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今朝
字數:3379 加入書籤
林彥秋輕叩案幾,接過話頭:“諸位於窮鄉僻壤勤勉任事,實屬不易。”堂下頓時掌聲雷動。
待聲歇,他又道:“前聞趙主事抱恙仍冒雨督工,高燒不退猶奔走鄉裏。此等勤勉,本官甚為感佩!”此言一出,滿座嘩然。
“鄉間勞苦,偶有怨言在所難免。然趙主事自始至終任勞任怨,此等風範,豈不值得嘉許?”林彥秋起身擊掌,趙嫣霓含淚還禮,連稱“分內之事”。
雖經趙嫣霓再三挽留,林彥秋仍執意返城。暮色蒼茫時,馬車距城尚有數裏,忽聞陳振傳信銅鈴急響。
“是拙荊...”陳振赧然回首。
林彥秋莞爾:“賢伉儷情深,速速回話,莫讓尊夫人掛心。”
陳振低聲謄寫幾句便匆匆放走信鴿,偷眼見林彥秋閉目養神,這才鬆了口氣。
至驛館前,林彥秋下車望了望滿天星鬥:“有勞二位了。”
陳振與車夫連道“不敢”。待林彥秋入內,車夫熱絡道:“陳師爺請上車。”
陳振整了整衣冠:“王兄不必見外,喚我表字即可。”
車夫笑道:“豈敢豈敢!陳兄年長,喚我小王便是。”
陳振微微一笑:“如此甚好。”夜風拂過,兩人身影在燈籠下漸漸拉長。
陳振踏進家門,便聽見妻子金氏在裏屋抱怨:“俸祿沒見漲,整日裏忙得腳不沾地。在文書房熬了五載,連個九品都沒混上。娘您別總向著他...”
滿心歡喜的陳振頓時如鯁在喉。雖知妻子素來嘴硬心軟,這番嘮叨還是讓他搖頭苦笑。
“娘子,為夫回來了。”他故意提高聲調。
係著粗布圍裙的金氏端著食盒從內室轉出,瞥了他一眼:“定是又沒用膳罷?菜都涼了,我再去熱過。”
嶽母正在案前納鞋底,見狀笑道:“這丫頭就是嘴碎,賢婿莫往心裏去。”
陳振拱手道:“嶽母大人放心,小婿與娘子恩愛著呢。”
送走嶽母後,金氏熱好飯菜,低聲埋怨:“又被支使去做什麽苦差?娘晌午來送銀錢,我沒要。”
陳振狼吞虎咽地吃著,嘴角掩不住笑意。金氏狐疑道:“可是撞了什麽大運?莫不是賭坊贏錢了?”
連問數聲,陳振隻是埋頭用膳。待吃飽擱箸,這才笑道:“明日起,為夫便是縣丞林大人的幕僚師爺了!”
金氏聞言怔住,突然跌坐在繡墩上掩麵啜泣。陳振輕撫其背:“這些年委屈你了。”
金氏猛地抬頭:“這次可要好生把握,別再犯倔!”見丈夫點頭,她又破涕為笑:“怎不早說?害我在娘麵前丟臉。”
陳振苦笑:“若早說,這頓飯還吃得成麽?跟著大人奔波整日,早已饑腸轆轆。”
金氏頓時眉開眼笑:“早聽聞林大人下鄉從不擾民。”忽覺丈夫的手不安分,連忙拍開:“先去沐浴,衣裳都備好了。”燭光下,她耳根子紅得厲害。
林彥秋的晚膳甚是簡樸,隻讓驛丞送了一碗肉絲湯餅。於他而言,珍饈美味與粗茶淡飯,原無二致。
沐浴更衣後,他披著素紗中衣,就著燭火細看明日堂議的文稿。這類官樣文章最是難寫,既要四平八穩,又忌死板枯澀。尋常人寫來,往往形似而神散。
但見紙上墨跡淋漓,行書如行雲流水。想是年主簿潤色後,陳振又重謄了一遍。文章緊扣\"滄山縣農桑新政\"之題,援引府尊近日訓示,又結合本縣實情,將堂議精神闡發得淋漓盡致。字字珠璣,層層遞進,讀來令人信服。
透過這卷文稿,林彥秋仿佛看見陳振這五載寒窗:日日伏案,卻始終如少年入泮時那般\"夙夜匪懈\"。能將這等官樣文章寫得既合規製,又不失生氣,足見其蟄伏期間未曾荒廢。
閱畢,林彥秋竟不忍添改一字。他輕撫紙卷,暗歎此人若用得得當,他日必成臂助。窗外更鼓聲聲,燭花爆響,映得他眸中精光閃爍。
閱罷文稿,林彥秋正欲歇息,忽見案頭傳信銅鈴急響。原是齊芝怡發來的飛鴿傳書:
“墨卿安歇否?妾新得西洋琉璃鏡,可映人影像,大人可要一觀?”
“哎呀呀!怎的還不回信?悶煞人也!”
林彥秋搖頭苦笑,早知不該將傳信之法告知這小妮子。提筆回了一封,那邊立刻又傳來催促,非要他也置辦一麵琉璃鏡不可。
“免了罷,下官對著鏡子甚是拘謹。”林彥秋寫道,“不若改日登門,親聞小姐清音。”
不消片刻,門外傳來急促的叩門聲。驛丞送來齊府家書,二人隔著書信絮絮叨叨說了半晌閑話。待察覺困意,抬頭看銅漏竟已子時三刻。林彥秋連忙告罪歇下。
次日晨,是被衙前更鼓驚醒。匆匆梳洗罷,推門便見陳振捧著文卷立於馬車旁。較之昨日,此人氣度已大不相同,額間晦氣盡褪,目光雖仍謙遜,卻已能坦然平視。見林彥秋出來,陳振躬身道:“林大人晨安。”
林彥秋微怔,陳振解釋道:“拙荊昨夜提醒,下官才想起改口。”
一旁車夫也湊趣道:“小人也該改稱‘大人’了。”
剛至值房,杜北豐的傳信便至:“林大人何時移駕縣衙?”
聽著親昵卻顯輕慢,林彥秋提筆回道:“待藥圃事畢再議。”
“縣衙那邊沒異議就好!”杜北豐又添一句。
這話聽得林彥秋心頭不悅,暗忖杜北豐莫非疑心自己與田大暉走得太近?遂回道:“下官尚兼縣丞之職,想來縣衙不會這般絕情。”
杜北豐那頭沉默良久,終是客套幾句便斷了聯係。擱下筆的林彥秋搖頭歎息,當此良機,正該同心協力振興民生,何苦計較這些?
林彥秋麵色微沉,自覺方才回信言辭過於生硬。正自懊惱間,陳振輕聲道:“林大人,堂議時辰將至。”
林彥秋整了整烏紗帽,疾步往縣衙議事廳而去。此番與會者皆是各司主事,規格頗高。為示節儉,特借縣衙大堂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