百煉才能成型的刀具、農具,如今在生產線上,幾秒鍾就能打印出一個,而且質量遠超他最好的手藝。他失業了,但他沒有感到絲毫的恐慌,反而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
他不再需要為了生計去打鐵了。
帝國公民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在對他進行了一次詳細的技能評估後,給了他一個新的選擇:進入新成立的“第四開拓區·材料應用與藝術設計學院”進修。
張鐵林懷著忐忑的心情,走進了那座由速生水晶構成的、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的學院。在這裏,他見識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他學習了“金屬材料學”,知道了鐵、碳、鉻、鎢等不同元素,在微觀層麵是如何組合,從而產生不同的硬度、韌性與熔點。他那點祖傳的、憑經驗摸索的淬火技巧,在嚴謹的科學理論麵前,顯得如此粗淺。
他接觸到了“高能激光熔鍛技術”,不再需要滿身大汗地拉著風箱,隻需要在控製麵板上設定好參數,一道精準的能量光束,就能將最堅硬的合金,切割成任意他想要的形狀。
他甚至還接觸到了“初級物質重組打印”,可以將廢舊的金屬,在原子層麵分解,再重新組合成全新的、毫無瑕疵的材料。
他那雙布滿老繭的手,第一次觸摸到了虛擬設計的觸控板。他可以在三維空間裏,隨心所欲地構建他腦海中的模型,調整每一個細節,進行無數次的模擬,直到完美。
舊日的桎梏被打破,張鐵林的藝術天賦,如同火山般噴發了出來。
他將傳統的雲紋、龍鳳、山水意境,與帝國充滿科幻感的、流線型的幾何美學,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他為“公民社區101號”的中央廣場,設計並親手製作了一座高達三十米的雕塑。那是一隻由記憶金屬構成的鳳凰,它的每一片羽毛都由上千個微小的零件構成。在智腦的控製下,這隻鳳凰可以緩緩地舒展翅膀,羽毛會隨著光線的變化,呈現出流光溢彩的顏色。清晨,它引頸高歌,發出清越的鳴響,喚醒整個社區;夜晚,它周身散發出柔和的光芒,成為夜空中最美的點綴。
這座名為《涅盤》的雕塑,讓他一舉成名。
如今的張鐵林,已經是整個江南地區最負盛名的“帝國藝術家”之一。他不再是那個為了幾文錢而斤斤計較的“鐵匠”,他成了創造美的“大師”。他穿著整潔的製服,在寬敞明亮的工作室裏,帶領著一群同樣充滿熱情的年輕人,用舊時代不敢想象的技術,去實現一個又一個天馬行空的創意。
他的女兒,那個在舊時代可能隻能嫁給某個商賈做妾的女孩,如今正在學院裏攻讀“反重力引擎工程學”,她的夢想,是設計出下一代的、能夠進行短途星際躍遷的民用運輸艦。
張鐵林時常會站在自己的工作室窗前,看著窗外那座美麗的鳳凰雕塑,回想起過去那個煙熏火燎、充滿壓迫的鐵匠鋪。他會由衷地感歎,是天帝林風,將他從一個“工奴”,變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一個能夠追求夢想,實現自我價值的人。
他對帝國的忠誠,不是源於恐懼,也不是源於洗腦,而是源於最深刻的、對“知遇之恩”的感激。他願意用他畢生的才華,去讚美這個偉大的時代,去裝點這個由天帝親手創造的、完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