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稚子

字數:3313   加入書籤

A+A-


    “換銀錢呀,”孩童說得理所當然,“上回那個叔叔收了老丈人的銀子,我趁他們數錢時逃了。”
    這話聽得林彥秋心頭發酸。他正色道:“好,我絕不賣你。”
    孩童伸出小指:“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
    “好,一百年不許變。”林彥秋鄭重點頭,兩根小指勾在一處。孩童這才稍稍舒展眉頭。
    恰在此時,齊家小姐步出報館。晨間那封石沉大海的回信猶在心頭,正自鬱鬱,忽見街邊有個熟悉的身影。待走近些,竟見那冤家正與個蓬頭稚子勾指起誓。
    “這呆子...”齊小姐以袖掩唇,忍俊不禁。堂堂縣丞,竟在鬧市與孩童玩這等把戲。可那眉眼間的溫柔,偏又教人移不開眼。
    林彥秋正待細問孩童來曆,卻見小家夥突然瞪圓了眼睛,脆生生道:“仙女姐姐!”
    那孩子雖喚得甜,見齊芝怡走近,卻忽如驚兔般竄到林彥秋身後,小手死死攥住他的青袍下擺。
    林彥秋回首見是齊家小姐,溫言道:”晨間驛使傳書時,正逢車馬顛簸,恐有閃失,故未及回複。”
    齊芝怡早將嗔怨拋到九霄雲外,粉麵含春輕聲道:“妾身省得的。”
    正說話間,林彥秋忽覺袍角被輕扯。蹲身相詢,那孩子卻拽著他往巷口退去,小臉繃得緊緊:“先生當心,越是標致的娘子越會騙人!”
    林彥秋愕然,正色道:“既已拉鉤為誓,小郎君可否告知,為何流落街頭?”
    孩子偷瞄齊芝怡一眼,湊到林彥秋耳邊:“咱們往遠處說可好?”
    行至巷尾花圃後,孩子才顫聲道:”那日隨娘親趕集,娘親在布莊挑料子時,有個戴絹花的姐姐說要帶我去買糖人...”說著突然打了個寒戰,”後來她把我交給個絡腮胡大叔,說是要坐騾車去瞧大戲...”
    稚童的指甲深深掐進林彥秋的衣袖:“那大叔凶得很,說要拿馬鞭抽我...最後把我賣給個白胡子老丈...”髒兮兮的小臉上突然滾下淚珠,“我趁他們吃酒時,從狗洞爬出來的...”
    孩子說得急切,卻條理分明。林彥秋聽罷暗自蹙眉,這稚童分明是外鄉人,尋親之事怕是要大費周章。難怪他懼怕齊家小姐,原是曾被豔妝婦人誆騙過。
    “小郎君可記得家中住址?這一路怎不尋差役相助?”林彥秋柔聲再問。
    瀟瀟茫然搖頭:“娘親說衙役都是虎狼...可塾師又說虎狼是惡人...”忽又想起什麽,”不過我記著外祖家在杭州清波門...”
    林彥秋聞言苦笑。如今驛站通暢,官場稍有風吹草動,各州邸報便傳得沸沸揚揚。想必這孩子的娘親是遭過衙役欺壓,才在孩子跟前這般說道。他取出隨身名刺,記下清波門三字。
    “小郎君名諱?年歲幾何?父母名諱?”
    “我叫林瀟,爹爹林國東,娘親閨名梅娘,今年虛歲六歲。”
    林彥秋暗驚,這孩子身量倒似七八歲孩童,想是家中富足養得好。
    “瀟兒可信我?”林彥秋溫言相詢。
    小童認真點頭:“先生既與我拉鉤,自然信得。”
    這般童真理由,倒讓林彥秋哭笑不得。他指向齊芝怡:“那位娘子亦是善人,稍後帶你去沐浴更衣,再托驛丞尋你雙親。”
    瀟瀟看看齊芝怡的羅裙,又瞧瞧林彥秋的官袍,終是勉強頷首。
    齊芝怡聽聞此事,氣得絞緊手中羅帕:“哪來的妖婦,敗壞我們女子名聲!”
    林彥秋抱起瀟瀟時,小童初時瑟縮,待見自己泥汙蹭髒了先生的青袍,反倒生出親近之意,竟主動環住林彥秋的脖頸,將小臉貼在他肩上。
    尋至一家繡莊,林彥秋正欲放下懷中稚子,卻發現瀟瀟已然睡去。即便在夢中,那小臉仍繃得緊緊,顯是驚魂未定。林彥秋心頭一酸,朝齊芝怡使個眼色,自尋了張圈椅坐下,輕輕將孩子環在頸間的小手解開,讓他躺得舒坦些。
    齊芝怡喚來繡娘,比著瀟瀟的身量,選了兩套杭綢童衫,每樣要了三套尺寸相近的。
    因抱著熟睡的稚子,便由齊芝怡駕著馬車。行至一處清幽宅院,齊芝怡低聲道:“這是衙門分的官舍,平日少來。”
    上得三樓,安頓瀟瀟睡下後,林彥秋偷眼去瞧齊芝怡神色。這小娘子非但不嫌孩子髒汙,反是紅著眼圈,滿目憐惜地望著那張睡顏。
    林彥秋輕拍齊芝怡香肩以示寬慰,轉出內室取出名刺:“這清波門的地址,煩你查查附近幾處大城的驛路。聽瀟兒口音,當非本地人。”
    齊芝怡接過名刺:”這孩子穿的雖是粗布衣,可內襯卻是蘇繡,想必家境殷實。我先從臨安、金陵這些大城問起。”
    書房裏有各地驛路圖,齊芝怡正細細翻檢,林彥秋忽從灶間轉出,苦笑道:“方才隻顧著孩子,竟忘了采買米糧。”
    齊芝怡輕拍額頭:“我讓廚娘去市集置辦。”說著喚來婢女吩咐幾句。
    林彥秋則按圖索驥,托驛丞往各州府送信。奈何問遍江南各府,有的查無此地,有的說無此戶,竟是一無所獲。
    林彥秋思忖片刻,取來驛路圖,指著臨安府道:“且往此處送封急遞。”驛丞領命而去,不多時帶回回執:確有一戶葉姓人家住在清波門。
    齊芝怡研墨鋪紙,林彥秋提筆寫道:”敬啟者:今於江南道滄山縣拾獲稚子一名,自稱林瀟,年約六歲,言父林國東,母閨名梅娘...”
    信使快馬加鞭,三日後來報:那梅氏初聞訊時,先是怔忡不語,繼而嚎啕大哭,聲震屋瓦。其夫林國東搶過信箋,雙手顫抖不能自持。
    林彥秋輕手輕腳來到榻前,柔聲喚道:“”瀟兒醒醒,你爹爹來信了。”
    瀟瀟揉著惺忪睡眼,待聽明白後,小臉突然亮了起來:“真的麽?爹爹在哪裏?”
    齊芝怡在旁看著,不覺已濕了眼眶。她悄悄退到外間,吩咐廚娘備些茶點,好讓這苦命的孩子與父母相認時,能吃上口熱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