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中等的鐵

字數:5718   加入書籤

A+A-


    “啪!”
    又是一鞭子。
    番子怒喝:“老子是問你,火藥從哪裏來的!又要賣給誰!”
    鑄炮廠。
    崇禎父子巡視完鑄造作坊,來到成品區,湯若望走到一門紅夷大炮前,介紹道:
    “陛下,殿下,這門火炮是剛剛鑄好的,可惜闖賊退了,沒能用上。”
    朱慈烺上去摸了摸光滑的炮身,又用力推了推,讚道:
    “好黑!好硬!好重!湯先生,這炮能射多遠?”
    湯若望解釋道:“這門炮重兩千斤,有效射程能達到1500步。”  圖片大明炮陣
    朱慈烺知道,1500步便是720丈左右,大明的神射手,也就是自己的父皇,最遠能射65丈。
    這門炮竟抵得上11個父皇!
    太子在看火炮,崇禎卻在看人,他略過湯若望,看向站在其後的兩青衣管事,開口問道:
    “焦勖和趙仲纂在這裏麽?”
    兩個官員立刻出列叩拜:“臣在。”
    崇禎點頭,心道:“果然是他們倆,這二人參與編訂了《火攻挈要》,是大明難得的軍火人才。”
    “你們說一下鑄炮的開銷。”
    焦勖官職稍高,他代為開口道:
    “回陛下,近年來兵仗局共鑄大炮20門,中小炮500門,統算鐵價、工錢、木炭等成本,小型炮40兩一門,中型炮150兩一門,大型炮260兩一門。”
    崇禎點頭,又問:“若要成軍,需多少配置?”
    他發問時看著趙仲纂,因此,趙仲纂開口回答道:
    “每門小型炮需配操炮手4名、炮車一輛、騾馬二匹;中炮需配操炮手6名,炮車一輛、騾馬四匹;大炮需配操炮手10名,炮車一輛、牛二頭。”
    崇禎滿意的點點頭,繼續問:“若朕撥出8萬兩紋銀,你們專心製作運輸快捷輕便的中小炮,3個月內能鑄出多少?”
    焦勖想了想道:
    “就目前的工匠、火炭和耗鐵情況來看。3個月能造出100門小炮,30門中炮,耗銀不會超過一萬兩。”
    朱慈烺忍不住道:“不是給八萬兩銀子麽,你們都用上,多鑄一些便是。”
    焦勖回複道:
    “回殿下,銀錢雖然夠了,但是工匠不夠,京畿附近的鐵錠也完全不夠用,若要在外地運調,時間又不夠。”
    朱慈烺聞言一歎:“中小炮隻能鑄造這些,紅夷大炮便更缺鐵了。”
    崇禎寬慰道:
    “崇禎六年兩廣總督熊文燦,督造了紅夷炮3門,運來京師,朕觀其質量頗高,命他按期鑄造北運。
    崇禎八年和十年,熊文燦分兩次向北京運送了200門紅夷炮,崇禎十二年,兩廣總督張鏡心又運來300門紅夷炮。
    再後來,各地戰事越來越多,京師的紅夷炮都送去了各州縣,廣東的紅夷炮也不再往京師運送,而是分赴各地剿匪。
    現在,完全可以下旨,讓現任兩廣總督沈猶龍專門給京師鑄炮。”
    朱慈烺不知廣東那邊還能鑄炮,聽了崇禎的話,心情立刻舒緩了:
    【我大明地大物博,隻要能統籌協調,還是可以輕鬆組建新的神機營的!】
    崇禎又轉向褚憲章、湯若望、焦勖等人,沉聲道:
    “朕撥付的銀兩,不僅僅是鑄炮,還要向紅夷人采購,盡可能快的填充神機營!”
    焦勖皺眉:
    “陛下,向紅夷人采購的話,成本要翻一番!甚至會更多!”
    崇禎一歎:“西北、西南戰事連綿,此事拖不得!”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
    “因此,你們要盡快聯係紅夷人,用最快的時間,采購來盡可能多的火炮以及彈藥!
    若是錢不夠,你們再上書請款便是!”
    “臣遵旨。”
    崇禎點頭:“走,去火器廠和安民廠看看!”
    安民廠火藥廠)。
    一個身影自後門進入,不長時間離開了。
    一切如常,卻又暗流洶湧,一場“意外”的爆炸,正在醞釀。
    東廠。
    理刑百戶孫大勇看著大胡子商戶的供詞,尋到頂頭上司掌刑千戶趙適,大聲笑道:
    “大人,咱們立功了,立功了!”
    趙適接過供詞,草草一掃,眼睛立刻笑彎了:
    “好啊!此事竟然涉及火器廠、安民廠和神機營,還直接隱藏著一個侯爺!好!”
    孫大勇喜道:
    “皇爺缺錢,這次正好有罪名抄家了!咱們要不要順藤摸瓜,去火器廠、火藥廠拿人?”
    趙適想了想道:
    “拿!一定要把那個侯爺揪出來!”
    還是那個昏暗的小屋。
    三個人影對坐,聲音壓得極低。
    “李大胡子因涉嫌倒賣火藥被抓進去了,他會按計劃招供出一串人,然後他們會攀咬出更多人,東廠必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
    “他們能靠得住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爺子,您放心就是,都是久經考驗的老人,他們會盡快按計劃供出豐城侯。”
    “嘿嘿,等陛下震怒拿了李開先,咱們在東廠的人就會讓他自縊,然後李大胡子他們立刻翻供,自己承認是闖賊探子,特意誣陷勳貴,攪亂兵仗局。
    到那時,我們便有借口向陛下和東廠發難了!”
    “別大意!一定要確保大胡子靠得住!”
    “這個不會出問題,他的妻小都安頓好了,他知道自己應該怎麽做!”
    “那就好,京營那邊,可準備好了?”
    “還沒有完全布置好,但十天內一定能燒掉三成糧草和中軍大帳!”
    “好!李邦華不是能整頓京營嗎?我倒要看看,他能不能承受住這一把火!”
    “其實,這些可能都不需要,因為,我已經安排人在火藥廠布置好了一切事宜,隻等陛下前往受死了!”
    “不,即便陛下被炸死,也要給李邦華燒一把火,把他趕回老家!”
    火器廠。
    崇禎和太子在眾太監、官吏的陪同下,巡視火銃生產作坊。
    褚憲章全程做著講解:
    “陛下,製作銃管是最重要的步驟,工序最多,要求也最嚴格,每個銃管要將責任放到個人,以後若是炸膛了,有相應的懲戒措施。”
    他站在捶打案台邊介紹道:
    “銃管分卷、接、鑽、打四個步驟,工匠要先把備好的鐵條鍛造成鐵片,中間加上鐵質的圓柱嵌條。
    到這時,工匠會把鐵管一錘一錘的鍛打緊密,形成圓筒,然後抽出嵌條,繼續鍛打焊接,細細矯正筒形。”
    話罷,他移動幾步,換了個案台,繼續介紹:
    “陛下,這一個步驟是鑽孔,工匠把原本粗糙的銃壁,打磨光滑。
    若是打磨不好,會增加炸膛的風險,因此,這一步最耗時。
    即便熟練的工匠,一天也隻能鑽幾寸,完全打磨好一支銃管,要五到十天。”
    崇禎皺眉道:“人工打磨有些慢。”
    褚憲章寬慰道:“所謂慢工出細活,打磨的精致光滑了,正常使用是不會炸膛的。”
    朱慈烺聞言暗暗點頭,心道:
    【就應該有這種匠人精神,一絲不苟的打磨,才能出精品,就像讀書一樣。】
    崇禎心裏想的和太子不一樣:
    “看來,我得專門招募人才發明用於打磨的自動裝置……這個時代應該有很多機械專家吧……以後要多留意一些。”
    一行人巡視了一大圈,最後來到成品庫。
    崇禎拿起一把鳥銃,感受著沉甸甸的重量,歎道:
    “還挺沉!”
    褚憲章趕緊道:
    “陛下,兵仗局用的鐵質是中等的,若不將銃管打造的厚一些,容易炸膛,因此重了一些。”
    崇禎隻是偶發感慨,本不是要怪罪,不想褚憲章以為出了錯,慌張的解釋,引出了鐵質的問題,他問道:
    “為何用中等的鐵?”
    褚憲章解釋道:
    “回陛下的話,北方煉鐵都是用的煤炭,鐵性脆!若是用木炭煉鐵,鐵性會柔韌很多。”
    這時,朱慈烺問出了一個很沒有常識的問題:
    “為何北方不用木炭煉鐵?”
    這個問題比較白癡,眾臣不敢直接回答。
    喜歡崇禎:30年不上朝請大家收藏:()崇禎:30年不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